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獵頭公司能帶給你什麼

獵頭公司能帶給你什麼 ___致HR

2018,新年伊始,朋友圈瘋轉了一陣子18歲的青澀照,po主也跟了個風,結果不提。

所以想說的是:做互聯網行業招聘,一年頂三年工作經驗。

其他行業的HR朋友別不愛聽,雖然很多互聯網公司HR體系不夠規範,但我們強度大啊,雖然招聘需求經常朝令夕改,但我們人手少啊,雖然整體人員過於年輕化,但我們週末不休息啊。於是,我們順利地實現了一年頂三年的目標,不信你看我的眼袋,白天國內面試,凌晨海外遠程面試,獵頭都嚇得不敢轉甲方了呢。

這些確實是很多快速發展期的甲方公司正在經歷的階段,HR人手嚴重不足,1:100都是良心企業,而這1往往要同時承擔培訓、績效、OD等其他模塊的角色。針對這個階段的企業,po主由衷地建議,還是花點錢用在獵頭渠道吧。

獵頭的基本功能我就不贅言,前陣子《獵場》大家都看過吧,對,那個狗血虐心言情劇,跟獵頭沒啥關係。

好的獵頭,除了能快速精準地推薦到匹配用人部門需求的人才之外,還有以下幾個作用:

傳播企業用人理念:無論你是穩紮穩打還是快速激進,獵頭對於人才的核心訴求有清楚瞭解,不會向一個技術紮實但戒菸戒酒戒熬夜的預備爹介紹996的公司,也不會把心中創業之火不熄的同學推薦到技術專家的崗位上。最高效地把招聘需求,傳遞給符合企業現階段用人理念的目標人選,很重要!

推廣企業新興業務:在資本持續推動下,互聯網企業依然一路高歌猛進(拿不到下一輪融資的不在討論),因此擴張、佈局、人才先行。過程中會碰到兩個問題,沒人懂新業務,以及沒人知道我們要做新業務。做PR固然是個辦法,但,費用很高,老闆是否真的瞭解新業務並能闡述清楚;新業務是否適合大範圍曝光;還有,人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新業務,自然還是先解決頭部,如果老闆不懂新業務,就找個懂行的來。

獵頭公司能帶給你什麼 ___致HR

怎麼找?

獵頭最適合做這個事情!

在Boss沒想清楚新業務如何開展的階段,獵頭更適合做這個說客。換個角度,這個level的候選人也更希望從獵頭渠道介入(當然,也有號稱各家公司大佬都熟不用通過獵頭的,呵呵)。頭部到位能解決很多問題,很多時候核心團隊基本被他搭建得七七八八,只需要補充一些骨幹和基層,這個時候就出現前面提到的問題,如何讓目標人才知道你在做新業務?找獵頭。公司原有的人才庫沒有現成資源,在職員工內推乏力,想要快速高效把基層夯實,獵頭依然是不可缺少的渠道。如果說之前尋訪頭部關鍵人是小規模傳播,現階段業務規劃完畢,架構梳理清楚,已經到了廣而告之的時候。管理並篩選優質獵頭,大範圍且直接把業務需求傳遞給目標人選,與項目因為人手不足而delay相比,成本其實很合算。

優質人才庫的建立:對於長期focus在某領域的獵頭而言,如果合作的企業資金充足,業務健康,前期做一定的陪跑工作是可以接受的。畢竟雙方合同對於推薦人選的有效期做了約定(通常為12個月)。哪怕前期業務部門不夠清楚什麼人適合自己,給到比較模糊的面試反饋,浪費了一些優質人選,只要HR管理好部門預期,獵頭做好候選人的心理建設,三方本著長期合作的態度,依然有機會挽回一些候選人。退一萬步,即便這個階段的合作不成功,只要甲乙雙方開誠佈公,待需求成熟後,依然可以合作。拿我自己舉例,拉黑的客戶極少,都是創始團隊對獵頭不夠尊重,HR絕大多數情況下剋扣獵頭也是不得已為之,當然永遠消失在我微信中的HR朋友,希望你們一路走好。

獵頭公司能帶給你什麼 ___致HR

協助HR瞭解外部市場:很多企業的招聘人員,轉型BP,但依然肩負一定的招聘智能,既要了解業務又要招人,每天加班加點不堪重負,獵頭除了分擔招聘壓力,還能作為HR的外部市場監控。比較良性的互動是,HR與獵頭分享競爭對手公司動態,行業及人才走向,落實外部市場信息,共同制定可行的招聘方案(獵頭做到這裡,才配叫顧問)。舉個例子,相信很多專業顧問和團隊都為自己的核心客戶做過mapping,甚至是免費mapping(在客戶招聘預算緊張的情況下),也相信這些mapping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了公司招人的計劃和方向。當然,獵頭一直啃骨頭早晚要餓死,或者離你而去,總還是要給我們留點肉,您說是吧。

以上內容僅針對還在為是否使用獵頭而糾結的企業,其實行業裡御獵有術的HR大有人在,我也時常被甲方爸爸們胡蘿蔔加大棒逼得欲仙欲死(請善待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