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2018中國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峰會”在貴陽舉行

“2018中國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峰會”在貴陽舉行

5月25日,“2018中國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峰會(以下簡稱電商峰會)”在貴陽正式拉開序幕。

  作為我國電子商務行業規模最大、層次最高、最具影響力的行業盛會,自2013年首屆召開以來,電商峰會記錄了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輝煌成就,受到業內外普遍關注與高度認可。

本屆電商峰會以“新電商領動新融合新時代助推新發展”為主題,特邀眾多政府領導、專家學者、行業嘉賓參會,國內電商排名前100名企業、獨角獸企業等200餘家優秀電商企業代表將圍繞電商創新發展,進行深入探討,巔峰對話,整個規模達3000人。

25日,電商峰會的八個主題分論壇召開,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和業內權威圍繞著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跨境電商、電子商務助力精準扶貧等議題展開主題演講和圓桌討論。論壇上大咖雲集,金句頻出。

論壇一:跨境電商中國模式連接全球

在25日跨境電商分論壇上,中國海關總署領導、跨境電商代表、相關法律專家等200餘人參加了論壇。貴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玉祥出席論壇並致辭。

作為一條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空中貿易通道”,近年來,跨境電商貿易體系中的貿易主體、貿易形態、商業模式和組織方式等都發生了重大變革。

論壇集中關注新海關對跨境電商的監管創新,以及新規則下中國企業品牌出海、跨境供應鏈精準化、數字技術應用等關鍵性、前沿性話題,全面挖掘新貿易格局下的全球市場機遇。

湯維洪(海關總署研究中心副主任):完善法規推動跨境電商新發展

跨境電商適應了個性化,定製化的趨勢,實現了買全球,賣全球。據中國海關統計,我國的跨境電商高速發展,年增長達50%以上,2017年達到902.4億人民幣,增長80.6%,截止到2017年12月份,全國海關注冊跨境電商企業達到21556家。

目前,跨境電商主要存在信息交付多,數據量大,變化快,定單價值低問題,同時,跨境電商在發展中也存在傳遞虛假“三單”數據問題等一系列困境。

湯維洪建議,應健全鞏固跨境電商配套保障,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規,制定行業標準、消費處理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制度,推動海關組織、跨境電商標準框架出臺,探索和制定全球統一的跨境電商統計標準。同時,在制訂相關保障體系後,還要細化明確跨境電商安全責任,嚴懲違法違規行為,杜絕出現不正規運營的跨境電商企業。

魏源(海關總署科技發展司業務專家):信息化讓跨境電商監管更智慧

  “跨境電商是智慧海關的一部分。”魏源介紹,今後的監管是基於數據化的管理,要通過不同來源、不同形式、不同視角的數據管理,來實現整個海關的智能化快速通關,通過大數據技術實現智能搜索,不斷優化人工智能,提高海關的通關效率和監管的有效性。

目前,智慧海關構建了生態體系,將實現跨境電商的全程展示。可以實時監控到每一個省份的跨境電商,包括對應的國家。同時還能在後臺做風險預警分析。

“我們提出了中國的標準,希望能夠把中國的標準推向國際,讓中國的標準融入到國際標準。”

任曉煜(豐趣海淘CEO):貴陽有跨境電商天然優勢

  “我認為,跨境電商最後一定要有數據,大數據能解決跨境電商的痛點。”任曉煜說。在他看來,跨境電商下一步的重點是建立透明化的數據生態,誰有數據,誰在這場戰爭中拿到第一名,就能真正地建立遊戲規則。

任曉煜認為,雖然貴陽沒有口岸、沒有跨境鐵路,但一樣能做跨境電商,因為有數據!跨境電商所有的遊戲規則都建立在數據上,在這一點上,貴陽有著天然的優勢。

論壇二:媒體+電商聚傳媒新動力助電商發展

新電商時代,媒體作為價值觀、生活方式的傳播載體,不僅憑藉多樣的介質形態構建了全新的購物場景,帶給用戶全新的購物體驗,而且也對用戶的購買決策行為產生巨大影響。媒體+電商,可相互融合、賦能,形成電商發展的新動能。

2018年電商峰會媒體+電商分論壇以“聚合傳媒新動力、賦能電商新發展”為主題,探討媒體+電商所激發的新實踐、新模式、新挑戰,促進媒體和電商的優勢互補融合。

魏星(中國網絡電視臺副總經理):媒體+電商是資源的重組

“我們的理解是,‘媒體+電商’不是一個簡單的疊加,而是資源的重組,價值的重塑和勢能的轉化。”魏星說,在她看來,媒體+電商,主要是三方面的內容。

一是內容+,在新電商時代,用戶的消費方式已經由最初用戶主動選擇,轉化為引導用戶消費,像目前的直播、短視頻、網紅等等,都是把內容搭建成消費場景進行轉化,所以內容即場景,對於媒體來說,內容是生存之本;二是平臺+,平臺優勢轉化為價值優化,互聯網進入了下半場,傳統流量的紅利已無法滿足新電商的需要,需要開疆拓土來實現價值的增值;三是信息+,媒體和電商的跨界融合打破了界限,實現了新的增長。

黃楚新(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傳媒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影響力與公信力是傳統媒體優勢

  黃楚新說,傳統媒體做電商的優勢是影響力和公信力,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電商優勢,是發展的關鍵。對於“媒體+電商”的未來發展趨勢,一是內容電商化。二是如何把電商延伸到政府服務提供模式,傳統媒體有自己的公信力和競爭力。三是聯盟電商運營模式,要藉助於很多公司在技術方面、流量方面等方面的優勢,從而融合,使傳統媒體的電商功能最大化,效益最大化。

論壇三:品牌電商與消費積分消費升級帶來機遇

對大部分人而言,積分是可以換購機票,換購各種商品的另一種“代金券”。因此,積分對於品牌電商來說,是消費升級的體現,可以帶來新一輪的電商“洗牌”。5月25日,由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主辦的品牌電商與消費積分分論壇召開,各路專家探討電子商務如何通過消費積分來實現轉型升級。

楊東(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消費積分營銷用TOKEN角度思考

“要把消費積分營銷放在數字經濟的大營銷背景下,尤其是在TOKEN的價值角度下思考。”品牌電商與消費積分分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楊東發表了《新電商如何用消費積分服務品牌營銷》的主題演講。

楊東說,“TOKEN”是什麼?現在翻譯有的叫做代幣、有的叫代碼,有個叫通證,我認為TOKEN是各種權利的保證,更加公平地讓每一位參與者享受到應有的回報和權利。TOKEN最終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眾籌以後的共享權益,體現在每一位參與者、消費者、員工、普通的技術人員身上,特別是原來的公司制度、金融制度往往會忽視的群體,他們通過區塊鏈、通過眾籌能夠實現TOKEN的共享,而不是由原來的資本家、原來的壟斷者享受權益。

區塊鏈就是要保護隱私和數據,並且通過TOKEN機制,讓每一位數據的提供者,讓每一個老百姓、每一個消費者產生價值,這個價值應該是不容侵犯的,要共享給我們的用戶,這就是TOKEN機制。

劉文獻(貴陽眾籌金融交易所董事長):積分若被打通未來應用無限

“要讓積分動起來。”貴陽眾籌金融交易所董事長劉文獻說,人們每天都產生消費積分,坐飛機、銀行存款、飯館消費,以前這些積分都沒有打通,都是各自擁有,但如果他們被統一起來維權、使用、交易,誰抓到這個消費積分誰就有可能創造新的未來。

當前交易積分仍比較受限制,拉卡拉也只能做到交換使用,可以購買商品,但是不能兌換成錢,所以技術和政策上的創新要同步。

記者:歐魯男 謝夢航 楊林國 陳問菩

“2018中國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峰會”在貴陽舉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