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2018年黑龍江水稻返青和分櫱期的田間管理

2018年黑龍江水稻返青和分櫱期的田間管理

今年黑龍江水稻育苗階段受低溫、寡照、多雨等天氣影響的少,總體秧苗素質不錯,老問題是株高偏矮、生長量不足、苗床溼度大、通風煉苗不到位,導致綿腐病型立枯病發生較重,加上稻農怕飄苗插秧偏深,影響水稻返青進程,同時對分櫱不利,使分櫱節位上移,分櫱延遲,高位分櫱多,分櫱質量差。這樣我造成產量形成的第一關出問題。

而恰恰寒地水稻移栽後本田的管理是穩產高產的關鍵和保障。插秧後加快水稻返青,促進早分櫱,增加新根發生量和促使根系發育,提高有效分櫱率,適期實現預期的田間總莖數和有效分櫱數,並'適時轉入生育轉換期,為穗足、穗大和安全抽穗奠定好營養基礎。

綜合各方面因素,結合我這二十三年的實際生產經驗,就2017年當前水稻返青和分櫱的田間管理,說說個人建議。

一、【管理目標】:

儘快返青緩苗,實現在有效分櫱內促進有效分櫱,在無效分櫱期間控制無效分櫱。

二、【水層管理】:

1、插秧的同時,同步補苗和使用【黃金稻】液體返青肥或【寒地樂】配套方案。返青後始終保持建立3-5釐米淺水層(無水、曝曬、乾乾溼溼或水層過深不利於水稻分櫱,並會抑制分櫱發生),增加泥溫和水溫,利於土壤養分釋放和吸收,對促進水稻返青和分櫱極為重要。

2018年黑龍江水稻返青和分櫱期的田間管理

2、井灌區,一定要使用井水增溫措施。從井裡直接抽出的水,溫度為5-6℃,而水稻根系發育界限溫度為12℃,水稻葉片生長的界限溫度為15℃,一定要採取多項增溫措施提高入田水溫,也是稻農們最容易忽略的關鍵步驟,也是最容易做到的管理工作。

3、整地不平的稻池,出現偏臉田現象,水層不容易管理,要採取人工扶漫水埂的方式,保證稻池水稻長勢均勻一致。不要一味的進行人工多次補苗,深水區的秧苗不容易成活,既提高成本,又收效甚微。

4、為防止水層過深,在池埂上多設幾處限高排水口,限高口用塑料布包好,或者化肥袋子灌土用。限高口高度在5—7釐米,使過多積水順利排出。

2018年黑龍江水稻返青和分櫱期的田間管理

三、【分櫱肥施用】

①、返青肥(可採用插前側深施肥技術,指顆粒返青的。)最好按照插秧先後順序在插後2到3天進行施用液體配套肥(黃金稻,寒地樂等配套肥)如有新根發生,即可施用返青肥。不能等全田插完再用,那樣就錯過最佳肥效時期。另外,池子邊角處容易過高或偏窪,秧苗容易乾枯或淹沒,造成秧苗長勢不勻,要人工找平。

②、分櫱肥根據地力情況和品種特性,採取速效和長效氮肥相搭配的原則,總量一般為每畝硫銨3-5kg+尿素4-6kg。可一次性全部施用或分兩次施用,第一次施肥是在返青後即可施用,佔分櫱肥總量的80%或全部施用;第二次施肥是在6葉期施用,將剩餘的20%肥料用來田間找零,那塊長勢不好,分櫱較差的,酌情施用,用來調整田面長勢和長相。必須淺水施肥,不排不灌,使肥水自然落幹滲入土中後,再正常淺水灌溉。11葉品種,返青後立即施用分櫱肥,使肥效反映在分櫱盛櫱葉5.5葉期,12葉品種在4葉期必須施肥,肥效反映在6葉期。以上為老方案,(新方案己做調整),總之,一切以實際情況為基準,隨時調整。

2018年黑龍江水稻返青和分櫱期的田間管理

四、【蟲害預防】

插後返青和分櫱期,容易發生潛葉蠅和負泥蟲。蟲害預防不能忽視和大意,特別是持續高溫,每隔7天經常認真踏查地塊的每個角落,發現蟲害必須及時噴藥預防。尤其是深水的地塊,要經常查看蟲情發生情況。預防蟲害最好使用高壓彌霧機噴霧措施,吸收好、見效快,可達到胃毒和觸殺雙重效果,不提倡藥肥混施。

2018年黑龍江水稻返青和分櫱期的田間管理

五、【封閉滅草】

第二遍封閉滅草與第一遍封閉順序和時間要銜接好,分批次用藥,不要等全田插秧結束後再一次性全面積二次封閉。插秧後15~20天,採用毒土法和甩噴法,水層3~5cm,保水5~7天,最好採用毒土法施藥,嚴禁採用藥肥混用方法。(藥和肥分開使用的原因:第二遍封閉藥劑是插秧2周後應用,而返青分櫱肥是插秧後立即使用的,故應用時間上不同步,所以返青建意用液體配套肥√)。二次封閉時,溫度偏高,注意用藥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建議使用推薦用量的最低量,以防發生藥害。(下篇文章會提到藥害問題)。

2018年黑龍江水稻返青和分櫱期的田間管理

六、【大緩苗的原因】

結合地塊實際,認真分析大緩苗原因,為下年積累經驗。插期溫度、耕地質量、秧苗素質、移栽植傷、插秧過深、插後缺水、水層過深、曝曬、藥害、大風、蟲害等。

2018年黑龍江水稻返青和分櫱期的田間管理

七、【水綿防治】

水綿或青苔容易在天氣從低溫迅速轉入高溫時發生,主要原因是磷肥表施或水體富養化而形成的,產生水綿或青苔,不利於提升泥溫,秧苗葉片容易被黏住,光合作用減弱等。一定要淺水灌溉,如有發生,或撤水晾田3-4天,可採用三苯基乙化錫等新劑型。

2018年黑龍江水稻返青和分櫱期的田間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