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英语口语学习如何避免中式英语?

yuanyuanaiyl


中式英语是中国人说,写英语的常见病,究其根源,还是中文思维在作怪。在中国人的日常英语口语表达中,最常见的,中国人离开了就不会讲英语的几个常用中式口语表达是:I think, I hear, I want, I hope, I don't know, so, because (of), therefore......., 而英语国家的外国人讲英语时,我们是很少听到这些表达的,尽管,它们在语法上常常没有毛病,但思维却是中式的,给人的感觉就是中式腔,一听便知道是中国人在讲英语。以下,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种中式表达形成的原因,以及怎样避免今后继续Chinglish:

中国人讲话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展开话题,所以,英语常常以We,I think 开头。而外国人讲话习惯“以听众为中心”展开话题,所以,他们讲话常常以You 开头,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当一个人在讲话时,他只能代表自己,并不能代表We,并尽量回避提到“We”;中国人的辩证思维习惯于因果关系,没有因果就不能理论任何事,所以,中国人论述,描述任何事都必须以because,so,therefore来说明原因和结果, 以便撇清 “I”。外国人讲英语习惯于用事实,现象,证据和逻辑说话,他们认为,so, because (of), therefore等等都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的(注意:because只能回答与why有关的问题才能使用,而不是滥用),且常常以In fact, frankly speaking, actually, .......等来展开论述,并以clearly,finally,In a word, It seems, In conclusion, 等来结束话题。

为了避免以上标志性的中式英语在我们的英语口语中出现,我们完全可以以Native speaker的表达方式来替换我们习惯的中式日常表达如下:

I think, — I’d like to say…, My memory reminds me that…, In my opion..., My idea is...,My advice is…., My question is..., You'd better try to...,May I understand in this way that...,

I hear — I’m told that…, I've learnt that..., I'm gladly informed that..., I hear the news that..., His story tells us that…, The good news for you is..., isen't it?

I want. — Would you serve me that, please? I love to have…, I’d like to have…, I prefer to…,

What I’m interested in is…, Are you be kind to show me that..., please?

I hope —You’ll be expected that…,What I like to is...,I'm eager to..., I'd like to express my best wishes to.., You’ll be appreciated a lot if you’ll be kind to help me do sth.

I don't know — Sorry, I'm not really sure. May I give you an anwser later,Sir? I haven't any idea about it now, but I'll try to tell you my understanding on it some minutes later.

So, Because (of), Therefore —

In fact,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 you've got, you can understand that..., The key point above mentioned shows us that.., In a word please allow me to say...; Technically (Theoretically) , I'd like to say..., Generally (Logiclly)speaking,

注:以上转换的Native speaker的表达方式还有很多,本文只是列出了一些常见的,中性的表达供大家选择。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口语表达的方式都是因人而异的,并由时间,地点,场合以及讲话人的地位,学历,职业等诸多因素决定的。本文仅仅是抛砖引玉,为困惑的英语口语爱好者指出学习的方向而已.......!

综上所述,从中式英语口语向地道英语口语的转变过程就是我们中国人的辩证思维方式向逻辑思维方式的转变过程,时刻从对方着想,从听众着想,以客观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就是地道英语的鲜明特点之一。


Rudolf936


我来分享下经验:

1.最关键的差异


中英文差异在于,中文以动词为中心,而英文以名词为中心。这是什么意思?


比如,他善于倾听


中式思维:He is good at listening.

英语思维:He is a good listener.


虽然含义上大体差不多,但是英语思维的表达更倾向于名词化,而不是一个行为问题。所以大家在表达上,要多倾向于这个名词方向,也可以叫做概念。

2.构建英文环境


大部分人没有机会出国,所以构建英文环境,是重中之重。在我从军时,总也听不懂“兄弟伙”是什么意思,后来战友解释,是铁哥们,好兄弟的意思。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又听懂了很多东西,包括“瓜娃子”“龟儿子”等等。


放在英语上也是一样,若要构建英语思维,就要先“泡”在英语里,才能被潜移默化的影响,包括发音,表达,节奏等等。


在浸泡的同时,记下一些,你需要的词组或句子,融入到你的日常表达当中,慢慢你就会,不自觉的使用一些英文句式了。

3.切记不要翻译


在学习英语时,难免看到不认识的词句,此时切记不要去翻译。因为英文和中文的表达并非一一对应关系。只能说,有些词句可以直接翻译,有些翻译不了。翻译会限制学习者的思维。学习初期,由于中文思维的限制,会出现看到词句,就想翻译的问题,但是要尽量的克制。


不过你可以用用翻译软件,比如腾讯翻译君,谷歌翻译,把英文句子翻过来,理解中文意思以后,再去看看英文句子,是怎么排序的,有助于你的思维建立。

4. 超实用训练方法


可以主动的去表达一些东西,但是没有那么多的句子存量怎么办?以下方法比较实用,比如你可以找某一段的英文名著,用自己的英语表达出来。或者摘抄一些实用句子,用这些句子去写英文日记,你会发现只要替换下单词,就可以很流畅的使用出来,用的多了,你自然就记住了。


我是宸霄老师,感谢支持,有问题请留言。


英语老师MrAn


已经回答过类似的问题,转发于下:

英语思维,说到底就是英语语言的规律,就是语法,就是语法中所蕴含的细腻的思维。所以没有英语思维其实就是语法没有学透,不懂得语法的原理,语法混乱没有体系,理解起来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如果你理解了,并建立了英语思维,那么你可以细腻的理解英语这门语言,并且你也可以细腻精准的表达出你所想要的。

之前回答过类似的问题,现在摘录如下,供您参考:


”怎样培养英语思维,尤其是在读英文文章的时候?如何培养出用英语思维去理解英语文章。


”英语思维不是培养或者练出来的,你就是天天在国外待着,天天和老外泡在一起也不一定能建立起你的英语思维,那种期待通过海量的听、读、背来建立英语思维是痴人说梦。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所谓的英语思维,通俗的说意思就是说的像老外一样地道。

那么我们为什不能说的像老外一样地道?

无他,单词一塌糊涂,语法一塌糊涂。

就单词而言,有几人敢说把初中的单词学透的?

知道人家美国人词汇量有多大?

下图为美国人的词汇量:

人家这些词汇是一个一个揉碎了,嚼碎了,天天用才有了这样的语言能力。关于语法,我们传统所学的语法比较凌乱,没有体系,也没有真正触及到语法的原理本质,只是把语法当语法来学,机械生硬,没有把语法真正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语言是用来描述和反映这个世界的),也没有和中文一一映照对比。所以语法成为我们英语学习中的空中楼阁,凌乱糊涂的语法反而成为我们英语学习道路上的障碍。

只要你学透了语法,精深的掌握了单词,你也就获得了真正的英语思维,除此之外还需要多看美剧学些地道特色的表达。

在头条花半天时间看完《英语思维课程 英语时态的原理》《英语思维课程 句法分析基础》《英语思维课程 动词的秘密》《英语时间的秘密》几个视频,就会明白何为英语思维了。

学透语法后就可以精看美剧了。

什么叫“精看”?

理解每一句台词,吃透每一句台词,不放过每一个生词为“精看”。

精看一遍胜于泛看10遍。

精看一集胜于泛看100集。

一集精看结合泛看,一集看5遍、10遍、20遍,看烂看透。

那么为什么要选择美剧呢?

因为美剧给我们提供了最原生态的美语环境,最地道的口语、最实用的单词、精彩的情节、想看几遍看几遍、想停就停、想回放就回放,同步听说,反复听说,其性价比远超外教,远超出国!

最后,重中之重,语法一定要通透,精深!

语法精通可以保证你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不会被语法所牵绊,不会因为语法和思维障碍阻挡了你。

所以一定要先花一个月理顺打通你的语法,系统化你的语法后,在全面开始美剧精学。

可以说语法学透了,你才算获得了进去英语学习高速公路的入场券。

更具体的解答请搜“高效的英语学习顺序和方法及相关语法概念问答”一文。


英语思维


以本人几十年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亲身感受,我认为避免母语腔最关键的还是要注意每一个英语词汇发音时口腔各个部位的变化,也就是说要按着教科书上的要求把唇,舌,颚等部位完全打开,放到适当的部位,这样发出来的音才会是标准的。尤其是刚刚开始学英语的人,一定要耐心一点,坚持一段时间把英语的发音基础打好,这样一来,以后的发音会自然而然地比较到位了,听起来会很地道。

现在有许多人喜欢美式英语发音,也非常刻意为之,在卷舌音上夸张无比,对此,我曾经问过一些非美音的英语为母语者,他们的回答是"ugly"。当然,我们每个人对此都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和个人喜好,但是如果学习英语时刻意追求自以为美的东西,就难免有些东施效颦的结果而不自知了。


慧知爱客


我也有过你这样的想法,后来发现是被人忽悠了,更确切地说是被自己忽悠了,朋友还是采用“双虚线阅读”方法吧。所有的大神都会告诉你同样的话:

不是母语思维在作怪,而是你的母语在呐喊,在复仇,当你认为抛弃赖以生存的人生经历和感悟,用一门全新的语言从新开始你的人生,我都难以理解你用什么逻辑得出的可能性,体育老师都知道用“未知数解不开未知数 ”



一句话精通语法


多听,发音准确,注意连读,多练


淡泊鸣志133317415


10岁以前居住到美加英澳新西兰这些国家,大部分人说英语不会有外国腔。


mimidustie


看英剧的时候跟着台词念,模仿他们的口音。


LoveVV474


学英语如何避免中国腔?

其实就像学普通话一样,掌握两个规则:发音技巧和阅读里的音调掌握。

如何练呢?

首先就是系统性的学一下发音技巧。这个我可以推荐一份发音技巧的教材。

《掌握纯正美国英语》Mastering the American Accent

自己查阅了解该教程,适合学美式英语。其实你学英式英语,也可以看一下。


第二点,那就是听和模仿。两个都很重要,当你学过发音技巧后,再来听,你会发现很多你平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会顿时豁然开朗。

另外,告别中国腔,最好的练习材料那就是BBC或者VOA 之类的新闻广播音频。再适当的听英文原版书的有声书,两者结合,堪称完美。

听完后,要模仿。听是输入,模仿是输出。

原理上就是这么简单,就看你有么有这个能耐去学好它了。



英语世界观


答题有点长,赶时间的看粗体字。欢迎交流,有信必回。

回答可能悲观一点,个人以为无法避免中式英语。

除非你生来就在国外长大,从小就接受英语教育,否则只要一开口,从发音,句式,再到内容,对方立马就可以判断英语并非是你的母语,无论怎么努力也是徒劳。

所以,无需纠结,反正英语不是母语,不如大大方方,讲好自己以为的英语就好。



然而,怎么讲好中式英语也是有技巧的。

从发音上讲,有口音的原因,是大家总是不自觉地用自己的母语口音来替代英语发音。比如:北京口音里儿化音重,rose容易发成肉丝;福建广东地区F和H分不清,fly容易发成胡来,这要尽量避免。当然,这不是中国人独有的,世界各地人民都是如此。反过来想想,如果别偷懒,好好地跟着国际音标发音,就会比大多数非英语为母语的人要强。



从句式上看,很多人的问题是用母语造句,然后翻成英语,这点也是各国人民的通病。日尔曼语系有些优势,拉丁语系翻出来也是怪怪的。这点上东亚人不幸垫底,我们的语言和英语的差距的确很大。

解决方案是放弃翻译,重新关联应用场景和英语表达。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早上遇到人打招呼,只能对应"good morning" 而不是"早上好"一"good morning"。翻译最大的问题是浪费时间,而且还会翻错。把"任性"翻成any sex会让人崩溃。



这或许是整个英语提升中最难的部分,可惜无捷径可走。一个不错的手段是看英语影视作品,牢记场景和对应说法,笔记背熟,以备不时之需。经典剧集friends,desperate housewives等等都可以拿来当教材。一般来说情景喜剧比较容易上手,也很通用。

从内容上看,很多中国化场景和思维方式是老外无法体会的,不过幸好还有种叫"empathy通感"的方法可用。如果对方不知道孔子是谁,可以类比苏格拉底。湖南台歌手节日里,吉杰给Jessie J 介绍李泉,就来句:中国的John Legend。贴切与否先不说,起码让对方有个大致印象。这点能够做好,基本上就算学贯中西了。



这种修习也是要花不少时间的,可以看从Youtube这些国外平台了解资讯,时间一长,不仅长知识,而且容易找到交谈话题,避免不知讲什么的尴尬。

交流是相互平等的,无需去迁就与讨好。但是交流也是讲技巧的,在达意和效率上永远有提升的空间。态度决定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