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一個月寶寶的肚子總是咕咕響,大便有奶瓣還拉水,這是怎麼回事?

王霞霞7


一個月寶寶肚子總是咕咕響,大便有奶瓣還拉水,是怎麼回事兒?

新生兒腸胃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全,常常會發生消化不良的現象,稱為“生理性腹瀉”,尤其是母乳寶寶。家長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寶寶大便,看是否有別的原因。

那寶寶大便奶瓣拉水都是什麼造成的呢?怎麼樣才能改善呢?


①母乳寶寶大便正常下,呈金黃色,偶爾會帶綠色且比較稀,或者軟膏狀均勻一致,帶有酸味但是沒有泡沫。

②大便呈淡黃色、糊狀、油潤、帶有奶瓣或者脂肪小滴漂浮在水面上,便量次數都比較多,可能是脂肪消化不良。

主要原因是,母乳媽媽飲食太油膩。


③大便黃褐色、稀水樣、帶奶瓣、發出臭雞蛋味,可能是蛋白質消化不良。

主要原因是母乳媽媽飲食“大補”蛋白質攝入過高。

④大便綠色,或者帶有奶瓣、泡沫狀,可是是寶寶凍肚子了或者母乳媽媽吃了寒性冰涼的食物。

家長去醫院檢查一下寶寶大便,看便常規是否有問題?沒有問題的話,母乳媽媽一定要注意飲食,清淡、禁油膩、冰涼、辛辣;寶寶早晚要注意保護小肚子,不要凍到肚子。

另外,叮叮五六個月的時候有一陣子拉肚子特別頻繁,最後查實原因是秋天凍腳心了,寶媽也可以注意一下。

以上回復,希望有所幫助,謝謝

祝健康!!


叮麻育兒


首先,一個月左右的寶寶正常情況下,如果是純母乳餵養,大便應該是糊狀的,黃色或者稍微有點發綠,有的偏稀一點,有點像腹瀉的樣子,但是沒有什麼難聞的氣味兒。如果是吃配方奶的寶寶,大便會稍微稠一些,像花生醬的樣子,大便聞起來會稍微有點氣味,但是要比吃了輔食之後寶寶的大便小一些。這些情況的大便,家長都不用太擔心。

寶寶大便出現異常要怎麼辦?

1、 對於腹瀉的寶寶,首先就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寶寶腹瀉,先去醫院檢查大便以確診。因為有一些腹瀉是比較兇險的,嚴重的還會危及生命。如果確診只是功能性腹瀉的話,家長不用太擔心。

2、 寶寶大便發生改變,媽媽首先查看自己的飲食。

對於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吃的食物直接影響寶寶的消化吸收。如果媽媽吃了一些寶寶不太能接受的食物,很容易引起寶寶消化吸收的異常,大便的性狀也會發生變化。這個時候,媽媽調整一下飲食,很快寶寶的大便就恢復正常了。

3、 應對功能性腹瀉,可以搓熱手掌熱敷。

我在門診接診的嬰幼兒腹瀉的患兒,我都會教給家長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回家經常給寶寶做,往往都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這個方法就是:搓熱手掌心,熱敷在寶寶的肚臍上。

我們雙手搓熱了,然後把右手掌心趁熱敷在寶寶的肚臍上,覺得涼了就再搓熱,反覆這麼熱敷,每天做兩三次,堅持幾天,很多小寶寶的功能性腹瀉就好了,越小的寶寶越有效。

做父母就是這樣,一方面要淡定,一方面又要心細,陪著寶寶邊學習變成長。

我是中醫媽媽申醫生,如果你覺得我說的有道理,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一起健康育兒吧。


中醫媽媽申醫生


一個月的寶寶通常是吃母乳或者是配方奶或者混合餵養,如果肚子老咕咕響,其實就是腸蠕動亢進(腸蠕動過快)。大便有奶塊還拉水,說明寶寶是有腹瀉情況了,媽媽要觀察寶寶大便的情況,是拉水一樣還是蛋花樣?還是黃水樣?如果有以上情況應該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腸胃炎,建議去醫院,根據醫囑吃藥。

如果腹瀉情況不是很嚴重,需要考慮是否是餵養問題,配方奶的奶粉是否過濃,奶液太涼,這些都可能引起寶寶輕度腹瀉。還有需要考慮是否蛋白質過敏,媽媽有的時候攝入的蛋白質過多,(黃豆,豆腐,豆漿等)吃的比較多或者吃太油膩的食物後餵奶也會造成寶寶腸胃負擔,容易引起腹瀉造成過敏。

很多常見的情況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分兩種的,一個是奶粉的乳糖不耐受,那就需要更換沒有乳糖的配方奶粉,還有一個是媽媽母乳裡面的乳糖也會不耐受的,那麼建議先停一段時間的母乳,改為那種水解的深度水解的奶粉(乳糖水解)。

由於一個月的寶寶我們不能添加輔食來調理,所以處理方法如果是母乳餵養出現腹瀉不是很嚴重的,不用停止餵奶但可以減少每次餵奶的時間,或者拉長餵奶間隔時間。也可以適當補充一些不會引起腹瀉的奶粉。如果是人工餵養的寶寶出現腹瀉,那需要調整一下他的奶量,濃度,在一到兩天的時間裡面減少奶量,或者把奶量稀釋到原來的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但是調整時間也不能長,最多兩天時間以免造成營養不良,如果說腹瀉很嚴重還是建議去醫院看的,因為拉水嚴重就需要防止寶寶脫水。


外婆教你做輔食


把新生兒抱在懷裡餵奶的時候,往往會聽到咕嚕嚕的聲音。過一會兒,寶寶就大便了。這樣的情況往往會讓人感到困惑。

不論新生兒還是大人,咕嚕嚕的聲音都是一個原因引起的。就是腸子在蠕動的時候帶動腸管裡的氣體和液體一起活動產生的聲音。我們的腸管無時無刻不在輕微的蠕動。

有兩種情況腸蠕動會明顯增快,這個時候會聽到明顯的咕嚕嚕聲音

1、當食物從胃進入小腸後可以刺激產生運動速度很快的一種蠕動波,這是為了給新的食物騰挪地方。

2、在進食後一小時內出現,這種快速的大腸蠕動,可以促進結腸內的食物殘渣排向直腸,最後產生便意排出大便。

為什麼會聽到新生兒咕嚕嚕的聲音呢?

這是因為新生兒由於剛出生,自己的腹部肌肉薄,沒有厚的脂肪阻隔聲音,所以就可以比較容易的聽到孩子肚子裡的聲音。這個聽到了也沒有關係,也不代表孩子有疾病。只是代表寶寶過一會兒要大便了。等會給孩子換尿不溼就好。隨著寶寶年齡增加,體重增長,這個聲音也會慢慢聽不見的。

什麼是奶瓣?

小寶寶大便出現奶瓣是常見的現象,主要是由於寶寶的消化系統對蛋白質的吸收不完全造成的。不管是母乳還是配方奶,其中都存在大量的蛋白質,如果沒有完全的消化,就容易形成奶瓣。

寶寶大便出現奶瓣的原因?

1、寶寶吃的太多,營養過剩

很多新手寶媽往往會把寶寶的哭鬧作為寶寶需要餵食的的信號,其實不是這樣的。寶寶吃了太多的奶,如果寶媽沒有培養寶寶的進食規律,那麼就很容易導致寶寶吃奶過量,這樣就容易出現奶瓣。

所以寶爸寶媽必須要學會判斷寶寶是不是真的飢餓,具體情況根據寶寶的需求進行餵養。有的時候寶寶拉的大便裡有奶瓣並非腸胃問題,而是沒有完全消化造成的。這種情況下寶爸寶媽不用太過於焦慮。

2、寶寶的消化系統尚未完成

寶寶的胃腸道嬌嫩,消化系統還未發育完善,進入寶寶胃腸道里的部分蛋白質不能完全被消化成小分子讓人體吸收,殘留下來的蛋白質通過與食物中的礦物質結合,形成了奶瓣。

所以寶媽們不用擔心,這種情況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腸胃發育逐漸完善,症狀會日漸減輕。

寶寶大便出現奶瓣這些情況時要注意了:

1、寶寶的食慾有所下降,而且哭鬧不停,難以安撫,說明寶寶的胃腹部難受。
2、大便帶有很濃的酸臭味,大便臭味明顯加重。
3、寶寶大便的時,突然出現奶瓣或奶瓣顆粒較大
4、做完檢查,確認沒有病毒和細菌感染,但大便的性狀仍然處於異常狀態。

這些情況都是由於寶寶的消化不良引起的,主要原因是餵養過多、對新輔食無法適應、轉奶太快腸胃沒有適應、飲食結構不合理、受涼等引起胃腸消化不適。

如果寶寶出現大便有奶瓣還拉水比較嚴重的話,記得要及時就醫!

歡迎關注@孕享時光網,更多孕媽育兒經驗與你一起分享哦!

孕享時光


一個月寶寶的肚子總是咕咕響,大便有奶瓣還拉水,可以診斷為是“新生兒腹瀉”。肚子咕咕響也叫腸鳴音,是因為寶寶太小,腸道功能差,腸道狹窄導致氣體從裡面通過時受到阻礙而發出的聲音。



造成新生兒腹瀉的原因?

1.衛生

注意餵養衛生是預防新生兒腹瀉的關鍵,如果寶寶使用的奶具沒有徹底消毒,就非常容易被細菌入侵,造成腹瀉;全母乳餵養的媽媽如果沒有注重乳房清潔衛生,也會把細菌傳入寶寶口中。新生兒的腸胃功能非常弱,一旦被細菌感染就非常容易引起腹瀉。


2.飲食

全母乳寶寶是按需哺乳,但有時候哭鬧不是因為飢餓,可媽媽們第一反應就是餵奶,如此就造成寶寶喝奶過量,導致腸胃負擔,引起腹瀉。

3.天氣

新生兒的中樞系統也還不夠完善,寶寶的保暖問題也要引起重視。寶寶穿衣服過多體溫升高,可使消化酶分泌減少而引起腹瀉;寶寶穿衣過少腹部著涼,可使腸道蠕動異常而引起腹瀉。

如果說寶寶腹瀉的時候還伴有尿少、手足發涼、囟門內陷、精神不佳、面色不佳等情況,可能是脫水了,需要及時就醫。

你好,我是希媽,國家高級育嬰師,多平臺自媒體人,致力於孕期、育兒知識分享,歡迎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希媽育兒


很多寶媽問到寶寶粑粑裡有奶瓣怎麼辦?是消化不良嗎?需不需要治療?

其實拉奶瓣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今天就給媽媽們說說這是怎麼回事。

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奶瓣?

所謂奶瓣就是寶寶的便便中存在的白色顆粒或是絮狀物,看起來像米粒大小。

其實奶瓣是寶寶便便的一種常見現象,幾乎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大便有奶瓣的日子。

奶瓣出現的常見原因:

一是消化系統不成熟

奶瓣屬於沒被消化的高蛋白,可以理解為消化不良,但是一般是不需要治療的。此時的消化不良是因為新生兒的消化系統發育還不完善。

二是過度餵養

母乳餵養的媽媽常常不能準確掌握寶寶的進食規律,一哭就喂,這樣很容易餵養過量。多餘的母乳不能被消化,自然會產生更多的奶瓣。

而配方奶餵養的時候如果衝調得太稠,或者因添加原料的不同導致蛋白質、脂肪顆粒大,相對來說會較難消化,也可能出現更多的奶瓣!

如果寶寶不管是喝母乳還是喝奶粉一直都有奶瓣,同時寶寶身高體重都達標,精神狀態也很好的話,那就不必太擔心,一般情況下都是正常的。等寶寶長大一點,消化道發育完善一些後,自然而然也就不會再有奶瓣了!


仨個寶寶


一個月的寶寶純母乳餵養,如果出現您所描述的大便有奶瓣和液體,肚子咕咕響等情況,就可以考慮是新生兒腹瀉了。腹瀉包括排便次數的增多和大便性狀的變化兩個方面。肚子咕咕響是腸鳴音亢進的表現,大便中出現奶瓣考慮消化不良。具體可能導致這個情況的原因我將列舉如下:

1.衛生條件。新生兒寶寶腸胃比較嬌嫩,胃酸的酸性不強,PH值大概為4,而成人的胃酸PH值大約為2,所以當有可能致病的病原微生物通過寶寶吞嚥進入胃腸道,是不太容易被胃酸的酸性所殺死的,從而導致胃腸道的激烈反應。這就要求母乳餵養的媽媽,在親喂時注意乳頭衛生,可用乾淨的溫毛巾擦洗乳頭乳暈,保持寶寶“餐具”的清潔。需要提一下的是不要“矯枉過正”,新生兒腸道內的正常菌群是需要通過吞嚥來建立的,如果將乳頭擦拭得過於乾淨,甚至達到消毒的狀態,也是不利於寶寶胃腸道正常菌群的建立的。喂完奶後可以給寶寶少量喂水,清潔口腔。


2.乳母飲食。如果是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的乳汁成分決定了寶寶攝取的全部營養,如果媽媽這段時間吃了比較涼性的東西如生冷海鮮或冰西瓜等,就有可能引起寶寶的腹瀉。

寶寶的胃腸排空過快,導致乳汁無法完全吸收,就會在大便中出現奶瓣和較澄清的液體。母乳媽媽的飲食中如果糖分含量很高,寶寶的大便會呈現多泡沫的狀態,如果食物中蛋白質含量很高,寶寶大便會臭味較為明顯,如果食物中脂肪含量過高,寶寶大便會有黏膩膩的狀態。正常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應該是金黃色稠粥一樣的。



3.天氣環境。近期天氣炎熱,很多家庭都開了空調避暑降溫,寶寶所在的室內溫度控制在26攝氏度是比較合適的,需要注意的是,在開空調的狀態時寶寶肚子上應該搭一個薄的毛巾被,不能讓寶寶肚子直接暴露在外,容易引起著涼導致腹部不適。寶寶的飲食除了親喂以外,冰箱裡存放的母乳和少量喂的水都最好保證溫度在40攝氏度左右時給寶寶喝,等寶寶腸胃恢復,喂水的溫度只要在室溫就可以。天氣寒冷時,也需要更加註意飲食和身體的保暖。


針對寶寶上述這樣腹瀉的症狀,除了寶媽調整飲食,注意衛生,注意保暖外,建議您可以喂寶寶一些益生菌製劑如媽咪愛,調整腸道正常菌群,恢復胃腸功能,從而改善腹瀉或便秘的症狀。如果寶寶腹瀉和出汗嚴重,可以額外多喂一些清水,防止水電解質失調及脫水。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金色柳葉刀


一個月寶寶的肚子總是咕咕響,大便有奶瓣還拉水,這是怎麼回事?

一個月的寶寶,在母乳餵養中出現這樣的情況,可能是寶寶的身體發出的健康信號,媽媽們一定要引起注意,尤其是要對寶寶大便的性狀、顏色、次數進行觀察,有利於早期發現寶寶健康問題。寶寶有奶瓣還拉水,一般是這兩種情況造成的。

母乳性腹瀉

母乳性腹瀉的寶寶一般每天大便在3~7次,大便呈泡沫、稀水樣,氣味有特殊的酸臭味,便稀微綠而且有泡沫和奶瓣兒,同時可能還會有條狀的透明粘液,寶寶腹瀉時沒有任何明顯的哭鬧現象,而且腹瀉時沒有發熱反應,雖然腹瀉病程較長,但是體重增長速度依然在範圍內(10天300g)。

嬰兒腸絞痛

兩三個月的小寶寶頻繁大便,而且每次量都比較少,可能與嬰兒腸絞痛有關。絞痛的寶寶排氣比較多,每次放屁都會帶出點大便來,但並不是真正的在排便。這類寶寶由於自限性發育情況,多是由腸胃腸發育不成熟而導致。等到寶寶4~6個月時會自然消失,如果寶寶哭鬧嚴重,或者是吃奶、睡眠受到嚴重影響,建議及時就醫。

母乳餵養要注意什麼

母乳媽媽們在飲食中一定要注意不吃辛辣、刺激、過期的食物(剩飯剩菜),這些食物都帶有一定的細菌,如果吃了很容易導致腹瀉症狀。哺乳時,不要讓寶寶噙住奶頭,每側乳房基本吸空後,寶寶如果繼續吸吮,乳汁中脂肪量會增加,容易引起脂性消化不良。育兒界主張“要吸就吸,不吸就停”。哺乳時每次10分鐘左右,飽滿的乳房基本可以吸空。

每個寶寶體質、吸收能力不同,所以會有不同的排便習慣,媽媽們不要機械式理解兒科醫生所說的正常的排便次數。如果觀察到寶寶有自己的大便規律,生長髮育也正常,也就說明寶寶是正常情況,不需要人為干涉,有其他情況需要醫生結合臨床情況診斷。


國家級育嬰師 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 致力孕期、產後、0~3歲寶寶護理知識分享 方便點個關注呦!

IF枕邊育兒


有的寶寶在1~2個月時,便中會混有白色粒狀物,有時帶有綠色或透明的黏液。媽媽帶寶寶到醫院檢查時會說寶寶“消化不良”了,不過經過仔細檢查寶寶,並沒有發現任何異常情況。其實,如果是母乳餵養的孩子,排這樣的便就不屬於疾病,一般是因母乳分泌很旺盛而引起的。只要寶寶在這個月每5天體重增加到150~200克,而上個月每5天體重增加還沒有達到150克,就肯定是喝母乳的量增加了。總之,無論是母乳餵養還是奶粉餵養,只要寶寶情緒很好,體重也在持續增加,就不要把排便次數的增多、排便的顏色等情況放在心上。

多喝溫開水:早上起來就喝溫開水,30分鐘後再喝奶,喝奶後再喝幾口水。

喝奶和吃輔食時間有規律,有間隔,3~4小時1次,晚上可以4~6小時,這是因為寶寶的腸胃嬌嫩,發育不完全,需要充分排空和休息,保證消化、吸收功能正常運作。

中間以喝溫開水、自制的新鮮水果為主,不要吃其他東西,補充充足水分和維生素,促進消化、吸收功能的完善,排出體內廢物和毒素。

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要吃清淡的食物,不要吃海鮮,不要吃過冷和過熱的食物,水果也要有選擇,以平性為主,也要多喝溫開水。媽媽注意乳頭衛生,一旦乳腺發炎,要停止餵母乳。

人工餵養的寶寶,由於營養不全,會造成消化系統功能虛弱,要隨時觀察寶寶,調整飲食的量。另外,寶寶喜不喜歡喝水是習慣問題,開始就要注意養成好習慣,不要再沸水裡加糖或者蜂蜜。如果寶寶確實不愛喝水,可以用白蘿蔔或胡蘿蔔燒水喝,也有可能是奶嘴的問題或姿勢不正確,要注意調整。

寶寶每晚睡著之後,媽媽隔著衣服,在寶寶肚子上輕輕地按順時針方向按摩,從10次到最多30次,有利寶寶腸胃的消化和吸收,促進功能的完善,是非常有效的保健操。


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


肚子咕咕響提示寶寶腸鳴音亢進。腸鳴音是腸道蠕動時,腸液和空氣運動而產生的聲音。腸蠕動增快,可以導致腸鳴音亢進。腸液來不及吸收自然就拉出去了。奶瓣是未消化的脂肪與鎂或鈣化合而成的皂塊,提示脂肪消化不良。出現這樣的情況後,我們可以對寶寶的腹部進行逆時針熱敷、按摩,減緩腸蠕動。如果排出液體較多需要及時補充電解質及水分,防治脫水。建議口服補液鹽。還可以服用腸道益生菌調節腸胃功能。比如雙歧桿菌之類。此時的寶寶如果母乳餵養,孕母需要適當減少脂類物質的攝入,以免加重寶寶胃腸道負擔。

希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