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抗戰中的智力戰鬥,數學家華羅庚僅用一晚,就破解了日軍機密電文

抗戰中的智力戰鬥,數學家華羅庚僅用一晚,就破解了日軍機密電文

華羅庚,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一生愛國,他1936年前往劍橋大學學習,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毅然回國,後來在西南聯大教學一直到1945年。在此期間,華羅庚沒有一直悶在書齋,而是憑自己的卓越的數學知識,僅用一夜就破解了日本的密碼,用數學為抗戰做出了貢獻。

抗戰中的智力戰鬥,數學家華羅庚僅用一晚,就破解了日軍機密電文

1943年前後,華羅庚就在廬山修養。當時工兵署署長俞大維找上了華羅庚,一見面,俞大維就表示,最近一段時間,日本人的軍事密碼怎麼都破譯不了,持續好幾個月了,給抗戰造成了很大困擾,華先生作為享譽世界的數學家,能否助軍隊一臂之力?華羅庚想了想,表示可以試一試。

一夜功成

俞大維有備而來,當即拿出先前的破譯成果。華羅庚婉拒了這些資料,只要求拿來最近截獲的密碼電文就行。這些密電上全是數字,看起來毫無規律。華羅庚精通數論,在數學中,數論跟密碼學算是近親,華羅庚對密碼學可謂觸類旁通,他明白那些看起來毫無規律的數字都隱含著不止一個規律。只要能夠解析出這些規律,就能將雜亂的數字還原成密碼人員能夠破譯的有規律數字。

抗戰中的智力戰鬥,數學家華羅庚僅用一晚,就破解了日軍機密電文

比如,最早的電報使用莫爾斯電碼,在傳輸漢字信息的時候,只要把漢字轉錄成4位數字,就能傳遞信息。但這種編碼方式稱為明碼,所有受過訓練的密碼員都能知道電文內容。因而在軍事信息發送時,不能用明碼,而要用經過二次加工的暗碼,暗碼就叫做密文,即便被敵方截獲,如果不知道二次加工的規律,也沒法破譯內容。

接下密文後,華羅庚開始了破譯工作,他不斷地抽菸提神,聚精會神地演算著密碼可能的規律,從白天一直到晚上,一刻沒離開過辦公桌。當時還有一個官員跟華羅庚住在同一間房,他知道華羅庚正在破譯密碼,所以不敢打擾,連上廁所的機會都沒有。

抗戰中的智力戰鬥,數學家華羅庚僅用一晚,就破解了日軍機密電文

次日清晨,華羅庚進衛生間開始洗漱,他的室友也已經起床。華羅庚洗漱完畢,遞給室友一沓稿紙,拜託他交給俞大維署長,他現在太疲勞了,需要睡覺。這位室友不敢耽誤,立刻拿著稿紙拜訪了俞大維。這位俞署長也不是泛泛之輩,他早年在哈佛大學學習哲學和數學,本科畢業後,只用了3年就拿到了哲學博士的學位。他拿起華羅庚的稿紙,認真地看了起來。原來,經過華羅庚計算,日軍的暗碼使用了墨比烏斯函數,於是華羅庚運用反函數,將所有密文還原成了明文。

抗戰中的智力戰鬥,數學家華羅庚僅用一晚,就破解了日軍機密電文

俞大維很快就明白了華羅庚的意思,立即下令,讓所有密碼員按照華羅庚的方法破譯密碼。經過破譯,當日的密文內容是一項日本轟炸計劃,目標是昆明。因為破譯了密碼,昆明提前組織了防空工作,把損失降到了最低。

抗戰中的智力戰鬥,數學家華羅庚僅用一晚,就破解了日軍機密電文

據華羅庚的弟子,數學教授袁傳寬回憶,當初華先生跟他說:現在大家說數論沒有用,你可千萬別信,數論就很有用,我(華先生自己),就曾經用數論當中的墨比烏斯函數,破解了日本人的密碼。”

你對華羅庚破譯日本密碼怎麼看,歡迎點贊、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