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黃海清簡介

黃海清,上海中信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碩士。現任上海市青聯常委,上海市中青年知識分子聯誼會理事,黃浦區青聯常委,上海市IT青年人才協會執行會長,黃浦區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分會會長,多次獲得甲骨文全球及亞太“傑出經理人獎”。曾是騰訊雲副總裁,負責騰訊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解決方案全球市場拓展和營銷體系;擁有18年外企500強管理經驗,相繼在DELL、IBM和甲骨文 任職,在加盟騰訊公司之前,任甲骨文(中國)軟件系統有限公司上海公司總經理,是第一位獲得此職位的大陸本土人。2014年,獲得第十三屆“上海IT青年十大新銳”稱號。本月剛獲得“2018年度中國長三角十大傑出青商“稱號。

近日,由陸家嘴金融城發展局、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中國金融信息中心、陸家嘴互聯網金融協會、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上海市各地在滬企業(商會)聯合會金融分會主辦,國泰君安、翼勳金融、有魚普惠協辦的“陸家嘴互聯網金融+沙龍”第12期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行。特邀上海中信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黃海清作為“未來已來,互聯網+時代下的大數據應用”主旨演講

這次報告的主題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未來到底是什麼”。 第二,大數據的案例。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這個時代變化太快,各領風騷僅幾年

全球信息化的現狀以及中國到底應該怎麼辦?中興事件,為什麼美國只拿中興開刀?第一,芯片就如人體的心臟,美國從芯片開始封殺,把我們的脖子卡住了。第二,中興是國企。美國政府利用中興芯片事件,向中國施壓。縱觀整個芯片市場,英特爾比較知名,同時還有一部分份額是AMD和高通。高通公司生產的是網絡設備、存儲設備的芯片。在芯片這一領域,所有硬件的核心都掌握在美國這三大公司。美國封殺中興,其實是在遏制中國從大國向強國的崛起。這個時代是一個大數據的時代、雲計算時代、人工智能的時代、區塊鏈的時代,物聯網的時代,而這一切的核心就是芯片。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為什麼扼殺芯片?是因為5G時代的到來。5G時代是整個未來物聯網時代最重要的技術支撐,而芯片是5G裡面最最核心的。3G、4G解決了數據傳遞、音頻傳輸的問題,而5G的速度是4G的1000倍。5G是整個物聯網時代最核心的技術,而中興是代表中國去參與全球競爭的一個玩家。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回顧歷史,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在英國,蒸汽機的發明。之後美國引領了全球的格局,所有的國家,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東南亞國家以及歐洲,都要仰仗美國的技術。當前的時代,是從以美國為絕對主導的IT時代,到有中國參與的大數據時代。目前我們所使用的電腦中的芯片都是美國的。這就是為什麼華為非常值得敬佩得原因,他們先是從自我探索、借鑑技術開始,然後創新,不斷努力。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在這個不斷髮展變化的時代,我們依然有機會趕超行業巨頭。因為這些巨頭已經在不斷的重組和裂變當中。首先是惠普,一家非常偉大的公司,但是他消失了。因為它沒有順應雲計算時代的到來,還處於IT時代,最終惠普的高端業務在中國已經賣給了紫光。戴爾是PC時代的王者,但現在戴爾私有化了。還有IOE,過去中國最核心的系統是IOE系統,應用覆蓋國稅、海關、公安,也沒有避免最後被併購的命運。IBM一直是一家非常成功的公司,它提出了智慧城市的理念,卻沒有轉型成功。在這個艱難的時代,轉型中成功的非常少。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有人說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很厲害,超過了美國。但真實的情況是什麼?在整個全球市值排名裡面,互聯網公司top10,中國企業佔據了三個名額,另外七家都是美國公司。所以不要誤認為我們已經超過美國了,的確有些東西是超過美國了,但我們要想在互聯網陣營裡跟美國PK,還沒有那麼厲害。美國人真的很厲害,我們在談盈利模式O2O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注重技術創新了。中國在移動互聯網領域雖然還可以,但實際上還沒有達到想象中絕對控制的程度,跟美國人相比還是有劣勢的。大數據永遠是一個悖論,想要方便,就要犧牲隱私;要保護隱私,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應用。所以這是一個博弈的過程。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中國引以為豪的新四大發明:掃碼支付、共享單車、網購、高鐵。對於這四大發明,前三個是盈利模式的創新,而高鐵,是真正能夠代表中國智能製造2025未來方向的,是核心技術,更應該被鼓勵。為什麼美國電商不發達?第一個原因是電商一定要有生態圈,比如說物流。中國的勞動力便宜,美國的物流成本太高,不能支撐起電商的快速發展。第二,因為美國人生活太單調了,不像中國這麼多娛樂,美國人一個家庭一週最大的家庭活動之一,就是全家人開個車到超市去買東西,超市是他們家庭聚會、家庭情感融入的場合。所以相對的,應該更加鼓勵技術創新,比如高鐵。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這個時代變化太快,各領風騷數幾年。惠普公司,諾基亞公司、摩托羅拉公司,都成為了歷史。面對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每個國家的應對是不一樣的。德國工業4.0,從智能製造開始逐漸向信息化、數字化轉型。美國提出產業互聯網,特別是以谷歌為代表的美國公司認為下一個時代是萬物互聯的互聯網時代。中國的概念是互聯網+和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是傳統企業的跨界,而中國製造2025是技術創新,關鍵是怎麼落實。中國人經常講變道超車,在過去的IT時代中國是沒有機會的,但在當下的ABCD時代(A是AI,代表人工智能;B代表區塊鏈;C代表雲計算;D代表大數據),我們有了換道超車的機會。2013年是大數據的元年,前年是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元年,去年是區塊鏈元年。ABCD時代的降臨,給了中國,給了所有IT和互聯網人一個變道超車的機會,為什麼?因為美國的很多巨頭已經開始沒落了,比如PC王者被移動互聯網顛覆,BAT的崛起。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未來是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並存的時代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互聯網+戰略,是馬化騰先生在2013年復旦大學的一個學術研討上首次提出的。經過四五年的發展,互聯網+戰略已經從第三產業滲透到國計民生的所有行業裡面了。互聯網+戰略,更多的是跨界聯合,互聯網+戰略是現在的重要課題,特別是互聯網+工業,車聯網、物聯網。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未來是什麼?第一,應該是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並存的時代。Google說未來世界是萬物互聯的物聯網,肯定是對的,但如果只是物和物的連接,沒有人和人的連接,就會死氣沉沉。未來,我認為應該是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並存的時代,人和人的連接,人和物的連接,物和物的連接以及人和服務的連接。第二,未來應該是IT到DT的時代。從信息化變成大數據,因為信息化只是一個符號,變成大數據以後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活的數據,為我們決策提供支持。過去討論的互聯網+大多是關於模式,更關鍵的是技術創新,技術創新要跟模式結合在一起。所以未來是互聯網+加上技術創新並存的時代。

大數據必須要有云計算的支撐

大數據到底有多大?每天互聯網的數據,大概有2個EB,就是2000個PB。2000個PB是什麼概念呢?騰訊雲所有的數據存量是1000個PB,將近100萬臺服務器。我們每天產生的數據相當於兩個騰訊的所有數據的總和。全球最大的圖書館是美國的國會圖書館,1000個PB的數據相當於1.5萬個美國國會圖書館的藏書總和,我們每天產生的數據相當於3萬個美國國會圖書館的藏書總量。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大數據快速發展必須要有云計算的支撐,沒有云計算的時代,就沒有大數據的時代。雲計算到底有多大?上海總共加起來有100萬臺服務器左右,現在有50個城市建了100多個數據中心,全國大概有800萬臺服務器,存儲了50個EB的數據,相當於75萬個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數據。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在雲計算時代,中國面臨著一定的壓力。整個雲計算格局,美國以亞馬遜為首的Google、微軟太強勢。阿里雲目前只是亞馬遜的十分之一,騰訊是二十分之一。雲計算有幾個層次,比如在應用層方面,美國有一家公司,做CIM的應用層800億美元,中國還差得很遠。在雲計算格局裡面的應用層方面,中國是最容易做起來的,因為中國有大量的應用客戶,但是在基層架構層,我們在追隨戰略,我們在學習亞馬遜。第二塊雲計算方面。中國最應該加強大數據平臺層,但現在平臺層還是亞馬遜、IBM、微軟統領前三。我們跟美國比,是落後一些,但在東南亞我們有廣闊的市場,應該把應用做好了,向國外去輸出,然後國內大數據怎麼打通,這是IT和互聯網人去想的,而且是創業者去想的事情。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人工智能的四大應用領域

中國人工智能聚焦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語言處理,還有機器學習。其實人工智能這個東西,沒有那麼神秘的,它只是一個應用。AI主要要有兩個東西,第一個要計算機的算力,第二個要有算法,第三個要有原料。目前國家很重視人工智能,國家隊+BAT+科大訊飛。騰訊在科技大腦方面做出的騰訊覓影是很有意義的,判斷癌症的準確率要比一般的醫生高,關鍵是能夠提供遠程輔助,遠程醫療。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現在到底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到底是什麼關係?其實這四個關係是相輔相成的。AI人工智能,是一個大腦;雲計算是心臟,提供算力的;IOT是神經系統,傳感器;大數據是流動的血液。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未來是什麼?未來都用數據說話,數據會成為比石油更有價值的資源,移動互聯網依然是人和人,人和服務連接的窗口,未來世界還是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並存的時代。人工智能、VR會成為主要的應用場景,雲計算在後面默默提供最安全最海量的彈性資源。未來傳統企業轉型,應該要用互聯網、物聯網的技術在雲端用人工智能的方式處理行業大數據。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具體案例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第一、互聯網+政務,佛山市政府網上辦事大廳。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這個案例解決了數據關聯和界面體驗兩個問題。大多數的政府網上辦事大廳都是以政府官員視角出發的,而不是老百姓。廣東省經信委和佛山市的網站在設計過程中,加入了大數據工具來監控所有網上辦理人的瀏覽行為。辦理人在辦事的過程中遇到的卡頓、總的點擊次數以及單個事項的點擊次數都會被記錄並且通過大數據算法給出數據。這些數據能夠給辦事大廳的技術人員提供決策依據,不斷的去調整界面設計,讓界面更友好、更高效。

第二、旅遊,廣東省旅遊局。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該項目通過大數據算法,統計出每年每個季度每天主要的遊客來源地和交通方式。同樣還會統計遊客旅遊期間的消費習慣以及每個人在每個景點的停留時長,時間區間以及旅遊線路。包括洗手間的分佈是否合理等。

“一部手機遊雲南”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該款APP將旅遊的前期準備-開始旅遊-遊後體驗反饋結合到一起。並且遊客、旅行社和監管機構看到的界面是不一樣的,根據使用者的側重點不同實現個性化界面定製。使用者還可以在APP上看到目的地的真實情況,還可以通過手機訂賓館,訂機票,給導遊評分。該款APP最具有創新性的功能是嵌入了電商平臺,由政府監管,將雲南特產明碼標價,合理出售。

第三、福建省公安廳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該項目利用人工智能,對人像照片進行機器學習。通過算法,掌握了黃種人的基本特徵並應用到拐賣兒童的案件中。有一個母親,兒子失蹤了十年,人工智能系統通過掃描孩子小時候的照片模擬出了他現在的樣子,最終將孩子找到。

第四、智慧交通-春運大數據分析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廣東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大省,人口密度大。交通上的痛點在於,海陸空監管分離。省政府提出智慧交通項目,以春運分析為例,通過系統的統計與分析,可以清晰地描繪出清晰準確的遷徙圖譜,比如從廣州飛出的國內前十大航線排名,高鐵排名,長途大巴排名,短途客車排名等。這些分析有利於政府去做有針對性的招商招工,著重引導在粵工作人數多的省份或城市,提高工作效率,不走冤枉路。

第五、安保公安--城市熱力圖、智慧警務室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通過微信定位、嘀嘀、大眾點評的定位功能,採集LBS點做出城市熱力圖。具體的作用以南京為例,南京每年正月十五的情懷燈會會吸引很多遊客。政府可以通過熱力圖,知道哪些區域要需要預警,以便安排警察提前提前布控、佈置疏散,這樣可以避免踩踏事故。上海市公安局在黃浦外灘、浦東陸家嘴同樣適用了該技術布控,以避免踩踏事件的產生。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智慧警務室是大數據、雲和應用場景結合在一起的成功案例。上海總共6萬名幹警,總人口2000多萬,須以科技之力協助警方。在系統上把各個警種的業務打通,建立“智慧警務室”平臺,通過身份認證,讓市民在家就可以把簽證、護照、港澳通行證,駕駛證等事務辦完,給老百姓提供了極大地的便利,同時解決了警力不夠的問題。

第七、法院應用,人工智能筆錄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人工智能、語音識別替代了庭審記錄書記員的工作。與科大訊飛相比,騰訊有云計算,用微信裡的語音記錄來做機器學習,使得語音識別系統對非普通話的識別率大大提高。庭審書記員只需要在語音識別記錄之後做一些審核校對的工作就可以了。人工智能並不是一個神秘的領域,也不可能完全代替人,它只是一個人工的輔助。

未來更美好

一、城市記憶工程

檔案的電子化是未來的趨勢。嘗試用AI的技術,OCR的技術把非結構化的數據變成結構化的數據,使得檔案數據可以被分析,被檢索。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二、長三角版“最多跑一次”

浙江的“最多跑一次”,可以在全省範圍內查檔案。未來會嘗試把長三角的檔案打通。這將會是一項重大的便民工程。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三、食品安全大數據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食品安全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大數據未來可以做到從田頭到餐桌,從牧場到餐廳,整個一條龍的追溯數據庫,讓老百姓看到每一顆菜從種子的選擇到土壤的條件到農藥的使用到運輸的條件、路徑,真正達到“吃的放心”。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DT時代的到來,給我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改變,也是未來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希望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區塊鏈的技術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黃海清:從IT到DT,大數據應用引領“互聯網+”時代(附乾貨PPT)

主持人:陳漢 中國金融信息中心

攝影:趙竟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