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手裡有一百萬是買房還是做理財?

wo型wo塑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溪梅認為:如果手中有100w應該買房還是理財,換做小編的話,先是痴痴的傻笑,然後應該會選擇理財吧,買房子不太現實,尤其是在一線城市更不可能了,二三線城市還可以,但是感覺還是沒有什麼必要。其實做理財也收益不老少。

現在做理財的人越來越了,更應該說是人們已經離不開理財,理財的最終目標是能讓我們到達財務的自由,生活質量提高等等。 現在理財產品多元化,很多有經驗人士建議分開進行投資,總是說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理財也是一樣的道理。

貨幣理財:拿出20%左右的可以放在貨幣理財中,當自己的備用金,誰都有著急用錢就可以提現出來流動性比較大,收益穩定。風險比較低。

基金定投:拿出30-40%做基金定投,算是一款長期理財產品,自己要規劃好自己的理財目標。這款是每月某個時間自動購買一定金額的基金,時間地點金額都是自己隨意設置的。到了自己設置的時間系統自動幫你轉入。比較省事兒。收益也還行。

P2P:目前最流行的就是這款,很多年人很喜歡,門檻低收益高,但是並不是適合所有有,產品和產品不同,收益和風險也不同。有一元起投有萬元起投,都是不一樣的。還是要看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定。別聽別人的建議。最終還是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做理財不能瞎盲目的去做。規劃好了在進行下一步u。

小編最終還是選擇做理財,而不是買房。



首席投資官


手上有100萬元,那麼你要給自己的錢計劃一下,生活中有急用錢的地方嗎?在可預見的未來,有沒有必須從這100萬元裡支付的開銷?如果沒有,那這100萬就在買房和理財兩者中做個選擇。

1.如果你沒有住房,住房對你來說是必須要買的,那麼我建議你首先要考慮買房,雖然市場上房價漲漲跌跌,但目前來看,房價大漲沒有可能,大跌也基本上不會發生,房價變化對剛需來說影響不是太大,如果看到比較合適的房子,能買首先考慮買房。

2.如果已經有了住房,那麼從投資角度考慮,目前不建議買房,房價高峰期已經過去,穩中有降是主流地區房價的一個趨勢,所以現在投資很難獲得良好的預期收益。

3.如果有了住房,那麼100萬就可以用來做理財。隨著市場實際利率的提升,從去年年底,固定收益率類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就一直在上漲,現在銀行的1年期理財產品收益率達到了5.5%,而大型理財平臺的1年期理財產品收益率更是達到了7.6%。所以理財產品還是適合當下理財。

除了固定收益率類理財產品,還有黃金也有不錯表現,但影響金價因素很多,收益也不像固定收益率類理財產品那麼穩定。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固定收益率類理財產品是首選,其次考慮黃金,其他變動收益率理財產品不適合穩健型大眾理財。

作者簡介:財務專家、財經問題研究專家,具有多年的不同行業財經領域實戰經驗。本頭條號解讀大眾關心的樓市、財經話題,用專業眼光幫你分析問題背後的真相。如果你對本內容感興趣,請點擊關注吧!


財經微世界


個人覺得這個問題得答案,關鍵在於個人得具體情況。因為30歲的人和60歲的人可能選擇就不一樣,在3線城市和在北上廣的人選擇也不一樣,也就是說得看情況,不是廢話,是真的要看情況,我們舉例來說:

為什麼選擇買房

如果你沒有房子,還年輕,不論在哪個城市,我覺得還是優先選擇買房子好一些。有以下幾個原因:

1、長遠來看,買房子比投資投資要穩定,且好處多

經濟好的時候,買房可以順應市場發展得到紅利,房價上漲你升值。

經濟不好的時候,有一所房子,可以抵抗惡性的通貨膨脹,你是有房一族,不用慌。

回頭看,2007年後的兩年經濟危機,國內的房價開始起飛,如果你在自己發展的地區有一所自己的房子,那對於工作,生活,都是很穩定的,少了很多焦慮,也升值不少。

2、買房和投資理財,人的心態不一樣

美國著名的基金經理彼得.林奇就做過這樣一個觀察,一般家庭持有一套房子的平均時間是七年。人們在買房子的時候總是看了又看,選了又選,因為在人們心理這是一件大事,事關家庭,事關人生。

而反觀人們在投資理財的時候,股票、基金、銀行理財、各種交易可能只是在手機動動手指就完成了,交易的頻率要高的多。很多人腦子一熱就買了,然後心底一虛又賣了,如此反覆,看不見的損失在一次次的刺激中就這麼積累了下來。反而是買了房子可以穩定的持有很多年。


再來說說

為什麼選擇理財

1、純投資來看,不夠穩

如果你在一線城市,房子不是你的剛需,如果100萬用來買房子,似乎資金的流動性就會受限制,同時關於買房的政策可能隨時影響到你的收益,很多不可控因素。從這方面角度考慮,這種情況下還是穩定一些投資為好。


2、資金流動性更強

反觀100萬的流動資金,可以選擇的理財項目就很多了,年化收益起碼保證在5~6%是可以實現的,而買房之後不但背了利息,如果房價上漲不如預期,壓力可能更大。不要想你還可以通過租金來養房,買房到交房再到你可以租出去,中間浪費的時間就已經拉低了你的資金利用率。同時你還要考慮如何租,如何賣的問題,這幾點有一點不順利,都會給生活帶來負面的影響。


因人而異,記得靈活用槓桿

正如上面所講,100萬的錢,用於買房子還是用於理財,根據每個人的情況來決定,這個不再多解釋。

想提到的是,如果買房,記得靈活規劃資金流向,對於老百姓來說,能享受的最大福利之一就是公積金貸款了,利息低,兩人一起貸款的話,額度應該足夠買房。例如2016年的西安市,如果你有100萬,不追求黃金地段和高端小區,你可以留出30~40萬的錢來理財,你需要做的是讓這些理財收益高於還貸款的利息,然後繼續正常工作。這樣來說壓力小一些,而且人也有了生活的核心。我有幾個朋友就是這樣,現在生活節奏調整的很不錯,

最後有一個觀點和大家分享:無論買房還是理財,都是對生活的投資,生活好不好不只是看錢的。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看法,歡迎交流。


潘帕斯


首先你得有個大前提,買房的情況很多,全款?貸款?

從目前情況來看,銀行貸款利率逆天的高,3月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5.51%,相當於基準利率1.124倍,同比去年3月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4.46%,上升 23.54%。首套房最低為上海的5.11%,最高為鄭州的5.96%。

看看這利率,如果你是全款買房,你這100萬在二線城市上車也就買個小戶型,成都、武漢啥的就別考慮了。有升值空間的也就重慶比較大,但是能買到堪比中大獎,全憑運氣。

如果你計劃去個好點的二線甚至是一線城市,那就要揹負鉅額債務了,自身償還能力好的話,你去試試吧,如果不好的話,那就不介意買房了。畢竟,全家的幸福指數是靠現金流砸出來的,節衣縮食地去理財投資,完全沒必要。

還有一點,在權衡買房與理財這個問題上,你可以算算投資回報率麼。以現在重慶的房價來估算一下,未來應該還有3000元/平米的升值空間,也就則意味著12%左右的年化漲幅。找個可靠的P2P,完全可以實現12%的年化收益吧。如果有能力,有水平,炒股,這可不止12%,遠勝您揹著貸款買房投資吧。


對於純粹投資或投機的,現在不介意買房了,如果放在前兩年,你大可不必考慮,直接入手。如果你是剛需,自住,現在能買就買吧,畢竟此時居住屬性大,以後回過頭來,那房價又高不可攀時,理財那點收益根本填不了這坑。


天天說錢


首先要恭喜一下,雖然通貨膨脹這麼嚴重,但真正手裡有一百萬現金的人還真不多。

目前階段坤鵬論的建議是要把這個錢用於理財吧。

房產在過去二十年漲的非常多,可以不誇張的說,從2000年往後數15年,無論你是在什麼時候買的房子,哪怕在後來一兩年看是處於高點接盤的,現在看來也都賺了很多。保守估計漲個50%問題不大,大多數漲幅都會超過100%。



這與之前國家政策相關,也與國人一直以來對房子的情懷有關。

不過隨著政策的改變,現在房價已遠不如之前漲的那麼猛了,目前房產已不是最好的投資產品。

坤鵬論仍然相信,一些超大城市的熱門地段無論什麼時候都是搶手的,比如北京三環以內。如果能在手裡拿10年以上,在這些地段買房子肯定不虧。比如之前坤鵬論去轉過,北京馬家堡、角門附近還有總價在300萬以內的房子,只是面積小了一些,30-40平吧,單價在7萬/平米以上。100萬如果是首套房的話可以夠個首付。現在那邊的租金可以達到4000元/月。

所以如果你是在這種地段買房子的話,坤鵬論是支持的。

如果說在二三線城市,甚至三四線城市買房子,如果是剛需那沒啥可說的,如果是為了投資,坤鵬論是真心不建議。一是租售比太低,靠出租掙不回月供的錢,短期看未來上漲空間有限,變現又不靈活。



不過目前理財也沒有特別好的途徑,P2P是肯定不能考慮了。銀行理財現在普遍低於4%,不過100萬的話,找找商業銀行或城商行,或者可以談一個不錯的收益,5%左右吧,再高感覺就不安全了。不要奢望太多。


坤鵬論


貓哥的建議是都可以,如果你瞭解這兩種產品的未來收益趨勢和風險的話,都沒啥問題。

1)為什麼要投資?因為現在還是一個貨幣超發和溫和通脹的年代。過去20年貨幣大概以每年15%的速度超發,93和94年是最高的,超過35%,最近兩年比較低8%左右,貨幣超發的意思是,如果你的收入、投資沒跟上這個速度,你的資產是貶值的,過去20年各類投資品的收益有人統計過,大概只有好的城市的房子能夠追得上,其他的都不行。所以未來,只能以這個為目標了,要想追上還是很難的一個事。

2)房子的話三四線目前只是受益於棚改,槓槓從國家移到居民手中,這一波的漲幅預計在棚改結束後會橫盤,如果現在買的話,這個交易週期會很短,除掉契稅之後收益不多的,其實16年之前的十來年,很多城市的房價波動是很小的。所以這類資產的風險很高,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的房子抗通脹和保值能力很強,但是受制於調控措施,升值被壓制了,未來能以每年3-5%的速度緩慢增值是最好的結果。

3)如果是比較房地產的這種收益率,那大多數的理財產品還是可以達到或者超過的,因為這個畢竟只是個固收產品的收益率,風險很低,如果可以和銀行談一個不錯的利率,那未來5年存銀行的收益會大於買房。比如100萬按照5%的利率五年複利投資,到期127萬,未來五年房價能漲27%的城市可能有,考研眼光。

4)更高收益水平的理財很多,多數私募產品百萬入門,但是風險也很高,虧損的概率不小,看你的風險承受能力了。


大貓財經


這個不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我現在是個年輕人手中有100萬,在選擇是否買房還是理財,我會這樣衡量:

買房是不是剛需

如果是剛需,自己每個月還要花幾千元去租住處,那還是趕緊去買房比較好。畢竟房租價格說不準哪天就上漲了,用100萬去理財賺取的那點收益也只是便宜了房東,而且房價和銀行的利率也時常變化,一旦上漲,那今年的100萬的購買力也許來年貶值,只有80、90萬的效用了。

不是剛需情況下,買房要看地段是否合適

過去10年只要你在一二線城市買房,無論是買哪個地段的房子價格都會大漲,隨著調控政策的落實,房價趨穩緩漲,過去這種哪裡都大漲情況不一定能出現了,要看這個地方未來潛力,是否學區,未來配套設施是否完善,小區的環境和房齡如何。

有些在老舊小區且非學區的房子價格就難以上去,這種情況下不如購買理財。如果是新小區,規劃中未來有好學校入住或者地鐵通車,或者周邊有萬達等商業綜合體的建設,那這種房子升值潛力會比較大,如果我手中有100萬,那會毫不猶豫的買房。

100萬資金雖然在房價高企的今天不算多大的資產,但對於普通人而言仍然是不容易積累的,所以在如何操作時候一定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來衡量,一念之差有時候能決定你今後一生的命運。


喜者寡言


我覺得這個問題就看你需要什麼了!支撐房價除了供需還有一點就是國人對不動產的鐘情。古往今來,富人標配良田百畝。所以不要以為平均一個家庭一套房,房地產就飽和了,說實話差得很遠。中產以上家庭三套房很正常,況且城市化進城還在繼續,棚改還在如火如荼,多數二三四線房價還有不小升幅。房價過萬的時候都說完崩盤,結果呢,三萬多了還在調控,限購的更多的意思是搶手。所以買房子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如果你根本不會理財,只知道把錢存在銀行,利率只有2%左右,在通脹的影響下錢只會越來越貶值,購買力會越來越低,如果房價漲幅與通脹率相同,100萬的存款買到的房子會越來越小。與其任由錢貶值,還不如購買房子來抵抗通脹,畢竟從長期來看,房價下跌的可能性還是相對較低。



流動資金就買理財,打算長遠投資就買房,別忘了還有通貨膨脹,打個簡單的比方,通貨膨脹10倍,你今天的100萬,1年後理財成130萬,但是物價是原來的10倍了,你的錢只相當於13萬而已,但是如果你買房,房價是隨著物價一起膨脹的,就算房價不漲,最後計算房產就是1000萬!所以呢看你個人怎麼考慮這個問題了,理財的話如果水平高的話,也是很好的選擇!


我的選擇是,堅決不買房!用100萬買理財產品,保守按5釐算,一年5萬,用於租房住,手裡一直有“一疙瘩貨",心裡不慌,隨時用,隨時取(每次理幾個月就好,反覆運作),走完自己一生,給兒女留錢多好(不相信他(她)不要),你就是有千套萬間房,豪車無數輛,結局和我一樣吧?都帶不走!所以我不買房,人各有志看你怎麼選擇了!


一顆愛你的心


首先來分析一下背景前提:在二線城市有3套房,手裡有100萬現金閒錢。目前大部分二線城市的房價在1.5萬-2萬每平米左右,假設題主所在城市房價約2萬/平方米,3套房子平均每套80平米,總價值約480萬,加上手上100萬現金,題主家庭總資產至少達到580萬以上了。

鑑於題主手上已經有3套房子了,足以兼顧自住和投資,因此把手上的閒錢再用來買房就顯得有些資產過於集中了,一旦將來房產作為大類資產的價格產生波動,家庭財產也會受到較大沖擊,個人不太建議再購置房子。以下幾點的分析希望能給到你幫助。

  1.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之後一系列至今天的調控政策,表明了中央堅決調控房地產市場的決心,打擊房地產的投機屬性,更強調居住屬性。因此再寄望於未來政策放鬆,房地產市場繼續高歌猛進的想法就不太現實了。

  2. 受經濟增速放緩,人口結構老齡化加劇,金融去槓桿,房產稅制定準備出臺等各種因素疊加,房地產市場的高熱狀態已經逐步消退,房價不可能再像幾年前一樣快速上漲了,未來幾年更可能是一種相對平穩的狀態。如果房地產稅一旦出臺的話,對房價就是較大利空,多套房持有者的持有成本將會大大增加,這種風險不得不防。

  3. 從投資理財的角度來說,我們一直強調不要把資產過於集中在單一類別,避免由於單一資產價格下降導致風險集中釋放。手中如果有100萬閒錢,除了買房子之外,還有很多投資選擇,股票、基金、銀行理財、保險、黃金這些都可以進行合理配製,關鍵要看家庭的財務狀況及風險偏好,一般家庭可以採取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來做理財參考。

據上分析,我個人還是建議不要把買房子作為首要選擇,可以適當做些理財配置,長短期合理搭配,保持一定的流動性。

財智趣讀


如果不是急著買房結婚的剛需的話,買房這件事可以緩緩,畢竟房價經過十多年的上漲已經很高 了,這時再去介入不可取,即便是上漲,空間也是有限的,而如果一旦下跌,則可能會像2007年的股市一樣在高位站崗,一時半會很難解套,所以,如果不是剛需的話,還是做理財比較好,原因如下:

一、買房短期來看是一種負債,而理財是筆收入:

100萬如果是在一二線城市買房,也只夠首付的,而買房之後,每個月要還房貸,這樣就成了一種負債,不僅不能改善生活質量,反而增加了生活負擔,而如果是去做理財,不管賺多賺少,起碼是有錢進賬,而且這筆錢還可以應對不時之需,而如果是買了房,則活錢變死錢,無法應對以後可能出現的風險。

二、理財的方式:

為了保證個人家庭財產的流動性,同時又確保收益最大化,我們可以將這100萬資金做一個短中長線的理財組合:

1、短線:20萬

買一些貨幣型基金,例如餘額寶、百度錢包等都屬於此類,這些既沒風險,也能保證有一定的利息收入,而且隨時可以提現,非常方便。

2、中線:30萬

A、可以做一些債券逆回購:時間週期隨你選擇(幾天幾個月都可以),而且也是沒風險,有一定的利息收入

B、存銀行定期:可以存1到3年的定期

3、長線:50萬

A、存定期:3到5年皆可

B、購買國債:3年或5年的皆可,利息比存定期稍微高一點

注:以上三種方式都是無風險下的利息收入,而且考慮到了短期資金的流動性,以備不時之需,同時也確保了收益的最大化!

當然銀行、證券以及保險公司也有其他的理財產品,但是那些理財產品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風險,所以是否配置這些理財產品就看你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了,另外,如果你有多年的股市經驗,也可以考慮配置部分股票做中長線(如果是股市小白,那就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