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洋山深水港為什麼不用鐵路與上海連接?

婁本帥


洋山深水港為上海港區重要的深水港區!位於崎嶇列島的小洋山島上!小洋山島面積不足2平方千米,人口約3500人左右,島嶼以禿巖為主,平地少。鐵路雖然運量大,但鐵路站場用地面積廣,小洋山島面積小,修建鐵路對地形、地質構造要求更高!在這樣狹小的島嶼上修建鐵路及貨物轉運站,需大量填海造陸,無論是對海洋生態的破壞還是鐵路建設投資都是高昂的!



東海大橋

再者公路運輸比鐵路更靈活方便,適應性也更強!佔地空間小,又可以方便島上居民出行,顯然公路大橋方案進出港更適合,因此才有了著名的東海跨海大橋!



小洋山港區位圖


海闊天空218505852


這個問題的原因是當時的技術水平做不到!!我從一些側面可以佐證。

一,現在與上海連接洋山港的是東海大橋,建造是2002年6月開工,到2005年5月開通,總長26km。當時,中國可沒有基建狂魔的稱號,中國已完成通車的最長跨海大橋是虎門大橋長度4.6km。而長36km的杭州灣大橋開工時間是2003年6月,長35.4km青島海灣大橋開工時間是2005年6月。可見東海大橋是我國第一座有如此大長度的跨海大橋,無論從經驗和技術儲備上都是有欠缺的。2007年“東海大橋工程關鍵技術與應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可見東海大橋給我國帶來的跨海大橋工程技術提升有多大。

二,從當時的世界看,跨海公鐵兩用橋和鐵路橋,不是跨海大橋的主流,下圖為2006年時對國外跨海大橋的統計,能作為公鐵兩用橋只有19%。當時擁有最多公鐵兩用橋是日本,一共有5座,最長的是南備贊大橋1.6km,請注意當時日本人的基建能力很強的。而當時在建最長公鐵兩用橋是墨西拿海峽大橋,長度5070m,開建日期是2004年,預計是2010年通車,不過這座橋現在好像沒完工。所以從國際上看,也難以有這樣的技術儲備,去完成如此長度鐵路橋或公鐵兩用橋。5km長度的公鐵兩用橋工期可能要耗6年時間。

三,而我國具有真正意義跨海兩用橋是2013年開建的平潭海峽公鐵兩用橋,長16.8km,目前工期已5年過去了,還在建設當中,那也是站在我國在有了多年在包括工程技術,機械等方面積累基礎上了,可見大長度跨海公鐵兩用橋的難度。


東海大橋工期三年不到,35個月完成通車,當時是作為了上海的"一號工程",可見洋山港和上海市是多麼迫切需要這座大橋。當時的情況,是不會有很多時間去實踐跨海公鐵兩用橋,這種高難度工程的。

所以無論從技術上還是時間上,當時採用公路橋方式是明智的選擇。而且洋山港作為遠離大陸的轉運港,離長江口這麼近,應著力提升其江海聯運的能力,畢竟貨輪還是性價比最高的運輸方式。


我的相關回答,歡迎大家關注擴展閱讀。

1,崇明島越來越大,將來會影響航道通行嗎?你怎麼看?


回答有趣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我哦!多多點評,謝謝支持!


崑崙還東國


東海大橋本來規劃是公路,鐵路兩用橋,但鐵道部方面提出大橋的管理權屬於它們,純粹給上海添堵,上海方面當然不同意,如果與鐵道部協商,會陷入長期的扯皮中,所以上海方面斷然放棄了兩用橋的設想。上海建設洋山港,新加坡人很不高興,於是找了代理人,這裡面的水很深,就是最深的那種。


驀然回首202296809


這個要看一看洋山港的由來:上海建洋山的目的是為了擴大國際集裝箱中轉業務,而不是做進口業務。

在國際中轉上,上海的區位優勢遠勝當時的世界第一集裝箱港口李家坡。印象裡上海開放國際中轉業務是95年前後的事情,五年後國際中轉箱量就可以和新加坡相提並論了。

而上海港作為一個長江內水港,進超大型的集裝箱船比較困難,想進一步擴大國際中轉業務,就迫切需要一個深水不凍的海港。

據說,最開始上海看中的是已經有一定基礎的江蘇連雲港,可惜江蘇不肯給。才不得跑到浙江嵊泗,問浙江要了洋山,從零開始。

另外,有小道消息傳說,上海一開始申請洋山項目時中央並未批准,據說李家坡在其中起了一定作用。

遠的就不多扯了,總之裝到上海本地貨的集裝箱船不會去洋山,而是去吳淞;去洋山的絕大部分都是國際、國內中轉箱。也就是超大型的集裝箱船將大批量的集裝箱一程運到洋山落地,然後這些集裝箱會就地裝上二程船向長江內水、向日、韓、港、澳、臺轉運。所以對洋山港到上海市的運輸能力的要求不會太高。

其實,即便當初東海大橋造成公鐵兩用橋,以如今洋山每年三四千萬、日均十餘萬的箱量,就算一條鐵路線上排滿了集裝箱也是運不過來的。


風雨聲聲且關心


必須結合當時的歷史條件來考慮問題。

1/同時建設東海大橋+鐵路貨運站場需鉅額資金及建設週期過長與上海急需深水港的矛盾難以解決,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2/當時尚未具備建設公鐵兩用橋的技術儲備及工程建設能力。

3/洋山島面積較小,擴大鐵路站場建設規模,可能要填海造地。

4/海路集裝箱輪渡中轉與鐵路轉運相較性價比佔優。


趙凡丁201


洋山深水港主要是運輸集裝箱,鐵路還得再次裝卸轉運。用公路運輸比鐵路更有優勢!


隨心所欲不繫舟


因為洋山港的大部分貨物目的地都在上海周邊地區,直接卡車運輸到門,少數的在洋山港直接分裝到支線貨輪,也不需要鐵路運輸了,需要鐵路運輸的份額很少,所以沒必要修建公鐵兩用橋。


情繫家國2008


不適合做鐵路,碼頭比較分散。東海大橋距離也長。


視覺韓國


都是集裝箱,又不是散貨,要鐵路幹什麼?


令狐令狐令狐


大洋山和小洋山的行政歸屬權還是屬於浙江省,但洋山深水港的管理權歸上海。因為有寧波港和舟山,浙江對開發大小洋山並沒有多大興趣。自從上海從浙江手裡租借了大小洋山港,浙江一直很鬱悶。扯皮的事情也有發生!上海依託洋山深水港,集裝箱吞吐量已經世界第一,而寧波舟山的散裝貨物吞吐量也已經世界第一。如果有一座公鐵兩用橋能把這兩個世界的港口連接起來的話,不但能大大減輕現有的東海大橋的壓力,也將極地提高兩港的運力!上海東站已經動工,甬舟鐵路也將動工,等到大洋山開發提上日程的時候,滬舟通道自然也會正式建設!不久前舟山交通部門已經公示了滬舟公鐵大橋的規劃,上海也已經預留了東海二橋的接入點。趁著現在中央大搞基建,應該摒棄兩省的舊隙,聯手拿下這個項目。為將來自由貿易港的建設打下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