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熊亮為什麼能代表中國繪本的最高水準?

熊亮為什麼能代表中國繪本的最高水準?

三川寫在前面

雖然與繪本界國際大獎安徒生插畫獎擦肩而過,但熊亮進入大獎短名單,已經是年輕中國繪本界離大獎距離最近的一次。

我們在為熊亮老師極度盼望,同時又悵然若失的同時,應該思考:中國繪本的力量究竟是什麼?它對於全世界的繪本究竟應該貢獻什麼?熊亮在年輕甚至稱得上稚嫩的中國繪本創作中,邁出了哪些關鍵步伐?

一年半以前,我受熊亮工作室之邀,向安徒生獎評委會撰寫了介紹熊亮作品的評論文章。今天,我終於可以將這篇耗費了我近一個月時間寫就的評論推介文章,“珍藏”一年半的文章分享給童書媽媽讀者,為了大家進一步理解熊亮的作品,我還專門挑選了熊亮創作生涯的五部里程碑作品做簡單解讀。

熊亮的作品之所以能夠代表中國最高的繪本創作水準,在於他掌握了一種溝通的密碼,這種溝通密碼能夠把中國古人的智慧介紹給今天的人,能夠把大人的智慧介紹給孩子們,能夠把東方的智慧,讓西方讀懂。

2018年3月26日,一個我和所有關心中國原創繪本的朋友們牽掛的日子,博洛尼亞童書展現場,幾乎半個中國童書圈的人都來到現場,期待著安徒生插畫獎評審團宣佈名單,期待著繪本藝術家熊亮的照片和名字能夠出現在大屏幕上。

最後,非常遺憾地,我們失望地看見屏幕上出現的是俄羅斯和日本藝術家的名字。

但是,這已經是年輕的中國繪本界離國際大獎最近的一次呀!

到今天,我也終於可以告訴大家:向安徒生獎評委會寫文章介紹熊亮老師的人,是我!是我!也可以把這篇耗費心血和情感的文章分享給大家。

要理解熊亮,你可以讀這一篇

熊亮的中國繪本

全世界都能讀懂並陶醉其中

十幾年前,我開始注意到繪本這種形態。

六七年前,我就認識了繪本作者熊亮。

記得當時第一次見面,我們就聊了很多。關於繪本,故事,戲劇,藝術,電影……我覺得,他完全不是我認識的其他繪本作者的類型。

那麼,他是什麼類型呢?他哪個類型都不是。

最簡單地來說,這些年來,我們因為工作、私交,在各種各樣的場合,進行過各種各樣的交流。

有的時候,是我們一起在工作坊上當演講者;有的時候,是探討他的創作細節;有的時候,是聽他講關於生命和死亡的理解;有的時候,是端著酒杯在四合院裡聽音樂;有的時候,是看他跟小朋友表演攀爬的絕技(很多小朋友崇拜熊亮,就是親眼看了這一幕);有的時候,是應時節大家一起吃螃蟹喝黃酒……

最開始接觸熊亮的時候,他已經是大名鼎鼎的繪本藝術家,他卻告訴我們,他不打算搞繪本了,要去搞真正的藝術:畫水墨畫、做裝置,還有戲劇。

我們一起等待他把《二十四節氣》畫出來之後,他又很激動地告訴我們,他剛剛想好了一個新的繪本創意,迫不及待要推掉所有的公開活動、交際,心無旁騖地去完成它。

我們一起開心地慶祝他的作品《梅雨怪》賣出了法國的動畫改編權,之後又開心地慶祝《二十四節氣》賣出了西班牙版權,之後又是得到了安徒生插畫獎提名,直到這一次進入短名單。

但是啊,我要說句實話,我其實一直都沒有全面地分析過熊亮的作品,也沒有“搞懂”他真正的藝術理念。換句話說,他講的很多話,我其實都沒有聽懂。

這種狀況,到了2016年11月28日,突然被打破了。《時差繪本聯合國》的主創,熊亮工作室合夥人的MOMO,邀請我寫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也許是我寫作生涯最重要的一篇文章——為國際安徒生插畫獎評委會寫一篇介紹和評論熊亮繪本創作的文章。

那一天,我們一起來到了熊亮的工作室,做一個工作的採訪和探班。我們幾乎用了一天的時間,詳細地一邊看,一邊提問,一邊梳理,一邊分解……之後,我把熊亮的所有繪本作品(絕版的、當紅的)都找來看了一遍,又忍不住給他做了一個作品年表;再把能夠找到的所有評論文章、採訪文章看了一遍。

作為一個編輯,我自詡是很能懂得作者的。而熊亮無疑是中國繪本創作領域中不可避免的一個重量級的作者,可是,我和他的關係那麼好,竟然在幾年間都無法理解他的創作思想,實在是讓我感到巨大挫敗感的一件事。

以至於有一段時間,我任性地把這個失敗轉嫁給了熊亮,“他的作品很好,思想也很好,藝術也很好,只是他的表述實在過於跳躍,以至於我無法理解”。

你可想而知,當我終於全面、清澈地從熊亮如同佛經一樣的敘述中,看到了他的真實面目的時候,是如何的欣喜。

我發現,熊亮是一個特別的存在,他和他的對自然的熱愛,對傳統藝術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像孩子一般的內心,對人無比的單純質樸,還有他的詠春拳,他的顏料,他的畫筆,他的濃密的鬍鬚,他的奇怪的帽子……組成了一個“熊亮”。

這個熊亮,你單看他的作品,他的戲劇,他的言談,他的展覽,似乎都無法真正地看到他的全貌。但是,只要你從任何的一個領域接觸到熊亮,很奇特的,你就會深深地記住這個特別的人。

我不知道,這兩年來,是熊亮越來越透徹了,還是我的悟性變高了。總之,我很高興我終於開始懂得熊亮了。

熊亮為什麼能代表中國繪本的最高水準?

▲2016年11月28日,我和白滔滔一起在熊亮工作室採訪對談了一天。

1980年,5歲的熊亮第一次拿起了畫筆,畫出了人生的第一幅畫,彼時,中國的兒童讀物是連環畫;1992年,16歲的熊亮完成第一本繪本《魯迅選集》,彼時,尚未有獨立作品出版的概念。2002年,27歲的熊亮開始畫自己的第一個繪本,彼時,中國的原創繪本剛剛萌芽;2014年,39歲的熊亮畫出了《二十四節氣》,此時,中國的繪本開始走向世界;2018年,42歲的熊亮進入安徒生插畫獎短名單,作為代表中國繪本創作最高水準的藝術家,他離最高大獎的承認越來越近。

熊亮的繪本之路,是中國繪本之路的縮影;熊亮的創作之路,是中國繪本走向成熟之路。

傳統與現代的結合

其一、熊亮的作品,把歷史的,傳統的,東方的文化魅力,用世界的,現代的,藝術的方式呈現了出來。

熊亮的大部分作品都在說一件中國古時候就有的東西。

這個東西可能是一個形象,比如《小石獅》裡面的石頭小獅子,《兔兒爺》裡面兔兒爺(這可是你來北京最可能收到的禮物);也有可能是一個神仙,比如《灶王爺》中的灶王爺,據說這位神仙平時住在老百姓家裡,每年會上天給玉皇大帝彙報下界的情況;

這個東西還可能是一種曆法,幾千年的農耕經驗,讓中國古人把每年劃分成24個段落,每個段落的開始那天,就是某個節氣。農人在一個節氣中必須要做一些固定的農事,這樣就能保證一年的收成;

這個東西還可能是一個生活態度,在繪本《梅雨怪》中,梅雨怪在下整整一年雨的時候,還是非常平和地盼望著一年當中唯一的陽光萬丈的那一天。“對不能改變的事,我從來不抱怨”,這是一種很東方的生活態度

這個東西還可能是一陣風,在熊亮的最新作品《和風一起散步》裡面,他把2300多年前的作家宋玉的作品《風賦》裡面描述風的一個段落,給畫了出來。

如果你提前瞭解了熊亮的作品是些這樣的內容,你很可能會有閱讀的心理障礙,你覺得你應該是個中國通,甚至是個中國古文化通,才能看懂這些作品。但其實是,無論東方人還是西方人,無論成人還是小孩,都能輕易讀懂熊亮的作品並沉醉其中。

熊亮為什麼能代表中國繪本的最高水準?

▲距離小朋友非常遙遠的京劇,讓一群貓來演,做成行為藝術一樣唱京劇,《京劇貓之長坂坡》來自於過去,卻讓當下的小讀者備覺親切。

深刻但兒童能懂

其二,熊亮的作品,暗含了兒童心理學的要素。他自己是一個徹底的孩子,所以他用孩子的方式,創作出了孩子最能懂的作品。

熊亮的作品提供的不是一個需要交代很多背景的傳說故事,也不是一些中國古文化知識,他的作品提供的是一種理解,一種對世界的理解,一種零經驗下對世界的理解——而這,正是兒童探索未知世界的狀態。

舉作品《二十四節氣》為例談談。現在,你如果打開中國人的智能手機,打開那個叫“日曆”的app,你會發現,日曆裡面除了標明哪天是元旦,哪天是國慶,中國人把標這樣日期的年曆,叫做新曆;這份年曆還會標明哪天是春節中秋節,這是中國人至今還投入巨大熱情度過的傳統節日;年曆中還會標明哪天是聖誕節復活節萬聖節,這是中國人覺得很新鮮很洋氣的節日,年輕母親很熱衷帶著小孩子參與進去;這份年曆還會標明春分穀雨芒種這樣的節氣,這是中國古代農人安排農事活動的重要時間節點,錯過了很可能影響一年的收成。對於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們來說,這些日子是一些想起來很美好的感覺,也是一堆這一輩子永遠也用不上的知識和經驗。

然而,在《二十四節氣》裡面,從頭到尾,沒有知識,也沒有經驗,儘管就在前不久,二十四節氣還入選了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他在作品裡面畫了一個泥土小人,這個小人在躺在皚皚的白雪之下,慢慢甦醒,然後站立起來,隨著畫面的流動,翻頁的推進,泥土小人開始長出小草芽,開始披上茂密的植被,小人會走路,會蹦跳,會舞蹈,會在最熱的那個節氣泡到水裡去降降溫……到繪本的結尾處,小人又躺了下來,大雪紛飛,覆蓋了它——如果你還想經過一年,或者再見到它,請從第一頁再看一遍。

孩子是沒有經驗的,世界對於他們來說是未知的、全新的。他們要去經歷這個世界,才能夠感覺到自己跟世界的關係。而這個泥土小人,是讓孩子們感到非常親切的形象;孩子們對經歷未知世界懷有疑慮和恐懼,但如果派他們喜歡的泥土小人去經歷這一切,他們會覺得非常安全,也會比平時更關心事情的進展和結果。這也是兒童心理學裡面,隱喻故事能夠起到治療效果的原因。

熊亮認為給兒童看的繪本是傳遞文化最佳的方式,因為是從一無所知的兒童經驗開始,所以跨越文化、年齡,任何人都能看懂。繪本創作裡面包含了一種平等的、普適的、最自然的敘事方式。

熊亮為什麼能代表中國繪本的最高水準?

▲繪本《二十四節氣》中,熊亮巧妙地安排了一個小泥人來感受一年的自然節奏。這是在穀雨時分:夏天到來前,放一顆種子在嘴巴里,等待它生長。

東方之美

其三、熊亮的作品,呈現出來一種獨特的自然之美,純真之美,和諧之美。這種美,是東方之美,也是人類之美。

熊亮的生活方式具有古意,他食素,他用舊款的手機,他幾乎不看報紙電視,他還習武,能夠輕易地攀爬上高樹。

熊亮的所有作品都用中國毛筆繪就;他的所有作品都畫在中國古人畫畫的宣紙或者絲絹上,他使用中國傳統繪畫特有的礦物顏料——這些顏料的名字叫硃砂、石綠、泥金、赭石、藤黃和胭脂。熊亮一直崇拜並且學習的是一千五百年前的畫家張僧繇,一千兩百年前的貫休,四百年前的蕭雲從,這些古代藝術家教會了他用中國書法的方式來控制線條、教會了他如何畫“短而豐腴”的人物的臉,教會他畫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理解的那種雅緻高遠的風景。

不過,讀繪本的孩子並不需要知道這麼多才能享受這些作品——中國的小孩能夠感受到文化中的親切感,知道中國畫離自己不是那麼遙遠,而是在故事書裡面。對於中國之外的孩子來說,是一種特別的、新鮮的印象,這也是這些孩子慢慢對東方風格形成印象的開始,也是他們能夠享受包含中國風格在內的多種文化魅力的開始。

熊亮為什麼能代表中國繪本的最高水準?

▲熊亮創作時使用的顏料、畫筆、畫布,跟他學習的中國古代藝術家完全一致。

結構之美

其四、熊亮的作品,使用了戲劇、電影、小說,乃至裝置的綜合藝術形態,閱讀熊亮的繪本,使讀者進入一次藝術盛宴的旅行,而這些綜合的藝術形態,往往統一在某種結構之中,使得他的作品富有結構之美。

熊亮熱愛戲劇,他不但創作了與戲劇相關的作品《京劇貓》,他還用做戲劇的方式來做繪本。熊亮的繪本有非常明晰的戲劇語言,鏡頭語言,他會截取思維中的關鍵點,每一次翻頁,都是思維的一次跳躍和轉變,然後層層推進。而思維的轉換,是以色彩、大小、遠近的變化來實現的。

這是內在的戲劇結構,使得熊亮的作品在不論內容的情況下,充滿著迷人的節奏之美,結構之美。對結構規律的梳理,使得熊亮能夠保證所有的作品保持高水準,而不是才華偶然一現的作品。

熊亮還同時是位繪本教育家,他組織了不少針對年輕創作者工作坊,指導他們創作出符合兒童經驗的,具有結構之美的繪本,這可以使他的創作經驗能夠傳承,也為中國原創繪本培養了人才。

熊亮的作品能夠把中國古人的智慧介紹給今天的人,能夠把大人的智慧介紹給孩子們,能夠把東方的智慧,讓西方讀懂。

熊亮創作繪本的手,不僅僅是自己的,也是時代的。熊亮創作的繪本,不僅是屬於東方的,也是屬於世界的。

聽熊亮講述兒童繪本創作及兒童閱讀繪本的心理


讀懂熊亮

你必須看這五部作品

熊亮進入繪本領域比99%的中國創作者都早,他進行繪本創作的時間也比中國90%的藝術家都久,自從他的第一部正式的繪本作品《小石獅》2005年在臺灣出版以來,十三年來,他一共創作了46部繪本作品,除少部分應酬之作之外,大部分都保持了業界最高水平。

安徒生獎不是獎勵給一部作品,而是獎勵給一個人和他創作的所有作品的,相當於電影界的“終生成就獎”,熊亮之所以能夠成為唯一進入安徒生插畫獎短名單的中國藝術家,跟他持續多年的創作,高產的作品,一直保持水準並不斷創新有關。

在看完熊亮老師五十部作品以及十幾部已經創作但還壓在箱底的作品之後,我整理了熊亮的作品年表(見本文附錄),並梳理了藝術家的創作脈絡,從中挑選了五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熊亮的五部里程碑作品之一

熊亮為什麼能代表中國繪本的最高水準?

《 小 石 獅 》

封面圖來自果麥出品《熊亮中國繪本》系列

《小石獅》是熊亮第一部真正意義的繪本作品,於2005年在臺灣出版,比起中國繪本的啟蒙者之一蒲蒲蘭編輯策劃的繪本《荷花鎮的早市》的出版還要早一年。

《小石獅》出版當年就獲得了《中國時報》“開卷”年度最佳童書獎。熊亮當時才29歲,根本沒有學習繪本創作的渠道,但他一下子就掌握到了把中國傳說故事做成兒童和家長都特別喜愛的繪本的方法。

之後,他水平超級穩定地產出了繪本中國系列,包括了至今及其受讀者歡迎的《灶王爺 》《 兔兒爺》等作品。熊亮從那個時候已經刻意研究兒童心理學跟繪本的關係,也像一個技術派一樣研究如何把中國符號非常自然地融進繪本之中。剛認識熊亮的前幾年,我甚至旁聽了他跟年輕人分析日本繪本創作中的兒童心理學。

以《京劇貓》為代表的情韻中國系列依然延伸了熊亮這兩項優勢,2005年~2008年這三年出版的作品,至今依然是最受市場歡迎的熊亮作品。

熊亮為什麼能代表中國繪本的最高水準?

▲在十三年前,熊亮已經知道如何讓中國符號變得可愛親切,讓兒童非常愉快地接受。

熊亮的四部里程碑作品之二

熊亮為什麼能代表中國繪本的最高水準?

《我的理想 》

封面圖來自2009年連環畫出版社版本

《野孩子》系列雖然也是用水墨手法,但讀者更容易被繪在鵝卵石上的小人吸引。熊亮在這個系列上展示了他的另外一種實力:從當下中國,甚至是中國農村兒童生活來表現中國,表現東方。

《我的理想》來自於一篇真實的農村小學生作文,放肆的想象力讓作品充滿了幽默感和想象力,如果你從《小石獅》《京劇貓》中讀到中國式的溫和接納的話,那麼你從《野孩子》系列裡面能夠輕易聞出像《大衛不可以》那樣的中國版兒童荷爾蒙。

《野孩子》系列的創作也看出了熊亮是一個不輕易對自己滿意的人,繪本中國系列、情韻中國系列,已經形成了他的藝術風格,也使他一舉進入中國繪本界的領軍人物,但是他依然不斷挑戰自我,《野孩子》系列一出版便受到了熱烈歡迎。

熊亮為什麼能代表中國繪本的最高水準?

熊亮的四部里程碑作品之三

熊亮為什麼能代表中國繪本的最高水準?

《梅 雨 怪 》

封面圖來自果麥出品《熊亮中國繪本》系列

熊亮是個特別害羞喜歡躲起來的人,但你跟他交往又會覺得他很溫和,從來不會桀驁不馴,甚至會主動安慰和體貼他人,因此,你也能夠看出他有為數不少的,被朋友和出版社拉去做的應酬之作,以熊亮今年積累十餘年的創作成就來看,那些應酬之作真是太浪費他寶貴的才華和時間。

除開這些應酬之作,熊亮永遠都不滿足於重複自己,雖然他按照《小石獅》《京劇貓》《我的理想》畫下去,會源源不斷地得到出版社和讀者的追捧,但他還時要求自己進行變革和創新。

兩本《梅雨怪》和一部《金剛師》,便是他的又一次“藝術變法”。

這兩部作品畫面灰暗,非常挑戰兒童和家長審美;同時作品幾乎失去了故事,完全是情緒和感覺在推動,這在兒童繪本創作中是非常少有,可以稱得上任性的。但也是這部《梅雨怪》,讓梅雨成為了繪本的主角,讓一種情緒流動在繪本之中,熊亮做出了他最大尺度的探索。

《梅雨怪》雖然獲得了藝術界的讚揚,甚至獲得了國際上的承認,很快賣出了法國的動畫改編權,卻在市場上遇冷。如果說熊亮以前的作品從第一口開始就如蘋果一般酸甜適度的話,這個系列的作品已經開始如橄欖那樣,第一口咬下去是澀的,很多人等不及體味咀嚼之後的舌尖和喉頭的回甘,便已經放棄這部作品了。

熊亮為什麼能代表中國繪本的最高水準?

▲這一系列作品裡面出現了一個帶頭巾的小孩,據說是熊亮以女兒為原型的,這個小孩後來一直出現在熊亮的代表性作品(《二十四節氣》《和風一起散步》)

熊亮的四部里程碑作品四

熊亮為什麼能代表中國繪本的最高水準?

《 二十四節氣 》

封面圖為果麥2016年版本

在《梅雨怪》《金剛師》之後,熊亮又用極其荒誕的手法創作了《深度寫生》 《月亮上的筵席》《反宇宙兔》,我真佩服三聯童書館出版這三個繪本的勇氣,那跟《小石獅》《京劇貓》《我的理想》留給人們印象的熊亮全然不同。

熊亮可能自己也沒有想到,他會在這些“藝術變法”之後改變他跟繪本之間的關係。我和時差的MOMO就是在那個時候認識熊亮的,他當時宣佈要退出繪本創作,直到為《時差繪本聯合國》創作的《二十四節氣》的完成,他又重新興致勃勃地談論起創作來。

《二十四節氣》是熊亮當之無愧的里程碑作品,他找到了一種明亮、溫暖而輕快的方式,來講一種中國的農耕文明。《小石獅》等作品講故事的能力在這部作品中復活,而《梅雨怪》探索出來的線條、色彩和人物造型,被全部應用於《二十四節氣》,這部作品的推出,讓熊亮又一次回到“深受大眾歡迎”的繪本作家行列之中。也從這部作品之後,很多人出國,或者國內接待外賓,都會把熊亮的作品買去送人。

熊亮的作品已經變成向外國兒童溝通中國文化和中國印象的潮流啦。

熊亮為什麼能代表中國繪本的最高水準?

春分。春季雨水落下,植物也都蠢蠢欲動,泥土小人也歡快地在雨水中奔跑。

熊亮的四部里程碑作品之五

熊亮為什麼能代表中國繪本的最高水準?

《 尋 暗 集 》

封面圖來自時差,2015年出品

沒有看過《尋暗集》,就不算真正瞭解熊亮的作品;熊亮如果沒有《尋暗集》,他在繪本創作上的卓越和先鋒性要減去三分之一,甚至一半。

《尋暗集》是在熊亮於繪本創作界如日中天的時候創作的。那是2008年,熊亮34歲,他解散了繪本工作室,不再頻繁參與繪本的外事活動,決定做一些新的東西、新的類型。很快,工作室樓上樓下空無一人,漸漸裡面只有灰塵和寂靜,地面由於礦物顏料和墨水斑斑駁駁,各種讀完的書滿溢出書架,這種孤獨到孤寂的創作狀態一動不動地持續了三年多。這三年裡,熊亮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創作了七八本民間戲劇的繪本。

7年後,這七八本鬼戲劇繪本有三個得以出版,那就是完全黑暗到令人窒息的《尋暗集》。其他沒有入選的故事,熊亮打算永遠讓它們沉寂下去。

《尋暗集》三個故事:願力和奇蹟的《目連救母》、喚人頓悟的《鬼子母》以及荒誕不經《烏盆記》。這些故事來自於古老的民間戲劇、寶卷、變文,恐怖而淒厲,但是除卻背景時代差異這些表象,仔細讀來,裡面的人物個個都是現實中的我們,每個故事好像都在當下發生。“黑暗在中國和西方不一樣,並非生和死的問題縈繞,是生活的恐慌。“熊亮說。

《尋暗集》是熊亮專門創作給自己的內心的繪本,肯定不是給兒童看,甚至不是給普通成年讀者看的。但是,看《尋暗集》那種驚心動魄的感受讓我至今難忘,故事之中那深刻而久長的寓意讓人需要重新思考一切。

我必須承認,我是看完《尋暗集》之後,才真正發自內心認為熊亮是個偉大的創作者。我希望世界上理解他的作品的人多一些,再多一些。

熊亮為什麼能代表中國繪本的最高水準?

熊亮為什麼能代表中國繪本的最高水準?

熊亮為什麼能代表中國繪本的最高水準?

▲34歲~37歲這三年,熊亮問自己:“為什麼就被這種質地吸引”?


-附錄-

熊 亮 作 品 年 表

童書媽媽整理

2005年,《小石獅》,(臺灣)和英出版社出版,獲《中國時報》“開卷”年度最佳童書;

2006年,雪人的故事系列(包含《雪人和火苗》《爐火的故事》《雪人回來了》三本),四川少兒出版社出版

2007年, 繪本中國系列 ( 包含《灶王爺 》《小石獅》《 兔兒爺》《 屠龍族》《 家樹 》《泥將軍》六本 ) 明天出版社出版

2008年, 情韻中國系列 (包含《京劇貓之武松打虎》《京劇貓之長坂坡》《蘇武牧羊》《荷花回來了》《我的小馬》《紙馬》六本),連環畫出版社出版,《荷花回來了》獲2008年中國最美的圖書

2008年,心靈成長繪本系列(包含《能量之城》《 馬戲團頂樓的座位 》《小妖精》《 狗跑了 》《丘比特訪談錄 》《蝸牛快遞 》《小鼴鼠的土豆》七本),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2009年,野孩子系列(包含《我的理想》《什麼貓都有用》《看不見的馬》《我們要第一》《一園青菜成了精》《蛐蛐與蟈蟈》六本) ,連環畫出版社出版

2010年,寵物總動員系列(與向華合著,包含《三隻小香豬》、《聽鸚鵡講故事》、《我想有個名字》、《想去流浪的貓》、《小狗要回家》、《小貓去旅遊》六本),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

2011~2012年,紙上戲劇系列( 包含 《金剛師》、《梅雨怪》《梅雨怪2》)三聯童書館

2012年 《深度寫生》《月亮上的筵席》《反宇宙兔》,三聯童書館

2013年,《 南瓜和尚》,浙江少兒出版社

2013年,《二十四節氣 》,時差

2015年, 《尋暗集》 ,時差

2016年,《這是誰的腳印》熊亮墨水社 天天出版社出版

2016年,《和風一起散步 》時差、果麥出版,獲得2017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評獎年度圖書(繪本)獎

2018年,《年和男孩》 與德國瓦力·德·鄧肯 熊亮繪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END-

童書媽媽三川玲

三川玲:在懂童書的人裡面她最懂教育,在懂教育的人裡面她最懂童書。她是童書出版人,她出版作品獲國家圖書獎,國家五個一工程獎,銷量百萬,她撰寫的童書評論深得讀者認同,能掀起購買風潮;她是兒童教育作家,撰寫的教育文章常常10萬+,還經常被教育部新華社等權威媒體引用;她還是中國營地教育聯盟理事,TEdxKids智庫專家。同時,她還是9歲女孩小丸子眼中那個有肥肥雙下巴、愛做飯,從來不打不罵孩子的媽媽。與白滔滔合著有《通往幸福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