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美國會像對待伊拉克一樣發動伊朗戰爭嗎?

篩分輸送趙慶斌


不會。為什麼這麼說,最明顯的一點就是,美國如果要打伊朗,早就動手了?不會拖到現在。

首先,美國雖然實力強大,軍事上對伊朗擁有壓倒優勢,但並無迅速打敗伊朗的把握。回顧冷戰後美國的對外戰爭或說軍事行動史,可以發現,美國總是撿軟柿子捏,比如伊拉克,南聯盟,阿富汗,利比亞等。在上述國家中,伊拉克無疑是最強的。但與伊朗相比,無論是領土面積,人口基數,軍事潛力,伊拉克可能都要弱的多。可以說,在長達8年的海灣戰爭中,如果沒有阿拉伯國家的支持,伊拉克是撐不下去的。要打伊朗,美國就必須做更充分的準備,調動更多的資源,否則就不會動武。

其次,美國在吸取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的教訓。美國9.11後先後發起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都迅速取得戰場勝利,但很快就陷入了戰爭泥潭,至今仍得不到解脫。美國國內也形成了一個基本共識,就是美國應盡力避免在中東發起新的大規模戰爭,盡力避免輕易推翻他國政權,以免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趁亂崛起,導致局勢失去控制,美國也陷入泥潭。

第三,美國需要站得住腳的理由。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理由是薩達姆政權研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後證明美國在該問題上撒了慌,導致美國的信譽受損。如今,伊朗簽署並遵守,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可以說美國在輿論上喪失了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打擊伊朗的藉口。


西域都護


美國不會和伊朗開戰,這是木叔在“悟空問答”回答一些朋友提問時候比較明確的說法。

美國目前對伊朗的態度是“以壓促變”。當這個手段沒有用完的時候,戰爭是不會到來的。畢竟“和平演變”要比打仗省錢多了,而且效果其實更好。

比如美國攻打伊拉克,前後損失了4000多名美軍士兵,花費了8000多億美元。而美國2018年軍費預算6200多億美元。這意味著2003年開始的伊拉克戰爭,等於打完了1.5個美國2018年的軍費。

“以壓促變”的方式不僅省錢,而且省力。以下是木叔列出的四點利用。


首先,美國只是對伊朗的貿易進行禁運,對其金融活動進行制裁。

因為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美國和伊朗的外交關係和商業網絡全部中斷。這40年裡美國一直對伊朗實施各種各樣的封鎖和制裁。美國企業根本沒有可能或者機會到伊朗從事貿易活動。

所以美國如今的“以壓促變”政策對美國其實沒什麼影響。反而可以影響到伊朗,而且是極大的影響。畢竟和伊朗做生意的其他國家和公司也會估計到在伊朗和美國之間“二選一”,伊朗的“客源”流失,對美國的利益則萬無一失。

其次,“以壓促變”政策不會造成美國國內極大反彈,進而損害特朗普的支持率。

雖然伊朗政策不一定獲得美國全民支持,但和伊拉克戰爭在美國國內的民間巨大反戰浪潮相比,特朗普對伊朗這種非戰政策,好處更是顯而易見。比如不打仗就不會有巨大的經濟赤字,民主黨就不會在國會討價還價;同時不會有人員傷亡,反戰人士不必利用悲情和同情來制約施政。

特朗普政府反而可以“以逸待勞”,騰出手來做其他的事情,比如解決國內就業、經濟發展以及非法移民問題等。要是像伊拉克戰爭一樣,總統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擔心再有美軍傷亡數字,這樣也難以有太多精力照顧更多棘手問題。

第三,“以壓促變”政策是有的放矢,伊朗會發生事實上的變化。

用我們的一句俗語叫“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伊朗目前的經濟形勢並不好。一旦美國實施大規模的石油禁運和金融制裁,甚至將革命衛隊列入恐怖組織的話,伊朗的經濟會出現更大規模的問題。前幾周伊朗民眾的抗議就是一個表徵。

(最近幾周伊朗老百姓抗議政策上街表達不滿)

雖然不能判斷伊朗經濟在美國製裁下崩潰,進而導致美國所希望看到的“和平演變”的實現。


但基本上能判斷老百姓的不滿會增加伊朗政府施政壓力,有可能促使他們核問題立場的軟化。此外也有可能促使其將更多資金用於國內經濟而不必支援敘利亞、真主黨、也門叛軍等。這恰恰也是美國所要實現的目的。

第四,伊朗不是伊拉克,美國要是真開打,不一定能體面解決。

伊朗是一個人口8000多萬、面積16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國。伊拉克這樣的小國是難以比擬的。

如果按照伊拉克模式,美軍大舉入侵的話,是不可能完全佔據該國,控制該國命脈的。雖然美軍可能會推翻教士集團的政權,但也可能會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如果滿足推翻政權就撤軍,那麼這麼大的國家變成一個不穩定的亂源,如果出現極端主義分子反而比教士集團當政時期對美國利益損害更大。如果美軍長期駐紮,那麼需要的軍費和兵源要比伊拉克戰爭大得多,美國經濟能否源源不斷地支撐都是個未知數。

(媒體模擬美國和伊朗開戰的情況)

美國在伊拉克耗了10來年,在越南也耗了10來年,在阿富汗也如是。這些國土面積與人口比伊朗少的國家,美國都很難輕易搞定,何況這麼大的伊朗。

所以,從正常思維來考慮,特朗普也不可能發動和伊朗的全面戰爭。即使開打也不可能是伊拉克模式。最有可能的方式是像以色列一樣,對伊朗在敘利亞、也門或者其他地區的軍事存在進行“定點清除”,而不必深入伊朗腹地推翻其政權或者打陣地戰。這對美國而言不僅沒有價值,而且不如“以壓促變”政策劃得來。


你的態度是什麼?

歡迎賜評!


木春山談天下


目前,美國和伊朗之間的關係可謂是劍拔弩張,雙方互不相讓,大有爆發軍事衝突之勢。那麼,是否會出現美國像對付伊拉克一樣軍事打擊伊朗的可能呢?筆者認為,美國若要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的話,他們必須三思而後行。

伊朗和伊拉克的情況完全不一樣。首先,伊朗實力強於伊拉克,尤其是擁有的地對地導彈力量不是伊拉克的幾枚劣質飛毛腿可比,這些導彈力量可以威脅以色列和中東的許多美軍基地。更嚴重的是,伊朗是具備核能力的國家,這種反擊一旦打出來,美國是要承擔很大風險的。

其次,伊拉克當年內外交困,外部沒有任何盟友,伊朗則不同。無論是俄羅斯和敘利亞或是真主黨,就連許多西方國家都反對美國對伊朗採取的強硬行動。美國並不能逐漸起打擊伊朗的聯軍,故如果開戰一切支出自己承擔。伊朗的這種外部環境要比伊拉克當年不知好了多少。

伊朗地緣位置優於伊拉克,把守霍爾木茲海峽,一旦切斷就會對世界經濟造成嚴重打擊,而要切斷這個窄窄的海峽對伊朗來說易如反掌。美國對伊朗動武還要考慮到對全球的經濟影響,故更加受限制。如果美國要對伊朗發動戰爭,以目前伊朗的軍事實力,至少也是中等規模以上的戰爭。這樣的戰爭後果不可預料,很可能可以把美國帶入一場無止境戰爭泥坑裡。所以,對於美國來說,要發動對付伊朗的戰爭,所付出的代價是非常嚴重和巨大的。


科羅廖夫


美國不可能再像對待伊拉克那樣,發動對伊朗的戰爭。

首先,美國不敢主動發動對伊朗的戰爭,無論從國際形式,還是美國方面,或者伊朗方面三方來看,美國當下都沒有這個膽量。

在國際形式方面,美國當年對伊拉克發動戰爭的時候,國際各方還沒有阻攔美國的實力或意志。當時的俄羅斯正處在蘇聯解體以後帶來的陣痛期,對外部干涉無力,而其他的區域大國無法對美國的行動產生有效的抑制。因此,美國可以在伊拉克大行其道。而到了現在,俄羅斯等美國對立國家的國家實力已經大為恢復,有能力對美國產生牽制了。此外,無論俄羅斯,還是其他大國,都在伊朗有巨大的利益牽連。因此,美國如果對伊朗發動戰爭,則美國面臨的國際壓力將和當年的伊拉克戰爭完全不同,美國不得不顧忌。

而美國方面,美國在伊拉克戰爭時,美國國力相對世界各國而言差距太大,美國有餘力對外輸出戰爭,並在戰爭中漁利。而到了現在,美國的絕對國力依然強大,但是美國相對其他國家而言,則相對衰落了,差距並沒有伊拉克戰爭時那麼大。

至於伊朗,伊朗是擁有一定實力的有核國家,這個和伊拉克不同。伊拉克當時儘管比較富裕,但是距離強大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且伊拉克的武器裝備基本上依靠外援。相比較之下,伊朗則很大程度沒有伊拉克這些弊病,而是真正擁有一定實力。

由於這些因素的存在,美國敢打伊朗嗎?顯然不敢。因為美國沒有絕對的必勝把握,而美國如果小勝、慘勝、打成平手、或者失敗,都是對於美國沒有什麼利益的。因此,打,不如不打。

除了不敢,美國也不會。為什麼“不會”?因為伊拉克和伊朗不同,美國若打下伊拉克,則掌握了中東的命門,也等於取得了在中東的霸主地位。但是美國若打下伊朗,這些對美國有利的因素都基本不再存在,打下來沒有多大實際意義。


蘇綻


短時間不會,但是特朗普之後的下任美國總統有可能會。

一方面,美國對伊朗一直是充滿敵意,這在特朗普政府時期又達到了一個高峰。現在特朗普團隊對伊朗強硬的鷹派已經佔據主流。這些人士天天叫囂推翻伊朗,有的乾脆提議使用武力或聯合以色列、沙特等國軍事打擊伊朗。有的則較為冷靜,武力不可取,應該促進伊朗國內的變動,讓伊朗推翻自己,但這部分人也只是開腦洞,現在伊朗國內外的反對勢力要麼比較薄弱,沒有成為新政府的潛質,要麼就不願意和美國合作。美國的以壓促變不那麼容易變成現實。

之所以,對伊朗充滿敵意的美國還在爭論伊朗政策的原因是,今天的美國已經不再是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美國,現在的美國沒有充足的國力再發動一次局部戰爭。現在的美國正在面臨實力下降期間,再陷入戰爭泥潭的話,美國的霸權地位極有可能不復存在。因此,現在的美國更可能“修養聲息”。一旦特朗普任期內積累了足夠的物質實力的話,下一任總統對伊朗發動戰爭的可能性將大幅增加。


琺大庶吉士


美國不可能發動對伊朗的戰爭。理由如下:一是沒有正當理由。在伊拉克戰爭時,好歹找了個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美國等簽訂了相關的核協議,承諾不尋求擁有核武器。二是不符合美國在中東的戰略意義。如果美國出手把伊朗滅掉,沙特將毫無爭議的坐上中東的第一把交椅。做大的沙特是否還會像現在這樣圍著美國的指揮棒轉就不好說了。所以美國需要在中東保持這樣一個熱點。三是伊朗多次宣稱,如果美國對伊朗造成重大威脅,就將被迫關閉霍爾木茲海峽。該海峽 位於阿拉伯半島和伊朗南部之間,是波斯灣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也是盛產石油的波斯灣的門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波斯灣沿岸產油國的石油,絕大部分通過這個海峽輸往西歐、澳大利亞、日本和美國等地。伊朗扼守霍爾木茲海峽也使美國不敢輕舉妄動。四是伊朗國土面積近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有七千七百多萬人口。巨大的戰略縱深和六十萬國防武裝力量以及可動員的兵員儲備力量是伊拉克無法比擬的。五是伊朗是政教合一的國家。宗教領袖是國家武裝力量的總司令,並掌管國家重大決策,民選出來的總統要聽命於宗教領袖。宗教領袖對於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民眾為什葉派穆斯林的伊朗來說具有無形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這對入侵者將是巨大的威脅。六是目前的伊朗與伊拉克所處的外部環境不同,伊朗與土耳其、敘利亞報團取暖,背後又有俄羅斯的鼎力支持,自然會使美國有所顧忌。最後,因為有了伊拉克戰爭的教訓,國內民意未必支持政府再發動一場對伊朗的戰爭。這對戰爭的結局很重要。綜上,儘管近期伊朗因為民生訴求引發了國內的大動盪,背後有沒有美國的陰影目前難以肯定,可以明確的是美國只是無所顧忌的給抗議民眾鼓勁吶喊,並站在輿論道德制高點譴責伊朗政府。僅此而已。


想通了就好


暫時不會!

我記得2003年伊拉克伊拉克戰爭時期,我不過20出頭,對於戰爭的判斷,只能通過電視屏幕上飛來飛去的導彈和災民們東奔西趕的人影,從美軍的打擊方式以及各種語言的報道中,總認為這是一場嚴重不對等的侵略戰爭:美國悍然入侵伊拉克!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見識也在增長,通過自己對世界的深層瞭解,有些看法也被思想扭轉了,,,!


伊拉克逆天而行,犯了眾怒!

我們知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只要是由人組成的聯盟,都有一套基於人性的善良以及人類共同認可的大致共識而制定的基本規則,聯合國作為這個地球上的“一家之主”,當然也有規則!

我們看看薩達姆都幹了些什麼?

1979年通過政變上臺後,第二年就發動了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兩國發生戰爭很正常,但戰爭結束後,為了償還鉅額的戰爭債務,強迫阿拉伯國家降低產量,提高油價,但科威特偏偏不聽他的,惱羞成怒的薩達姆用14個小時佔領了科威特,並無恥地宣佈科威特為伊拉克領土,(我們常常說到侵略,什麼是侵略?這就叫侵略!)

聯合國發出660號決議要求其無理由撤軍,薩達姆不屑一顧,聯合國無奈之下,授權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其動武,很快,伊拉克撤軍了,,,!

但薩達姆並沒有因此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對外武力侵略不成,開始對內殘酷鎮壓,其遜尼派政權的統治,對遜尼派特別是庫爾德族的打壓,已經到了人神共憤的程度,反對派最好的結局可能就是自我流亡,或者是被薩達姆驅逐,更多的反對派都以各種莫須有的罪名關進監獄或者被“人間蒸發”,薩達姆的表弟,人稱“化學阿里”的阿里.哈桑.馬吉德,從1987到1988年,分兩次對庫爾德人集聚區,大量投擲包括芥子氣,神經毒氣和沙林等國際公約禁用的化學武器,導致18萬庫爾德人死亡,,,

在遭到聯合國制裁期間,薩達姆將國外客戶趕走,將正在開採的油田強行收歸國有,用國家走私的形式,為其個人家族創造財富武裝軍隊,但這些財富伊拉克民眾得到的很少,大多數民眾都在可憐巴巴的“供給制”中苟延殘喘,只要有反對的聲音,很快就會“神秘的消失,,,!”對國際原子能機構化學武器核查小組的核查,百般阻撓惡意推諉,其家族以及本人,佔據著這個國家90%的財富,以至於到現在,伊拉克“問責與司法委員會”還在追討這些財產,,,!

這個時候的薩達姆已經不是“暴君”這麼簡單了,他已經成了一個人人得而誅之的魔鬼,如果任其作亂,將是對全人類的犯罪,而消滅他,只需要一個理由,這個理由被美國“找到”了,911以後,美國也憑藉該“理由”,以快刀斬亂麻的速度,消滅了薩達姆!在今天看來,薩達姆所做的一切相比起鮑威爾拿的那瓶東西,哪一個重要?


伊朗還不具備“薩達姆”的條件

伊朗雖然有民主憲政而產生的總統,但政教合一的天然屬性,國家權力被神權集團牢牢抓在手裡,大毛拉們為了維持其“國家權威”,通常都會用“真主的意志”來統治國民的思想,極端而激進的“民粹主義”由此抬頭,而民眾的意願常常被神權統治者和“民粹主義”所裹脅,由於國家注重於“大波斯帝國”的復興,為了拉攏周邊什葉派國家和組織,大量的國家財富被投入到了對“盟友”的扶持,導致國內經濟失衡,貧富差距偏大,兩極分化嚴重,導致了此前影響巨大的抗議示威遊行(人們通常以為:一個可以遊行的國家,怎麼會有獨裁政權呢?伊朗正是利用了政教合一的互補性,將民眾的不滿推給政府,而私底下組織力量干涉這種遊行!這就是伊朗的聰明之處!)

由於神權統治者對權力的把持,在1979年以後,伊朗就以宗教的名義,旗幟鮮明地開始了反世俗的統治,與此同時,“反美”的大旗也迎風招展,

在民主,自由,獨立的大時代背景下,歷史的經驗告訴人們,政教合一的國家對於和平與發展的時代,無疑是格格不入甚至是危險的,試想:一個正常的發展中國家,如果被野心勃勃的“神權集團”所控制,其國家的發展方向就可能被幾個人甚至一個人所壟斷,而伊朗試圖打造的“什葉派之弧”,就是神權政府長期以來的“終極理想”,其目的不過是想通過國家的影響力,以什葉派宗主國的身份,包抄阿拉伯世界,統治所有的遜尼派國家,

從其一直以來追求的核武計劃不難看出,伊朗的霸權主義只不過是披上了民主憲政的合法外衣,其骨子裡一直就有凌駕於他國的霸權思想,而長期的反美與反以,莫不是為了其“什葉派之弧”計劃掃除障礙,但正是由於伊朗巧妙地利用了民主憲政的合法性,加上其慢火燉豬頭的耐心,用宗教的名義,滲透,策反和武力支持一些什葉派國家和定義不明的武裝組織,對以色列以及阿拉伯國家進行打擊,很多人對伊朗的野心並不能明察,經常捱打的伊朗軍隊甚至爭取了一眾支持者,


但通過2015年解除對伊朗的制裁中,我們不難看出,伊朗並不能證明自己完全將濃縮鈾控制在了300公斤之內,當然,特朗普也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伊朗違反了《協議》,我暫時只能將其理解成:為了打擊神權專治的統治,以削弱伊朗在地區的影響級別,美國以《協議》有漏洞為理由,刻意製造一個打擊伊朗的機會,本人認為,神權政府在當今這個開放自由的時代,早就不應該存在了,但美國暫時不能以大規模軍事進入的方式打擊伊朗,因為伊朗在近20年裡,國內和國外的矛盾,都還在可控範圍之內,換句話說,伊朗還沒有多少把柄被人捏住,最關鍵一個原因:俄羅斯至今還是伊朗比較紮實的一個盟友,不管美國有何動作,俄羅斯的面子不能不給,因此,美國的“退群”,也只是給以色列帶了一個頭,大戰不可能,但其會用各種方式支持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衝突會加劇,但不會引發伊拉克那種“顛覆”性的戰爭!

冷兵器TILLLINDEMANN


不會。

原因有以下幾個:

一、伊拉克侵略過科威特,顯示了出了在中東地區的領土野心。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僅僅用了幾天的時間,就佔領了科威特全境。伊拉克吞併科威特引起了美國和國際社會的普遍不滿,美軍於當月即開赴沙特阿拉伯。1991年1月,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轟炸巴格達,海灣戰爭爆發。1991年3月,伊拉克被趕出科威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動不但使西方國家對它心存戒心,也使得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對它心存戒備。

二、9.11之後,美國加大了對恐怖主義打擊的力度。2003年,美國以伊拉克支持恐怖分子並發展生化武器為由,繞開聯合國,組織多國部隊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雖然後來證明生化武器情報有誤,但是仗已經打了,也是覆水難收了。

三、伊朗發展過核武器,在中東地區也試圖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但是伊朗沒有直接侵略周邊國家,沒有表現出伊拉克那樣赤裸裸的野心。既然威脅沒有那麼大,當然美國也就不需要對它採取像對伊拉克那樣的雷霆手段了。

四、2006年起,為了防止伊朗發展核武器,聯合國開始對伊朗實施制裁。聯合國的制裁使伊朗經濟走到了崩潰的邊緣,大大削弱了伊朗。既然制裁這樣的和平手段能達到削弱伊朗的目的,美國就沒有對伊朗採用戰爭手段的必要了。畢竟制裁相比,戰爭要付出的代價要多得多,一顆戰斧巡航導彈要幾十萬美元呢。


一知


不會,從美國的角度來考慮,發動伊朗戰爭能夠給美國帶來什麼樣的利益?儘管美國在海灣戰爭中嚐到了甜頭,但是回顧後來的阿富汗戰爭,耗時超過十年,死傷人數超過兩千,耗資數千億美元,不但沒有將塔利班徹底剿滅,反而讓塔利班越挫越勇。

哪怕到現在仍是美國的吸金無底洞。當然,美國也在阿富汗建立了自己的軍事基地,增強了中亞的軍事存在。

如今的美國國會,早已不是當初打擊伊拉克時期的信心滿滿,哪怕特朗普天天打擦邊球,也不得不考慮一旦開戰後,美國是不是會如同阿富汗戰爭一樣陷入泥潭,更何況伊朗的實力遠在塔利班之上,伊朗具有多類型導彈射程覆蓋近3000km,美國的中東軍事基地,波斯灣內的艦隊都在其射程範圍之內,美國面臨的威脅可不小。

發動伊朗戰爭會不會把俄羅斯牽動進來?伊朗作為俄羅斯在中東的夥伴,伊朗的影響力雖大,但是並非受到俄羅斯控制,俄羅斯並不會為了伊朗和比自己常規軍事力量大N倍的美國在中東面對面對抗。哪怕在冷戰時期蘇聯最巔峰的時候,美蘇雙方都極力保持克制,更別說現在美國已經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俄羅斯根本沒實力和美國在中東硬幹。可能有人覺得俄羅斯不是控制敘利亞了?實際上在幼發拉底河東岸是美國的天下,而我們很少聽說美國幹了啥。再者,伊拉克和美國那是世仇了,海灣戰爭沒滅了它就很留面子了,而伊朗當年還和美國有過蜜月期,實際上伊朗的國家制度一定程度上在中東還是比較世俗化的。


軍機圖


正確的高“規格”打架方式:

面帶微笑:“兄弟,我可醜說前頭,這酒你不喝,不給我面子,可別怪到時候沒面子了。”

打電話:

“和局長,咱這準備搞一票的,明天哪兒哪兒哪兒能把攝像頭關了裝毛病嗎,錢還是往老賬戶打,虧不了你們幾個。”

“花斑虎,明天哪兒哪兒哪兒,哪個攝像頭是‘壞的’,在那兒開狙打誰誰誰。”

“哥們,你咋住院啦?這殺手乾的不太利索啊。”

錯誤的高“規格”打架方式:

“我&^*,信不信勞資打死你?勞資這就叫人殺你全家!”

“知道勞資是誰嗎?”

“你丫有種別走啊!”

……

這一點都不“黑”色幽默,美國打伊拉克之前,可沒有到處大張旗鼓喊著要把伊拉克送進地獄,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會打。只是一邊鼓動國內輿論徵兵,一邊集結兵力,偷偷叫CIA搞定伊拉克內部各種“戰備”。

結果就是,伊拉克允許各方進來調查化武,照樣保不了命。

而川普天天喊著制裁伊朗,玩一系列明擺著的手段在國際上耍橫,反而是不想打。

說真的,伊朗是川普的一點面子,沒打丟點人,還不致命,伊朗可沒對美國幹過太難看的事,然後坦言支持恐怖分子的。

而美國的“裡子”是在亞太這邊。

對美國而言,比起打伊朗,真像一戰的大英帝國一樣,急了眼了梭哈一把,跟最大隱患(德國)一波遏制式戰爭,試圖永絕後患的可能性更高。

而現在試圖逐漸斷貿易的貿易戰手段,和周邊各種加壓,切香腸一樣的佈置各種軍事設施,可是真的在悶聲幹“裡子”上的事。

大家都懂的“美國打伊朗會繼續虛耗國力”,“俄羅斯笑醒”等等,美國人自己不會不懂。

所以你們看到的是川普各種攪亂局勢,趕跑伊朗的資本,制裁打壓伊朗,但是就是沒有在附近搞軍事集結,沒有安置實用性的軍事設施,沒有在美國內搞動員,也就是基本沒什麼實質性的戰爭準備。

美國是不會蠢到通過自損國力的方法拉油價,讓第三方趁機吃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