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新疆巴州:家庭工廠搭建脫貧平臺

新疆巴州:家庭工廠搭建脫貧平臺

絲路樓蘭網全媒體訊(康輝娜、周春梅、甘明亮)5月22日晚,新疆和靜縣乃門莫敦鎮古爾溫蘇門村貧困戶古麗薩汗•艾撒忙完農活回到家中,拿起針線又忙活起來。約莫20分鐘,一個拇指大小的小花帽掛件就做成了,古麗薩汗說:“做一個可以掙3塊錢,我一個月能做三四百個呢!”

古麗薩汗家因為人多地少致貧,2016年6月,和靜縣羽彩民族工藝品有限公司乃門莫敦鎮培訓加工中心在全鎮開辦手工藝製作培訓班,從小喜歡做手工的古麗薩汗報名參加。她就是在那次培訓中學會了做小花帽掛件,還與該公司簽訂了3年的代加工合同。就這樣,古麗薩汗的家成了和靜縣羽彩民族工藝品有限公司的“加工廠”,她每個月利用閒暇時間做做手工活,能掙到千餘元的報酬。

新疆巴州:家庭工廠搭建脫貧平臺

“像這樣設在貧困戶家中的‘加工廠’,我們公司有幾百個”,該公司負責人張萍介紹,為了擴大生產,也為了幫貧困戶增加收入,公司每年開展多場培訓。掌握加工技術的村民都可以與公司簽訂代加工合同,公司負責提供原材料,村民只需按要求加工好,等待公司上門回購,一個掛件的回購價是3元。張萍說:“除了小飾品,我們還做羽毛畫,村民可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不同產品,加工難度越大,報酬越高。目前共有300多名貧困戶和我們籤合同,每人每月能掙到幾百到幾千元不等。”

在張萍的帶領下,很多貧困戶都已經靠自己的勞動走出了困境。和靜縣協比乃爾布呼鄉協比乃爾布呼村村民馬曉紅就是其中之一,她通過幾年的努力已經成為公司的正式職工,現在每個月有4000元的穩定收入。她說:“我以前是貧困戶,可我不願意靠低保過日子。2012年我就開始做手工藝品加工,我不僅學到了技術,還掙到了錢。我可以用自己掙得錢改善家人生活,非常自豪。”

在古麗薩汗眼裡,馬曉紅就是她的榜樣,她說:“我也想學習更多技術,掙更多錢,靠自己的勞動讓孩子們過上好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