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如此有錢的沙特王國沒有成為一個強國?

董其斌


提起沙特,確實讓人有一種爛泥扶不上牆的感覺。沙特作為世界頭號產油國,最近幾十年因為鉅額石油收入而一夜暴富,但是很遺憾,沙特並沒有利用石油美元來發展起自己成熟的經濟體系,尤其是工業體系。


儘管沙特人自己也可以吹噓,“我們沙特也是G20成員國,GDP總量是世界前20,我們也有F16戰鬥機編隊,所以我們也是世界強國”。但實際上,明眼人都看得懂,如果沒有沙特不是石油頭號產油國,如果不是在歐佩克集團內一言九鼎,誰會把你放眼裡?

沙特王室有了錢之後,沒有把石油財富用在擴大再生產上,而是普遍過上了紙醉金迷、窮奢極欲的生活,追求個人享受去了。這實在令人遺憾。

其實,沙特人完全應該拜迪拜人為師。迪拜最初的一夜暴富也是因為同樣的石油原因,但是今天的迪拜,其經濟發展已經完全擺脫了石油依賴。換句話說,迪拜人以積累的石油財富為階梯,完美實現了經濟發展轉型。根據2015年的一組數據,迪拜GDP只有2%左右來自石油和天然氣產業,石油收入佔迪拜政府總收入不到9%。

當然,當初刺激迪拜人發憤怒強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迪拜人的石油沒有沙特多。不過,沙特終究還是要思考這個終極問題: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如果沒有了石油美元支撐,沙特經濟怎麼辦?

沙特的一些有識之士自己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也在嘗試慢慢轉變。比如說,網上有一所很火的學校,沙特的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這是沙特國王自掏腰包捐款100億美元建立這所完全西式的(目標是國際一流)自主的大學,為的是促進沙特的經濟轉型,並使沙特更加開放、融入國際主流社會。這所學校給國際學生的獎學金超豪爽,大家有興趣可以嘗試下,也去替沙特人燒一點石油美元。

不過筆者接觸了一些沙特精英階層的人,他們並不認同上述觀點,即如果沙特的石油挖完了,沙特經濟將會崩潰。他們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朝覲收入。沙特境內的兩座城市麥加和麥地那,是伊斯蘭教的兩大聖地。

目前每年至少有500萬全世界信徒來到這兩座聖地進行朝覲,以履行自己的宗教義務。沙特政府僅此收入,每年就可達百億美元。要知道每年數百萬的外籍朝覲者,還是在沙特政府嚴格控制規模的情況下。沙特完全可以再放寬一點朝覲名額。

石油肯定有挖光的那一天,但兩個聖地會永遠存在下去。沒辦法,你只能感慨沙特人的命咋這麼好。


李明波論中東


沙特有錢是因為石油,雖說其他緊缺資源可以通過外貿獲得,但還受制於比如人才儲備和國民教育等的因素,具體的我沒調查也實在沒有發言權。僅供參考


喵一聲愛一生


沙特王國有錢和成為強國,沒有必然關係,不是一個事,前邊有一百多位高人從個角度回答了,學生就單從地緣政治角度說說。成為強國有2個主要硬性指標:面積和人口。先看看沙特的指標。

【沙特國王和來訪的美國總統】

1、面積。土地是國家存在的物質基礎,面積越大,理論上資源就越多,對國家的發展越有利。面積有絕對和相對兩個概念。絕對面積以俄國舉例:俄國面積1700多萬平方公里,地球上和哪國比都是最大,有的是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賣資源足以維持國家運轉,保障國民的基本生活。相對面積以沙特舉例:沙特位於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225萬平方公里,佔了半島的大部分面積,比周邊接壤的鄰國面積都大,這樣的地理條件就相對保障了國防安全。因此,從面積說,沙特是地區大國。下面再說人口。

【中東石油分佈】

2、人口。沙特人口3170萬(2016年),其中沙特公民約佔67%(剩下的外國勞工太多)。沙特人口數量相對於隔海的鄰國伊朗(8000萬)、埃及(9300萬)就是“人口小國”了,人口條件不足以支持沙特成為地區大國。沙特人口少的原因在於熱帶沙漠氣候、土地貧瘠,少量綠洲無法承載更多的人口,居民生活用水大量依賴海水淡化。

【沙特境內沙漠廣佈】

綜上,沙特屬於地廣人稀,成為地區大國的條件不是很好,成為強國就難度更大。有錢只能說明沙特石油資源豐富,而不能解決沙特在教育、工業、科技等領域落後的現狀,不能通過石油資源提升綜合國力,則沙特只能以資源型國家出現在世界舞臺上,無法成為強國。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吳下阿蒙毋忘在莒


中東地區的“以色列”和“石油”是最大的變量。

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也叫“贖罪日戰爭”阿拉伯各國戰爭輸的底褲沒,十月以沙特為首的各阿拉伯國家對西方及“美國”實行“禁油”,跑在輪子上的美國傻眼了,石油翻了三倍、經濟頓時“熔斷”立馬進入二戰後最嚴重的二年衰退

沙特王國也這會回過神來,靠戰爭消滅以色列是“天方夜譚”、猶太人在美國力量操控整個國家的,現如今特朗普美國第一女婿“賈裡德·庫什納”與“沙特”要悄悄議搭成“中東土地和平進程”,可想而知後臺有多大。



沙特想打不過,就一起發財致富,美國看到石油危機的破壞力,美沙兩國“一拍即合”,出臺了“美元掛鉤石油”,從此以後美元經濟來臨。沙特戰力不夠、用石油賣的美元買美國武器保護財富、從此沙特王國像斷了翅膀的“獵鷹”只剩尖銳的利爪。美國缺錢就印鈔票ok了,從38美元打到149美元、大賺特賺,控制油價萬事大吉:就是一個美國人通過戰爭打出來的,打高美元,打出美元的需求。

反而與沙特死對頭的伊朗,從1979伊斯蘭革命後受到美國製載幾十年反而越來越有大地區大國的勢頭。



裡土包子設計師


沙特這個國家,簡單地說就是:窮的只剩下錢和清真寺了。

暴發戶不一定是貴族,富裕國家也不一定是強國。對於沙特來說(包括中東所有的產油富國),它雖然富甲天下,但是離一個強國差太遠,究其根本,就是它們沒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現代國家體系,沒有完整的工業基礎,也沒有建立現代的公民社會。

下面就從經濟和軍事這兩個重要原因來分析。

經濟方面,沙特由於作用鉅額石油儲量,依靠石油出口獲得了鉅額財富。但是沙特並沒有將這些財富用於發展齊全的經濟體系,而是用來揮霍和傳教。

沙特正在建造世界第一高樓,高度超過千米。

沙特經濟高度依賴油氣產業。油氣出口收入佔財政收入的90%左右。並且沙特出口以附加值低的原油為主,油氣在國內煉化的比率不超過50%,除了油氣產業,沙特其它的輕、重工業不值一提,連水泥廠都算高技術行業了。所以,當石油價格下跌的時候,沙特就會遇到巨大困難,就像現在這樣。

正是看到了這個巨大的問題,沙特王儲薩勒曼大舉推行“沙特2030願景”計劃,主要目標就是要優化沙特的經濟結構,建立以高科技產業為主的齊全經濟體系。不過,考慮到阿拉伯人對待工作的習慣和態度,我們對這個計劃拭目以待。

軍事方面。沙特的軍隊一直以逗逼的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武器裝備,被也門胡賽武裝游擊隊整建制的擊敗,繳獲了坦克、裝甲車等先進武器,甚至先進的F-15都被擊落。沙特軍隊戰鬥力地下的原因就是它根本就不是一直現代軍隊,組織紀律性差、戰鬥意志薄弱,軍官素質低,士兵訓練水平不足。這樣的軍隊,估計連北洋時代的中國軍閥都不如。所以,中東的土豪國們就喜歡買中國的無人機,幾百架的買,因為無人機打仗不死人。

他們還是更擅長搞這個,一直混到石油資源被替代的那一天。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首先,題主的問題不太準確,沙特阿拉伯在西亞地區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是阿拉伯世界當之無愧的老大,只不過在世界範圍內影響有限。

沙特國土面積大約二百二十五萬平方公里,人口約莫三千二百萬。沙特的石油儲量和產量都是世界第一,因此享有“石油帝國”的美譽。

2016年,沙特的GDP為6640億美元,排名世界第20位。軍費開支為486.86億美元,排名世界第5,甚至超過了俄羅斯和法國這兩個聯合國安理會五常!由此可見,沙特的體量絕對不是小國,當得上地區一霸、另外,沙特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其境內的麥加和麥地那是伊斯蘭世界三大聖地之二。所以,綜合來看,沙特在伊斯蘭世界掌握著相當大的話語權。

那為什麼沙特雖然能在西亞稱雄,但在世界範圍內有限呢?還是從GDP說起,沙特排名世界第20。和它在一個水平的有印度尼西亞和土耳其。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亞在世界範圍內同樣影響力有限。也就是說沙特的體量就決定了他很難在世界範圍內發揮影響力。

其次,沙特雖然石油資源豐富,人均富裕程度很高,但國內經濟發展非常畸形。沙特過於依賴石油出口,國內缺乏完善完整的工業體系。比如,它的軍費很高,但都是用在了購買軍事強國的先進武器,其本國並沒有什麼製造先進武器的能力。石油豐富是把雙刃劍,它讓沙特輕易獲得了高額利潤,同時也使得沙特缺乏發展完整工業體系的動力。

再次,沙特是封建君主專制國家,保持了相當多的中世紀殘餘思想。國家體系停滯在中世紀時代是制約他們發展的最大因素。

最後,我們生活在一個歐美主導的世界。不僅僅是沙特,歐美之外的國家想要打破歐美國家建立的秩序都非常困難。東亞三國,中國、日本、韓國,論體量都不小,加起來相當於歐洲全部或者美國。然而,還是難以突破桎梏。不過,目前中日韓三國分化很嚴重,如果有一天三國抱團,像歐盟那樣尋求一體化,或許能夠顛覆歐美對世界的統治。


財經早餐


沙特有錢的確不假——沙特作為世界頭號產油國最近幾十年因為鉅額石油收入而一夜暴富。作為G20成員國的沙特的GDP總量是世界前20,他們也有F16戰鬥機編隊。然而沙特的確不能稱之為一個強國,如果沙特不是產油國甚至這世上都沒幾個國家願意正眼瞧他。

沙特的國土面積約225萬平方公里,全球排名第11,人口3200萬,是伊朗的40%,也就比加上流動人口的北京多點。沙特可耕地面積約300多萬公頃,是全球最大的大麥進口國,每年要進口幾百萬噸大麥。沒有足夠的人口和可耕地面積嚴重製約著沙特的發展,更為嚴重的是油氣資源豐富的沙特卻是世上最缺水的國家,發展工農業建設天然具有侷限性。沙特實際上並沒建立起自己完善的工業體系,完全是依靠對外出口石油、天然氣以換取外匯,從而得以躋身富國俱樂部。隨著油氣資源出口而暴富起來的沙特王室沒有把石油財富用在擴大再生產上,而是普遍過上了紙醉金迷、窮奢極欲的生活,追求個人享受去了。

沙特糟糕的工業體系使其武器裝備基本依靠購買,自己能量化生產的少之又少。現代化戰爭的取勝之道就在於武器和人的完美結合:既然沙特不能自行量化生產武器,那麼使用進口武器的沙特士兵又是怎樣一群人呢?基本上這就是一群出了名的王爺軍,連也門反政府武裝都打不過,戰鬥意志出了名的奇差無比。

沙特的發展模式其實包含著一個致命的因素:油氣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當沙特的油氣資源耗盡之日這個完全沒有自主的民族產業,也沒有強大國防力量的國家還會剩下什麼?恐怕連吃飯都成問題,還奢談什麼世界強國呢?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沙特給人的最大印象就是有錢!遍地是石油、到處是王子,土豪沙特卻沒有成為世界強國。這其中涉及到對強國的定義以及一個主權國家成為世界強國的幾項主要指標。

在一定程度上,沙特也還算是大國,至少可以算地區強國。作為海合會(GCC)的主導國家,沙特在中東尤其是海灣地區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在世界上,沙特屬於G20成員國,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沙特的國際地位的一種承認;沙特還在2013年成功當選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不過因為沙特當時對中東熱點問題的解決方式不滿,主要是因為與美國的外交齟齬,沙特拒絕接受和出任這一聯合國席位。但是,歸根結底,沙特頂多只能算中等強國,還不能算世界強國。

按照當今的國際體系的構成,要成為世界強國需要具備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領土、人口等多方面的要素。在政治上,沙特的影響主要侷限與中東地區,也就是沙特只具備區域影響力,不具備世界影響力;在經濟上,沙特因為坐擁豐富的石油財富而成為富有的土豪,但是其經濟總量卻並不顯眼,沙特的GDP在世界的排名只居於世界TOP20左右;在軍事上,沙特用豐富的資金購買了大量世界上最先進的軍事武器裝備,但是沙特的後勤補給能力和軍事訓練水平都處於較低水平,處於有槍不會打仗的狀態;在文化上,沙特的文化影響力也主要侷限於宗教方面的影響,綜合影響力也比較有限;人口和領土方面,沙特也只是居於世界中等水平。

重要的是,沙特在很大程度上還處於一種前現代狀態,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方面都十分保守,沙特缺乏完整的工業和經濟體系。用通俗的話講,“沒錢不行,光有錢也不行”,沙特要想成為世界強國,還有很長的改革之路要走!


安睿


一個強大的國家需要有足夠大的國土、數量眾多的人口、雄厚的經濟實力、強大的軍事實力、發達的科技、先進的政治制度和國際影響力等眾多因素,下面銘蘇先生簡單給大家分析一下沙特的情況:

第一、國土情況。

沙特國土面積225萬平方公里,位於世界14位。就單面積而論,足夠可以支撐起一個強國,但是沙特由於受熱帶沙漠氣候影響,大部分國土被沙漠覆蓋,因此整體的國土質量並不高,這些地區由於乾旱少雨,一般不適合人類居住。

第二、人口數量和質量

沙特總人口3228萬,沙特由於靠石油變成富國,因此國民福利很好,實行免費教育,從小學到大學教育體系都很完善,因此沙特國民受教育程度比較高。

第三、經濟實力

沙特2016年GDP是6464億美元,世界排名在20名左右,人均20029美元。沙特每年靠出口大量的石油資源賺取豐厚的收益,石油開採和化工業是支柱產業,但是除此之外的其他產業比較落後,工業製造能力較弱,這應該是中東石油富國普遍存在的問題。一個國家沒有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要想成為一個強國很難。

第四、軍事實力

沙特總兵力約10.6萬人,其中陸軍約7.3萬人,設有3個裝甲旅、1個空降旅、1個步兵旅、1個王室警衛團、23個炮兵營;海軍約1.1萬人,組成紅海和波斯灣兩支艦隊;空軍約1.8萬人,設有攻擊機中隊、截擊機中隊等。此外還有國民警衛隊、邊防部隊、特種安全部隊和海上警衛隊等。

沙特由於自己沒有工業製造能力,武器裝備基本靠購買歐美國家的,因此就武器的先進性來說在整個中東地區都算是比較先進的。但沙特軍隊素質和戰鬥力卻有很大的問題,軍人一般由沙特本土的少爺兵和外籍僱傭兵組成,少爺兵一向養尊處優慣了,沒多少戰鬥力,僱傭兵多是為了賺錢的,也不是很為沙特賣命,因此沙特雖有先進的武器,但是戰鬥力確實不行。

第五、政治制度及國際影響力

沙特現在都還是君主制度,國家就是王室掌控,所以沙特王室很有錢,所以才被稱之為土豪。這種制度在中東地區已不多見了,大多數國家都實行共和制或民主制度了,由於整個國家都是王室控制,那麼國王對整個國民的號召力或國家凝聚力與民主制國家相比就要弱的多。沙特在國際上依賴產油大國的地位還有點影響力,撇開石油,影響力基本上很弱。沙特想做中東老大,但是伊朗也想做老大,所以兩國為此暗中較勁。

綜上,沙特雖然很有錢,但有錢也不一定就是強國。沙特過分依賴石油產業,其他工業製造能力差,軍隊戰鬥力弱,地區和國際影響力也較弱,即使想在中東做老大,也會有很多國家不服,因此沙特要想成為一個強國真的很難。


銘蘇先生


沙特是不是一個強國要看相對於誰而言,沙特阿拉伯王國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在全世界範圍也不是一個沒有存在感的國家。老歐洲的一些國家比如西班牙和意大利,經濟總量和技術水平都在沙特之上,但國際影響力還真比不上沙特。

沙特不是強國的印象主要來自於沙特軍隊的糟糕表現,軍費特別是裝備採購費世界前列,戰鬥水平卻令人無法恭維,覺得沙特不是一個強國的想法並不是不可理解。

但是,也要看到,沙特至少在兩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是石油,沙特雖然不掌握全球能源市場的定價權,對國際石油供應的穩定和可持續卻有著其他國家難以中和的影響力;另一個則是伊斯蘭的兩聖地麥加和麥地那,這兩處地方都在沙特境內,沙特阿拉伯國王的尊號之一就是兩聖地的庇護者,沙特對伊斯蘭教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實際上,在過去的許多年來,第三沙特王國就是利用石油影響世界大國,憑藉聖地保護權制約其他穆斯林國家的。

但是由於受到沙特王國政治制度本質的制約,利雅得過去並不追求社會進步,對軍隊的要求也是服從,而不是善於戰鬥,這個國家因而存在著明顯的短板,使其很難真正有所作為。目前,沙特正在進行雖然有限但具有歷史意義的改革,王室也終於無可挽回地進入了第三代輪替,機會應該說還是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