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宮崎駿系列--最單純的童真,龍貓

宮崎駿系列--最單純的童真,龍貓

“我們一起大笑看看,可怕的東西就會跑光光了。”

——小月

1988年是日本動畫電影大年,這一年有三部神作上映,大友克洋的《阿基拉》、高畑勳的《螢火蟲之墓》,和老爺子的《龍貓》。

《龍貓》是吉卜力工作室正式成立後的第二部動畫長篇,從這部作品開始,吉卜力這個名字正式享譽世界,之後龍貓也一直作為吉卜力的徽號及吉祥物,於每一部吉卜力工作室影片的片頭出現。

《風之谷》和《天空之城》之後,吉卜力的風格逐漸被世人貼上人文關懷和諷刺現代化的標籤,但有別於《風之谷》的人道主義和《天空之城》的反諷,《龍貓》中幾乎沒有什麼衝突,在宮崎駿的作品中算得上別具一格。吉卜力這次迴歸到動畫本身,拿出了這部純粹到極致的童話。

影片講述了一個溫馨的親情故事,並憑藉對小姐妹性格和形象細緻入微的刻畫與塑造而令觀者擊節讚歎。迄今為止很少有影片能像《龍貓》這般重現無拘無束的童年畫面,並準確捕捉到舊時的快樂情感。

你要問我最喜歡老爺子哪部作品,我會選《幽靈公主》,但要說刷得最多的,那肯定是《龍貓》。

是啊,世人畢竟不都是偉人,和平年代普羅大眾誰能每天憂國憂民憂天下呢?美好的東西從來都是很單純的。

宮崎駿對本片評價到:

“我無法制作那種殺掉反派的電影,雖然大家都愛看,可我做不出來。我認為孩子們在3、4歲時,只需要看《龍貓》就行了。這是一部非常單純的影片。我希望拍這樣一部電影,有一個怪物住在隔壁,但你卻看不到它。就好比你走入森林中,能夠感覺到有什麼東西存在一樣。你不知道是什麼,而它確實存在。”

宮崎駿系列--最單純的童真,龍貓

1、童話故事--

故事在一片如畫的田園風光中展開,玉米快要成熟的季節,小月的母親生病住院了,為了方便看望母親,大學教授父親帶著她與四歲的妹妹小梅到鄉間居住。

“在我們鄉下,有一種神奇的小精靈,他們就像我們的鄰居一樣,居住在我們的身邊嬉戲、玩耍。但是普通人是看不到他們的,據說只有小孩子純真無邪的心靈可以捕捉他們的形跡。如果靜下心來傾聽,風聲裡可以隱約聽到他們奔跑的聲音。” ——宮崎駿

鄉間的一切都是有趣的,幽靜的林蔭小道,清澈冰冷的溪水,擠滿蟲鳴聲的炎熱夏天,大片的田野,慈祥的奶奶,討人厭的少年。就連那破舊的“鬼屋”,只要大吼一聲,就沒那麼可怕哦。因為煤煤蟲既可愛又很怕生,會藏在天花板內開業主大會討論有人進來了得趕緊搬家,而後就真的在父女的笑聲中搬走。

什麼時候我們開始無法像孩子一樣肆意地大呼小叫了?心裡的小情緒堆積得像山一樣高,直到溢出來。

宮崎駿系列--最單純的童真,龍貓

某個午後,小梅發現了兩隻偷橡果的小龍貓,覺得很好玩,一路追溯,經過神奇夢幻的綠色通道,發現了大龍貓正在午睡。毛絨絨的外表,長長的鬍鬚,傻呼呼的表情,善良而無辜的眼神,小女孩落在龍貓身上戳戳他,學著他的嘴巴一張一合, 玩著玩著趴在大龍貓身上睡著了。

暴雨天,想帶傘給爸爸,但在雨中遲遲等不到載著爸爸的公交,有趣的是此時等車的不僅姐妹倆,大龍貓矗立在雨中,用一頂荷葉小帽來擋雨,姐姐心裡吃驚,但還是把傘借給隔壁這個大傢伙,大龍貓高興壞了,戲玩了一陣後,送給小月一包種子,搭載著他的神奇貓巴士揚長而去。

宮崎駿系列--最單純的童真,龍貓

姐妹倆希望能把家裡的院子變成森林,所以把橡果子灑在院子裡。 可是播撒的種子一直沒發芽,某個夜晚龍貓帶著小夥伴們一起跳圈圈 ,轉眼間小小的幼苗破土而出,長成參天大樹(此時響起的BGM《風之甬道》,直擊靈魂)。小月和小梅趴在龍貓肚子上遨遊在美麗的鄉野上空,站在樹頂感受風的呼吸,真是太美妙了。

媽媽病情變化,小月心裡難受罵了小梅,妹妹走失在樹林裡,姐姐一路狂奔尋找妹妹。請求龍貓幫忙,坐在貓巴士上穿越田野,翻越山崗,爬電杆走電線,找到了小梅,留下了玉米棒給媽媽,一切都很好。

生活壞到一定程度就會好起來,因為它無法更壞。努力過後,才知道許多事情,堅持堅持,就過來了。

宮崎駿系列--最單純的童真,龍貓

2、家庭--

老爺子善於刻畫美好,尤其是美好的家庭。

影片中小月一家幾乎包含了美好家庭的所有要素,樂觀聰明的爸爸,禮貌懂事的姐姐,童真可愛的妹妹。看電影的時候我常常感慨,這樣的家庭不管是遇到什麼樣的困境都能戰勝的吧。

宮崎駿系列--最單純的童真,龍貓

先談談父親。父親雖然戲份不多,但在引導兩個女兒的個性化成長道路上有很多可借鑑之處,老爺子可能在父親的角色上映射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宮崎駿能夠將孩童的神奇經歷和現實生活兩個世界交織在一起,影片中的父親是一個很重要的粘合劑。

父親是一個大學教授,他不但理解孩子們的幻想,而且也和孩子們一樣,站在她們的角度上相信這些想象中的存在。姐妹倆在遇到傳說中的生靈之後,他不僅沒有用君臨般的姿勢以科學反駁、取笑和糾正自己的女兒,而是充當了引導者、補充者的位置,才能讓她們繼續保持著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能讓她們因為窺視了這世界上的神秘一角而滿足了其童真的心靈。

在姐妹倆對自己的新家是否是鬼屋的疑恐下,能說出“我從小到大就希望住鬼屋”這句話的父親,從不把自己的難帶到家庭中發洩在孩子身上的父親,這樣的父親在現實生活中是少見的。沒有父親的理解和寬容,整個龍貓的故事基本是無法按照劇情展開。正是在這樣的父親的教導下,我們能理解小月的懂事成熟,能理解小梅對姐姐的模仿。

現實中,童年的我們每每有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總會被大人們所打壓,他們以宏偉的形象站在孩子們的面前,為他們指正一切,取笑孩子們的無知。畢竟不管生活中有多少不滿、社會上怎麼被打壓,即便本人也可能被上司或同事取笑過無知,但在孩子們面前大人們就是無所不知的權威,他們對此樂此不疲,全然不在意這個原本在孩子們眼中神奇的世界被糾正後給其帶來的失望,全然不在意他們的取笑在孩子的心裡其實是不舒服的。對兒童最失敗的教育莫過於扼殺他們的好奇心。

宮崎駿系列--最單純的童真,龍貓

妹妹小梅,這個孩子是怎樣的呢?

是姐姐的跟屁蟲,姐姐走到哪她就跟到哪,姐姐看哪兒她也跟著看哪兒,姐姐說什麼她也跟著說什麼,姐姐不在就找姐姐。穿上套裝第一句就問“我像不像姐姐?”;

害怕陌生人;看到桌面上自己喜歡吃的就邊叫邊跳,興奮地不停拍打桌子,連筷子都跳起來;個子太小沒有方向感,在屋子裡亂竄的時候總是繞了一圈又回到原地;

說話都不用“說”的方式,用“喊”的;認為“不久以後”就是“明天”;叫爸爸起床的時候毫不猶豫地爬上爸爸身上大喊;

看見了什麼好玩的,引起她注意的東西就盯著看,不為飛過的蝴蝶所動;在花叢裡摘到花就高興地送到爸爸的書桌上說,爸爸是賣花的;

形容物體大小,只會用手比劃,“這種的,”(比劃小物體)“這種的,”(比劃較大一點的)“還有這麼大的”(比劃很大很大的物體);

第一次掉到Totoro的肚子上一點兒也不害怕,還好奇又歡喜地逗它玩;自從遇到過大龍貓以後每次畫畫就會畫Totoro;每天蹲在地上盼著種子發芽;

總想著跟媽媽一起睡覺;想要給媽媽送玉米,就一定要把玉米給媽媽,怎麼勸都不行,乾脆自己跑去送。

——這是個四歲的女孩兒。

是的,沒有角色映射,沒有異於現實的小孩的心智,也沒有創作者一定非得“擔負”的暗筆責任。這就是個四歲的小孩,這就是個四歲小孩所展現出來的一切心理和行為,合理而自然。

宮崎駿系列--最單純的童真,龍貓

乖巧懂事的姐姐小月我就不費筆墨了,影片對每一位角色的刻畫都溫暖而真實,少年勘太對新來小夥伴的感情刻畫也很有趣。縱觀全片,我們不難發現,其實小月一家是處在困境中的,患結核病的母親,或許是迫於生計和母親的醫藥費而搬到鄉下的父親,家居環境也從現代的城市公寓變為破舊的鄉下老屋。但我們也能看到這家子人從頭到尾沒有流露過一絲悲觀的情緒,姐妹倆不開心的時候也只是為了家人而著想。我看到的是一家人哪怕處於困境也努力地團結一心對抗命運。

當然,樂於刻畫美好的老爺子自然不會把美好的東西摧毀給人看,從片尾曲中我們知道,母親出院了嘻嘻~~

宮崎駿系列--最單純的童真,龍貓

3、龍貓--

影片上映之後,這個咧著大嘴微笑的大傢伙在日本乃至現今的全世界構建了一個龐大的產業帝國,提及吉卜力,大部分公眾心裡首先想起的肯定是這個形象。

它被《獨立報》認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卡通角色之一,並形容它是“純潔且令人敬畏,比任何宮崎駿創作的其他生物更能吸引兒童的無邪心靈與魔法。”

形象上來說,龍貓是個不折不扣的“巨獸”,但同時它憨態可掬,又毛茸茸的一看就知道有極好的觸感。反差萌是塑造角色的極有效方法。

電影裡龍貓直到影片開始20分鐘左右才出場,且一共只出場了四次,可是每次出場均能給人一個不同的感覺。因此觀眾會主觀上期待其出場,期待龍貓為劇情帶來的新變化。

宮崎駿系列--最單純的童真,龍貓

溫暖的龍貓:全片最充滿童趣的畫面莫過於,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和新鮮的妹妹,趴在正午睡的龍貓的大肚皮上逗弄龍貓時的樣子吧。也許是因為龍貓太柔軟和氣了,妹妹居然一點都不害怕這個張嘴大聲呼嘯的龍貓。她只是頑皮地不停撥弄龍貓的鼻子,還學著龍貓把嘴巴張到最大,然後大聲嚎叫起來,驚呆了這個大傢伙。最後放心地在龍貓不斷起伏的大肚皮上安然入睡;

宮崎駿系列--最單純的童真,龍貓

淘氣的龍貓:第二次出現是雨天,龍貓頭頂著一片荷葉像模像樣地站在姐妹旁邊等公交,一邊用爪子撓癢癢的細節顯得很可愛。初次見到龍貓這個龐然大物還是有些怕的,姐姐一邊害怕,一邊好奇,但還是把傘借給了龍貓。為了聽雨滴落在傘上的美妙聲音,龍貓拿著姐姐借給它的雨傘,蹦跳著故意抖落樹葉上積聚的雨水,和妹妹一樣頑皮,讓人忍俊不禁;

宮崎駿系列--最單純的童真,龍貓

友愛的龍貓:那個如夢一般的夜晚,在龍貓的幫助下,姐妹倆日盼夜盼的樹果種子終於發芽並長成參天大樹。快樂之餘,龍貓帶著姐妹倆還有它的兩個小跟班一起暢遊田野和森林,帶著她們一起坐在樹幹上欣賞靜靜的夜;

宮崎駿系列--最單純的童真,龍貓

貼心的龍貓:最後一次是龍貓幫助姐姐去找妹妹。找到妹妹後,姐妹倆坐上了那輛全世界最柔軟又最奇特的“龍貓巴士”,巴士載著她們去看望了姐妹倆最最想念的媽媽。妹妹如願以償地把剛採摘的新鮮玉米悄悄送到了媽媽病房的窗臺上。

龍貓是什麼?

是某種只有純真幼童能看見的存在。當我們長大,成為夢寐以求的“大人”,失去的是什麼?是對自然風霜雨雪鳥叫蟲鳴本能的親近與好奇,是與未知的世界聯繫起來的探索感知能力,是不懂自我保護的信任和對一切事物的美好想象。幼童並非只有快樂,但是我們曾經很容易快樂,我們可以把一個沙坑玩出一個世界,可以用一個娃娃寫下一段歷史。當我們長大,我們看不見龍貓了,我們很難這樣單純的快樂了。

只有善良的孩子才能看見龍貓。無論我們遠離孩童時代多久,只要保持一顆善良的心,童年就永遠不會消失。

宮崎駿系列--最單純的童真,龍貓

4、寫在最後--

《龍貓》是一幅很單純的作品,電影裡所有的細節、所有的段落以及鄉野的美麗風光和人與事,還有那一腳踩上去都會凹下去的神奇“龍貓巴士”,所有的一切,都洋溢著天真爛漫的童真氣息和滿滿的溫情友善。

某種角度上,《龍貓》代表著吉卜力的核心創作價值觀,宮崎駿曾經在採訪中說過他對現今社會的看法,老爺子說不擔心工業文明給國家帶來的各種災害,也不擔心資本時代下人文道德的缺失,他最關注的是——“我們國家的兒童是否健康。”

因此龍貓才能被吉卜力冠以標誌物,它代表著吉卜力的創作理念:他們的觀眾――孩子們會持續信任他們,宮崎駿的作品幾乎都是在一個小孩能看懂並熱愛且滿足的故事架構上,再添加各種深層次的內容加工。

宮崎駿創作《龍貓》時已經快50歲,但他依舊能夠用最生動細膩的筆觸,刻畫出孩童水晶般純淨的世界。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有幸能在宮崎駿的電影世界裡,尋找到那份我們永遠都不想失去的純真美好。這或許是大家熱愛宮崎駿的理由之一,即使我們的日常生活往往庸碌乏味,遠離詩意的夢幻,但宮崎駿的電影創作總能給我們不總是明媚的世界帶來一抹雨後彩虹。

如果你在下雨天的車站,遇到被淋溼的妖怪,請把雨傘借給它,你會得到森林的通行證哦。

宮崎駿系列--最單純的童真,龍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