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潛伏》、《風箏》中經常提到的鄭介民到底是什麼人?

愛喝咖啡的笨笨熊


鄭介民:(1897——1959),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二期,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死後追贈為一級上將。

1925年鄭介民從黃埔軍校畢業之後又留學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政治經濟,1928年擔任蔣介石的侍從副官,從事特務工作。鄭介民的特務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蔣桂戰爭時,鄭介民通過收買桂系將領,導致桂系反蔣很快失敗。1933年“福建事變”的失敗也與鄭介明安插進的特務有關。

軍統的前身是復興社,鄭介民是復興社的十三太保之一。華北局勢緊張時,鄭介民親自出馬,帶領手下在六國飯店擊斃了打算投靠日本人的張敬堯。1934年鄭介民以軍事考察團名義前往歐洲考察、學習法西斯的方法,發展復興社在歐洲的組織,並拜訪了法西斯頭子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回國之後鄭介民任第二廳第五處少將處長。

1938年軍統成立,戴笠任軍統局副局長,而鄭介民僅為軍統局主任秘書。戴笠畢業於黃埔六期,鄭介民畢業於黃埔二期,鄭的資歷比戴高,鄭介民很不高興,但這是老頭子的安排,鄭鄭介民也不敢違抗命令。鄭介民雖然是軍統的人,其主要職務為第二廳第三處處長,主管對日作戰的情報工作。1943年開羅會議期間,鄭介民隨蔣介石一起去開羅,負責蔣介石的安保工作。此外,鄭介民還是個“預言家”,他說盟軍會在諾曼底登陸,此舉得到盟軍的稱讚。

1946年戴笠飛機出事之後,軍統的頭把交椅空了出來,軍統的三巨頭鄭介民、毛人鳳、唐縱開始暗地爭奪這個位置。唐縱由於為人比較謹慎,對部下要求嚴格,同事之間的關係也比較緊張,唐縱做上頭把交椅的機會不大。笑面虎毛人鳳比較聰明,他主動推舉資歷比較老的鄭介民為保密局局長,鄭介民成功當上保密局局長之後,毛人鳳又通過一些把柄將鄭介民搞了下來,最終使自己上位。

國民黨敗退到臺灣之後,鄭介民仍然受到重用,在臺灣擔任了國防部參謀次長兼大陸工作處處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二組主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1954年更是成為了臺灣國家安全局(由原國防部保密局改編)首任局長,1959年因心臟病在臺灣去世。


歷史軍魂


“儒雅”特務鄭介民

鄭介民和戴笠、毛人鳳並稱為軍統三巨頭,雖然他在這三個人裡最低調、知名度最低,但他是這哥仨裡軍銜最高(一級上將)、壽命最長、結局最好的一個。相比其他兩個特務頭子,鄭介民有很多不同尋常的特點:

一、愛學習。鄭出身普通,是海南島的一個破落地主家的孩子,曾經下南洋打工。但這個苦孩子很有見識,明白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聽說黃埔軍校招生後,他回國報考。第一次沒考上,復讀一年後考上了黃埔二期,畢業後,人家沒有急著找工作,而是留學了,去莫斯科中山大學深造。在那個年代,能識字的都沒幾個人,出去留學的,更是鳳毛麟角。不得不說,鄭介民是個很優秀的學生。

二、會鑽營。老鄭不做書呆子,不僅會學習,更會來事,回國後,他看準了蔣介石,千方百計找門路見老蔣。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老蔣接見了他。他向老蔣彙報了中山大學留學生的思想狀況,並表示,自己堅決反共。老蔣很欣賞他,留在身邊做了侍從副官。

三、搞諜報。如果你以為老鄭只會溜鬚拍馬那就錯了,老鄭很有兩把刷子,特別是在諜報方面。他知道李宗仁的桂系是老蔣的一塊心病,就自告奮勇潛入武漢桂系第四集團軍司令部。在那裡,他拉攏機要人員,把密電碼本盜出拍成照片,把第四集團軍的兵力佈置、裝備等等全摸透了,密報給蔣介石。他還掌握了桂系將領之間的矛盾,為後來老蔣分而治之做足了功課。很快,桂系在湖北盤踞的10多萬軍隊就土崩瓦解。完成任務後,老蔣緊緊握住他的手,連聲誇他是個幹才。從此,老蔣更加信任他,鄭介民也開始了他飛黃騰達的一生。

四、怕老婆。在漢口活動的時候,老鄭認識了湖北姑娘柯淑芬,他和南京聯絡就在柯家,為了掩護,他們以男女朋友相稱。後來,弄假成真,兩人結婚了。武漢是老鄭發家地,柯淑芬在其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鄭對這個老婆感恩戴德了一輩子,兩人生了一大堆兒女。和別的軍統特務亂搞不同,鄭介民對老婆百依百順,幾乎從一而終,甚至有點怕老婆。當然,湖北姑娘比較潑辣,從來不給老鄭留面子,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老鄭是個斂財高手,但他又不願意髒了自己的手,怎麼辦?借夫人之手唄。兩人配合的十分默契,老婆收錢,老鄭表演清廉!

五、有見識。老鄭和其他特務頭子不太一樣,他愛讀書,以儒將自詡,而不願意別人把他看成一個純粹的大特務。客觀的說,他確實很有一套。比如1944年初夏,他和一群美國將領一起預測開闢第二戰場的時間,說啥的都有,但基本沒譜。到鄭介民發表意見時,他很篤定地說,在今年6月初。美軍將領鬨堂大笑,認為不可能那麼快。誰知,6月6日,盟軍從諾曼底登陸了。美國人對老鄭佩服的不要不要的。蔣介石聽說後,很高興,認為老鄭很給國人長臉。

戴笠撞機身亡後,鄭介民升任軍統局長。1950年,他逃往臺灣,派遣特務回大陸搞破壞、搞暗殺,刺探情報。1959年,鄭介民在臺北因心臟病去世,終年62歲。他一直深得老蔣信任,死後,老蔣親臨祭奠,並簽發褒獎令,追授其為陸軍一級上將,鄭介民也成為軍銜最高的特務。


飲水君


鄭介民,海南文昌人,國民黨軍統巨頭之一,生前是國軍陸軍二級上將,1959年因心臟病去世後被追晉陸軍一級上將,他也是軍銜最高的特工王,要知道,戴笠死後才追晉陸軍中將。

雖然死後鄭介民軍銜比戴笠高得多,但是生前卻始終被戴笠壓著一頭,在軍統一直處於“老二”的位置,這裡面原因很多,但是有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戴笠更安心於特務生涯,而鄭介民以“儒將”期許自己,並不是特別喜歡特務“髒活”。

事實上,鄭介民也的確有一套,他愛讀書,善於分析思考,喜歡研究戰略,比如他對盟國將於1944年6月初諾曼底登陸就預料的極為準確。

其實蔣介石對鄭介民也是很信任的,這種信任雖然比戴笠要遜色點。鄭是黃埔二期生,“天子門生”,後來在1929年蔣桂戰爭嶄露頭角,他成功“打入”桂系內部,搞情報,會策反,為蔣介石戰勝桂系立下汗馬功勞,被蔣介石褒獎為“幹才”。

1946年,戴笠飛機失事摔死後,鄭介民終於熬出了頭,當上了軍統局一把手,不久又任由軍統局改編成的國防部保密局局長,不過很快他又被另一位軍統巨頭毛人鳳算計了,當然也是因為鄭介民自己“不乾淨”,被同樣相當這個局長的毛人鳳抓到了把柄,鄭介民離開保密局,做了國防部次長。繼續為蔣家王朝賣力。1959年病逝於臺北。



磨史作鏡


國民黨“軍統”三大巨頭:戴笠、毛人鳳、鄭介民,戴笠名頭最大,毛人鳳次之,鄭介民又次之,很多人非常熟悉戴笠,熟悉毛人鳳的人也不少,但熟悉鄭介民的人卻不多,有的甚至對鄭介民的名字都不熟悉。

前段一度熱播的兩部電視連續劇《潛伏》和《風箏》,經常提到一個人,他就是鄭介民。鄭介,民黃埔出身,國民黨高級將領,陸軍一級上將,戴笠飛機失事後,繼任軍統局長,成為特務頭子,後任國民黨保密局局長、國防部常務次長、參謀次長,到臺灣後,曾任國家安全局局長。

鄭介民,1897年出生,廣東海南文昌縣人。曾在文昌中學讀書,16歲棄學,流浪天涯,曾到馬來西亞打工。1924年,入廣州市公安局長吳鐵城辦的警衛軍講武堂學習,隨即考入黃埔軍校第二期,入步兵科。1925年,因學業優異被軍校選派到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畢業,從蘇聯回來後任第四軍政治部秘書。1928年,蔣介石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調鄭介民為侍從副官,主要從事特務工作,鄭介民從此步入特務生涯。

也是在1928年,蔣介石讓鄭介民利用與李宗仁弟弟李宗義為莫斯科中山大學同學的關係,前往武漢,打入李宗仁的第四集團軍總司令部,專門收集桂系軍閥的軍事情報工作,並離間桂系將領關係,還利用機會收買桂系將領,從此,鄭介民“潛伏”在桂系軍隊,卻身在桂繫心在蔣,為蔣介石從事特務工作。1929年爆發的蔣桂戰爭,蔣介石之所以能打敗李宗仁和白崇禧,鄭介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蔣桂一戰,讓蔣介石徹底信任了鄭介民。1932年,復興社(藍衣社)在南京成立,蔣介石自任社長,鄭介民為中央常務幹事會幹事,1936年,升復興社代理書記長。復興社特務處成立,戴笠任特務處處長,鄭介民為副處長,併兼特務處華北區區長。1933年,鄭介民根據蔣介石指令,派人進行鋤奸行動,將原皖系軍閥、擬任偽滿州國政府平津第二集團軍總司令的張敬堯暗殺於北平六國飯店,後升參謀本部第二廳第五處少將處長。

抗戰爆發後,任參參謀本部第二廳第三處處長,主管對日作戰的情報工作。1941年,升任軍令部第二廳中將廳長。1946年,軍統頭子戴笠飛機失事以後,蔣介石任鄭介民為軍統局長,軍統局改組為國防部保密局,鄭介民兼任保密局長。1947年,鄭介民免去國防部第二廳廳長兼保密局長,升任國防部次長。

1949年,鄭介民隨蔣介石敗退臺灣,歷任國防部參謀次長,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二組組長、陸軍二級上將、國家安全局局長等職。1959年,鄭介民病逝於臺北,被追贈為陸軍一級上將。


帝國的臉譜


菸酒閣大學士國軍將領系列之四十三:陸軍一級上將、國防部常務次長、國家安全局局長、軍統局局長、保密局局長鄭介民。

鄭介民,字耀全,海南文昌人,黃埔二期生。與胞弟鄭庭鋒、堂弟鄭庭笈合稱文昌三鄭。早期為復興社十三太保之一。戴笠死後,他兼軍統局(保密局)局長,與毛人鳳、唐縱合稱三大特務頭子。

鄭介民謀略深遠,喜愛專研,並且料事如神。是軍事情報家和軍事理論家,主要在國防部主管情報、物資工作,歷任國防部第二廳廳長、常務次長、參謀次長,著有大量情治類書籍。

鄭介民去臺灣後,在蔣經國支持下,出任國家安全局局長。掌握情治機構實權,並架空毛人鳳。1959年12月11日,因心臟病復發在家中去世。


鄭介民早年參加反清革命,經常發表革命文章。後考入黃埔軍校二期,專門從事情報工作。

鄭介民(1897-1959年),原名庭炳,廣東省瓊州府文昌縣文教鎮人。家中貧寒,共有兄弟四人。1915年鄭庭炳讀完小學,考入廣東省立瓊崖中學,秘密參加孫中山組織的瓊崖民軍。

後鄭庭炳被軍閥緝捕,就改名介民,流落到馬來西亞吉隆坡謀生。他在一養魚場當帳房,並任吉隆坡《益群日報》編輯。他經常著文擁護革命救國主張,常以華僑工人階級自居。

1924年4月,鄭介民聽到黃埔軍校招生,就到廣州報考黃埔一期,不料名落孫山。他只好暫住同鄉家中,到大本營警衛旅軍士隊當學兵。同時積極補習功課,於8月考入黃埔軍校二期步科。

鄭介民在黃埔軍校發起孫文主義學會,開始從事情報工作。1925年9月,鄭介民從黃埔軍校畢業後,又考入蘇聯莫斯科中國勞動大學(中山大學)學習政治經濟。

1927年8月,鄭介民從蘇聯畢業回國,任中央軍官學校第六期總隊部政治教官,不久受潘佑強推薦到第4軍任政治部秘書。蔣介石復職後,鄭介民擔任侍從副官,專門從事情報工作。

1929年1月鄭介民假裝失業到武漢,利用他和李宗義(李宗仁之弟)同學關係四處活動,離間、收買桂系將領。3月蔣桂戰爭爆發,桂系將領李明瑞、楊騰輝臨陣反水,皆鄭介民功勞。

1930年任第15師政治部主任,後兼廣西省政府委員、第57師政治部主任,監視桂系部隊。4月廣西省主席俞作柏反蔣,鄭介民化裝出逃廣州,再從香港回南京,任軍委會參謀本部參謀。

1931年11月,蔣介石準備成立中華民族復興社,鄭介民請求參加,併成為十三太保之一。

1932年3月,鄭介民被選為復興社幹事,並任特務處副處長。鄭介民為軍統骨幹人物,是蔣介石十三太保之一。他在第十九路軍中安排特務,在後來閩變中起到很大破壞作用。

1933年1月華北局勢緊張,鄭介民兼任復興社華北區區長。以軍委員會北平分會參謀的名義作掩護,重新調整部署特務處在華北地區的工作。

4月,鄭介民親自出馬,偵察被日軍收買的大漢奸張敬堯活動,並派華北區行動組組長白世維帶隊,於1933年5月7日在六國飯店將張敬堯擊斃。當年秋天,鄭介民調回南京。

1934年,鄭介民率軍事考察團前往歐洲考察,實際是學習法西斯統治方法,發展復興社在歐洲的組織。他先後拜訪了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回國後他極力介紹法西斯主義,一時成為風雲人物。

鄭介民被任命為參謀本部第二廳第五處處長,兼特務處副處長。1936年3月,鄭介民受蔣介石指派來到香港,佈置暗殺粵軍陳濟棠,又以重金收買粵軍將領。但暗殺行動最終失敗。

6月兩廣事變爆發,鄭介民分化、收買粵軍將領投靠蔣介石。7月陳濟棠眾叛親離,不得不通電下野。8月鄭介民代理復興社書記長,兼民族運動委員會委員和忠義救國會委員。



抗戰爆發後,鄭介民主要在國防部負責對日軍事情報收集工作,並擔任軍統局第二號人物。

抗戰爆發後,鄭介民任參謀本部第二廳第三處處長,負責對日情報工作。次年升任第二廳副廳長,兼軍統局主任秘書。不過鄭並不到軍統上班,工作實際由副主任秘書毛人鳳代理。

1939年9月鄭介民帶職到陸軍大學將官班第一期學習,鄭介民學習極為認真。1940年4月,陸軍大學畢業後,任軍令部第二廳廳長,兼任中蘇情報合作所副所長。

1942年1月,鄭介民任新加坡盟軍軍事會議代表,他在會上陳述了對東南亞戰局的觀點。不過未引起重視。後鄭介民的觀點被證實,被盟軍統帥另眼相看。

蔣介石指定鄭介民參加重慶舉行的中美聯合參謀會議,擔任情報方面的聯絡工作。此間鄭介民先後前往往印度、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等地,對盟軍對日作戰中提出不少意見。

1943年2月10日,鄭介民正式晉任陸軍少將;11月22日隨蔣介石參加開羅會議,並負責蔣介石的安全和保密工作。

1944年2月鄭介民兼東南亞盟軍總司令部聯絡官,經常去加爾各答參加會議,6月鄭介民正確預言了盟軍將在6月6日於諾曼底登陸,被美國軍官稱讚為神機妙算。

1945年5月,鄭介民當選為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日本無條件投降,鄭介民任賠償委員會委員。


抗戰勝利後,鄭介民掌握國防部第二廳,主管軍事情報,同時兼任軍統局(後改為保密局)局長。

1946年1月,國共和談開始,鄭介民成為軍調處執行部國民黨代表,暗中向解放區佈置特務活動。2月以河北地主惡霸為基礎組成的冀省難民還鄉請願團到軍調處執行部請願。

鄭介民指使特務流氓混在其中,進行搗亂、煽動鬧事,要求解放軍軍立即撤出河北,派人衝進中共代表辦公室搗亂,連美國代表也覺得鄭介民的做法太拙劣。

3月17日戴笠乘飛機失事身亡,鄭介民繼任軍統局局長,毛人鳳為副局長。但鄭主要職務是國防部第二廳廳長,主管情報工作,軍統工作以毛為主。7月1日軍統局改為保密局,鄭兼局長。

1947年鄭介民、毛人鳳組織國防部綏靖總隊,派往華北、東北、華南各地執行組訓、情報、行動和突擊任務。9月初,鄭介民親飛北平破壞中共地下黨組織和電臺,後兼任物資供應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1月,鄭介民指揮特務在上海破壞了中共後勤補給站,以及華中局、蘇皖邊區政府等設在上海的聯合辦事處。後鄭介民辭去了第二廳廳長職務,改任國防部常務次長,主管國防物資。



在毛人鳳密謀操縱下,鄭介民被迫辭去保密局局長,專事美國軍援物資。

6月12日鄭介民任任國防部次長兼保密局局長,並派親信管理保密局八大處。毛人鳳見長期轉不了正,即發動手下整理鄭介民黑材料,如他包庇手下侵吞資產,老婆走私鴉片、中飽私囊等等。

鄭介民雖不在保密局上班,但撤銷了戴笠原來8大處長中的7個,原有5萬軍統特工被裁減了4萬,陣亡將士家屬一次性撫卹。導致軍統上下怨聲載道。毛人鳳利用這些因數,吩咐沈醉如此如此。

鄭介民即將50大壽,沈醉放風出去,讓大小特務知道鄭介民大壽,要準備厚禮。沈醉趁鄭介民不在家,鼓動鄭太太說:“常言50不辦,60不發。50大壽一定要辦,大家都想送些禮儘儘心呢!"

鄭太太不顧鄭介民反對,辦了宴席,按沈醉的建議把各種壽禮都擺在大廳的條案上。沈醉趁機用微型照相機把壽禮拍了下來。同時他還通知在招待所的特工遺眷們去鄭家吃壽酒。

當毛人鳳把這些材料交給蔣介石時,蔣介石勃然大怒,撤銷了鄭介民保密局局長職務。毛人鳳如願以償的坐上了局長寶座。

1949年1月鄭介民作為蔣介石代表飛赴北平,企圖阻撓傅作義和平起義。

同年秋隨國防部南遷廣州,鄭介民對時局充滿悲觀。10月從香港往美國,出席了參謀長聯席會議,報告了中國大陸形勢,力圖使美國決定繼續實行對華軍援,11月回到香港。


到臺灣後,鄭介民成為掌握特工、情報系統實權的國家安全局局長,次年死於心臟病。

1950年1月初鄭介民飛往臺灣,任國防部參謀次長兼大陸工作處處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二組主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

蔣經國為打壓毛人鳳,1954年10月將原國防部保密局一分為二,鄭介民成為掌握實權的國家安全局局長,毛人鳳擔任沒有權力的情報局局長。然此時鄭介民身體已漸漸衰弱多病。

1955年鄭介民突患心臟病,先後去美國、西德就醫。1956年2月23日晉任陸軍二級上將。1957年10月23日當選為第八屆中央委員,不再兼任國家安全局局長。

1959年12月11日鄭介民因心臟病復發在家中去世,終年62歲。蔣介石曾兩次到殯儀館弔唁,並親臨祭奠。12月15日蔣介石發佈褒揚令,追憎鄭介民為陸軍一級上將,用示篤念忠勤之至意。

鄭介民一生喜愛專研、著作頗多,著有《游擊戰術之研究》、《諜報勤務》、《軍事情報學》、《中日戰爭太平洋列強政略的判斷》、《蘇俄現階段的國家戰略》等著作。



菸酒閣大學士


與戴笠的“天資聰穎”相比,要說鄭介民資質還是有點一般,1924年投考黃埔軍校第一期居然未被錄取,在廣州當了一年大頭兵有了飯轍以後,才於次年成為黃埔二期學員。

如果真的黃埔一期畢業,恐怕鄭介民的軍旅生涯會是另外一條道路,或成為領兵一方的大將,而不是從事幕後的軍情與特務工作。



鄭介民是海南文昌人,與胞弟鄭庭鋒和堂弟鄭庭笈合稱“文昌三鄭”,都是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鄭介民(二期)後來官至陸軍一級上將;鄭庭鋒(三期)曾任94軍軍長和兵團副司令,陸軍中將;鄭庭笈(五期)曾任新六軍副軍長、49軍軍長,陸軍中將(遼瀋戰役與廖耀湘一起被俘)。

但是兄弟三個在抗日戰爭中都曾經為民族做出過應有的貢獻,鄭介民主管軍事情報工作,鄭庭鋒在“54軍系統”對日作戰,鄭庭笈則在“第5軍系統”內參加中國遠征軍,是海鷗將軍戴安瀾的副師長,一門三將軍。



鄭介民在國民黨軍隊中很早就從事情報工作,遠比戴笠資格深厚,在黃埔軍校就讀期間即發起“孫文主義協會”,開始掌控學員思想動態;1928年任蔣介石侍從副官,專門負責情報和特務這一攤工作;1929年“蔣桂戰爭”爆發後,鄭介民隻身潛入武漢,收買和鼓動桂系大將李明瑞和楊騰輝倒戈,終至桂系慘敗,李宗仁白崇禧下野流亡香港,而鄭介民因功升任廣西陸軍第15師政治部主任,其實就是代表蔣介石監視主政廣西的俞作柏等人,而同一時期的戴笠,還在每天攔著蔣介石的座車遞紙條(情報),經常被侍衛長王世和呼來喝去拳打腳踢。

鄭介民鋒芒不及戴笠,恐怕資質以外,就吃虧在離開南京坐鎮南寧期間,一方面遠離中樞,戴笠正在逐漸被蔣介石所重視;一方面俞作柏1930年突然聯手張發奎反蔣,鄭介民事前處置不利,事後化妝潛逃,更要命的是俞作柏跨臺後,桂軍將領重新擁戴李宗仁白崇禧為領袖,李白藉機重整桂系,成為此後近20年時間裡蔣介石最頭疼的地方實力派,老蔣多少有點遷怒於鄭介民。所以1931年籌建軍統前身“復興社特務處”時,黃埔六期肄業的戴笠成為處長,黃埔師兄鄭介民只能屈就副處長。



一般來說,在復興社特務處的六年裡,鄭介民基本從事外勤行動工作,儘量不與坐鎮南京雞鵝巷的戴笠共事,先後在秘密戰線處理了蔡廷鍇的“福建事變”和陳濟棠的“兩廣事變”等地方派系反蔣,任職特務處“華北區區長”等,是“復興社十三太保”的骨幹人物。因為資歷問題,始終與戴笠的關係微妙。

抗日戰爭爆發後,終於轉任“軍事委員會軍令部二廳”廳長,專司軍事情報業務,1938年兼任軍統局主任秘書,但基本不去羅家灣上班,戴笠便以同鄉毛人鳳“代理主任秘書”,但鄭介民畢竟是復興社特務處的副處長出身,所以在軍統內部仍然頗具勢力,是局內“廣東系”的老大。


(兵變1929裡監視桂系的鄭介民劇照)

在軍統三巨頭戴笠、鄭介民和唐縱之中,顯然蔣介石最信任的是戴笠,可以在軍統局一手遮天,其次是“委員長侍從室六組組長”唐縱(黃埔六期),這是貼身的情報官員,最後才是資格最老的二廳廳長鄭介民。

鄭介民缺點是“懼內”,這個軟肋給他造成了許多麻煩,戴笠和毛人鳳先後都利用了這一點,使鄭介民在蔣介石那裡不斷吃暗虧。

抗日戰爭勝利後,戴笠機毀人亡,1946年7月軍統局縮編為“國防部保密局”,鄭介民以“國防部二廳廳長”的身份兼任保密局長,毛人鳳和唐縱為副局長,軍統第一次出現了“廣東系”力壓“浙江系+湖南系”的局面。

然而毛人鳳並不甘人下,利用掌握的軍統內外資源,實際控制著保密局的核心業務,同時蒐集鄭介民的黑材料準備取而代之,終於在鄭介民1947年的五十大壽中,以其大肆鋪張和廣收賀禮,在蔣介石面前狠奏了一本,隨著唐縱離開保密局掌管警察系統,毛人鳳終於坐上了保密局長的寶座。



(北平軍調處合影,右五為鄭介民)

1948年初,鄭介民任“國防部”國防部中將次長,1950年逃臺後任“國防部”參謀次長兼“大陸工作處”處長,1954年前後,毛人鳳與蔣經國矛盾漸深,鄭介民成為改組後的“國家安全局”首任局長,兩年後晉升二級上將。

1959年病逝於臺北,追晉陸軍一級上將。


度度狼gg


"鄭介民(1897.9——1959.12),一級上將,中華民國最高軍銜獲得者之一,蔣介石十三太保之一,軍統三巨頭之一,國民黨軍統局第二任局長,保密局局長,安全局局長,光看這些頭銜就可以知道鄭介民在國民黨的地位,怪不得連諜戰片《潛伏》、《風箏》中都經常提及他的威名。

那麼這位位高權重而又神秘的軍統特務到底是什麼人呢?且聽有書君為您揭秘。

有書君認為鄭介民是一個具有學習能力的人,是一個見多識廣的高級諜報人員。

一、學習能力強:名副其實的“儒將”

鄭介民和其他軍統特務不同,他是一個愛學習,具有較強學習能力的人,從一個普通帳房先生到報社編輯,再到黃埔二期學員。

1925年9月黃埔軍校畢業,並沒有像大多數學員那樣進入軍隊大熔爐,他並未停止學習的步伐。

而是遠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進一步深造,學習政治經濟,這學習的步伐在為他自己築夢,他深知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改寫人生。

他的蘇聯學習經歷為他後來的外交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他的著書立說夯實了理論基石。

1934年,鄭介民又謀得前往歐洲學習的機會,向希特勒、墨索里尼兩個法西斯分孑學習獨裁統治辦法,在當時軍統內部成為時髦人物名噪一時。

鄭介民是軍統特務中堪稱一名“儒將”,為做到貨真價實,1939年,鄭介民又進入陸軍大學將官班學習專業知識和理論。

正因為鄭介民的具有超強學習能力,又能把學習所得與軍統間諜工作相結合,總結經驗,提升為理論,撰寫成文,《軍事情報學》《諜報勤務》《蘇俄現階段的國家戰略》等七部著作流傳於世,儒將之稱名副其實!

二、高級諜報員:見多識廣的“預言家”

鄭介民從蘇聯學成歸來,就專注於情報工作,1932年4月,鄭介民擔任復興社特務處副處長,開始在軍隊中安插特務。

其中1933年“福建事變”的失敗就與鄭介民早就安插特務範漢傑在19路軍的部隊中,後又派國民黨唯一女上將姜毅英前往接應。

把李濟深、陳銘樞等的行動通過電臺一彙報給鄭介民轉蔣介石,讓李濟深等不到三月全面潰敗,遠逃香港。

這只是鄭介民高級間諜工作的一次小試牛刀。像《潛伏》《風箏》這種諜戰片中的安插軍統在共產黨內部伎倆可謂層出不窮。

軍統的許多刺殺漢奸日寇的行動鄭介民有的是親自動手,有的是策劃謀略,有的只下道命令,但辦事雷厲風行,詭異絕秘,行蹤不定,頗具神秘色彩。

其中在六國飯店聯手特工王天木、陳恭澍、白世維槍殺漢奸張敬堯,在當時反響較大。

這些間諜工作是他作為高級諜報人員的一個縮影,他的諜戰生涯有書君難以一一贅述,但他的兩次國際預言不能不讓大家知道。

第一次是在1941年,鄭介民準確預測了日軍對香港英軍的進攻,而且還認定日本不出二十天香港將被攻陷。

果然1941年12月8日-12月26日僅18天日軍就攻陷了香港,這一預測可謂神了!

第二次預測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鄭介民準確無誤地預測美、英、加盟軍將於1944年6月在諾曼底登陸,不出所料,6月6日盟軍登陸,這一預測令盟軍大為震驚,認為鄭介民是個見多識廣的“預言家”。

鄭介民的人生傳奇用一本書也寫不完,有書君只擷取了他生活中的幾朵小浪花,從中可以看到一個軍統高級諜報人員鄭介民與眾不同的一面。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鄭介民是黃埔軍校二期生,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國民黨十三太保之一,任職過復興社代理書記,特務處副處長,戴笠去世後任軍統局局長,保密局局長、國防部常務次長、參謀次長,國民黨退居臺灣之後,任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局長,可見鄭介民他的一生幾乎都在從事著國安,諜戰,情報相關的工作,他是國民黨數一數二的首腦級人物,所以在《潛伏》,《風箏》這類諜戰片中,提及鄭介民這是很正常的,我沒有看過《潛伏》,但是我看過《風箏》,老六被派到解放區時,戴老闆飛機失事之後,鄭介民任軍統局局長,這是符合事實的。

鄭介民原名鄭庭炳,後來因為軍閥的追捕,改名鄭介民,黃埔軍校創辦之後考入二期生,並在黃埔軍校期間組建孫文主義學會,也是從這時起鄭介民開始從事情報收集工作的,鄭介民從黃埔軍校畢業後,前往蘇聯學習政治經濟,畢業回國之後鄭介民開始給蔣介石擔任侍從副官,主要還是從事間諜活動,後來在軍閥混戰時,鄭介民通過諜戰工作離間桂系軍閥,幫蔣介石收買桂系將領,後來蔣介石要成立復興社,鄭介民便要求加入復興社,任職復興社副處長,成為了復興社的高層首腦,安排了一些列的暗殺行動,其中就有暗殺漢奸張敬堯的行動。

後來鄭介民帶考察團前往歐洲考察,一個是為了去調查法西斯政黨,瞭解法西斯主義,在這期間鄭介民還拜訪了墨索里尼和希特勒,此行他的另外一個目的是去歐洲發展中國復興社成員,組建海外情報部門,回國之後他開始極力為國民黨介紹法西斯主義,抗戰爆發之後,復興社改組為軍統,鄭介民開始主管對日作戰,1939年鄭介民作為高級將領到陸軍大學將官班受訓,畢業後擔任中蘇情報合作所副所長,由於能力出色,在盟軍中也很受重視,之後蔣介石出訪外國時,一直負責蔣介石的安保工作。

解放戰爭之後,開始向解放區開展間諜工作,1946年3月17日,戴笠飛機失事,鄭介民開始擔任軍統局局長,多次破壞了地下黨的電臺,組織,肅清了地下黨在上海的多個隱秘站點,後來又擔任了國防部常務次長,但是後來國軍節節敗退,鄭介民隨蔣介石撤退臺灣,任中國臺灣地區國家安全局局長。1959年因心臟病突發去世,蔣介石追晉鄭介民陸軍一級上將。

鄭介民是一位非常具有政治頭腦,戰略眼光的軍事情報專家,他十分善於學習,同時也是一為十分卓越的將領。


玄坤文史


國民黨軍統局的鄭介民,名頭很多。他與胞弟鄭庭鋒和堂弟鄭庭笈合稱文昌三鄭,同時又被看作十三太保之一,曾是軍統局的大頭目,人見人怕的特務老闆。

鄭介民1915年就參與了孫中山搞的瓊崖民軍,不被海南軍閥所容,也因此流亡到馬來西亞。1924年經過兩次考試,進入黃埔軍校步兵科,開啟軍隊生涯。在賀衷寒、吳鐵成、潘佑強等人的提攜下,先去莫斯科中國勞動大學留學,之後歸國到國軍參與政治工作。1928年1月,鄭介民開始擔任蔣介石的侍從副官,從事情報與特務工作,發跡之路開始。

鄭介民在政界非常活躍,復興社成立後,成為實際掌控者。1937年之前,還組織民族運動委員會委員和忠義救國會委員。

1937年之後,開始進入國軍參謀部工作,負責收集情報,分析日本動向。毛人鳳也是在他手下逐步成長起來的。

1938年軍統成立後,鄭介民奉命輔佐戴笠,開展國內國際情報與特務網絡的構建。1946年3月,戴笠飛機失事去世後,他接任了軍統局局長,毛人鳳為副局長。據原軍統大佬沈醉回憶道:

鄭介民的情報能力和組織能力均不如戴笠,從而導致了1946年後軍統局沒有出現重大貢獻。

鄭介民與一般武夫不同,擅長理論分析和著作編撰,曾經出版了《諜報勤務》、《軍事情報學》、《中日戰爭太平洋列強政略的判斷》、《蘇俄現階段的國家戰略》等情報學與戰略學的專業書籍。故而,鄭介民頗具儒雅氣質,是軍中的理論家之一。曾在蔣介石身邊侍從多年的唐縱,如此評價鄭介民:

他雖身為軍統局長,但與戴笠截然不同,他戰略眼光精確長遠,又具研究精神,著述甚豐,曾因此獲得一枚積學獎章。

鄭介民雖然受到蔣介石寵信,但在派系林立的國民黨高層中,並不那麼如魚得水,甚至遭人嫉恨。特務、情報工作的複雜性,又使得他更多是幕後工作,增添了幾分神秘感。

歷史傳訊社,基於共享理念下的歷史學人社區。我們立足於原創,書寫歷史,資鑑現實,努力建設為一個有情懷和質量的新傳播媒體。

秦右史


在電視劇中,鄭介民經常是隻能聞其名、聽其聲,很少露出真容。《潛伏》中是戴笠要來天津站視察,陸橋山給鄭介民打電話,電話中傳出的隻言片語就清楚地表現出軍統內部的爭權奪利和戴笠處境的岌岌可危。《風箏》中鄭介民只露面廖廖幾次,卻影響了鄭耀先後半生的命運。一次是局長們(鄭介民、唐縱、毛人鳳)給“鬼子六”擺酒慶功;一次是鄭耀先提到鄭介民交給他的任務,潛伏做暗樁以待時機;最後在臺灣的鄭介民重病在身時想到鄭耀先,推薦將他喚醒,才使“風箏”後來的隱姓埋名凸顯意義。在國民黨情報機構的發展史上,即使前有戴笠後有毛人鳳,但相對於低調的唐縱,鄭介民仍稱得上是大名鼎鼎。

鄭介民(1897~1959),廣東文昌人。1924年考入黃埔二期步兵科,1925年9月畢業,因表現優異,被送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政治經濟。1927年8月從蘇聯回國,不僅錯過北伐,還趕上老蔣第一次下野,先後在中央軍官學校任政治教官和第四軍政治秘書。1928年1月老蔣重返政壇,復任三軍總司令後,他擔任侍從副官,從事情報工作。

因是廣東人,他情報工作的著名戰績也多與兩廣相關。1930年,在蔣桂戰爭期間,就是他通過關係拉攏、收買、離間桂系將領,使桂軍李明瑞、楊騰輝陣前倒戈,桂系大敗。李宗仁通電下野,與白崇禧、黃紹竑流亡海外。倒桂成功立下的汗馬功勞使鄭介民進一步贏得老蔣的信任和器重,成為復興社初始的十三太保之一,當時他是復興社的中央幹事,而戴笠只是3名候補幹事之一。然而在1932年復興社特務處成立時,身為黃埔六期生的戴笠被任命為處長,而鄭介民僅為副處長。從戴笠的任命上可以看出老蔣用人的狠辣,個人能力強但資歷淺,只有效忠才能成為他安身立命的資本。從特務素質來講,鄭介民的確比不上戴笠,沒有他那麼勤奮(工作起來可以連軸轉),能吃苦(寂寂無名時送情報還被老蔣的警衛打)、敢冒險(內戰、抗戰時多次深入險境)、有野心(將軍統由十幾人發展到幾萬人的組織,滲透到各個行業,簡直無孔不入)。


當年十九路軍發動“福建事變”反蔣,本是鄭介民通過關係安插的特務和暗線,但需要潛入福建策動他們行事,鄭介民出於多方因素考慮拒絕前往,戴笠只好親自出馬,行拉攏、分化、策反之事。鄭介民當初在特務處任副處長一職,更像老蔣安排的監軍,可惜被戴笠明裡暗裡地排擠,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八年的發展,使戴笠領導下的軍統強大到連老蔣都感到威脅。特務處成立之初,戴笠先是派他去歐洲學習考察,後又安排主任秘書一職,鄭介民哪裡瞧得上,於是戴笠得以讓自己的小學同學毛人鳳來擔任副主任秘書,掌握軍統的內務實權。

鄭介民更擅長特務理論、技術以及軍事戰略方面的研究,所以在軍統歷史上著名的暗殺、刺殺和獲取重要情報的活動中幾乎難見他的身影。戴笠墜機身亡後,由他擔任軍統局局長以及改組後的首任保密局長,1948年卸任,專注在政界的發展。1956年晉升為二級陸軍上將,1959年去世後被追晉為一級上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