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麗水地區卷丹百合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麗水地區卷丹百合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麗水市地處浙江省西南山區,九山半水半分田,地勢以中山、丘陵地貌為主,氣候垂直差異明顯,海拔500 m 以上土地面積1.4 萬hm2。由於這些土地周圍樹木遮蔭,中間溪流穿過,夏季涼爽,日夜溫差大,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有利於作物有機物的積累,病蟲害發生率低。為了充分發揮麗水山區豐富的地理資源優勢和多樣性氣候條件、增加山區農民的經濟收入、加快山區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引進百合進行了試種,從中篩選出豐產性好、抗病能力強、商品性好、營養和藥用價值高、市場發展前途廣、適宜麗水山區種植的卷丹百合品種。經過近幾年試種和推廣,目前全市種植面積已達378.7 hm2,產量可達22.5 t/hm2,經濟效益達12 萬~15 萬元/hm2,現主要分佈在青田、遂昌、景寧、松縣等縣。現將卷丹百合在山區的豐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麗水地區卷丹百合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1 地塊選擇

卷丹百合喜乾旱,怕水澇,喜歡陰涼,十分耐寒[吉山花瑤],高溫地區會影響生長。生長旺盛,球莖大,產量高。種植時應選擇海拔500 m 以上、土壤肥沃、地勢高爽、排水良好、土質疏鬆的砂壤土或壤土進行栽培;利用山區疏林半陰半陽的自然條件。百合忌連作,宜選擇前作未種過百合、白朮、馬鈴薯等根莖類作物的地塊,前茬以豆類、瓜類或蔬菜地為好,當年收穫後第2 年以種植水稻、茭白等作物進行水旱輪作栽培更為適宜。

2 整地施基肥

2.1 整地做畦

種植前5~10 d,清除田間前作殘留物和雜草,然後翻耕30~35 cm,耙細整平。一般畦面寬80~100 cm,畦高20~30 cm,做成龜背形,溝寬30 cm,有利於排水、通風以及除草等農事操作。同時,在翻耕時撒施生石灰900~1 200 kg/hm2 進行土壤消毒。

2.2 施足基肥

百合全生育期逾250 d, 需肥量大,基肥應以長效優質腐熟有機肥為主[2]。施腐熟有機肥18.0~22.5 t/hm2 或餅肥2 250 kg/hm2(餅肥用茶籽餅,可殺滅地老虎等地下害蟲蟲卵)、過磷酸鈣375 kg/hm2、碳酸氫銨750 kg/hm2,開溝條施,覆土,防止養分揮發和流失。麗水山區土壤普遍缺鉀,pH 值5左右,偏酸,需適當增施硫酸鉀或草木灰,一般增施硫酸鉀150 kg/hm2 或草木灰1 500 kg/hm2,也可用生石灰3 750 kg/hm2消毒、調酸。

麗水地區卷丹百合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3 適期播種

3.1 選種

種球選擇單頭重30~40 g、3~4 個頭的百合鱗莖作種球,要求種球平頭、無斑點、無損傷、鱗片緊密抱合而不分裂。用種量為3 750~4 500 kg/hm2。

3.2 消毒

播種前,將種球用多菌靈可溼性粉劑、甲基託布津等殺菌劑800~1 200 倍液浸種15~30 min 進行消毒,然後撈出放置陰涼處晾乾。

3.3 播期選擇

卷丹百合在10 月上旬至11 月中旬播種,一般海拔500 m以上的高山地區宜於10 月上中旬播種,海拔500 m 以下的區域宜於10 月中下旬播種為宜。具體時間視海拔高度的不同而有所調整,隨著海拔高度的升高,播種期相應提早。

3.4 播種

播種時土壤要保持溼潤,播種密度為行距30~35 cm、株距15~20 cm。開溝,將鱗莖頂朝上擺放種球,播種深度為10~15 cm,然後蓋土4~6 cm 厚。天氣乾旱時可用遮陽網或雜草進行覆蓋,有利於保溼出苗,出苗後揭去遮陽網。

4 田間管理

4.1 蓋草

百合出苗前要注意保溼、保溫、防雜草。11 月中下旬,天氣逐漸轉涼,氣溫下降,要覆蓋稻草、豆杆、玉米秸稈等遮蓋物進行保溫、保溼、防雜草、防止大雨沖刷及表土板結。麗水山區推廣秸稈還田,可利用的覆蓋物多,覆蓋有利於早出苗、出好苗。

4.2 施肥

出苗後穩施苗肥,一般在1 月上中旬進行。因為1 月天氣比較寒冷,氣溫比較低,要以有機肥為主,加適量複合肥。一般施腐熟有機肥7 500~12 000 kg/hm2,均勻撒於畦面,起到保溫、防霜凍等作用,施複合肥150 kg/hm2 作為提苗肥。百合從播種至出苗,在麗水山區一般為100 d 左右。出苗後,一般在3 月中旬,當百合苗高10~20 cm 時,施腐熟餅肥1 500 kg/hm2、複合肥150 kg/hm2 作促苗肥,促壯苗。適施打頂肥,5 月中下旬,打頂後施尿素150 kg/hm2、硫酸鉀150 kg/hm2,促鱗片肥大。同時,用0.2%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葉面施肥,此次追肥要在採挖前45~55 d 完成。

4.3 培土

結合中耕除草進行淺培土,培土要求不能太厚,以鱗莖不露出泥面為宜。百合生長到封行後,可不再中耕鋤草。但要及時清理溝渠,確保流水暢通,以免積水影響植株生長髮育。

4.4 摘蕾

5 月中下旬,現蕾時,選擇晴天中午視植株長勢及時打頂摘蕾。長勢旺的重打,長勢弱的遲打,並摘除花蕾,一般打頂5 cm 左右。打頂是卷丹百合高產的一項重要技術環節,打頂與不打頂產量差異15%~20%。

4.5 水分管理

百合怕澇,春季多雨季節以及大雨後要及時疏溝排水,做到溝渠暢通,及時清溝排水,做到雨停水乾。夏季應防止高溫引起的腐爛;遇持續乾旱天氣,要淺水漫灌;等土壤溼潤後及時排水。7—8 月鱗莖增大進入夏季休眠,更要保持土壤乾燥疏鬆,切忌水澇。

5 病蟲草害防治

山區病蟲害發生相對較輕,百合生長髮育過程中較常見的主要有疫病、病毒病、灰黴病、蚜蟲、種蠅等病蟲害發生危害[3]。

在疫病防治上,要採取預防為主的農業防治措施,實行水旱輪作,選擇排水良好、土壤疏鬆的地塊栽培或採用深溝高畦栽培,以利排水。發病初期噴灑40%三乙磷酸鋁可溼性粉劑250 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或64%殺毒礬可溼性粉劑)500 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溼性粉劑800 倍液。發病後及時拔除病株,集中燒燬或深埋,病區周圍用50%石灰乳進行處理。

在病毒病防治上,加強田間管理,適當增施磷肥、鉀肥,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能力;生長期及時噴灑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 500 倍液或50%抗蚜威超微可溼性粉劑2 000 倍液,控制傳毒蚜蟲,減少病蟲傳播蔓延。發病初期噴灑20%毒剋星可溼性粉劑500~600 倍液或0.5%抗毒劑1 號水劑500 倍液,隔7~10 d 噴1 次,連噴3 次。

在灰黴病防治上,選用健康無病鱗莖進行繁殖,田間或溫室要通風透光,避免栽植過密,促植株健壯,增加抗病力。冬季或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株並燒燬,及時摘除病葉,清除病花,以減少菌源。發病初期開始噴灑30%鹼式硫酸銅懸浮劑400 倍液,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 倍液,或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 000~1 500 倍液。為防止抗藥性,應提倡合理輪換交替使用,採收前3 d 停止用藥。

在蚜蟲防治上,清潔田園,剷除田間雜草,減少越冬蟲口。發生期間噴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 500 倍液,或50%抗蚜威超微可溼粉劑2 000 倍液。金龜子幼蟲可用馬拉硫磷、鋅硫磷防治。蟎類可用殺蟎劑防治。在種蠅防治上,一是進行土壤消毒;二是用90%敵百蟲800 倍液澆灌根部,兼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蟲。

在地老虎防治上,用90%敵百蟲800 倍液澆灌根部,兼治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百合收穫後全田灌水,淹死或迫使其離開。

未覆蓋田塊,結合施苗肥進行中耕1 次,採取人工除草。如已覆蓋,一般不需再次除草。

6 採收

定植後翌年秋季,待地上部分完全枯萎、地下部分完全成熟後開始採收,這時採收不僅產量高,而且耐貯藏。百合一般在7 月下旬開始採收,菜用鮮百合根據市場行情分批採收。藥用百合晴天一次性採收。鱗莖挖出後,切除地上部分、鬚根和種子根,隨即搬入室內通風處貯藏,以免陽光照曬引起鱗片乾燥和變色。

麗水地區卷丹百合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7 加工

卷丹百合是鮮食和藥用併兼的百合品種。為了提高經濟收入,在鮮食銷售疲軟時,可以進行烘乾加工。加工時把採收後的鮮百合清洗乾淨,然後把鱗片分開,剝片時應把外鱗片、中鱗片和芯片分別分開[4],以免燙漂時老嫩不一,難以掌握燙漂時間,影響質量。燙漂時待水沸騰後,將鱗片放入鍋內,及時翻動,5~10 min 後,待鱗片邊緣柔軟、背部有微裂時迅速撈出,放入冷水中冷卻,漂洗除去黏液。然後撈起隨即用烘乾機烘乾,烘乾時溫度應撐握在60~70 ℃之間,烘乾時間一般在12 h 左右。含水12%以下時取出攤晾至常溫,然後分級包裝,貯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