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宫崎骏系列--最单纯的童真,龙猫

宫崎骏系列--最单纯的童真,龙猫

“我们一起大笑看看,可怕的东西就会跑光光了。”

——小月

1988年是日本动画电影大年,这一年有三部神作上映,大友克洋的《阿基拉》、高畑勋的《萤火虫之墓》,和老爷子的《龙猫》。

《龙猫》是吉卜力工作室正式成立后的第二部动画长篇,从这部作品开始,吉卜力这个名字正式享誉世界,之后龙猫也一直作为吉卜力的徽号及吉祥物,于每一部吉卜力工作室影片的片头出现。

《风之谷》和《天空之城》之后,吉卜力的风格逐渐被世人贴上人文关怀和讽刺现代化的标签,但有别于《风之谷》的人道主义和《天空之城》的反讽,《龙猫》中几乎没有什么冲突,在宫崎骏的作品中算得上别具一格。吉卜力这次回归到动画本身,拿出了这部纯粹到极致的童话。

影片讲述了一个温馨的亲情故事,并凭借对小姐妹性格和形象细致入微的刻画与塑造而令观者击节赞叹。迄今为止很少有影片能像《龙猫》这般重现无拘无束的童年画面,并准确捕捉到旧时的快乐情感。

你要问我最喜欢老爷子哪部作品,我会选《幽灵公主》,但要说刷得最多的,那肯定是《龙猫》。

是啊,世人毕竟不都是伟人,和平年代普罗大众谁能每天忧国忧民忧天下呢?美好的东西从来都是很单纯的。

宫崎骏对本片评价到:

“我无法制作那种杀掉反派的电影,虽然大家都爱看,可我做不出来。我认为孩子们在3、4岁时,只需要看《龙猫》就行了。这是一部非常单纯的影片。我希望拍这样一部电影,有一个怪物住在隔壁,但你却看不到它。就好比你走入森林中,能够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存在一样。你不知道是什么,而它确实存在。”

宫崎骏系列--最单纯的童真,龙猫

1、童话故事--

故事在一片如画的田园风光中展开,玉米快要成熟的季节,小月的母亲生病住院了,为了方便看望母亲,大学教授父亲带着她与四岁的妹妹小梅到乡间居住。

“在我们乡下,有一种神奇的小精灵,他们就像我们的邻居一样,居住在我们的身边嬉戏、玩耍。但是普通人是看不到他们的,据说只有小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可以捕捉他们的形迹。如果静下心来倾听,风声里可以隐约听到他们奔跑的声音。” ——宫崎骏

乡间的一切都是有趣的,幽静的林荫小道,清澈冰冷的溪水,挤满虫鸣声的炎热夏天,大片的田野,慈祥的奶奶,讨人厌的少年。就连那破旧的“鬼屋”,只要大吼一声,就没那么可怕哦。因为煤煤虫既可爱又很怕生,会藏在天花板内开业主大会讨论有人进来了得赶紧搬家,而后就真的在父女的笑声中搬走。

什么时候我们开始无法像孩子一样肆意地大呼小叫了?心里的小情绪堆积得像山一样高,直到溢出来。

宫崎骏系列--最单纯的童真,龙猫

某个午后,小梅发现了两只偷橡果的小龙猫,觉得很好玩,一路追溯,经过神奇梦幻的绿色通道,发现了大龙猫正在午睡。毛绒绒的外表,长长的胡须,傻呼呼的表情,善良而无辜的眼神,小女孩落在龙猫身上戳戳他,学着他的嘴巴一张一合, 玩着玩着趴在大龙猫身上睡着了。

暴雨天,想带伞给爸爸,但在雨中迟迟等不到载着爸爸的公交,有趣的是此时等车的不仅姐妹俩,大龙猫矗立在雨中,用一顶荷叶小帽来挡雨,姐姐心里吃惊,但还是把伞借给隔壁这个大家伙,大龙猫高兴坏了,戏玩了一阵后,送给小月一包种子,搭载着他的神奇猫巴士扬长而去。

宫崎骏系列--最单纯的童真,龙猫

姐妹俩希望能把家里的院子变成森林,所以把橡果子洒在院子里。 可是播撒的种子一直没发芽,某个夜晚龙猫带着小伙伴们一起跳圈圈 ,转眼间小小的幼苗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此时响起的BGM《风之甬道》,直击灵魂)。小月和小梅趴在龙猫肚子上遨游在美丽的乡野上空,站在树顶感受风的呼吸,真是太美妙了。

妈妈病情变化,小月心里难受骂了小梅,妹妹走失在树林里,姐姐一路狂奔寻找妹妹。请求龙猫帮忙,坐在猫巴士上穿越田野,翻越山岗,爬电杆走电线,找到了小梅,留下了玉米棒给妈妈,一切都很好。

生活坏到一定程度就会好起来,因为它无法更坏。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

宫崎骏系列--最单纯的童真,龙猫

2、家庭--

老爷子善于刻画美好,尤其是美好的家庭。

影片中小月一家几乎包含了美好家庭的所有要素,乐观聪明的爸爸,礼貌懂事的姐姐,童真可爱的妹妹。看电影的时候我常常感慨,这样的家庭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困境都能战胜的吧。

宫崎骏系列--最单纯的童真,龙猫

先谈谈父亲。父亲虽然戏份不多,但在引导两个女儿的个性化成长道路上有很多可借鉴之处,老爷子可能在父亲的角色上映射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宫崎骏能够将孩童的神奇经历和现实生活两个世界交织在一起,影片中的父亲是一个很重要的粘合剂。

父亲是一个大学教授,他不但理解孩子们的幻想,而且也和孩子们一样,站在她们的角度上相信这些想象中的存在。姐妹俩在遇到传说中的生灵之后,他不仅没有用君临般的姿势以科学反驳、取笑和纠正自己的女儿,而是充当了引导者、补充者的位置,才能让她们继续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能让她们因为窥视了这世界上的神秘一角而满足了其童真的心灵。

在姐妹俩对自己的新家是否是鬼屋的疑恐下,能说出“我从小到大就希望住鬼屋”这句话的父亲,从不把自己的难带到家庭中发泄在孩子身上的父亲,这样的父亲在现实生活中是少见的。没有父亲的理解和宽容,整个龙猫的故事基本是无法按照剧情展开。正是在这样的父亲的教导下,我们能理解小月的懂事成熟,能理解小梅对姐姐的模仿。

现实中,童年的我们每每有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总会被大人们所打压,他们以宏伟的形象站在孩子们的面前,为他们指正一切,取笑孩子们的无知。毕竟不管生活中有多少不满、社会上怎么被打压,即便本人也可能被上司或同事取笑过无知,但在孩子们面前大人们就是无所不知的权威,他们对此乐此不疲,全然不在意这个原本在孩子们眼中神奇的世界被纠正后给其带来的失望,全然不在意他们的取笑在孩子的心里其实是不舒服的。对儿童最失败的教育莫过于扼杀他们的好奇心。

宫崎骏系列--最单纯的童真,龙猫

妹妹小梅,这个孩子是怎样的呢?

是姐姐的跟屁虫,姐姐走到哪她就跟到哪,姐姐看哪儿她也跟着看哪儿,姐姐说什么她也跟着说什么,姐姐不在就找姐姐。穿上套装第一句就问“我像不像姐姐?”;

害怕陌生人;看到桌面上自己喜欢吃的就边叫边跳,兴奋地不停拍打桌子,连筷子都跳起来;个子太小没有方向感,在屋子里乱窜的时候总是绕了一圈又回到原地;

说话都不用“说”的方式,用“喊”的;认为“不久以后”就是“明天”;叫爸爸起床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爬上爸爸身上大喊;

看见了什么好玩的,引起她注意的东西就盯着看,不为飞过的蝴蝶所动;在花丛里摘到花就高兴地送到爸爸的书桌上说,爸爸是卖花的;

形容物体大小,只会用手比划,“这种的,”(比划小物体)“这种的,”(比划较大一点的)“还有这么大的”(比划很大很大的物体);

第一次掉到Totoro的肚子上一点儿也不害怕,还好奇又欢喜地逗它玩;自从遇到过大龙猫以后每次画画就会画Totoro;每天蹲在地上盼着种子发芽;

总想着跟妈妈一起睡觉;想要给妈妈送玉米,就一定要把玉米给妈妈,怎么劝都不行,干脆自己跑去送。

——这是个四岁的女孩儿。

是的,没有角色映射,没有异于现实的小孩的心智,也没有创作者一定非得“担负”的暗笔责任。这就是个四岁的小孩,这就是个四岁小孩所展现出来的一切心理和行为,合理而自然。

宫崎骏系列--最单纯的童真,龙猫

乖巧懂事的姐姐小月我就不费笔墨了,影片对每一位角色的刻画都温暖而真实,少年勘太对新来小伙伴的感情刻画也很有趣。纵观全片,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小月一家是处在困境中的,患结核病的母亲,或许是迫于生计和母亲的医药费而搬到乡下的父亲,家居环境也从现代的城市公寓变为破旧的乡下老屋。但我们也能看到这家子人从头到尾没有流露过一丝悲观的情绪,姐妹俩不开心的时候也只是为了家人而着想。我看到的是一家人哪怕处于困境也努力地团结一心对抗命运。

当然,乐于刻画美好的老爷子自然不会把美好的东西摧毁给人看,从片尾曲中我们知道,母亲出院了嘻嘻~~

宫崎骏系列--最单纯的童真,龙猫

3、龙猫--

影片上映之后,这个咧着大嘴微笑的大家伙在日本乃至现今的全世界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帝国,提及吉卜力,大部分公众心里首先想起的肯定是这个形象。

它被《独立报》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卡通角色之一,并形容它是“纯洁且令人敬畏,比任何宫崎骏创作的其他生物更能吸引儿童的无邪心灵与魔法。”

形象上来说,龙猫是个不折不扣的“巨兽”,但同时它憨态可掬,又毛茸茸的一看就知道有极好的触感。反差萌是塑造角色的极有效方法。

电影里龙猫直到影片开始20分钟左右才出场,且一共只出场了四次,可是每次出场均能给人一个不同的感觉。因此观众会主观上期待其出场,期待龙猫为剧情带来的新变化。

宫崎骏系列--最单纯的童真,龙猫

温暖的龙猫:全片最充满童趣的画面莫过于,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和新鲜的妹妹,趴在正午睡的龙猫的大肚皮上逗弄龙猫时的样子吧。也许是因为龙猫太柔软和气了,妹妹居然一点都不害怕这个张嘴大声呼啸的龙猫。她只是顽皮地不停拨弄龙猫的鼻子,还学着龙猫把嘴巴张到最大,然后大声嚎叫起来,惊呆了这个大家伙。最后放心地在龙猫不断起伏的大肚皮上安然入睡;

宫崎骏系列--最单纯的童真,龙猫

淘气的龙猫:第二次出现是雨天,龙猫头顶着一片荷叶像模像样地站在姐妹旁边等公交,一边用爪子挠痒痒的细节显得很可爱。初次见到龙猫这个庞然大物还是有些怕的,姐姐一边害怕,一边好奇,但还是把伞借给了龙猫。为了听雨滴落在伞上的美妙声音,龙猫拿着姐姐借给它的雨伞,蹦跳着故意抖落树叶上积聚的雨水,和妹妹一样顽皮,让人忍俊不禁;

宫崎骏系列--最单纯的童真,龙猫

友爱的龙猫:那个如梦一般的夜晚,在龙猫的帮助下,姐妹俩日盼夜盼的树果种子终于发芽并长成参天大树。快乐之余,龙猫带着姐妹俩还有它的两个小跟班一起畅游田野和森林,带着她们一起坐在树干上欣赏静静的夜;

宫崎骏系列--最单纯的童真,龙猫

贴心的龙猫:最后一次是龙猫帮助姐姐去找妹妹。找到妹妹后,姐妹俩坐上了那辆全世界最柔软又最奇特的“龙猫巴士”,巴士载着她们去看望了姐妹俩最最想念的妈妈。妹妹如愿以偿地把刚采摘的新鲜玉米悄悄送到了妈妈病房的窗台上。

龙猫是什么?

是某种只有纯真幼童能看见的存在。当我们长大,成为梦寐以求的“大人”,失去的是什么?是对自然风霜雨雪鸟叫虫鸣本能的亲近与好奇,是与未知的世界联系起来的探索感知能力,是不懂自我保护的信任和对一切事物的美好想象。幼童并非只有快乐,但是我们曾经很容易快乐,我们可以把一个沙坑玩出一个世界,可以用一个娃娃写下一段历史。当我们长大,我们看不见龙猫了,我们很难这样单纯的快乐了。

只有善良的孩子才能看见龙猫。无论我们远离孩童时代多久,只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童年就永远不会消失。

宫崎骏系列--最单纯的童真,龙猫

4、写在最后--

《龙猫》是一幅很单纯的作品,电影里所有的细节、所有的段落以及乡野的美丽风光和人与事,还有那一脚踩上去都会凹下去的神奇“龙猫巴士”,所有的一切,都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童真气息和满满的温情友善。

某种角度上,《龙猫》代表着吉卜力的核心创作价值观,宫崎骏曾经在采访中说过他对现今社会的看法,老爷子说不担心工业文明给国家带来的各种灾害,也不担心资本时代下人文道德的缺失,他最关注的是——“我们国家的儿童是否健康。”

因此龙猫才能被吉卜力冠以标志物,它代表着吉卜力的创作理念:他们的观众――孩子们会持续信任他们,宫崎骏的作品几乎都是在一个小孩能看懂并热爱且满足的故事架构上,再添加各种深层次的内容加工。

宫崎骏创作《龙猫》时已经快50岁,但他依旧能够用最生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孩童水晶般纯净的世界。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有幸能在宫崎骏的电影世界里,寻找到那份我们永远都不想失去的纯真美好。这或许是大家热爱宫崎骏的理由之一,即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往往庸碌乏味,远离诗意的梦幻,但宫崎骏的电影创作总能给我们不总是明媚的世界带来一抹雨后彩虹。

如果你在下雨天的车站,遇到被淋湿的妖怪,请把雨伞借给它,你会得到森林的通行证哦。

宫崎骏系列--最单纯的童真,龙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