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1993年對張獻忠進行沉銀祕密勘測,勘測結果為何還要保密20年?

lianzichen


國家秘密是指關係國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確定,在一定時間內只限一定範圍的人員知悉的事項。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規定外,絕密級不超過30年,機密級不超過20年,秘密級不超過10年。

題主所說1993年張獻忠“沉銀”秘密勘測結果屬機密級,要保密20年?

實際上“沉銀”不是什麼秘密,不要神秘化,弄成什麼“秘密勘測”,要“保密20年”。史籍有記載:1644年張獻忠率部攻破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兩年後張獻忠轉移財物順岷江南下,遭到明朝參將楊展的伏擊,戰敗船沉,大量財物沉於江底。

從清代開始,尋找“沉銀”從未間斷過,只是在江底難度較大:

1794年(乾隆五十九年),一個漁人在江口河中撿個刀鞘,總督孫士毅派員赴江口打撈數日,獲銀萬兩及珠寶玉器等;

1838年(道光十八年),清政府再次派人到錦江實地勘察,沒有找到確切地點而中止;

1853年(咸豐三年)時,翰林陳泰初在彭山見過農民在河裡撈到銀兩,於是咸豐帝命成都裕瑞將軍查訪,若知其處設法撈掘,最終也未能得手;

1939年,川軍高級將領幸蜀峰向省政府寫報告,為支援抗戰提供財力,在錦江河上開始尋寶行動,幸蜀峰帶著上百名技術人員攔斷錦江,沒有多大收穫。

上世紀90年代,有村民陸續在江中撈出銀錠等物。1993年,四川地礦局物探大隊在江口一帶發現了7個磁異常點,這說明江底有金屬物,挖到少量“大順通寶”銅幣,後因汛期到來而作罷;

2005年彭山江口鎮岷江大橋引水工程施工挖到“黑坨坨”,這是一段青岡木。史載張獻忠把青岡木鋸成兩半,中間挖空,裝入銀錠,看是一截青岡木,又能避人耳目。村民交出的“黑坨坨”,裡面果然藏著7個銀錠,這些銀錠雖被腐蝕成黑色,但仍可見“五拾兩”字樣。銀錠底部還刻有“廬陵縣”、“沅陵縣”、“清江縣”字樣,這是當年張獻忠在湖南、湖北一帶把搜刮來的財物帶到了四川;

2009年,中國地質大學專家在江心發現了一處長7米、寬2米的異常點,陸續發現了明代官銀、“大西政權”金封冊以及金幣等;

2011年,江口河道清淤,又挖出了1頁金封冊、1枚“西王賞功”金幣和一些碎銀。

岷江江面下是否沉睡著驚天寶藏呢?大家都期待能有一次正式的考古發掘。2014年一樁倒賣文物大案,意外開啟了對“沉銀”的考古工作。

2017年1月對江口沉銀遺址發掘面積1萬多平方米,出水珍貴文物3萬餘件,包括“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大西政權”金冊、銀冊,“大順通寶”銅幣和銀錠、戒指、耳環、髮簪及鐵刀、鐵劍、鐵矛、鐵箭鏃等兵器。儘管出水文物數量巨大,但專家認為可能僅為“沉銀”的冰山一角。

如您喜歡“天寧閣”短小通俗的歷史故事,敬請點贊、評論、加關注,不勝感激。[圖片、資料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之,立馬刪掉相關部分]


天寧閣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沒發現有這種說法。

無論怎樣的發現都不會秘而不宣,即便要考證文物,按慣例也會稍微透露些諸如:在什麼部門領導下,在某地區政府配合下,國家文物局某某帶隊,經過艱苦卓絕風餐露宿N多年,終於在我國考古史上如何如何,找到了什麼遺址,經高科技探測打撈發現瑰寶如下云云,此遺蹟證明了張獻忠這廝真的如何如何了,打撈出的文物初步估算有多少多少件,後經專家鑑定其中某方印如何如何,極具考古及文化價值,證明了某朝某朝的工藝如何如何,文化如何如何,通過這件文物可以判定在那個歷史時期,我大中國的手工藝全球第一,文化璀璨,光芒萬丈。同時也為某朝某代的歷史研究添加了什麼什麼。

但是為何秘而不宣。見上文,如果有足夠分量的文物,那肯定還是要發佈的,而勘探數據肯定是不會發的,猜測一下,估計是怕招來更多的“淘寶人”-這個案子涉案上億(只是已知的涉案金額),檢察機關將該案稱為“張獻忠稀世寶藏案”,警方則將該案稱為“5·1特大盜掘、倒賣文物案”。屬公安部督辦案件,因涉案人員眾多,身份複雜。全國各地來這人數眾多,2公里的水域,10多艘船大肆淘寶。


古今通史


張獻忠,與李自成齊名的明末清初的農民起義軍領袖,與1644年在四川成都稱帝,建國號“大西”。

據《明史》記載,張獻忠嗜殺成性,甚至還特別為此立碑,上書:“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殺殺殺殺殺殺殺”,這就是有名的"七殺碑"。清朝初期統計四川人口時僅9萬人,可據有關史料記載,明末的四川可是600百萬人。所以有張獻忠“屠川”的說法。而更讓人驚歎的是他遺留的巨大寶藏!

張獻忠在四川的殺戮

四川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道即為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面積約2萬餘平方米,出水文物3萬餘件,西王賞功幣數以百計,金器數以千計,銀器數以萬計。

發掘出來的白銀

2016年,在盜墓團伙的牽引下,由國家正式對此全面考古發掘。歷時近半年才全部完成發掘。其實早在1937年,川軍就把錦江藏寶點挖過一遍,然而沒有收穫。1993年四川地質研究院又在江口鎮一帶進行過秘密勘測。但沒有對外公佈結果。直到2014年,一起倒賣文物大案才意外開啟了“張獻忠沉銀”的考古發掘,彭州市政府才對外公佈結果。

當年勘測的範圍

當年勘探隊已經發現水下有異常電磁反應,證明水下有金屬物質,很容易聯想到寶藏文物之類,但既沒有後續行動,也沒有對外公佈結果。從1993年的社會環境來看,我國還處於改革開放初期,國家經濟還比較落後,而這些勘探線索還比較模糊,加上這麼大規模的勘探發掘需要耗費很大一筆經費。對當時的國家和四川政府來說,這不算一種需要大規模投入的大事。所以一直封存這些勘探結果,直到被人遺忘。2015年,盜墓和倒賣文物團伙才將這大規模的寶藏拉入政府和公眾視野。故20多年前的那次勘探結果才終於公佈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