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把喜馬拉雅山炸開一個口子,將中國西部地區變成降雨區,可行嗎?

劉寬新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吳苡婷


這個建議好像是當時很有名的企業家牟其中提出的,此人後來因為詐騙罪入獄。他當時建議要把喜馬拉雅山脈炸出一個寬度50公里的大口子。


這個建議初看上去有點道理,因為巨大的喜馬拉雅山脈阻礙了來自印度洋的水汽,所以青藏高原和新疆內陸地區的氣候不太好,比較乾燥,降水量比較少,經濟發展受阻。但是如果要付諸現實的話,還是不可行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工程量是在是太大了,喜馬拉雅山脈東西向分佈,長達2400多公里,涉及到中國、尼泊爾、印度、不丹、巴基斯坦等國家,平均海拔6000多米。它的南北厚度也要200公里到300公里之間,非常壯觀。要把喜馬拉雅山炸開一個口子,可不是鬧著玩的,比當年的三峽工程規模要大很多個數量級。需要巨量炸彈,需要超多人力,從投入成本和最後產出上看絕對沒有什麼優勢,而且周邊的環境條件非常惡劣,要派人跑過去不停地爆破,不斷地運輸土方,有點痴人說夢的感覺。有的人說可以用原子彈,雖然力量很大,但是會引發巨大的輻射的,對當地的生態產生重大的影響,而且不僅僅影響中國,周邊國家都要被汙染,會引發周邊外交危機的。還有炸掉的土方往哪裡堆放呢,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工程量實在是太大了。



第二是改變氣候導致的結果看似很美好,其實很恐怖,喜馬拉雅山脈上聚集了超級大體量的積雪,一旦口子被炸開,印度洋水汽進入,積雪的融化程度是讓人咂舌的,接下來就是洪水滾滾,這些水總要有地方可去的,炸開口子的話,必須要修建大量的人工運河,因為水是需要疏的,不然會肆虐亂跑,淹沒很多地區,這又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我們知道長江和黃河都是起源於青藏高原的,如果這件事情處理不好,大量洪水湧向水源地的話,對於長江中下游地區是非常大的衝擊。


最近紅旗河工程的認證受到了全國人民的關注,相比較野蠻的開山策略,這個工程的設計方案比較巧妙,更加穩妥,在改善西北生態方面更加可行。


科壇春秋精選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喜馬拉雅山脈的存在,阻擋了夏季西南季風向北的步伐,我國西部地區也失去了化身“塞上江南”的機會,那我們如果把喜馬拉雅山脈炸開一個口子,是不是就可以改變中國西部乾旱的局面呢?

這是一個充滿著改造西部熱情的腦洞,但小編還是要狠心地先給題主潑一盆冷水了——

答案是,並不可行!

給喜馬拉雅山炸開一個口子,就好比在裝滿水的塑料袋上扎一個針眼那麼大的小口子,季風會通過這個口子湧進來,但量很小,也傳不了多遠,只能影響口子附近的一小片區域。

並且——西南季風無法抵達我國西部地區,不只是因為喜馬拉雅山脈這一道屏障,在這道屏障之後,還有青藏高原以及青藏高原上的諸多山脈!即便把喜馬拉雅山全部炸開,西南季風還會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擋,以及岡底斯山脈、崑崙山脈、唐古拉山脈等的層層阻擋,除非你把這些山全都移走(幾乎不可能),否則,對於改變西部氣候的作用,基本為零!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幫助!

如有不準確之處,望不吝賜教!


不服軟的小軟


我們都知道全球有著海陸分佈、有著全球大氣循環,我國東南季風的產生,就是因為身處世界上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東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強烈的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造成的。

我國西北地區之所以乾旱,就是因為身居大陸內部、來自太平洋的水汽難以到達,而來自印度洋的暖溼水汽(西南季風)卻又被喜馬拉雅山脈擋住了。

把喜馬拉雅山炸開一個口子,將中國西部地區變成降雨區,可行嗎?

這個點子是一代奇人,曾經的中國首富和中國首騙——牟其中想到的,從他的履歷之中,可以看出是個慣騙,這個點子自然沒有成功。把喜馬拉雅山脈炸開一個口子,只是他個人的奇葩想法而已,而這麼大的工程,如果沒有上升到國家戰略,是不可能完成的。

那麼有必要炸開喜馬拉雅山脈?方案可行嗎?

必要性:

1、從人口分佈上來看,完全沒有必要

我國人口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我國人口密度分界線——黑河——騰衝一線。分界線以南人口占比94%。從圖上可以看出,這部分幾乎不受喜馬拉雅山脈阻擋水汽的影響。

而我國西北地區,也有很多適宜人類居住的河谷與綠洲,本來人口分佈就比較少,還幾乎都生活在河谷與綠洲之中。那麼把喜馬拉雅山脈開口就屬於勞民傷財、不划算的行為。國家沒有這麼傻。

2、從戰略戰術上看,完全沒有必要

喜馬拉雅山脈可以看作是我國西南地區的天然屏障,在軍事上和戰略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需要打開缺口,萬一以後被人家利用呢?儘管不可能存在這種情況。喜馬拉雅山脈海拔比較高,當全球變暖海平面升高以後,青藏高原的作用一定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就像是整個地球的諾亞方舟。

……

可行性:

1、方案可行,前期勞民傷財,划不來

在這個世界上要是說基建,沒有國家比的過我國,我國可以發揮社會主義辦大事的優越性,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勁往一處使,但是這樣做,簡直就是勞民傷財的舉動。

把喜馬拉雅山脈打開一個缺口,這項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單單前期的調查和環評就需要很多年,需要專家、金錢投入,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事實上,即使這樣做是對人類有利的,但是從大環境考慮,必然會對原有的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的破壞,冰川植被動物的破壞與傷害,往往是不可恢復的。

2、建設過程之中勞民傷財,划不來

建設過程遇到的困難肯定很多,這麼大的工程,海拔那麼高,施工難度大,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就為了打開缺口。應對西北乾旱問題應該轉換思路,愚公移山移不動,那麼為什麼不搬走呢?遠離大山就好了。把不適合人類居住地區的人們,搬遷安置一樣可以讓其過上幸福的生活。

……

個人觀點,簡單回答,祝好!


地理愛好者


不可行。

因為西部的乾旱問題,不是多下點雨就能解決的。

氣候系統的影響因素很複雜,改變一個變量就萬事大吉的。

如果把喜馬拉雅山炸開個大口子(其實有一些小口子,比如雅魯藏布大峽谷),讓印度洋暖溼氣流隨便進,結果會怎麼樣?


首先,就算沒有喜馬拉雅山擋著,青藏高原本身的高度擺在那裡,水汽要要爬大坡,而且很有可能爬不上太多,就變降雨落下了,不會有太大的量,可以翻越青藏高原、抵達新疆、甘肅這些真正特備乾旱、特別缺水的地方。


就算這些水汽,可以一路北上,發揮共產主義精神,倒帶西部乾旱區,給那邊帶來大量雨水,就能沙漠變桑田嗎?

答案是不可能。別痴心妄想了。

西部地區除了高山地區,乾旱區的蒸發量都特別大。比如羅布泊,蒸發量是每年3000—4000毫米。而這裡的降水量,每年只有20毫米。蒸發量怎麼理解呢?就是假設這裡有足夠的水,讓其自然蒸發,一年能蒸發掉多少。或者說,這是一個理論值,因為實際上,根本沒有這麼多水可以蒸發。


如果印度洋的水汽來到這個,能帶來多少降水?每年降水2000毫米就是熱帶雨林了,水汽再豐富,恐怕也難超過這個量。雨水一落下來,乎乎地蒸發,把土壤裡的鹽分都吸到地表了,土壤大規模鹽鹼化,哭都來不及。


當然,也許水汽豐沛之後,蒸發量也會減小。但是蒸發量減小是個過程,要求下墊面,也就是地面植物覆蓋什麼的發生變化。草原森林不是一天兩天能長出來的,而鹽鹼化可是立竿見影。


綜上所敘,別沒事鬧妖蛾子~


博物課堂劉老師


印度洋的暖溼氣團生成後,在西南季風的吹動下,向北面推進時,高聳的喜馬拉雅山成了極難逾越的天然屏障。此時,急於北進的暖溼氣團不甘心,四處遊動,終於找到一個豁口,那就是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尾口。暖溼氣團蜂擁而入,可惜進入蜿蜒曲折的大峽谷後,逐漸失去它所向披靡的勢頭。水汽通道在順手造就了藏東南的綠洲之後,後勁鬆懈,還沒走到藏北就偃旗息鼓了。 於是,看到藏東南的綠洲後,有人就想,把喜馬拉雅山炸開一個口,大量溼熱水氣一路北上,不就把青藏高原變成“江南水鄉”?

結果聽起來很美妙,不過,在科學實踐中是行不通的。

1.鏟的土會堆出一個新的小喜馬拉雅山。如果真的炸開一個“口子”,喜馬拉雅山脈東西長約2400千米,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產生的山石廢料也會堆出一個新的小喜馬拉雅山。

2. 溼熱水氣到了青藏高原會形成冰川、凍土。退一步講即使輕輕鬆鬆就把喜馬拉雅山炸開一道缺口,由於青藏高原的山勢阻擋(青藏高原海拔3000-5000米),溼熱水氣到了青藏高原仍舊會形成冰川、凍土現象(每上升一百米下降0.6℃)。

3.口子多也沒卵用。再說了,喜馬拉雅山脈上到處都是口子,普蘭、樟木、陳塘、亞東...包括上面提到的雅魯藏布大峽谷,都是切開喜馬拉雅的口子,暖溼氣流沿著這些河谷山口向上進入高原,這就是目前青藏高原的現狀,那又怎樣了,頂多有個綠洲,再炸開個口子,規模比自然形成的肯定還小很多,怎麼會有什麼神奇的變化呢。

另外,第三紀早期,青藏高原未開始隆升之前,東亞是可是一塊乾旱貧瘠的土地。因為當時這塊地地勢平坦,近地層大氣的擾動較少,導致大氣中的水循環的平均週期要比現在要長的多,也就是說降雨次數、總量比現在要少。

由此看來,炸個口子就能引來季風是萬萬不可行的。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鎂客網


一個典型的源於“人定勝天”舊思維模式的想法,最早的提法還沒這麼狂放,只是說是否有可能讓印度平原的暖溼氣流穿過青藏高原進入中國西部內陸。

牟其中拿來說事兒只是想把冷飯炒成熱飯,忽悠投資而已。炸開口子這種說法更容易吸引媒體和公眾的眼球,你懂的。

不過這位牟童鞋想的太簡單了,喜馬拉雅山可不是一道薄薄的圍牆,扔個手榴彈就可以開個口。看看立體地形圖就可以知道,要想把印度洋的暖溼氣流引入西部內陸,一個口子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的是開闢一條几千公里,穿越整個青藏高原的通道。先不論這樣的工程是否有現實意義,就算有愚公把這樣的通道開闢出來了。那些可憐的暖溼氣流經過這麼憋屈的長途跋涉,也早變成冷幹氣流了。

況且中學生都學過,印度平原的降水,屬於典型的“地形雨”。正是因為有喜馬拉雅山的阻擋,暖溼氣流迅速上升降溫,才能凝結成降水。您給搞一個口子出來,降水的條件就不存在了,賠本賺吆喝唄。


羅生物語


看到po主的這道題,突然想起了電影《不見不散》裡面,葛大爺也曾經提出過同樣的設想~

葛大爺的大意是說,如果把喜馬拉雅山炸開個50公里的口子,把印度洋的暖溼氣流引到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也能變成魚米之鄉hhh

乍一聽起來很有道理的樣子,畢竟現在我國西部之所以降雨少,一方面是因為太平洋的暖溼氣流無法抵達,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又被青藏高原擋住了。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喜馬拉雅山炸口子的方案放在現實當中並不具備可操作性。

首先,炸口子真的有用嗎?

擋住西南季風的不只是喜馬拉雅山,而是整個青藏高原。

整個青藏高原南起喜馬拉雅山脈,北至崑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在喜馬拉雅山上炸個口子,暖溼氣流穿過了喜馬拉雅山,還會被另一座山擋住。

第二,炸多大的口子?

退一步說,即使這個方案可行,那要在喜馬拉雅山上開多大的口子?

假設開一個葛大爺電影裡說的50公里的口子,這個小小的開口和喜馬拉雅山2400多公里的規模比起來,也是太微不足道了,根本不足以改變西部地區的降水氣候分佈。

第三,有沒有其他後果?

再退一步說,一個口子不行,那開十個八個口子可以了嗎?或者再瘋狂一點,把青藏高原削低炸平可以嗎?

不可以,不ok。

青藏高原對我國氣候的影響,絕不僅僅在於阻擋西南季風,造成西部地區降水稀少這一點。

青藏高原這個大地形,在夏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熱源,對於東亞季風的建立和傳播影響很大,沒有了青藏高原,我國東部夏季的降雨恐怕也會出現改變。而在冬天,青藏高原的存在會讓西風氣流繞流,分成南北兩支,南支影響著冬季南方的降水,北支則和冷空氣的南下有關。

(Gao, J., C)

除了改變我國氣候,本身在這種龐大的山體上動工程就很勞民傷財啊,難度大,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不說,開山之後大量的土石怎麼處置?會不會導致各種地質災害?

算一算成本和收益根本不匹配,還不如研究些適合西部氣候的作物性價比高。


搜了搜這個企業家曾經的言論,其實也是個譁眾取寵的~所以聽聽就好,散了散了吧。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覺得有用的話就點個贊吧~~


不吃腸的大腸


不要妄圖去改變自然!大自然和人類經過幾千幾萬年的磨合,才有瞭如今看似表面上的風平浪靜。

如果妄圖去改變大自然,將喜馬拉雅山炸開一個口子,大自然為了自身的恢復,就會進行一系列的自我修復,而這將會引發地殼運動,進一步來講,給人類帶來的最直接的可能就是地震、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的頻發。

不僅如此,如果把西部變成降雨區,我國兩條最主要的河流——長江和黃河將會遭遇到連年的洪災,對兩岸居民來說,這種打擊無疑是毀滅性的。

此外結合我國西部地區的地形特點,如果變成降雨區的話,很多山地都將會遭遇到泥石流的侵襲!

大自然對人類已經是非常的包容了,人類就不要再妄圖去改變大自然了,否則只會招來大自然的報復!


全景體育報道


先放兩張圖,大家先看看,這個設想可行不可行就一目瞭然了。

先看看圖1,這張圖很明顯的告訴我們,在北緯10度和50度之間,陸地上的乾旱區域是要比雨量豐沛區域更大的,特別是在亞歐和非洲大陸上,這種情況十分明顯,從這張圖上分析,我們假設,如果沒有青藏高原的存在,那麼那自西向東的一大片乾旱區域,將順利延伸到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這樣的話,我國東部地區的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乃至四川盆地,關中平原等等超過100萬平方公里的沃野良田或將都會成為沙漠。

同時,青藏高原的存在,也導致乾旱的西風帶不得不向北方挪移,於是有了我國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等省以及蒙古國大片的乾旱。(需要指出的是,即便這一代沒有青藏高原的影響,降雨量也不會很多,但是靠北的部分應該會溼潤一些。)

也正是由於青藏高原的存在,它抬升了來自印度洋的暖溼氣流,從而在青藏高原上形成降雨,把青藏高原變成了亞洲水塔,而青藏高原上的冷高壓空氣在向東部漂移的過程中,遇到我國第二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暖溼空氣又可以形成降雨,所以造就了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乃至長江中下游平原等降水量充沛的地區,所以青藏高原的存在對我國氣候有著極大的影響。

那麼把青藏高原上炸開個口子,就能把我國西部地區變成降水量充沛的地區嗎?我們該看看圖2了。

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地區的大氣環流主要受西風帶影響,如果想讓來自印度洋上的水汽,影響我國新疆和青海甘肅一帶的話,那就只有從喜馬拉雅山的西部炸開一個口子。然而我們再看一看巴基斯坦地區,如果沒有印度河的滋潤,巴基斯坦簡直就是一片沙漠,很顯然,從這裡引入水汽是不現實的。可以說一直到喜馬拉雅山的中部以西地區,都無法以炸開喜馬拉雅山的方式像我國西部地區引入水汽資源。

可以引入水汽的地方實際上位於喜馬拉雅山的東端,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兒的南邊,這一帶水汽充沛,是世界降雨量最大的地方,世界“雨極”乞拉朋齊就在這一帶,那麼從這一代炸開個口子可以嗎?實際上又不需要了,因為從這裡引入水汽的話,只會在我國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一帶增加降雨,然而這一片地區卻是不需要更多的降水的,所以從這裡引入水汽的話,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另外這一帶又是屬於橫斷山區,一條條山脈形成了一重重的阻擋,只炸開喜馬拉雅山也是意義不大的,如果都炸開的話,工程量又太浩大了,而且實施這樣的工程,到底對氣候有什麼樣的影響?會不會有變乾旱的可能?目前也不能完全確定!所以雖然有教父級企業家和影帝級演員都講過這個設想,但他們既不是地質學家也不是氣候學家,聽一聽樂一樂就行了,認真起來就比較尷尬了。


人類的方向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腦洞開的好大啊😊

看了下,眾說紛紜的理由。基本上都是從地形,地勢,氣候,風帶,氣壓等自然地理知識上解釋,它不可行。這方面,他們講的都挺全面的,筆者在此就不做類同解說了。

但是,筆者認為即使可以,這個口也不會開的。

說一說,其他人沒說到的因素——國家戰略需要與區域國民需要之間的利弊權衡!

國家戰略需要,無可厚非,青藏高原的高地勢,阻止了印度洋的溫溼氣流帶來的雨水,但也成就了我國西南區天然的安全保護層。我國自古以來是崇尚禮義穩守,而非喜歡攻伐。原因在於我國是"四戰"之國,而這個四戰之一就有西南區南亞地帶的心懷鬼胎。所以,從國家安全來說,地勢高,明顯佔據優勢,無論是攻還是守望。

另外,沒有這個口子的第二個戰略優勢:淡水資源的控制——戰爭時期的天然武器。開個口子,毫無疑問,水往低處流,就流入印度勢力範圍區,最終肥了印度洋地區。而我們呢?僅僅是口子附近的低窪區才成為沃土,國民受惠極其有限。而如果不開,在戰爭必要的時候,直接截斷雅魯藏布江的水源供給,就足以讓南亞區驚恐萬狀。

為他們開出了一條生命之河,為他們開出一條勢力擴展入口。實惠全被南亞佔完了。而我們花大力氣開個口子,結果就是失去西南區天然安全保護屏。你覺得五千年國人閱歷積累出的智慧都被馿踢傻了?

所以,這個口子,大家不用考慮了,絕對不會開。任何以為這是個"奇思妙想"的人,沾沾自喜去政府那裡遊說的人,都會被標記"印度漢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