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20箱蜜蜂的由來

初夏,氣溫漸漸高起來,這幾天,冷水鎮冷水溝村的養蜂小夥郭可可緊緊盯著自己蜂箱的動靜。

“氣溫一高蜜蜂就活躍,容易分群”,34歲的郭可可仔細向記者介紹起他的蜜蜂來。蜜蜂分群的時候最累、最操心,可這時他也最開心,“分的越多,致富的希望越大”。

20箱蜜蜂的由来

幾年前,郭可可意外受傷,從此左臂不能正常活動。作為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也十分著急。“出不了門,我就得在家裡找活幹”,年輕的郭可可沒有放棄。

聽說鎮上有人養蜂致富,郭可可動了心。“看起來不費力,我得試試”,參觀了別人的養蜂廠,郭可可就開始養蜂。

這一試就是3年。從2014年的2箱蜜蜂到現在的20多箱蜜蜂,就是郭可可最大的收穫。

“一點一點摸索”,說起這20多箱蜜蜂的由來,郭可可深有感觸,“最艱難的是收蜂”。

20箱蜜蜂的由来

郭可可查看蜜蜂

每到春夏季節,是蜜蜂繁殖的高峰期,也是蜜蜂分群的重要期。在山區,越是到中午,氣溫最高,陽光最大的時候,蜜蜂越容易分群。把分群的蜜蜂收進新的蜂箱養起來的過程,就是收蜂。

“連個盹兒都不敢打,就怕弄丟蜂群”,郭可可說。每到正午,郭可可就緊緊盯著自己的蜂箱,一旦有蜂群分出來,他就得跟著蜂群走。等到蜂群落定了,他把收蜂籠倒扣在蜂團上,然後輕輕地掃動著蜂團,把蜜蜂往收蜂籠裡趕。

“落得低了還行”,如果落在高處,就得妻子趙玉曉幫忙。去年夏天的一天,一個新的蜂群飛出了蜂箱,落在了家門外的大樹上,郭可可趕緊給趙玉曉打電話。

聽說有新蜂群,在鎮上加油站打工的趙玉曉騎上摩托就往家裡趕,到了家裡,拿上收蜂籠急匆匆地去找郭可可,很輕鬆就把蜂群收進了收蜂籠,趙玉曉有點得意,結果一不小心從梯子上摔了下來,蜂團一下子砸到地上,蜜蜂炸了鍋,對著趙玉曉和郭可可一通亂蟄。

“還好那窩蜂最終被我倆收住了”,趙玉曉笑著說,她的臉一連腫了好幾天,“就剩眼睛這裡有個縫兒”。

但是郭可可卻沒啥異樣,問起其中的緣由,郭可可笑起來,“我被蜜蜂蜇得多了,體內有‘抗體’”。一開始養蜂的時候,他經常臉腫、胳膊腫,時間久了,被蜜蜂蟄一下,根本沒啥感覺。

為什麼不多買一些蜂呢,要自己辛苦去收蜂。郭可可有自己的想法。

除了買蜂的成本太貴,自己養的品種是中華蜜蜂,釀出的蜂蜜香甜、細膩,“要賣品質好的蜂蜜”,他有自己的理想,每次收蜂蜜的時候,他都儘量給蜜蜂多留一些,讓蜜蜂吃蜂蜜過冬,不用其他糖喂蜜蜂,“儘管產量低一點,但是自然純正一定能吸引買家”。

說到產量,不得不說郭可可到野外收蜂。“在深山裡生活的野蜂,工蜂的個頭稍大,蜂王壽命長,比家養的生產力強”,他介紹到,收一些野蜂,在保證蜂蜜品質的前提下,可以改善品種,提高產量。

20箱蜜蜂的由来

郭可可在清理蜂箱

但是收野蜂更不易。

郭可可每次上山,不單單是檢查是否收到了蜂群,最主要是積累經驗。

和普通蜜蜂一樣,野蜂依然要在溫度最高太陽最大的中午分群,郭可可要在中午太陽下觀察蜂從哪個方向飛來?蜂箱的位置是不是背風向陽?蜂群要花多久才能進到蜂箱……

伴隨著他臉上越來越多的曬斑,收蜂的經驗也越來越豐富,如今,他也能收到讓自己滿意的野蜂群了。

今年開春,郭可可把自己屋後的一塊菜地留了下來,“今年我要擴大規模”,經驗日益豐富的他信心滿滿,他的小額貸款已經審批下來,他計劃再增加20箱蜜蜂。

20箱蜜蜂的由来

郭可可還養了豬

另外,郭可可還加蓋了豬圈計劃多喂些豬,“好日子等不來,靠自己幹,不僅要脫貧,還得讓生活更好……”年輕的郭可可臉上充滿了堅定。(白佳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