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悲哀!婚姻裡有一種人,越努力越被伴侶討厭

來源:潘幸知(ID:sharpshow)

悲哀!婚姻裡有一種人,越努力越被伴侶討厭

悲哀!婚姻裡有一種人,越努力越被伴侶討厭

一個討好型人格,會“討好”到哪種程度?一個朋友跟我說:

我創業的時候,曾經討好過我的員工。當時餐廳特別缺人,我對他們各種關懷照顧。大家都覺得我是個好老闆,我也這麼認為。

直到有一天,朋友來看我說:感覺他們是老闆,你是員工。

她很刀子嘴,隨後毫不留情地補了一句:你討好的樣子,真醜!

我突然就哭了,才發現自己的討好行為多麼嚴重。

當晚,我對一個挑三揀四的洗菜阿姨說:能幹就幹,不能幹拉倒!隨後,我惴惴不安地等著她辭職。

他們沒走,反而老實了很多。

之前,天才女作家蔣方舟參加奇葩大會,自曝是討好型人格。

她說自己沒有一個可以爭吵的人,總是儘量避免跟人起衝突,害怕讓別人不高興。有時候,別人明明已經讓自己很不舒服了,但她還是不會表達出來。

這一段,引起很多人共鳴,網友們紛紛表示:

我也曾被討好型人格害慘過!而且仍在深受其害!

我發現,因為我的討好,老公越來越不喜歡我了!

每次一個心理學名詞出現在大眾視野的時候,總是會被廣泛流傳。

比如“原生家庭”,比如“抑鬱症”,比如“父母皆禍害”,比如“戀父/母情結”,比如“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俗稱“老好人”,在很久以前,我們喜歡他們:他們不愛要求,不自私,總是為別人著想,為別人考慮,總是說的很少,做的很多。總是讓我們覺得很舒服,被照顧。

現在,自從知道“討好型人格”是個“病態”名詞後,知道他們其實並非心甘情願付出,感覺他們怨氣重重,便對這類人如臨大敵。唯恐避之而不及。

很多人通過測試、自查,發現:天哪!我居然是討好型人格!完了完了,我的一輩子都會被“討好型人格”這五個字毀掉了。

此時此刻,討好型人格只想對你說五個字:

悲哀!婚姻裡有一種人,越努力越被伴侶討厭

01

討好是一種交換

有人說:討好是一種病!討好型人格,難道就這麼恐怖嗎?

今天,我來為“討好型”人格正名:這不是一種病,這,是一種技能!(敲黑板)

先說一說“討好型人格”的形成:我們持續做一種行為,一方面是因為“得到過獎勵”,另一方面是害怕“被懲罰”。

孩子最重要的需求是歸屬感和價值感,當他發現某種行為(討好父母)可以得到價值感和歸屬感後,就會不斷重複這種行為。

小米爸爸脾氣暴躁,動輒打罵家人,為了防止遭遇皮肉之苦,小A在家時都非常聽話,討好爸爸,從不惹爸爸生氣。

林林爸爸出軌不養家,媽媽整天以淚洗面、要死要活,從小害怕媽媽真的自殺而拋棄自己的小B就承擔起討好媽媽,哄媽媽開心的重擔。

小C在家排行第二,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爸媽曾多次商量想把小C送人,強烈的不安全感導致小C不斷討好和滿足父母、姐姐、弟弟,成了家裡最懂事最能幹的孩子。爸爸說:這麼能幹,別送人了。長大後,小C一直是討好的狀態。

我們都知道,小孩子天生就有察言觀色的能力,這種能力會幫助他們學會“趨利避害”。很多大人喜歡“乖孩子”,聽話、懂事,老師喜歡聽話的學生,老闆也喜歡聽話的員工,我們也喜歡聽說、和善的朋友。

聽話(討好),就能得到父母、老師、老闆、朋友的喜歡和讚揚,就能得到價值感和歸屬感,不聽話(拒絕),就可能會被懲罰、被拋棄。

如果你是一個3歲的孩子,你會怎麼選?如果你5歲呢?10歲呢?15歲呢?20歲呢?

等你到了25歲,就算不用依賴別人了,你卻已經習慣了討好。

你已經不敢不會拒絕了,你只會討好,不管對方是誰。

說白了,討好,是童年時期,為了躲避某種傷害或者達到某種目的、好處、獎勵而做出的行為和習慣,這是討好,亦是一種交換。

我用我的討好,換來被關注,換來不被拋棄。這是一個很划算的“買賣”。討好型人,也是一個精明的“小商人”。

悲哀!婚姻裡有一種人,越努力越被伴侶討厭

02

討好是一種強大的技能

越早學會討好的人,越聰明,越早學會討好的人,越是掌握了強大的生存技能。

什麼技能呢?

獲取關注和價值感的技能

我們現在所有的技能、行為、習慣,都是怎麼來的?

兩個成語可以解釋這個問題——趨利避害、適者生存,我們身上所呈現的所有特徵,都是因為被我們需要,而且至少當初,我們曾從這個行為中得到了莫大的好處和獎勵。

比如討好型人格,其實就是十幾年之前“別人家的孩子”,聽說、懂事、體貼,他們會察言觀色,懂得父母的需求,

一個男生,如果討好適度,那就是我們人人都愛的“暖男”。

討好,是一種付出,付出,是一種能力,能力,是我們價值感的體現。在一個家庭中,能付出,能做事,為小時候的我們提供了最大的關注和價值感來源。

在關係中,討好的一方,也往往擁有更多資源和能力。

2、迅速拉近關係的技能

有兩個人,一個根本不在意你的感受,當你發出請求時,可能會拒絕你;另一個人,則會更容易贊同你的觀點,支持你的做法。

選一下,你更希望跟誰在一起?

答案一目瞭然,在剛開始,討好能讓我們更容易地彼此的距離。

很多人說,討好是自我價值感比較低的體現。確實如此。然而,被討好者也是如此。

也正是因為有太多人自我價值感太低,他們需要“被討好”,所以討好者們才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

3、對別人進行“軟控制”的武器

討好是付出,卻高於付出,因為討好往往會帶著犧牲的味道。

為你付出多了,犧牲多了,你會不會愧疚?

你愧疚了,是不是會滿足我?

那我的目的,是不是就很容易達到了?

“討好是一種交換”,我對你的“討好”,是希望你滿足我的其他行為,比如誇獎我,肯定我、回報我……通過討好付出,對你進行軟控制,如果你不滿足我,那你就是欠我的。

瞬間覺得討好者其實很牛很聰明,有沒有?

4、抱得美人歸的武器

問問大多數女性朋友就知道:

我嫁給他,什麼都不圖,就圖他對我好!

他對我很好,我感動了,所以就跟他結婚了!

他對我很好,我覺得婚姻特別幸福!

很多我們看起來非常優秀的白富美,嫁給了門不當戶不對一窮二白的傻小子,原因經常是四個字——他對我好。

男性在追求女性時,可以將討好技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就很容易無往不勝。

悲哀!婚姻裡有一種人,越努力越被伴侶討厭

03

討好是一種殺傷性武器

然而,技能雖好,用的多了,也會“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種對關係有巨大助益的武器,也有巨大的殺傷力。

1、我只想要一個蘋果,你卻給了我一車梨,還說我真不知足

有時候討好者會把自己的需求過度投射給對方,而看不到對方的真實需求,比如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溺愛,並非是孩子的需要,而是父母的需要,比如很多戀人之間的付出,會演變成“付出很多,但不是對方想要的”,結果雙方都不滿意。

2、你的討好,讓我變成了“廢物”,還怪我不體諒你

很多討好性人格正是因為無法接納自己的“依賴和索取”,所以才“獨立和付出”,在討好和付出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我能我很厲害”的感受。

但與此同時,會把“依賴和索取”投射給對方,指責對方沒用,不體諒自己等待。

3、欠的太多,我還不了,那麼再見吧!

有時候,你討好別人,別人不一定買賬。有些人的內心活動是這麼想的:

你討好我?可是我覺得我不配。

你討好我?可是我也是一個討好者,我不喜歡被討好。

你討好我?我感覺我欠你太多了,我好內疚,我感覺自己好無能。

劇烈的內疚感是親密關係的一大殺手,討好多了,被討好者會感覺無力承擔,然後就是:算了,再見吧,我寧願孤獨,也不願意內疚。

討好,無疑是破壞情感關係中了最重要的一點:付出與收取的平衡。

悲哀!婚姻裡有一種人,越努力越被伴侶討厭

04

討好型人格,一不小心就傷到了自己

我是討好型人格,我想改變,不僅僅是因為破壞關係,更多的是,可能傷害我自己。

1、累

累,是討好型人格最大的感受。因為太在乎別人的感受、看法,而經常忽略自己的。

如果能用討好別人的時間和力氣,用來討好自己,你的生活,會比現在精彩100倍,你的能力,會比現在提升1000倍。

2、失望、委屈

委屈,受害者情結,是討好者最大的情緒。

討好,是一種有目的的付出,然而,這就意味著,你做一件事能不能達到目標,往往掌握在對方的手裡,並不是自己。

所以,討好的行為能否達到滿意的結果?這是不可控的。

達到時,我們高興,我們慶祝,我們得到鼓勵,我們繼續討好。

達不到時,我們沮喪,我們失望,我們憤恨,我們怨怒,我們指責。

悲哀!婚姻裡有一種人,越努力越被伴侶討厭

因為,我們有期待,我們期待對方像小時候父母對待我們那樣,當我們討好時,對方能給我們獎勵、鼓勵,更多的關注和肯定。

但,他們不是我們的父母,他們不明白,我們為他們做的事,有這麼多期待,他們也不知道,他們所接受的這一切,都有一定的“交換條件”。更糟糕的是,他們往往不知道交換條件是什麼。

而我們委屈積攢太多時,會轉變為對對方的被動攻擊。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總是帶著一身怨氣。

3、無法獲得真正的愛和尊重

討好者會以一種卑微的態度進行付出,把別人看成“大人”,把自己仍然當成當年任人宰割的小羊羔,企圖通過付出獲得對方的關注和尊重。

然而,如果你真的要蹲下甚至跪下為別人服務,別人無論如何也扶不起來你,只能俯視你。

位置都不平等,何來尊重?就像我們雖然通過討好“抱得美人歸”,但美人嫁給我們,往往是因為感動,而不是愛。

“弱肉強食”,是一個亙古不變的準則,從心底講,我們會更喜歡崇拜強者,貶低弱者。把自己放在弱者、低下的位置,永遠不會通過討好獲得真正的愛和尊重。

愛和尊重,首先要彼此獨立、相互平等,其次由自信、能力去吸引。

05

討好型人格:你好,再見!

有人曾說:如果可以用別的方式,我永遠不會用討好。

你真的可以用別的方式,來替代討好。

其實很多人想改變自己的“討好”,無非是覺得討好不好。而且,自己討好是不得已而為之,沒辦法。

當明白原來“討好”是一種自願選擇的技能時,能給自己帶來很多好處時,就能放下。

然而,很多人還會繼續追問“如何改變呢?老師,求具體步驟!”

好,今天就要像教小學生一樣,一步一步教你們如何脫離“討好”。

首先,在主動討好之前,想一想:

我這次討好的目的是什麼?

我做的事情,真的是對方想要的嗎?

我希望做些什麼來達到這個目的?

這樣付出(交換)值得嗎?

對方會滿足我的期待嗎?

如果對方沒有滿足我的期待,怎麼辦?

如果我們希望達到目的,我們可以跟對方溝通:

我想要為你做A,你希望我這樣做嗎?

如果我為你做了A,你可以為我做B嗎?

我很希望你為我做B,你可以直接為我做嗎?

我做什麼,你才能為我做B呢?

在被動討好(因恐懼)之前,問問自己:

如果我不討好,會有怎樣的可怕後果?

最害怕的最壞的結果是什麼?

真的會出現這些結果嗎?出現的概率是多少?

這些後果,我能承受嗎?

如果你拿不定主意,就去問問身邊的人,甚至可以直接問問對方:

其實,我並不想完全按照你說的去做,但是我擔心不去做,會有XX的後果。如果,我拒絕你,不討好你,你會有怎樣的感受?你真的會不喜歡我嗎?會拋棄我嗎?會懲罰我嗎?

我們會發現,很多可怕結果往往是我們假想的,事情的真實後果比我們想象的好很多。因為,我們真的不需要為任何人的情緒負責。

如果討好了,之後問問自己:

這次我的討好,達到目的了嗎?

(沒)達到目的,我的感受是什麼?

下一次,我可以調整的方向是?

這次的討好就可以給我們以一些經驗教訓,幫助我們慢慢調整。

如果你身邊有親人朋友願意幫你,那最好不過了。你們可以一起做“拒絕”的刻意練習。

比如,每天讓對方問你:你可以幫我做XXX嗎?你說:不行。

就這樣一個簡單的“說不”練習,每天多嘗試做幾遍。慢慢地你會發現,你越來越有了拒絕的勇氣和力量。

想要關係有良性的發展,除了討好別人,我們需要更多地討好自己。

希望你,把討好別人的精力,收回80%,給自己。

微信搜索“潘幸知”或 sharpshow 免費獲取文章,學習女性情感自立,探求婚姻幸福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