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臺灣有哪些知名的科技公司?在行業地位如何?

蘇廣龍


80 年代起,臺灣價廉物美的電腦代工產業開始聞名於世,廣達、仁寶、和碩、緯創、英業達合稱“代工五虎”,他們幾乎承包了 90%的電腦出貨量。代工五虎們不僅僅只是簡單地採購元件然後拼接成電腦,隨著技藝的成熟,他們也掌握了電腦組件的研發和設計。代工業的蓬勃發展也推動了電腦零部件行業的發展。比如做主機板的微星、技嘉,做電源的臺達,做面板的友達、奇美(與群創合併),做內存的南亞、華亞科等等。即便如此,隨著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電腦行業的衰退,電腦代工廠商們的利潤越來越薄,毛利率如今只有 3%-4%。(賢集網)

以下簡要介紹幾個行業代表企業

半導體: 臺積電

手機: 宏達電

封裝:日月光、矽品

光電:奇美、友達

臺積電

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臺積電、TSMC,屬於半導體制造公司。成立於1987年,是全球第一家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晶圓代工foundry)企業,總部與主要工廠位於臺灣新竹科學園區。2017年,領域佔有率56%。這家公司除了是中國臺灣最大的科技公司之外,還是中國臺灣最大的上市公司,如今這家科技公司的市值已經超過了2000億美元,與中國石油的市值相比,兩者的市值差距不到10%了。

臺灣的 IC 製造是臺灣電子產業的支柱,全球目前由臺積電、三星、英特爾三家佔據了半壁江山,臺積電是蘋果A11芯片唯一的供應商。而且在芯片領域 intel的霸主地位已經產生了動搖,甚至被臺積電超越了。

宏達電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5月15日,簡稱宏達電,亦稱HTC,是一家位於臺灣的手機與平板電腦製造商,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代工和生產廠商。2011年宏達電位列臺灣20大最有價值品牌中的第一位,品牌價值36.05億美元。宏碁、華碩電腦兩大PC廠商分別以19.4億美元和16.37億美元名列第二和第三名

HTC還一度被稱為“安卓之王”,全球市場佔有率超過三星比肩蘋果,市值達338億美元,但近幾年接連虧損。2017年,宏達電發佈公告稱,將以6.3億人民幣價格賣出上海的土地及廠房,淪落到“賣地求生”的地步,輝煌不再。

日月光

日月光集團由張虔生與張洪本兄弟於1984年創辦,1989年在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2000年在美國上市。子公司福雷電子(ASE Test Limited)於1996年在美國NASDAQ上市,1998年臺灣上市。2014年日月光集團首次上榜福布斯亞洲50大企業,同時也是該年度臺灣唯一上榜的上巿企業公司。號稱全球第一大封裝廠,應該是當之無愧的。

目前,日月光集團在中國大陸的上海市(ASESH)、蘇州市(ASEN)、崑山市(ASEKS)和威海市(ASEWH)設有半導體封裝、測試、材料、電子廠。

矽品

矽品,SPIL(Siliconware Precision Industries Co., Ltd)是全球IC封裝測試行業的知名企業,母公司臺灣矽品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4年5月,主要營業項目為從事各項集成電路封裝之製造、加工、買賣及測試等相關業務。號稱世界第三有點誇大,但臺灣第二是沒有問題的。

奇美

奇美電子,於1998 年由奇美實業投資創立,2002年8月成為臺灣股票上市公司,現有臺灣地區同仁17,000人,全球同仁29,000人(2007年10月),產品以液晶電視用面板、顯示器與筆記本電腦用面板為主,是全球第三大面板廠商。

友達

友達光電原名為達碁科技,於1996年8月成立,2001年與聯友光電合併後更名為友達光電,2006年再度併購廣輝電子。它是全球第四大面板廠商,亦是全球第一家於紐約證交所股票公開上市的TFT-LCD設計、製造及研發公司。友達2016年營業額為新臺幣3,290.9億元,目前公司全球員工達43,000人,營運據點遍佈臺灣、中國大陸、日本、新加坡、韓國、美國及歐洲等全球各地。


財經故事會


多得很,除了MTK聯發科,HTC,臺積電,富士康,還有光寶電子,光寶估計沒幾個知道,光寶的體量僅次於富士康,全球光驅第一大生產商,建興光驅和固態硬盤都是它旗下的,還有明基,宏基,以及華碩等等


有鹿映畫


臺灣所有科技幾乎全部都是代工製造 ,電子產品 手機 半導體 汽車 造船 服裝 鞋子 化妝品 無一不是代工製造。 沒有知識產權 是臺灣衰敗的根本原因 技術和利潤都掌握在外國廠商手裡。 品牌商不是破產或瀕臨破產邊緣就是轉行做代工! 唯一有點核心技術的零組件,也衰敗了 大陸零組件崛起,臺灣受到重大沖擊。面板技術已經落後大陸 被apple徹底拋棄。 CPU 方面聯發科技術實力已經落後華為海思,已經被各大廠商拋棄… 電動汽車更是遠遠落後大陸,動力電池技術臺灣幾乎是空白… 記憶體產業幾乎全軍覆沒 苟延殘喘活著 僅剩下3%份額,而且還是依靠外國廠商技術授權才能苦苦支撐, 技術 品質 品牌 性能 價格 都難以對抗日韓美,外國廠商中斷技術授權只有死路一條。AI 大數據 雲計算 機器人 5G 生物科技 材料科技 量子通信 互聯網 網絡金融 遠遠落後大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