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口子,将中国西部地区变成降雨区,可行吗?

刘宽新


上海科技报科普问答主持人:主任记者吴苡婷


这个建议好像是当时很有名的企业家牟其中提出的,此人后来因为诈骗罪入狱。他当时建议要把喜马拉雅山脉炸出一个宽度50公里的大口子。


这个建议初看上去有点道理,因为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碍了来自印度洋的水汽,所以青藏高原和新疆内陆地区的气候不太好,比较干燥,降水量比较少,经济发展受阻。但是如果要付诸现实的话,还是不可行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工程量是在是太大了,喜马拉雅山脉东西向分布,长达2400多公里,涉及到中国、尼泊尔、印度、不丹、巴基斯坦等国家,平均海拔6000多米。它的南北厚度也要200公里到300公里之间,非常壮观。要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口子,可不是闹着玩的,比当年的三峡工程规模要大很多个数量级。需要巨量炸弹,需要超多人力,从投入成本和最后产出上看绝对没有什么优势,而且周边的环境条件非常恶劣,要派人跑过去不停地爆破,不断地运输土方,有点痴人说梦的感觉。有的人说可以用原子弹,虽然力量很大,但是会引发巨大的辐射的,对当地的生态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不仅仅影响中国,周边国家都要被污染,会引发周边外交危机的。还有炸掉的土方往哪里堆放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工程量实在是太大了。



第二是改变气候导致的结果看似很美好,其实很恐怖,喜马拉雅山脉上聚集了超级大体量的积雪,一旦口子被炸开,印度洋水汽进入,积雪的融化程度是让人咂舌的,接下来就是洪水滚滚,这些水总要有地方可去的,炸开口子的话,必须要修建大量的人工运河,因为水是需要疏的,不然会肆虐乱跑,淹没很多地区,这又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我们知道长江和黄河都是起源于青藏高原的,如果这件事情处理不好,大量洪水涌向水源地的话,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非常大的冲击。


最近红旗河工程的认证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相比较野蛮的开山策略,这个工程的设计方案比较巧妙,更加稳妥,在改善西北生态方面更加可行。


科坛春秋精选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喜马拉雅山脉的存在,阻挡了夏季西南季风向北的步伐,我国西部地区也失去了化身“塞上江南”的机会,那我们如果把喜马拉雅山脉炸开一个口子,是不是就可以改变中国西部干旱的局面呢?

这是一个充满着改造西部热情的脑洞,但小编还是要狠心地先给题主泼一盆冷水了——

答案是,并不可行!

给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口子,就好比在装满水的塑料袋上扎一个针眼那么大的小口子,季风会通过这个口子涌进来,但量很小,也传不了多远,只能影响口子附近的一小片区域。

并且——西南季风无法抵达我国西部地区,不只是因为喜马拉雅山脉这一道屏障,在这道屏障之后,还有青藏高原以及青藏高原上的诸多山脉!即便把喜马拉雅山全部炸开,西南季风还会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以及冈底斯山脉、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等的层层阻挡,除非你把这些山全都移走(几乎不可能),否则,对于改变西部气候的作用,基本为零!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

如有不准确之处,望不吝赐教!


不服软的小软


我们都知道全球有着海陆分布、有着全球大气循环,我国东南季风的产生,就是因为身处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强烈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我国西北地区之所以干旱,就是因为身居大陆内部、来自太平洋的水汽难以到达,而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水汽(西南季风)却又被喜马拉雅山脉挡住了。

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口子,将中国西部地区变成降雨区,可行吗?

这个点子是一代奇人,曾经的中国首富和中国首骗——牟其中想到的,从他的履历之中,可以看出是个惯骗,这个点子自然没有成功。把喜马拉雅山脉炸开一个口子,只是他个人的奇葩想法而已,而这么大的工程,如果没有上升到国家战略,是不可能完成的。

那么有必要炸开喜马拉雅山脉?方案可行吗?

必要性:

1、从人口分布上来看,完全没有必要

我国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我国人口密度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分界线以南人口占比94%。从图上可以看出,这部分几乎不受喜马拉雅山脉阻挡水汽的影响。

而我国西北地区,也有很多适宜人类居住的河谷与绿洲,本来人口分布就比较少,还几乎都生活在河谷与绿洲之中。那么把喜马拉雅山脉开口就属于劳民伤财、不划算的行为。国家没有这么傻。

2、从战略战术上看,完全没有必要

喜马拉雅山脉可以看作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天然屏障,在军事上和战略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需要打开缺口,万一以后被人家利用呢?尽管不可能存在这种情况。喜马拉雅山脉海拔比较高,当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以后,青藏高原的作用一定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就像是整个地球的诺亚方舟。

……

可行性:

1、方案可行,前期劳民伤财,划不来

在这个世界上要是说基建,没有国家比的过我国,我国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办大事的优越性,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劲往一处使,但是这样做,简直就是劳民伤财的举动。

把喜马拉雅山脉打开一个缺口,这项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单单前期的调查和环评就需要很多年,需要专家、金钱投入,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事实上,即使这样做是对人类有利的,但是从大环境考虑,必然会对原有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冰川植被动物的破坏与伤害,往往是不可恢复的。

2、建设过程之中劳民伤财,划不来

建设过程遇到的困难肯定很多,这么大的工程,海拔那么高,施工难度大,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就为了打开缺口。应对西北干旱问题应该转换思路,愚公移山移不动,那么为什么不搬走呢?远离大山就好了。把不适合人类居住地区的人们,搬迁安置一样可以让其过上幸福的生活。

……

个人观点,简单回答,祝好!


地理爱好者


不可行。

因为西部的干旱问题,不是多下点雨就能解决的。

气候系统的影响因素很复杂,改变一个变量就万事大吉的。

如果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个大口子(其实有一些小口子,比如雅鲁藏布大峡谷),让印度洋暖湿气流随便进,结果会怎么样?


首先,就算没有喜马拉雅山挡着,青藏高原本身的高度摆在那里,水汽要要爬大坡,而且很有可能爬不上太多,就变降雨落下了,不会有太大的量,可以翻越青藏高原、抵达新疆、甘肃这些真正特备干旱、特别缺水的地方。


就算这些水汽,可以一路北上,发挥共产主义精神,倒带西部干旱区,给那边带来大量雨水,就能沙漠变桑田吗?

答案是不可能。别痴心妄想了。

西部地区除了高山地区,干旱区的蒸发量都特别大。比如罗布泊,蒸发量是每年3000—4000毫米。而这里的降水量,每年只有20毫米。蒸发量怎么理解呢?就是假设这里有足够的水,让其自然蒸发,一年能蒸发掉多少。或者说,这是一个理论值,因为实际上,根本没有这么多水可以蒸发。


如果印度洋的水汽来到这个,能带来多少降水?每年降水2000毫米就是热带雨林了,水汽再丰富,恐怕也难超过这个量。雨水一落下来,乎乎地蒸发,把土壤里的盐分都吸到地表了,土壤大规模盐碱化,哭都来不及。


当然,也许水汽丰沛之后,蒸发量也会减小。但是蒸发量减小是个过程,要求下垫面,也就是地面植物覆盖什么的发生变化。草原森林不是一天两天能长出来的,而盐碱化可是立竿见影。


综上所叙,别没事闹妖蛾子~


博物课堂刘老师


印度洋的暖湿气团生成后,在西南季风的吹动下,向北面推进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成了极难逾越的天然屏障。此时,急于北进的暖湿气团不甘心,四处游动,终于找到一个豁口,那就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尾口。暖湿气团蜂拥而入,可惜进入蜿蜒曲折的大峡谷后,逐渐失去它所向披靡的势头。水汽通道在顺手造就了藏东南的绿洲之后,后劲松懈,还没走到藏北就偃旗息鼓了。 于是,看到藏东南的绿洲后,有人就想,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口,大量湿热水气一路北上,不就把青藏高原变成“江南水乡”?

结果听起来很美妙,不过,在科学实践中是行不通的。

1.铲的土会堆出一个新的小喜马拉雅山。如果真的炸开一个“口子”,喜马拉雅山脉东西长约2400千米,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产生的山石废料也会堆出一个新的小喜马拉雅山。

2. 湿热水气到了青藏高原会形成冰川、冻土。退一步讲即使轻轻松松就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道缺口,由于青藏高原的山势阻挡(青藏高原海拔3000-5000米),湿热水气到了青藏高原仍旧会形成冰川、冻土现象(每上升一百米下降0.6℃)。

3.口子多也没卵用。再说了,喜马拉雅山脉上到处都是口子,普兰、樟木、陈塘、亚东...包括上面提到的雅鲁藏布大峡谷,都是切开喜马拉雅的口子,暖湿气流沿着这些河谷山口向上进入高原,这就是目前青藏高原的现状,那又怎样了,顶多有个绿洲,再炸开个口子,规模比自然形成的肯定还小很多,怎么会有什么神奇的变化呢。

另外,第三纪早期,青藏高原未开始隆升之前,东亚是可是一块干旱贫瘠的土地。因为当时这块地地势平坦,近地层大气的扰动较少,导致大气中的水循环的平均周期要比现在要长的多,也就是说降雨次数、总量比现在要少。

由此看来,炸个口子就能引来季风是万万不可行的。

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镁客网~~


镁客网


一个典型的源于“人定胜天”旧思维模式的想法,最早的提法还没这么狂放,只是说是否有可能让印度平原的暖湿气流穿过青藏高原进入中国西部内陆。

牟其中拿来说事儿只是想把冷饭炒成热饭,忽悠投资而已。炸开口子这种说法更容易吸引媒体和公众的眼球,你懂的。

不过这位牟童鞋想的太简单了,喜马拉雅山可不是一道薄薄的围墙,扔个手榴弹就可以开个口。看看立体地形图就可以知道,要想把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引入西部内陆,一个口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的是开辟一条几千公里,穿越整个青藏高原的通道。先不论这样的工程是否有现实意义,就算有愚公把这样的通道开辟出来了。那些可怜的暖湿气流经过这么憋屈的长途跋涉,也早变成冷干气流了。

况且中学生都学过,印度平原的降水,属于典型的“地形雨”。正是因为有喜马拉雅山的阻挡,暖湿气流迅速上升降温,才能凝结成降水。您给搞一个口子出来,降水的条件就不存在了,赔本赚吆喝呗。


罗生物语


看到po主的这道题,突然想起了电影《不见不散》里面,葛大爷也曾经提出过同样的设想~

葛大爷的大意是说,如果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个50公里的口子,把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引到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也能变成鱼米之乡hhh

乍一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毕竟现在我国西部之所以降雨少,一方面是因为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无法抵达,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又被青藏高原挡住了。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喜马拉雅山炸口子的方案放在现实当中并不具备可操作性。

首先,炸口子真的有用吗?

挡住西南季风的不只是喜马拉雅山,而是整个青藏高原。

整个青藏高原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在喜马拉雅山上炸个口子,暖湿气流穿过了喜马拉雅山,还会被另一座山挡住。

第二,炸多大的口子?

退一步说,即使这个方案可行,那要在喜马拉雅山上开多大的口子?

假设开一个葛大爷电影里说的50公里的口子,这个小小的开口和喜马拉雅山2400多公里的规模比起来,也是太微不足道了,根本不足以改变西部地区的降水气候分布。

第三,有没有其他后果?

再退一步说,一个口子不行,那开十个八个口子可以了吗?或者再疯狂一点,把青藏高原削低炸平可以吗?

不可以,不ok。

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绝不仅仅在于阻挡西南季风,造成西部地区降水稀少这一点。

青藏高原这个大地形,在夏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热源,对于东亚季风的建立和传播影响很大,没有了青藏高原,我国东部夏季的降雨恐怕也会出现改变。而在冬天,青藏高原的存在会让西风气流绕流,分成南北两支,南支影响着冬季南方的降水,北支则和冷空气的南下有关。

(Gao, J., C)

除了改变我国气候,本身在这种庞大的山体上动工程就很劳民伤财啊,难度大,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不说,开山之后大量的土石怎么处置?会不会导致各种地质灾害?

算一算成本和收益根本不匹配,还不如研究些适合西部气候的作物性价比高。


搜了搜这个企业家曾经的言论,其实也是个哗众取宠的~所以听听就好,散了散了吧。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觉得有用的话就点个赞吧~~


不吃肠的大肠


不要妄图去改变自然!大自然和人类经过几千几万年的磨合,才有了如今看似表面上的风平浪静。

如果妄图去改变大自然,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口子,大自然为了自身的恢复,就会进行一系列的自我修复,而这将会引发地壳运动,进一步来讲,给人类带来的最直接的可能就是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频发。

不仅如此,如果把西部变成降雨区,我国两条最主要的河流——长江和黄河将会遭遇到连年的洪灾,对两岸居民来说,这种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

此外结合我国西部地区的地形特点,如果变成降雨区的话,很多山地都将会遭遇到泥石流的侵袭!

大自然对人类已经是非常的包容了,人类就不要再妄图去改变大自然了,否则只会招来大自然的报复!


全景体育报道


先放两张图,大家先看看,这个设想可行不可行就一目了然了。

先看看图1,这张图很明显的告诉我们,在北纬10度和50度之间,陆地上的干旱区域是要比雨量丰沛区域更大的,特别是在亚欧和非洲大陆上,这种情况十分明显,从这张图上分析,我们假设,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存在,那么那自西向东的一大片干旱区域,将顺利延伸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这样的话,我国东部地区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乃至四川盆地,关中平原等等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沃野良田或将都会成为沙漠。

同时,青藏高原的存在,也导致干旱的西风带不得不向北方挪移,于是有了我国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等省以及蒙古国大片的干旱。(需要指出的是,即便这一代没有青藏高原的影响,降雨量也不会很多,但是靠北的部分应该会湿润一些。)

也正是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它抬升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从而在青藏高原上形成降雨,把青藏高原变成了亚洲水塔,而青藏高原上的冷高压空气在向东部漂移的过程中,遇到我国第二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暖湿空气又可以形成降雨,所以造就了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乃至长江中下游平原等降水量充沛的地区,所以青藏高原的存在对我国气候有着极大的影响。

那么把青藏高原上炸开个口子,就能把我国西部地区变成降水量充沛的地区吗?我们该看看图2了。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大气环流主要受西风带影响,如果想让来自印度洋上的水汽,影响我国新疆和青海甘肃一带的话,那就只有从喜马拉雅山的西部炸开一个口子。然而我们再看一看巴基斯坦地区,如果没有印度河的滋润,巴基斯坦简直就是一片沙漠,很显然,从这里引入水汽是不现实的。可以说一直到喜马拉雅山的中部以西地区,都无法以炸开喜马拉雅山的方式像我国西部地区引入水汽资源。

可以引入水汽的地方实际上位于喜马拉雅山的东端,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儿的南边,这一带水汽充沛,是世界降雨量最大的地方,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就在这一带,那么从这一代炸开个口子可以吗?实际上又不需要了,因为从这里引入水汽的话,只会在我国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一带增加降雨,然而这一片地区却是不需要更多的降水的,所以从这里引入水汽的话,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另外这一带又是属于横断山区,一条条山脉形成了一重重的阻挡,只炸开喜马拉雅山也是意义不大的,如果都炸开的话,工程量又太浩大了,而且实施这样的工程,到底对气候有什么样的影响?会不会有变干旱的可能?目前也不能完全确定!所以虽然有教父级企业家和影帝级演员都讲过这个设想,但他们既不是地质学家也不是气候学家,听一听乐一乐就行了,认真起来就比较尴尬了。


人类的方向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脑洞开的好大啊😊

看了下,众说纷纭的理由。基本上都是从地形,地势,气候,风带,气压等自然地理知识上解释,它不可行。这方面,他们讲的都挺全面的,笔者在此就不做类同解说了。

但是,笔者认为即使可以,这个口也不会开的。

说一说,其他人没说到的因素——国家战略需要与区域国民需要之间的利弊权衡!

国家战略需要,无可厚非,青藏高原的高地势,阻止了印度洋的温湿气流带来的雨水,但也成就了我国西南区天然的安全保护层。我国自古以来是崇尚礼义稳守,而非喜欢攻伐。原因在于我国是"四战"之国,而这个四战之一就有西南区南亚地带的心怀鬼胎。所以,从国家安全来说,地势高,明显占据优势,无论是攻还是守望。

另外,没有这个口子的第二个战略优势:淡水资源的控制——战争时期的天然武器。开个口子,毫无疑问,水往低处流,就流入印度势力范围区,最终肥了印度洋地区。而我们呢?仅仅是口子附近的低洼区才成为沃土,国民受惠极其有限。而如果不开,在战争必要的时候,直接截断雅鲁藏布江的水源供给,就足以让南亚区惊恐万状。

为他们开出了一条生命之河,为他们开出一条势力扩展入口。实惠全被南亚占完了。而我们花大力气开个口子,结果就是失去西南区天然安全保护屏。你觉得五千年国人阅历积累出的智慧都被馿踢傻了?

所以,这个口子,大家不用考虑了,绝对不会开。任何以为这是个"奇思妙想"的人,沾沾自喜去政府那里游说的人,都会被标记"印度汉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