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瓦拉赫效应告诉你:每个“笨”孩子都可能是被埋没的天才

瓦拉赫效应告诉你:每个“笨”孩子都可能是被埋没的天才

01

妈妈怀静静时,得了妊娠高血压症,静静7个月早产。医生说,过于早产加上胎中受到挤压,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有智力问题。

静静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在全班倒3内。每当老师批评静静时,妈妈就会向老师解释说孩子早产儿,医生说过会有智力问题的。

中考模拟,静静成绩垫底。班主任对妈妈说:"孩子高中肯定考不上了,赶紧安排中专技校什么的……"

可是,父母带静静测过智商,结果显示110,智商正常。

爸爸百思不得其解,带了孩子去咨询。

心理老师先给静静出了一道逻辑测试题。静静想了1分钟,摇头说:"我做不出来,我脑子不好使……"

老师让静静闭睛静心后大声说出"我脑子没有问题,我智商很高,我能解开这道题!"

静静重复说了3遍后继续解题,3分钟后她还是放弃了:"我脑子很乱,理不清头绪……"

老师继续鼓励静静,并换了一道数学题。

想不到,这次静静只用一分钟就给出了正确答案,还是心算。

爸爸一下子抱住了孩子,喜极而泣。这是他以前根本不敢想的事!

瓦拉赫效应告诉你:每个“笨”孩子都可能是被埋没的天才

老师告诉爸爸,静静不仅智力没有问题,思维能力还很强。成绩差主要是因为旁人给了她太多"早产儿""脑子不好使"的暗示。

思维能力强的孩子也会有左脑和右脑不均衡的现象。右脑发达的孩子文字思维较敏感,左脑发达的孩子对数字运算较敏感。

就像静静,第一道题解不出来,换成第二道题她却能很快解出来。

在老师的指导下,爸爸和妈妈一起配合,坚持不断给静静积极的鼓励和心理暗示,静静终于摆脱了"智商有问题"的阴影。

在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后,静静发挥了巨大的潜能,并在半年后考上了重点高中。

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

大部分学习不好的孩子,都不是笨,只是没有找到激发他智力潜能的点。所以,大人千万不要用"笨"来给孩子贴标签,无意识中毁了孩子。

瓦拉赫效应告诉你:每个“笨”孩子都可能是被埋没的天才

02

有一种现象叫"瓦拉赫效应",告诉我们人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每个人都有强项和弱点。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让智力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就可以取得惊人的成绩。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有着不寻常的经历。

上中学时,父母为瓦拉赫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第一学期结束,老师却给了瓦拉赫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

父母又让瓦拉赫改学油画。谁知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结果,他的成绩全班倒数第一。

大部分的老师因此认为瓦拉赫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看到瓦拉赫做事一丝不苟,认为他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去学化学。

从此,瓦拉赫智慧的火花被点燃了。他一反之前的"笨拙",在化学世界里如鱼得水,最终他做出了骄人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幸运的瓦拉赫有一对尊重孩子特性的好父母,没有因为学校对瓦拉赫的文学、绘画等艺术方面的差评而失望,一直坚持不断寻找真正适合孩子的发展领域。

假如父母当初固执要求瓦拉赫在不擅长的领域里耗时费力,假如他们因为瓦拉赫最初的表现而给他贴上"笨"的标签,就没有瓦拉赫后来的传奇人生。

每一个"笨"孩子,都很可能是被埋没的天才。

瓦拉赫效应告诉你:每个“笨”孩子都可能是被埋没的天才

03

6岁的朵朵刚上小学一年级,学习上的表现让当博士的爸妈伤透了脑筋。

朵朵总是静不下来。写作业时一会儿起来吃水果,一会儿拿个小点心、去倒杯水,一会儿挠挠脸,一会儿拿纸开始涂鸦……

每次写作业,爸爸都气得对她一阵怒吼,有时甚至动手。妈妈看不过去,亲自出马调教朵朵。

妈妈先是购买了一系列益智游戏用品陪朵朵玩游戏,希望以此来培养朵朵的专注力。可坚持了一个月,朵朵还是一切照旧。

妈妈又想起朵朵喜欢涂鸦,决定从画画入手。果然朵朵一开始画画,立马变得安静了。一坐几个小时,画的画还非常好。

可两个月时间过去了,朵朵的"多动"却一如从前。写作业时,喝水、挠脸、涂鸦……一个环节也不漏。

爸爸妈妈不明白:朵朵这是怎么啦?

瓦拉赫效应告诉你:每个“笨”孩子都可能是被埋没的天才

爸妈认为朵朵有多动症,带孩子去做了心理咨询。

心理老师告诉他们,朵朵很优秀,专注力完全没有问题。她能够完整地把画画下来,还画得那么好,这就是证明。

多动是她引起父母注意的一种方式,告诉他们自己喜欢画画和运动,不喜欢写作业。

很多父母喜欢绕过孩子的长处去纠正孩子的"问题",结果收效甚微,就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这些标签往往很容易变成一种消极暗示,让孩子向这方面靠近。

这样很容易强化孩子的"不足",毁了孩子本来优秀的天赋。

就像朵朵的父母给她贴上"不专注"和"多动症"的标签后,她就会在父母逼她做不感兴趣的事情上表现出"分心和多动"。

爸妈这才意识到自己忽略了女儿的闪光点,从此改变了做法。

他们不再在朵朵写作业时过分关注她的"多动",而是鼓励她画画和运动,并夸她在这些过程中的专注。

一年过去了,朵朵越来越显示出她在画画和运动方面的天赋,还多次在各种比赛中得奖。同时,朵朵写作业过程中的"多动"问题也神奇消失,学习成绩开始稳步上升。

瓦拉赫效应告诉你:每个“笨”孩子都可能是被埋没的天才

所有的孩子都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得不如人意,但在另一些方面却表现出他们的不一样,这些"不一样"里往往藏着他们优秀的天赋和潜能。

这些潜能常在无意识中不时地表现出来。就看大人是否用心观察,及时捕捉到这种闪光点,并善于探掘和发展。

许多父母的惯性里,却喜欢盯着孩子不尽如意的地方,纠正他,打击他,却忽略了挖掘和欣赏孩子的长处。

与其费力让这样的"取长补短"扼杀了天赋,不如顺应天性"扬长避短",让孩子的潜力爆发惊人的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