03.01 竹刀一响、黄金万两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竹子有极高的赞喻,将竹喻为四君子之一。“村村门外水,处处竹为家”,太行山下的老百姓依山傍竹,世世代代以竹子为生。手编竹器,自古至今,是老百姓日常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在当地更有“竹刀一响、黄金万两”的俗语。

河南豫北博爱县盛产斑竹,名字来源是一篇神话故事。舜死于湘之苍梧,他的两个妃子奔丧痛哭,挥泪沾竹,竹尽泪斑。后就用"湘妃斑竹、湘妃竹等"写忧愁悲伤的相思之情,或指斑竹、竹上水珠。该竹子以质地好、韧性强而驰名。材质致密,篾性优良,是加工制作各种竹货的上等材料。

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竹筐已渐无用武之地,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市场支撑着老手艺人继续工作下去。

在过去基本家家户户都以竹编器为生活主要来源,然而现在只剩下了五、六家还在继续,而且他们普遍年龄都很大了。

贺元喜74岁,他老伴也已经77岁了。这门老手艺,他们一做就是一辈子。

孩子们不愿意做,都纷纷出去打工了。平日里,老两口只要有空就做做筐,也可以多挣几个钱。

家中随处可见编竹货的材料。

细细的簚丝毫无规则的铺在地面,远远看来就如一幅抽象画,就是这些细细的簚丝经过匠人之手,变成了一个个贴近生活的物品。

这样的手工活,最容易手上扎刺。年轻的时候,用针一挑就好了,现在则是戴上眼镜也得挑半天。

手艺活靠的就是一双手!它已经粗糙了、已经变形了,但是这是真正劳动人民的手,是可亲可敬的劳动人民本色。

会做竹编的人越来越少了。

卫士周91岁高龄了,他是村子里的编竹货第一人,从十四五岁开始学编竹货了。

这把竹刀陪伴了卫师傅几十年,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甚至可以闭眼削竹簚。

老人做的竹搭,已经是三十年前的老物件了。一共八扇带门,门头上编有一个双喜,特别精细。

这种最简易的竹货是小篦,主要用于煤矿。

当地竹编已经被录入非遗,这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代表当地人民的精神、观念、性格和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