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七十多歲的老年人是在外少量運動好,還是在家靜養好?

不忘初心145842449


毫無疑問,但凡能動,還是動一動的好。尤其是對於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來說,很容易發生骨質疏鬆,肌肉衰減等問題。而是當的運動,尤其是一些力量型的運動和柔韌性運動,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都有很多的好處。適當的運動可以減少背部和關節疼痛、促進循環、改善關節活動,促進運動和改善肌肉健康。

老年人即便在家裡也可以做一些簡單的運動,在沒有健身器械的情況下,俯臥撐就是可以作為一個主要的方法。再比如一些腹部肌肉訓練。 主要練習方法是仰臥起坐、仰臥舉腿、仰臥兩頭起等。甚至可以用稍小一點的礦泉水瓶,比如500ml的一瓶水,進行向上抬舉的鍛鍊,也是一種比較有效的力量抗組運動,對上肢肌肉的鍛鍊有非常大的好處。再比如一些醫療保健操。這個也很適合,而且是全身運動,也可以在客廳、涼臺上做,新華書店同樣有教練碟和表演碟賣,學起來也不難,做起來也比較自由,很隨意,可以在任何你有時間的時候做。小啞鈴,握力器都是好幫手,拉拉彈力帶也是非常好的力量訓練,可以逐漸增加強度。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太極拳是柔韌性鍛鍊的好方法,對老年人來說非常有必要。有統計表明,65歲以上老人的意外死亡,有75%與跌跤有關,且年齡越大,跌跤後骨折、致殘率和死亡率都越高。經常練習太極拳的老年人,他們的跌跤率降低了47.5%,太極拳是防老年跌跤最好的鍛鍊方法之一。所以,對於老年人來說,閒來無事打打太極是一項極好的運動。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方面的機能就會變差,為此,更應該注重運動和養生,那希望老年朋友為了未來的美好生活,能安享晚年都趕緊運動起來吧


作者:王興國,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主任醫師;遼寧省營養學會副會長;新浪微博醫療大V;中國營養科學傳播之星,從事臨床營養治療、營養培訓教學和營養科普傳播20餘年,出版《吃的百科》《長胎不長肉》等科普書籍20餘部



老話有云“生命在於運動”,在我看來“生命不止,折騰不朽”。人活著和逝去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動”!這麼寫,貌似感覺有些小恐怖,其實人活著不過是一睜眼,一閉眼的事情。

我姥姥以前一直在農村,70多歲的時候還在自家地裡幹活。那時候的她不能說身體倍棒,卻也是眼不花,耳不聾,腿腳利索,很少感冒。

後來搬到城裡來住,不需要她出什麼力了,每天最大的活動量就是煮個飯。慢慢的發現姥姥很容易感冒,幾乎每個月都會發生;年輕時候低血壓,現在偶爾的高血壓;更別說這一兩年住了四五次的醫院。

可千萬別小看這出門運動,不論你是隻徒步遛彎兒,還是有氧運動,首先會增加基礎代謝,從而增加身體抵抗力。

老年人的膳食指南指出,老年人要積極參加戶外活動。戶外活動能更好的接受紫外線照射,利於合成體內的維生素D,緩解骨質酥鬆和肌肉衰減。

所以70多歲以後的老人千萬不能在家靜養,還是一定要動一動,哪怕你在家拖拖地,或者到樓下公園散散步都好!

國家公共二級營養師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我有靠譜回答


營養百事通


70多歲的老年人是在外少量運動好,還是在家靜養好,這個問題我想我有發言權。

因為我家中有好幾位老人之外,我還去醫院當過義工。

特別是在做義工的那段時間,接觸了很多老年人。

老實說,老年人出去做工作不等於運動。

當我去做義工時,遇到的老年人都是家庭比較貧困的。

當時香港有個愛心組織,免費下鄉給病人看病,並且免費贈藥。

來了很多老年人,他們之中很多家裡都是有很多孩子的,他們的孩子又生了很多孩子,家庭負擔比較重。

所以每一次免費看病及免費發藥他們都很踴躍的來參加,排很久的隊也毫無怨言。

他們從事的工作有,看大門,有償做護工,做清潔阿姨,在工廠組裝芭比娃娃,打手工毛衣,也有的阿姨幫忙親戚有償帶小孩。

他們都有同樣的神情,就是很疲憊。

既然還要再就業,拿老闆多少工錢,就得幹多少的活,還因為自己年紀大的原因,擔心活幹不好會被炒掉。

所以他們很多都是臉色不太好,可能和他們平時吃的東西不講究均衡營養有關,那些做清潔工和做手工的老阿姨。

仔細去看他們的手指,關節都特別粗大,就是說手指的關節大都做工作,做到有些變形了。

可是因為家境的緣故,如果有人跟他們說,你回家享享清福吧,畢竟已經70歲了,他們一般會這麼回答,在家閒著也是閒著,還是得找點事情做。

而另一個群體呢,就是像我母親這一類群體,退休老教師。

他們組成一個團,裡面有退休老教師之外,還有退休護士,退休醫生,還有一些退休的單位辦事員。

這樣一群老大媽也都是60多70歲的,甚至有七八十歲的,看起來就年輕很多了。

他們的退休工資一般比較高,就是怕在家裡久坐不動,身體的各項機能退化,所以他們就抱團,逼著自己互相鼓勵,每天出來鍛鍊身體。

他們會一起唱歌,跳舞,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有時候也相約一起去K歌。

精神狀態方面跟那些去打工當作是運動的老年人,差別真的是天差地別。

家境不錯的老年人,一般是當年受計劃生育的限制,沒有生那麼多孩子,也沒有那麼多孫子,這就意味著他們的退休金他們自己一般花不完,孫子不多,他們也就不用幫忙去帶孫子。

所謂在家靜養,無非是看電視,當然也有養花的,但也有一些老人比年輕人還更沉迷於手機遊戲。這樣對身體不好。

總之不能矯枉過正吧,家境一般的老人,最好不要從事太累的工作,偶爾偷下懶,人生想通了也不過是3萬多天。

而那些家境好的老人,心情都很愉悅,生活也富足,就不要老在家所謂靜養了吧,多運動,身體才能保持好狀態


24幀半


按照老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即使現在平均壽命增加了,還沒有達到平均壽命80歲,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個人活到90歲,就有另外一個人70歲壽終正寢。近觀2018九十兩個月,有好幾個名人離世。所以運動要適可而止。以中等運功量,出微汗即可。我有五位一時的人,年齡學歷經歷相似。一位事故不到六十去世,一位身體狀況好,七十歲每天轉一種年輕人才玩的運動器械不費力,得病約半年嗚呼。一位醫生(主任),也得病嗚呼哀哉,都是七十出頭,就是我和另一位還活著。另一方面,我認為心態很重要,那兩位得病去世的,都是老年喪子,可能也有關係。


興海亭



東日暖陽26


因人而異,身體好的可以堅持鍛鍊,走路,騎車,游泳,做些器械練習都可,但一定要適可而止,量力而行,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態。我平時就是揹著相機到處走走。騎車,游泳,打球……我今年過了七十二歲,辦的是健身年卡,每天下午在健身房一個多小時,跑步機中速走25分鐘,器械練習力量20分鐘,游泳30分鐘……然後洗個熱水澡回家吃晚飯,覺得很舒坦。每年都和老伴各處旅遊幾次……平時人們見我,都說我也就是六十歲……我暗自開心😊


高高的天線


七十多歲的老年人是在外少量運動好還是在家靜養好?

首先這個問題不知是什麼年齡的人提問的。就我個人觀點而言,適量的、適當的運動會改善身體機能。不論什麼年齡段合適最重要。

門診七十多歲的病人心肺功能良好的很多見,八十、九十歲的患者已經屢見不鮮,七十多歲其實不能說“老”,還有一些人生理年齡雖然超過七十,但還要求醫生開具健康的診斷證明,堅持參加馬拉松比賽。

生命的基本特徵是新陳代謝:

1、適量運動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我們在運動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直接消耗大量的多餘儲存能量;另一方面能直接提升身體的身體代謝,增加日常多餘能量的消耗,從而提升身體機能。

2、適量運動可延長壽命。有科學研究表明,每天運動的老鼠在同等情況下壽命可增長25%。可見運動確實可以延長壽命。

3、適量運動改善心血管系統。運動有助於改善心肌代謝,提升心肌工作能力,改善心血管系統對身體的適應能力。

4、適量運動有助於消除大腦疲勞,提高生活品質。運動時中樞神經會興奮,從而達到大腦其他部分的休息狀態。人的新陳代謝能力增強,身體自然會保持年輕化,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標。

生命的基本要素是陽光、空氣和水。適量的戶外運動直接接受太陽的光輝普照,呼吸新鮮空氣對人體的好處不言而喻。

雖然有言“人活七十古來稀”,但是在現代生活中,生活水平提高、醫療條件好轉,七十多歲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未來的好生活還有很多,從自己做起,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養成良好的起居習慣,培養良好興趣愛好,讓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起來,就不會糾結在靜與動的選擇之中。再加之靜與動本就是相對的,思考是一種動;呼吸是一種動;就連說話聊天亦是一種動。只要不僭越自身之能都對身體有益處。

對於醫生來說,只要有活動能力,生命體徵沒有出現異常狀況,都會建議選擇合適的活動。

比如:呼吸運動——是每個人每時每刻有需要的一種活動,其實也是一種運動方式,也是一種動員核心深層穩定肌群(包括膈肌、多裂肌、腹橫肌等)的運動,同時還能有效改善肺功能,只要有生命體徵存在就需要呼吸,如何呼吸更好、更科學、更健康是需要專門訓練的一種運動方式。所以,靜養只是針對生命體徵確實出現異常的患者的簡單建議。

生命在於運動,生命不息,運動不止。


婁志堃醫生


能動就別待著,不管多大年紀,呆久了,問題就出來了……

但畢竟七十歲了,不是說想運動就能運動。

更主要還看自己的一般情況,您這這位七十歲

可是我們不指望,我們七十歲都能這麼精神。

現在已經70歲以上的人,都是為這個家庭,乃至為國家建設付出了畢生心血的一代,付出青春年華,付出健康的一代。

操勞了大半輩子,身體難免會出現問題,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關節疾病等等問題,力不從心,想活動有時候也活動不了,只能靜養!

但如果一般情況不錯,沒有心衰、沒有肺功能不全,沒有關節疾病,那麼肯定活動好。因為活動是有利於血液循環,有利於三高控制,有利於心肺功能改善,有利於消化食物,有利於改善便秘等等好處。

但一定適可而止,對於能活動的老年朋友以散步、太極、小舞蹈、慢跑為主!


總之,能動就別待著,靜養更多的是心態。

所以要能動一定要動,但適可而止。


心血管王醫生


七十多歲的老年人究竟在家靜養好還是外出少量活動好?


這個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主要是看老人家的身體狀況而定。


如果老人身體健朗,沒有特殊的心肺疾病,手腳活動自如,每天適當地外出活動活動,

絕對是有益無害。但是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看天氣。


如果是雨雪天或是天寒地凍的日子要避免外出,因為老人家身體機能衰退,反應也不是很靈敏,萬一不小心摔倒,很容易骨折。一到冬季,就是跌倒骨折的高發季節,所以一定要注意。


2、老人家外出運動的時間不易過早,最好等太陽出來。


也不要空腹運動,容易低血糖。運動時間也不易過長,如果有點累了就要停止休息。


3、選擇一些舒緩的運動。


比如散步,打打太極拳,節奏緩慢的廣場舞。有些老人喜歡爬山,其實爬山,上下臺階對膝蓋的傷害是很大的,這還是要引起重視的。


我爸媽也馬上要七十了,只要天氣好,兩老都會出去溜達溜達,找老鄰居一起曬曬太陽,聊聊天,每天開開心心的。



如果是身體有疾病,比如說血壓特別高 ,或者心肺功能不太好,走幾步就要不斷喘氣的,那還是要在家靜養的。


不管老人是喜靜還是喜動,身體是好還是壞,唯一不變的,極其渴望的就是來自孩子的陪伴,所以當父母老了,我們可以放慢腳步,扶著爸媽,陪著他們一起看春花秋月,看日落月出,就像小時候他們陪伴著我們一樣。


荒海拾書


“生命在於運動”,無論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適當的運動都是維持健康的最佳方式之一。

一、運動對身體有哪些益處?

運動可以強健我們的肌肉和骨骼,使我們身體更強壯,既然年齡大了,也不容易摔倒和受傷;

運動可以增強我們的心功能,讓我們的心臟跳動更有效率;

運動可以幫助我們控制體重,以及血壓、血糖、血脂;

運動可以減少動脈粥樣硬化,減少心腦血管病;

運動可以改善情緒和睡眠;

運動可以減少癌症。

總的來說,運動可以使我們活的更健康更長壽!

二、70歲以上的老人可以做什麼運動?

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如果心臟功能沒什麼問題,原來又很喜歡運動,那麼,繼續您喜歡的運動就可以,只要不是過於勞累。

慢跑、快走、游泳、跳廣場舞、瑜伽、騎自行車等都是不錯的運動。

另外,老年人也可以有意識的做些拉伸運動,有助於保持肌肉活力。這些拉伸包括:擴胸、抬腿、足踝屈伸、胳膊上舉、頸部環繞和屈伸、

當然,運動不一定非要到外面,如果家裡有條件,如果您喜歡,在家做運動也是完全可以的。


三、多大運動量合適?

每天中等體力活動30分鐘,每次15-20分鐘一天兩次;拉伸運動每次可以6-10分鐘,每週2-3次。慢跑、快走、瑜伽、交際舞都算中等體力活動。

四、幾點注意事項

心功能有問題的老人,要注意控制運動量;

有勞力性心絞痛的病人,注意運動量不要誘發心絞痛;

運動方式要適當,避免肌肉拉傷;

注意補充鈣,避免因骨質疏鬆而造成的損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