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英語口語學習如何避免中式英語?

yuanyuanaiyl


中式英語是中國人說,寫英語的常見病,究其根源,還是中文思維在作怪。在中國人的日常英語口語表達中,最常見的,中國人離開了就不會講英語的幾個常用中式口語表達是:I think, I hear, I want, I hope, I don't know, so, because (of), therefore......., 而英語國家的外國人講英語時,我們是很少聽到這些表達的,儘管,它們在語法上常常沒有毛病,但思維卻是中式的,給人的感覺就是中式腔,一聽便知道是中國人在講英語。以下,我們來分析一下這種中式表達形成的原因,以及怎樣避免今後繼續Chinglish:

中國人講話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展開話題,所以,英語常常以We,I think 開頭。而外國人講話習慣“以聽眾為中心”展開話題,所以,他們講話常常以You 開頭,更重要的是,他們認為:當一個人在講話時,他只能代表自己,並不能代表We,並儘量迴避提到“We”;中國人的辯證思維習慣於因果關係,沒有因果就不能理論任何事,所以,中國人論述,描述任何事都必須以because,so,therefore來說明原因和結果, 以便撇清 “I”。外國人講英語習慣於用事實,現象,證據和邏輯說話,他們認為,so, because (of), therefore等等都是多餘的,沒有必要的(注意:because只能回答與why有關的問題才能使用,而不是濫用),且常常以In fact, frankly speaking, actually, .......等來展開論述,並以clearly,finally,In a word, It seems, In conclusion, 等來結束話題。

為了避免以上標誌性的中式英語在我們的英語口語中出現,我們完全可以以Native speaker的表達方式來替換我們習慣的中式日常表達如下:

I think, — I’d like to say…, My memory reminds me that…, In my opion..., My idea is...,My advice is…., My question is..., You'd better try to...,May I understand in this way that...,

I hear — I’m told that…, I've learnt that..., I'm gladly informed that..., I hear the news that..., His story tells us that…, The good news for you is..., isen't it?

I want. — Would you serve me that, please? I love to have…, I’d like to have…, I prefer to…,

What I’m interested in is…, Are you be kind to show me that..., please?

I hope —You’ll be expected that…,What I like to is...,I'm eager to..., I'd like to express my best wishes to.., You’ll be appreciated a lot if you’ll be kind to help me do sth.

I don't know — Sorry, I'm not really sure. May I give you an anwser later,Sir? I haven't any idea about it now, but I'll try to tell you my understanding on it some minutes later.

So, Because (of), Therefore —

In fact,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 you've got, you can understand that..., The key point above mentioned shows us that.., In a word please allow me to say...; Technically (Theoretically) , I'd like to say..., Generally (Logiclly)speaking,

注:以上轉換的Native speaker的表達方式還有很多,本文只是列出了一些常見的,中性的表達供大家選擇。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口語表達的方式都是因人而異的,並由時間,地點,場合以及講話人的地位,學歷,職業等諸多因素決定的。本文僅僅是拋磚引玉,為困惑的英語口語愛好者指出學習的方向而已.......!

綜上所述,從中式英語口語向地道英語口語的轉變過程就是我們中國人的辯證思維方式向邏輯思維方式的轉變過程,時刻從對方著想,從聽眾著想,以客觀事實說話,以理服人就是地道英語的鮮明特點之一。


Rudolf936


我來分享下經驗:

1.最關鍵的差異


中英文差異在於,中文以動詞為中心,而英文以名詞為中心。這是什麼意思?


比如,他善於傾聽


中式思維:He is good at listening.

英語思維:He is a good listener.


雖然含義上大體差不多,但是英語思維的表達更傾向於名詞化,而不是一個行為問題。所以大家在表達上,要多傾向於這個名詞方向,也可以叫做概念。

2.構建英文環境


大部分人沒有機會出國,所以構建英文環境,是重中之重。在我從軍時,總也聽不懂“兄弟夥”是什麼意思,後來戰友解釋,是鐵哥們,好兄弟的意思。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又聽懂了很多東西,包括“瓜娃子”“龜兒子”等等。


放在英語上也是一樣,若要構建英語思維,就要先“泡”在英語裡,才能被潛移默化的影響,包括髮音,表達,節奏等等。


在浸泡的同時,記下一些,你需要的詞組或句子,融入到你的日常表達當中,慢慢你就會,不自覺的使用一些英文句式了。

3.切記不要翻譯


在學習英語時,難免看到不認識的詞句,此時切記不要去翻譯。因為英文和中文的表達並非一一對應關係。只能說,有些詞句可以直接翻譯,有些翻譯不了。翻譯會限制學習者的思維。學習初期,由於中文思維的限制,會出現看到詞句,就想翻譯的問題,但是要儘量的剋制。


不過你可以用用翻譯軟件,比如騰訊翻譯君,谷歌翻譯,把英文句子翻過來,理解中文意思以後,再去看看英文句子,是怎麼排序的,有助於你的思維建立。

4. 超實用訓練方法


可以主動的去表達一些東西,但是沒有那麼多的句子存量怎麼辦?以下方法比較實用,比如你可以找某一段的英文名著,用自己的英語表達出來。或者摘抄一些實用句子,用這些句子去寫英文日記,你會發現只要替換下單詞,就可以很流暢的使用出來,用的多了,你自然就記住了。


我是宸霄老師,感謝支持,有問題請留言。


英語老師MrAn


已經回答過類似的問題,轉發於下:

英語思維,說到底就是英語語言的規律,就是語法,就是語法中所蘊含的細膩的思維。所以沒有英語思維其實就是語法沒有學透,不懂得語法的原理,語法混亂沒有體系,理解起來似是而非、模稜兩可。

如果你理解了,並建立了英語思維,那麼你可以細膩的理解英語這門語言,並且你也可以細膩精準的表達出你所想要的。

之前回答過類似的問題,現在摘錄如下,供您參考:


”怎樣培養英語思維,尤其是在讀英文文章的時候?如何培養出用英語思維去理解英語文章。


”英語思維不是培養或者練出來的,你就是天天在國外待著,天天和老外泡在一起也不一定能建立起你的英語思維,那種期待通過海量的聽、讀、背來建立英語思維是痴人說夢。

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

所謂的英語思維,通俗的說意思就是說的像老外一樣地道。

那麼我們為什不能說的像老外一樣地道?

無他,單詞一塌糊塗,語法一塌糊塗。

就單詞而言,有幾人敢說把初中的單詞學透的?

知道人家美國人詞彙量有多大?

下圖為美國人的詞彙量:

人家這些詞彙是一個一個揉碎了,嚼碎了,天天用才有了這樣的語言能力。關於語法,我們傳統所學的語法比較凌亂,沒有體系,也沒有真正觸及到語法的原理本質,只是把語法當語法來學,機械生硬,沒有把語法真正和現實世界聯繫起來(語言是用來描述和反映這個世界的),也沒有和中文一一映照對比。所以語法成為我們英語學習中的空中樓閣,凌亂糊塗的語法反而成為我們英語學習道路上的障礙。

只要你學透了語法,精深的掌握了單詞,你也就獲得了真正的英語思維,除此之外還需要多看美劇學些地道特色的表達。

在頭條花半天時間看完《英語思維課程 英語時態的原理》《英語思維課程 句法分析基礎》《英語思維課程 動詞的秘密》《英語時間的秘密》幾個視頻,就會明白何為英語思維了。

學透語法後就可以精看美劇了。

什麼叫“精看”?

理解每一句臺詞,吃透每一句臺詞,不放過每一個生詞為“精看”。

精看一遍勝於泛看10遍。

精看一集勝於泛看100集。

一集精看結合泛看,一集看5遍、10遍、20遍,看爛看透。

那麼為什麼要選擇美劇呢?

因為美劇給我們提供了最原生態的美語環境,最地道的口語、最實用的單詞、精彩的情節、想看幾遍看幾遍、想停就停、想回放就回放,同步聽說,反覆聽說,其性價比遠超外教,遠超出國!

最後,重中之重,語法一定要通透,精深!

語法精通可以保證你在學習英語的時候不會被語法所牽絆,不會因為語法和思維障礙阻擋了你。

所以一定要先花一個月理順打通你的語法,系統化你的語法後,在全面開始美劇精學。

可以說語法學透了,你才算獲得了進去英語學習高速公路的入場券。

更具體的解答請搜“高效的英語學習順序和方法及相關語法概念問答”一文。


英語思維


以本人幾十年學習英語使用英語的親身感受,我認為避免母語腔最關鍵的還是要注意每一個英語詞彙發音時口腔各個部位的變化,也就是說要按著教科書上的要求把唇,舌,顎等部位完全打開,放到適當的部位,這樣發出來的音才會是標準的。尤其是剛剛開始學英語的人,一定要耐心一點,堅持一段時間把英語的發音基礎打好,這樣一來,以後的發音會自然而然地比較到位了,聽起來會很地道。

現在有許多人喜歡美式英語發音,也非常刻意為之,在捲舌音上誇張無比,對此,我曾經問過一些非美音的英語為母語者,他們的回答是"ugly"。當然,我們每個人對此都可以有不同的見解和個人喜好,但是如果學習英語時刻意追求自以為美的東西,就難免有些東施效顰的結果而不自知了。


慧知愛客


我也有過你這樣的想法,後來發現是被人忽悠了,更確切地說是被自己忽悠了,朋友還是採用“雙虛線閱讀”方法吧。所有的大神都會告訴你同樣的話:

不是母語思維在作怪,而是你的母語在吶喊,在復仇,當你認為拋棄賴以生存的人生經歷和感悟,用一門全新的語言從新開始你的人生,我都難以理解你用什麼邏輯得出的可能性,體育老師都知道用“未知數解不開未知數 ”



一句話精通語法


多聽,發音準確,注意連讀,多練


淡泊鳴志133317415


10歲以前居住到美加英澳新西蘭這些國家,大部分人說英語不會有外國腔。


mimidustie


看英劇的時候跟著臺詞念,模仿他們的口音。


LoveVV474


學英語如何避免中國腔?

其實就像學普通話一樣,掌握兩個規則:發音技巧和閱讀裡的音調掌握。

如何練呢?

首先就是系統性的學一下發音技巧。這個我可以推薦一份發音技巧的教材。

《掌握純正美國英語》Mastering the American Accent

自己查閱瞭解該教程,適合學美式英語。其實你學英式英語,也可以看一下。


第二點,那就是聽和模仿。兩個都很重要,當你學過發音技巧後,再來聽,你會發現很多你平時沒有注意到的細節,會頓時豁然開朗。

另外,告別中國腔,最好的練習材料那就是BBC或者VOA 之類的新聞廣播音頻。再適當的聽英文原版書的有聲書,兩者結合,堪稱完美。

聽完後,要模仿。聽是輸入,模仿是輸出。

原理上就是這麼簡單,就看你有麼有這個能耐去學好它了。



英語世界觀


答題有點長,趕時間的看粗體字。歡迎交流,有信必回。

回答可能悲觀一點,個人以為無法避免中式英語。

除非你生來就在國外長大,從小就接受英語教育,否則只要一開口,從發音,句式,再到內容,對方立馬就可以判斷英語並非是你的母語,無論怎麼努力也是徒勞。

所以,無需糾結,反正英語不是母語,不如大大方方,講好自己以為的英語就好。



然而,怎麼講好中式英語也是有技巧的。

從發音上講,有口音的原因,是大家總是不自覺地用自己的母語口音來替代英語發音。比如:北京口音裡兒化音重,rose容易發成肉絲;福建廣東地區F和H分不清,fly容易發成胡來,這要儘量避免。當然,這不是中國人獨有的,世界各地人民都是如此。反過來想想,如果別偷懶,好好地跟著國際音標發音,就會比大多數非英語為母語的人要強。



從句式上看,很多人的問題是用母語造句,然後翻成英語,這點也是各國人民的通病。日爾曼語系有些優勢,拉丁語系翻出來也是怪怪的。這點上東亞人不幸墊底,我們的語言和英語的差距的確很大。

解決方案是放棄翻譯,重新關聯應用場景和英語表達。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早上遇到人打招呼,只能對應"good morning" 而不是"早上好"一"good morning"。翻譯最大的問題是浪費時間,而且還會翻錯。把"任性"翻成any sex會讓人崩潰。



這或許是整個英語提升中最難的部分,可惜無捷徑可走。一個不錯的手段是看英語影視作品,牢記場景和對應說法,筆記背熟,以備不時之需。經典劇集friends,desperate housewives等等都可以拿來當教材。一般來說情景喜劇比較容易上手,也很通用。

從內容上看,很多中國化場景和思維方式是老外無法體會的,不過幸好還有種叫"empathy通感"的方法可用。如果對方不知道孔子是誰,可以類比蘇格拉底。湖南臺歌手節日裡,吉傑給Jessie J 介紹李泉,就來句:中國的John Legend。貼切與否先不說,起碼讓對方有個大致印象。這點能夠做好,基本上就算學貫中西了。



這種修習也是要花不少時間的,可以看從Youtube這些國外平臺瞭解資訊,時間一長,不僅長知識,而且容易找到交談話題,避免不知講什麼的尷尬。

交流是相互平等的,無需去遷就與討好。但是交流也是講技巧的,在達意和效率上永遠有提升的空間。態度決定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