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有空來大同吧,來嚐嚐什麼才是真正的刀削麵

大同的美食在山西甚至京津地區都很有名,素有“美食城”之稱。來到大同,遊客儘可大飽口福,渾源涼粉、羊雜、兔頭、涮羊肉、廣靈豆腐乾、大同刀削麵、莜麵、黃糕、豌豆麵……特色美食數都數不盡。當然最拿的出手的的一定是刀削麵。由於老少皆宜、製作方便,刀削麵在國內各大城市已比較普及,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山西刀削麵”的招牌。而大同刀削麵因物美價廉,色、香、味俱全,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很多外地朋友來到大同品嚐之後都讚不絕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空來大同吧,來嚐嚐什麼才是真正的刀削麵

平刀削麵

有空來大同吧,來嚐嚐什麼才是真正的刀削麵

刀削麵姿勢

關於刀削麵,有一個傳說:蒙古韃靼侵佔中原後,建立元朝。為防止漢人造反起義,他們將家家戶戶的金屬全部沒收,並規定十戶人家用廚刀一把,切菜做飯輪流使用,用後再交回韃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和好面後,讓老漢去取刀,結果刀被別人取走,老漢只好返回。在出韃靼的大門時,老漢的腳被一塊薄鐵皮碰了一下,他順手撿起來揣在懷裡。回家後,鍋開得直響,全家人等刀切面,可是刀沒取回來,老漢急得團團轉,忽然想起懷裡的鐵皮,就取出來說:“用這個鐵皮切面吧!”老婆婆一看,鐵皮薄而軟,嘟囔著說:“這樣軟的東西怎能切面條?”老漢氣憤地說:“切不動就砍。”“砍”字似乎提醒了老婆,她把麵糰放在一塊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鐵片,站在開水鍋邊“砍”面,一片片面葉落入鍋內,煮熟後撈到碗裡,澆上滷汁讓老漢吃,老漢邊吃邊說:“好得很,好得很,以後不用再去取廚刀切面了。”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晉中大地。後來,朱元璋統一了中國,建立明朝,這種“砍面”流傳於社會小攤販,又經過多次改革,演變為現在的刀削麵。傳統的操作方法是一手託面,一手拿刀,直接削到開水鍋裡,其要訣是:“刀不離面,面不離刀,胳膊直硬手平,手端一條線,一稜趕一稜,平刀是扁條,彎刀是三稜。”要說吃了刀削麵是飽了口福,那麼觀看刀削麵則飽了眼福。有順口溜贊曰:“一葉落鍋一葉飄,一葉離面又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

有空來大同吧,來嚐嚐什麼才是真正的刀削麵

刀削麵1

有空來大同吧,來嚐嚐什麼才是真正的刀削麵

刀削麵2

刀削麵要做得好,一是面要削好,二是面臊要香。刀削麵的刀現在一般流行兩種,一種是平刀,一種是鉤刀,平刀是傳統刀,削起來不易掌握,鉤刀是近幾年流行起來的,比較好學。兩種刀削出的面各有特點。刀削麵關鍵還是在臊子,臊子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滷,一般都是純肉的,選有肥有瘦的豬臀肉,用大刀隨意爛剁進鍋熬。這個火候很講究,時間上也是不遺餘力的下工夫,一鍋肉使勁的熬,十來斤的肉熬兩個鐘頭都絕對不算久,有條件的店,還會加上老湯來給自己的滷提味。熬的同時調料加得也是酣暢淋漓。在滷中將熟雞蛋和豆腐乾、油豆腐、扒肉條等熬進去,別提多香了。

有空來大同吧,來嚐嚐什麼才是真正的刀削麵

刀削麵3

有空來大同吧,來嚐嚐什麼才是真正的刀削麵

刀削麵4

在大同,有很多家知名刀削麵老店,如老柴、東方、七中、二板等等,但是許多好吃的刀削麵往往都在小街巷裡,正所謂沒有最正宗,只有更好吃。大同本地人一天三頓飯都吃麵也行,麵館也是從日出忙到日落。好的削麵店食客絡繹不絕,一碗鮮香的麵條配上一碗香濃的麵湯,再加上顆雞蛋,濃郁的香味讓人早上吃了晚上都有餘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