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長江經濟帶:算好一本賬 共享一江美

長江經濟帶:算好一本賬 共享一江美

製圖:張芳曼

核心閱讀

在共抓大保護的格局下,建立健全生態補償與保護長效機制尤為重要。目前,長江經濟帶的生態補償機制建設有何進展?還存在哪些難啃的硬骨頭?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在哪裡?

上游護好了一江清水,下游從中受益,上游付出的努力該如何補償?反之,上游汙染了水質,下游該怎麼找上游算賬?作為緩解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矛盾的重要手段,生態補償機制有效化解了這一困境:要算好這本賬,讓保護環境的地方不吃虧、能受益、更有獲得感。

多部門聯合實施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獎勵政策

日前,記者從財政部瞭解到,目前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機制建設進展順利,通過搭建聯防共治工作平臺、實現激勵和約束相結合,有效調動了地方各級政府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汙染治理的積極性。

今年2月,財政部、原環保部、國家發改委、水利部聯合啟動實施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獎勵政策,支持建立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與保護長效機制。

中央財政以建立完善全流域、多方位的生態補償和保護長效體系為目標,優先支持解決嚴重汙染水體、重要水域、重點城鎮生態治理等迫切問題。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實施精準考核,強化資金分配與生態保護成效掛鉤機制,讓保護環境的地方不吃虧、能受益、更有獲得感。

針對長江流域有關省份機制建立和運行情況、承擔的生態保護修復任務量等因素,去年年底,中央財政已預撥了30億元獎勵資金。到2020年,中央財政擬安排180億元促進形成共抓大保護格局。

記者瞭解到,在跨省機制建設方面,雲南、貴州、四川三省已簽訂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相關省份間正積極開展協商,就推進長江流域省際生態補償機制、簽訂補償協議等工作開展前期溝通。在深入開展調研的基礎上,確定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具體辦法。

在國家建立長江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政策引導下,江西目前與其上游湖北、下游安徽溝通協商,通過監測省界斷面長江水質情況等,建立起上下游省份之間的生態補償機制。江蘇也在探索建立長江經濟帶跨省生態補償機制,目前已跟安徽、浙江等省進行溝通。

省內生態補償機制正逐漸完善

省內生態補償機制建設方面,長江經濟帶各省市也在加快探索。江蘇、浙江、重慶的部分市縣,就簽署了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

據瞭解,江蘇省建立了覆蓋全省的流域水環境質量雙向補償機制,全省共有補償斷面112個,其中沿江8市共有76個。按照“誰超標、誰補償,誰達標、誰受益”的原則實行雙向補償:當斷面水質超標時,由上游地區對下游地區予以補償;當水質達標時,由下游地區對上游地區予以補償;滯流時上、下游地區之間不補償。截至目前,江蘇全省水環境區域補償資金累計已近20億元。補償資金連同省級獎勵資金全部返還地方,專項用於水汙染防治工作,有效推動了區域水環境質量的改善。

江蘇的區域補償工作還向縱深發展,無錫、徐州、常州、蘇州、南通、淮安等多地也參照省級補償工作做法,在轄區範圍內開展跨縣(市、區)河流區域補償。利用環境經濟政策和價格槓桿改善跨界水體水質的做法,得到廣泛應用。

目前,湖北省正在加快出臺建立省內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的指導意見,篩選出保護任務突出、權責關係清晰的流域,先行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指導相關市縣簽訂流域上下游生態補償協議,確保到2020年省內長江流域相關市縣60%以上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記者從江西省財政廳瞭解到,今年1月29日,《江西省流域生態補償辦法》正式下發,基本保留了2015年出臺的《江西省流域生態補償辦法(試行)》的內容,繼續將鄱陽湖和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等五大河流以及長江九江段和東江流域等全部納入實施範圍,涉及全省所有100個建制縣(市、區),2018年生態補償資金規模將超過28.9億元。

“生態補償資金不能一撥了之。今年,江西將加強生態補償資金使用績效考核問效,建立監督檢查或審計檢查制度。”江西省財政廳地方財政管理處處長郭冠華表示。

省際生態補償機制實質性進展有待加快

生態補償機制的實施,有力調動了各地治水的積極性。

江蘇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2017年年底,江蘇省水環境區域補償資金累計已超18億元,開展區域補償的跨界斷面水質明顯改善。2016年度66個補償斷面氨氮、高錳酸鹽指數年均濃度較2015年度分別下降19.1%、1.5%。

制度帶動觀念轉變,地方政府主動治汙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江蘇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區域補償工作開展以來,地方政府從迴避、畏難到逐步接受、應對,再到想方設法主動改進工作,思想認識已逐步發生轉變。從太湖流域第一年度補償資金收繳困難重重、到各地基本能主動繳納補償資金,從各地互相攀比繳納補償資金的高低、到在補償工作的帶動下增強治汙工程的針對性、提高治汙投入、加大監管力度、改進斷面水質,是明顯進步。

不過,當前生態補償機制的實施狀況,距離“共抓大保護”的長遠目標仍然存在差距,尤其是省際生態補償機制,實質性進展還須加快。

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長江上中下游生態補償機制尚未建立,下一步要研究建立江河源頭區、赤水河流域、漢江流域、蓄滯洪區等重點區域和重要飲用水源地保護、水土保持等重點領域生態補償機制。研究建立跨流域調水和控制性水利水電工程影響補償、洲灘行蓄洪運用補償等機制。

江蘇省環保廳水環境管理處處長戢啟宏認為,跨省生態補償由於各省訴求不一致,會導致斷面選擇、汙染指標選擇的不一致、不確定,給實際工作的開展帶來一定難度。另外,在關注水質的同時,還需從整體上關注水資源的調配與使用,建立協同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