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有空来大同吧,来尝尝什么才是真正的刀削面

大同的美食在山西甚至京津地区都很有名,素有“美食城”之称。来到大同,游客尽可大饱口福,浑源凉粉、羊杂、兔头、涮羊肉、广灵豆腐干、大同刀削面、莜面、黄糕、豌豆面……特色美食数都数不尽。当然最拿的出手的的一定是刀削面。由于老少皆宜、制作方便,刀削面在国内各大城市已比较普及,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山西刀削面”的招牌。而大同刀削面因物美价廉,色、香、味俱全,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很多外地朋友来到大同品尝之后都赞不绝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空来大同吧,来尝尝什么才是真正的刀削面

平刀削面

有空来大同吧,来尝尝什么才是真正的刀削面

刀削面姿势

关于刀削面,有一个传说: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汉人造反起义,他们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十户人家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和好面后,让老汉去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鞑靼的大门时,老汉的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捡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刀切面,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就取出来说:“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嘟囔着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砍”字似乎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叶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晋中大地。后来,朱元璋统一了中国,建立明朝,这种“砍面”流传于社会小摊贩,又经过多次改革,演变为现在的刀削面。传统的操作方法是一手托面,一手拿刀,直接削到开水锅里,其要诀是:“刀不离面,面不离刀,胳膊直硬手平,手端一条线,一棱赶一棱,平刀是扁条,弯刀是三棱。”要说吃了刀削面是饱了口福,那么观看刀削面则饱了眼福。有顺口溜赞曰:“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有空来大同吧,来尝尝什么才是真正的刀削面

刀削面1

有空来大同吧,来尝尝什么才是真正的刀削面

刀削面2

刀削面要做得好,一是面要削好,二是面臊要香。刀削面的刀现在一般流行两种,一种是平刀,一种是钩刀,平刀是传统刀,削起来不易掌握,钩刀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比较好学。两种刀削出的面各有特点。刀削面关键还是在臊子,臊子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卤,一般都是纯肉的,选有肥有瘦的猪臀肉,用大刀随意烂剁进锅熬。这个火候很讲究,时间上也是不遗余力的下工夫,一锅肉使劲的熬,十来斤的肉熬两个钟头都绝对不算久,有条件的店,还会加上老汤来给自己的卤提味。熬的同时调料加得也是酣畅淋漓。在卤中将熟鸡蛋和豆腐干、油豆腐、扒肉条等熬进去,别提多香了。

有空来大同吧,来尝尝什么才是真正的刀削面

刀削面3

有空来大同吧,来尝尝什么才是真正的刀削面

刀削面4

在大同,有很多家知名刀削面老店,如老柴、东方、七中、二板等等,但是许多好吃的刀削面往往都在小街巷里,正所谓没有最正宗,只有更好吃。大同本地人一天三顿饭都吃面也行,面馆也是从日出忙到日落。好的削面店食客络绎不绝,一碗鲜香的面条配上一碗香浓的面汤,再加上颗鸡蛋,浓郁的香味让人早上吃了晚上都有余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