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買房還是租房?90後有了不一樣的選擇

曾經問過幾位80後朋友,假如計劃生育全面放開,你會生幾個孩子?多數回答是不敢再生,如果想生,生二胎也就夠了,可一多半連二胎都不敢要。2017年是實施全面二孩政策的第二年,但全國出生人口比2016還減少63萬。

早就有機構對城市家庭生養一個孩子的成本做過調查,結果當然是令人不安。生活成本是小意思,大城市裡,家長們繞不過去的,是教育。從幼兒園開始,成年前漫長的15年教育期,實在難言輕鬆。

當然,更頭疼的,是住房。生了孩子,得把一居室換成二居室,生了二胎,得把二居室換成三居室;孩子上學,得換房,從郊區換到中心城區,從教育資源較弱的城區換到教育資源較強的城區。生三胎?恐怕得有兩套二居室。

相對來說,90後是幸運的一代。物質極大豐富,技術進步日新月異,國人自信心自豪感蓬勃高漲,國家的影響力和國際地位前所未有。飽受現代文明的薰染,視野廣闊、心態放鬆,走到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不會發怵。

但說到房子,就沒那麼輕鬆了。

沒錯,從城鎮家庭住房擁有率早已超過85%這個數字來看,90後這代,如果是父母是城市居民,他們絕大多數不用為住房發愁。假如是獨生子女,相當一部分結婚後理論上甚至可能擁有2套以上住房。當然,這是指生活在父母所在城市。

不必為房子發愁,也無須揹負沉重的房貸,心態就會更加自由。我們都聽說過,一些年輕的孩子,工作看心情,“一不高興就辭職”,而且是裸辭,很大程度就是因為有父母有房子在後面託舉著,給了他們率性而為的勇氣。

上面說的是他們生活在父母同一個城市。倘若到異地工作,就也要面臨房子的問題:是買還是租?

極少數家裡實力強悍的,買!或者家裡有兩套以上住房的,賣掉一套,異地給孩子買一套。我身邊是有幾枚這樣的例子,大學剛畢業,就由父母出首付買下一套房。有個親戚的孩子,因此榨乾了收入微薄的父輩所有的積蓄,還被我罵了一頓。

前些天我出差去上海和深圳,問了幾個樓盤的售價,單價低則8萬,高則15萬,普通家庭無論如何是無力承擔的。問幾個年輕人,說,除非突然暴富,以自己的收入,可見的將來是買不起商品房的,“基本上死了這個心”。

我多次說過,年輕人是城市活力的源泉,是創新的動力。所以,當看到有些城市出臺留住和吸引大學生的政策,我是欣慰的。尤其是,武漢專門闢出項目為大學生建安居房,更應稱許。但要求建設用地極為緊張的深圳上海北京也這樣做,不太現實。

那就租房。

我們記者調查發現,雖然買房仍是第一比例的選擇,但願意租房的90後,佔比越來越多了。有幾位年輕孩子就跟我說,“為什麼非得欠那麼多的債(買房),每個月還要揹著可怕的房貸?”

中央提出的“租購併舉”的本義,就是鼓勵一部分消費者通過租賃解決住房問題。當然,這需要市場提供量價適宜的租賃房源,尤其是增量供應。

如你所知,除了傳統的二手房,政府正在推動建設全新的住房租賃市場。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租賃住房是一項了不起的創舉。住建部在5月19日的通知裡特別提出,熱點城市力爭用3—5年時間,公租房、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用地在新增住房用地供應中的比例達到50%以上。

即便全面落實,形成較大規模的租賃住房現實供應,也需要3-5年時間。好在一批房企已然先行,相當數量的長租公寓已經上市。說實話,我沒有料到,在盈利模式仍然模糊的情況下,這些房企會把如此之多的資源投放到長租公寓。

不過,對90一代來說,長租公寓租金還是太貴。雖然有關部門出臺了鼓勵發展包括資產證券化在內的住房租賃金融政策,但稅收優惠還停留在專家的呼籲裡。希望這一塊能有所突破。譬如,可否將長租公寓增值稅減至5%?

聽說去年底以來,有些特大城市的房租又漲了不少,一居室漲了上千塊。住建部通知是將“穩房價”與“控租金”並列的,但除了具有保障性質的公租房租金是由政府定價,更多的租賃住房是市場化定價(北京連集體用地建的租賃住房都是參照市場價)。你既不能強迫要求二手房業主降租金,也不宜直接給房企的長租公寓定價。前陣子北京萬科的翡翠書院還以其天價長租租金引發激烈爭論。

就如同,在可能的條件下,抑制房價的重要手段是增加土地供應以緩和商品房供求矛盾,控制房租上漲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大租賃房源的供應。公租房、集體用地租賃房、二手租賃房、長租公寓,供應充足、租金多元,就會有越來越多的90後選擇租房住。

我相信,穩定健康、不再令人焦慮的房地產市場,90後這一代很快看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