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看書記不住內容?

薄荷味汽水


題主好!

看到你這個問題,感覺很親切,額,不好意思說了個實話。因為我曾經也是這樣,被困擾了很久(感覺我被困擾過很多問題,唏噓!),相信能提出這樣問題的你一定也是愛讀書的人,是想要從書中學到東西,而不只是消遣時間的“讀書”。

在這裡我想給你推薦兩種方法:讀書筆記法和共振閱讀法,幫助你讀書,並記得住,寫得了書評。第一種方法來自於《如何閱讀一本書》;第二種來自於《高效閱讀》,推薦你看看。


第一種:讀書筆記法

使用讀書筆記法,幫助我們理解書中的精髓。《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書中提到,當你為別人講解書中的內容時,才會真正理解它。而當你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量也會有所提升,寫文章的好處比口述要多。讀書筆記法需要我們多次閱讀給書畫重點、寫讀書筆記。

1、對重要內容進行提煉。第一遍通讀,將你覺得有價值的那一頁折角;第二遍重讀,將你折角的那幾頁重新重讀一遍,如果仍然覺得好,就將那頁的另外一角折起來;第三遍標記,重讀折起上下兩角的幾頁,第三次仍覺得值得一讀,就用不同的記號在上面做標註,如直線代表“重要”,波浪線代表“非常重要”,圓圈代表“關鍵詞”等,當然折角工序也可以用不同顏色的書籤代表三道程序,如黃色書籤代表通讀,紅色書籤代表重讀,綠色書籤代表標誌,看你自己的喜好。

2、“蔥鮪火鍋式”摘抄+評論讀書筆記法。反覆閱讀我們之前做過記號的內容,嚴格刪選出自己認為可以多讀幾遍的部分,然後摘抄+評論。重點是一定要摘抄讓自己心動的語句、顛覆自己之前觀點的句子,用“O”表示後面是摘抄,標上頁碼,用“☆”表示後面是自己的評論,寫一些對摘抄部分的感想、思考和補充,最後加上日期,書名,作者名。


重讀讀書筆記,學以致用進行思想輸出。

我們在學生時代,很多人都會將自己做錯了的題,摘抄到一個錯題本里,久而久之,一本厚厚的錯題本就出來了,然而有很多同學,根本就沒有回過頭去再看一眼,導致的結果就是以前做錯的題後來照樣不會。


讀書也是一樣,為了更好地吸收內容,我們需要定期重讀讀書筆記,並學以致用。比如一個月之後整理自己看過的書,寫過的筆記,將他們分類,關於堅持的書,關於夢想的書,關於心理學的書等等分類,並重讀筆記,寫書評寫感想(第二種教你怎麼寫書評)。

“讀書筆記是一種昇華工具,可以讓讀書活動完成從生搬硬套到獨創思維的飛躍。”我們在讀書時要善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的讀書筆記法,認真選擇滿足自己需求的書,抒寫讀書筆記,以輸出為目的內化成自己的知識,活學活用,這樣你就不會再有“記不住”的困擾。


第二種:共振閱讀法

一、共振閱讀法是什麼,怎麼用?

“共振閱讀法就是讓自己與作者所寫的書之間產生共鳴,從而引導出自己內心的聲音及被隱藏起來的才能”。一種不用做到一本書全部看完,也能從中獲得自己所需要信息的方法。


我們來看看“共振閱讀法”怎麼使用?步驟0:接觸書本,明確自己的目的,也就是閱讀前的準備;步驟1:通過隨意翻閱,讓大腦“下載”信息;步驟2:在三欄表格中繪製曲線,把書本按照頁碼分成3板塊;步驟3:從曲線中感興趣的那一頁摘出單詞;步驟4:憑著感興趣的單詞,帶著問題去閱讀,出現時標“↑”和頁碼;步驟5:基於從書中獲得的想法,制訂行動計劃,一週內、三個月到半年內、1-3年內計劃等。

如本書的通過“共振閱讀法”繪製的“共振地圖”如下:

二、怎麼寫書評

寫書評,可以說一是為了整理自己的思維,二是將學到的東西和別人分享。有句老話說,你為別人講解書中的內容時,才會真正理解它。與家人分享,或者在豆瓣、簡書、公眾號等平臺上與其他人分享這本書。


怎麼進行分享?首先,從自己被感動的內容開始分享,一分鐘介紹作者的姓名、書名;作者的觀點;自己所感動的內容。其次,可以詢問對方有沒有相關的困擾;最後,再基於對方的困擾,想想在書中能幫他提供解決問題的啟示。


具體怎麼寫書評?首先“放鬆”地打草稿,比如閱讀完一本書,把自己想到的內容都寫下來;其次,寫書評時,設想一個讀者,也就是特定的人群,比如本書評,我設想的讀者是對閱讀效率(時間和輸出)有困擾的人;再次,“放鬆”地進行整理。針對目標讀者,思考“現在他正被什麼問題困擾?”“他讀了這本書以後能解決什麼問題?”“他會對書中的哪些內容感興趣?”然後,我們根據這些問題,放鬆的整理答案。


希望能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