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古代戰場,一把武器能用多久?

孟偉康



一把武器能用多久要看用的人的技術,以及這是把什麼武器。鈍器你可以一直用,只要拿得動,用一輩子都行。

上圖為福建博物院館藏的“宋靖康李綱鐧”,這把鐧是目前發現的時代最早的古鐧實物。鐧身呈稜狀,漸往鋒收。四刃每刃面寬1.6釐米,刃鋒利光亮,近格處一刃面嵌金篆書“靖康元年李綱制”七字。靖康元年(1126年),又稱靖康之恥。金國撕毀合約侵略宋朝,當時主戰派的李綱堅決反對議和割地,反對遷都,力主抗戰,並上書:“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當時金兵進攻汴京時,李綱任京城四壁守禦使,親自帶兵擊退金兵。當天夜裡,金兵攻打宣澤門,李綱帶兵奮力抵禦,斬獲百餘人,金兵敗退。之後,金兵又攻打津景陽等門,李綱在城牆督戰,斬首敵人數千級。經歷了連番大戰和千年的時間,這把李綱鐧到現在依然十分完好。


再比如長槍,損耗量很小,一把好的長槍用一輩子都沒問題。很多沒練過任何兵器格鬥技術的人總覺得長槍容易被砍斷杆子,其實不會,長槍足夠長,碰到短兵器的時候直刺速度很快,我平時練槍都能做到一秒刺出兩槍的速度,這種速度下,對方能躲開就不錯了,根本沒時間沒能力砍槍桿。當然沒訓練過幾天的小兵拿個劣質長槍被砍斷槍桿確實也是存在的,但是在猛將手裡,槍桿對方根本砍不到。日本對於兵器保存比較好,號稱日本戰國第一猛將的本多忠勝所用長槍蜻蛉切,據說此槍的鋒利程度僅僅立著就能把飛行中的蜻蛉斬斷,故而得名。蜻蛉切的柄長兩丈有餘也就是6米以上,本多忠勝晚年由於自身力量不足以揮舞此槍,遂將柄後的三尺多砍掉。說明這把長槍的槍桿一直都很完好。同時這把長槍伴隨本多忠勝參戰57次,又跟隨他兒子本多忠朝上戰場,一直到本多忠朝戰死被敵人繳獲,到現在依然保存完好。

上圖為蜻蛉切


至於刀劍,這就完全看使用者的技術了,一般來說騎兵刀能用很久,因為大多砍步兵為主,以騎兵的速度來說,基本沒有什麼兵器相碰的情況。比如存世的“萬曆十年,登州戚氏”軍刀,現存於國家博物館,這把軍刀上部刻有“萬曆十年,登州戚氏”8字,是戚繼光任薊鎮總兵官時鍛造的。戚繼光一代名將,戎馬一生。然而他的配刀依然到現在保存完好。

上圖為戚氏軍刀,可以看到,沒什麼華麗裝飾,非常標準的實戰用刀。但是數百年過去依然保存完好。


相對與騎兵,步兵用刀就會費一些,但依然要看使用技巧。庖丁解牛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庖丁說:“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這個故事還衍生出成語遊刃有餘,其實用兵器格鬥也是一樣的道理,你拿刀亂砍,那麼刀費的就很快,你用刀避開對方盔甲、骨頭去割斷對方肌肉筋腱、大血管就足以致命,沒必要非得把對方砍成兩段,這樣刀就並不怎麼耗費。兵器格鬥中,能躲閃就不格擋,躲閃開對方攻擊直接趁對方武器揮空收不回來的時候反殺是最有效的。而即便兵器互碰,也大多用刀身刀背去撥開對方兵器,而非刀刃硬碰,這樣對刀的損耗就很小。

上圖是我昨天進行對抗的截圖,仔細看的話就可以發現,我的刀用刀身壓著對方刀,壓出空檔直刺對手,而對手刀刃被壓住,順著我的刀身滑過來卻被刀護手擋住,同時槓桿原理造成了我的刀護手頂著他的刀刃,對於他來說是一個費力槓桿,需要花數倍的力氣才有可能擋住我的刺擊,然而他不可能有數倍於我的力氣,所以根本無法阻擋我的刺擊。而刺擊對於武器來說損耗簡直可以說是微乎其微。這其實也是中國劍法常用招式。所以說劍不適合戰鬥的,只是自己對於戰鬥一無所知罷了


人渣嘯西風


古代的戰場上沒有槍炮,將士們統一配備的都是尖刃冷兵器,有大致這幾類:劍、槍、斧、矛、戟、刀、弓箭等等。所有的人都是手持這些冷兵器作戰,同現在的武器一樣,古代武器都有耐久度。但是,不同的是古代戰場上,一般武器的耐久度都比較低,那麼問題來了,古代戰場上,一把武器能用多久呢?

在古代,各種武器層出不窮,如果是一般的材質做出的武器那麼使用壽命也差不多隻有一年,而且在這一年當中還不能經常上戰場拼殺。如果上到戰場拼殺,那麼根本用不到3,4次,基本上1,2次就會佈滿千瘡百孔,這些一般材質的冷兵器,使用壽命十分的低。

古代戰場上並不是所有的武器都是那些材質一般的武器,也有材質很好的武器。比如各國君王所持的劍,都是以最好的的材質所鑄造,這些武器的壽命都很長,而且沾些劍器一般都不會上戰場與其他的武器拼殺,所以壽命十分長,到今天出土後依然保存完好。

古代戰場上,士兵手中所持的武器,在戰時,需要經常性的上戰場拼殺,在拼殺時很容易損壞武器,一把武器根本用不了多久就會千瘡百孔,無法繼續使用。材質較好的武器根本不能批量生產,所以好的武器很少,如果一旦有好的武器現世,那麼必定會引來一大波人進行搶奪,因為一般武器都用不了多久,換武器手感又不適,所以好的武器是古代戰場上大多數人的追求。


浩漢防務論壇


青銅器時代,青銅非常脆。這就是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的劍做的非常厚,而且短。鐵器時代之後,大部分士兵用的是紅纓槍,其次是刀,除了唐橫刀比較厲害,可以削鐵如泥,其他時代的刀都不行。大刀對砍是肯定會有缺口的,而且刀砍到鐵盔甲上也會捲刃。所以經常需要磨刀。劍是不適合戰鬥的。很容易斷,不要被電視騙了


達o芬奇密碼


在堯舜禹時期大多都用木頭做武器,每打完一場仗就得換武器,而三國時期大多用長刀槍極有可能發生刀口捲刃,木杆折斷的可能,在唐朝以後就用短刀槍做武器,除了唐刀削貼如泥以外,大多兵器會砍在敵軍盔甲上發生捲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