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你認識的最懂車的人都買了啥車?

姜汝翰.avi


因為職業與修車有關,接觸的車主就多一些,還是有發言權的。

自己開的是自主品牌小型車,手動擋。大問題沒有,小毛病比較多,不在意倒沒事;在意的話配件也很便宜,維修保養簡單,很好伺候。

家用為主,普通工薪階層人士購買豐田卡羅拉、雷凌,大眾朗逸、桑塔納、捷達、斯柯達明銳的比較多。

自主品牌也很常見,但轎車居多,同樣的錢,自主品牌級別要大,這符合國人的調性。

有生意往來的,中型車多以邁騰和帕薩特為主,其次是雅閣和凱美瑞。

喜歡運動的青年,資金不充裕又想省心的,以阿特茲和昂克賽拉為常見;稍有錢的是寶馬3系和奔馳C級。A4L基本沒有,A3更是絕跡。

有錢的就不是那麼在乎省不省心,瑪莎拉蒂和保時捷到店裡來,基本上就是補漆、美容或是做音響改裝,他們只是隔三差五出去溜溜,上下班多是打滴。

有時候,買車與懂不懂車沒有關係,但可以確定的是懂車的人以日系為主,德系次之。絕不會購買雙離合變速箱車型作為私家車,通用、福特的車型也極少。

但作為商務用車,奧迪A6L、邁騰之類燒機油厲害的也不得不選,除了它們,商務轎車基本上沒有了,否則只能多掏錢上奔馳S級或E級。而商人與普通人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他們看重的是車的功能定位,而不是有多少問題。車是給他們創造價值的工具。

打工者就不同,汽車純屬消耗品,買錯了,損失更大。


試駕時間


我們大家的身邊可能有這樣的一群人:

當我們提起日系車時,他們會說,不安全,各種愛國情懷,不要買;

當我們提起德系車時,他們會說,燒機油,修車會懷疑人生,別買;

我們提起歐美車系時,他們又說,油老虎,做工太差,根本不能買。

一臉純潔的汽車小白:“你這麼懂車,你買的啥車?”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傳說中非常懂車的老司機都是買的什麼車;

『數據帝的鍵盤車神:小C』

小C是典型的數據帝,汽車網站上所有熱門車型的參數他都能倒背如流,一言不合就開始噴,XXX車都8速變速器了,你這車才6速,垃圾。XX車都是後驅,你這個竟然是前驅,垃圾。

他喜歡兩廂小鋼炮這類的高性價比車型,眼裡的神車似乎只有飛度;(在他眼裡飛度上打GTR,下踢法拉利。)

以上這些言行經常把一些吃瓜群眾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只要提起車都是這樣的。

後來,他把他的雅迪換成了高爾夫280TSI,沒錯,就是他眼裡燒機油,性價比低,前驅的破車。

後來我問他,這款車性價比不是沒飛度高嗎?

這車好像比飛度貴不止五萬吧?

你最看重的動力好像也不差多少啊?

他的回答是這樣的:

原來真正原因就是;雖然單從動力,空間以及各項參數來說,飛度的性價比能把高爾夫打的不要不要的,但是從小C本人的實際駕駛感受上比較的話,高爾夫各方面都比飛度好,也就是小C後來說的,一分價錢一分貨。

所以他關注了三年的飛度就這樣無情的被小C拋棄了。

『冷門車才是好車:小N』

小N從事的是汽修行業,擁有五年的汽修經驗,一起走在馬路上,看到任何一輛車都能輕鬆的說出車型,並且指出有XXX缺點,哪裡哪裡愛壞;

並且連大眾那種套娃臉都能很準的說出是XX年XX款XX型的。

小N覺得自己沒修過的車才叫好車,於是一些冷門車型,例如斯巴魯,雷克薩斯,凱迪拉克,謳歌,這些才叫好車,也算比較資深的日粉一枚了。

他的日常口頭禪是這樣的:

沒錯,基於自己多年修車經驗,加上網絡上對汽車的瞭解,只要是熱門車型他都能說出缺點,只有冷門車型才是完美無缺,十全十美的。

後來他買了一輛寶馬320i M運動型;

我問他,這個寶馬燒機油的現象不是比大眾還嚴重嗎?

寶馬3系這個好像是熱門車呀,有多少缺點你還不知道嗎?

你不是日粉嗎?買了寶馬讓雷車,謳車,斯車情何以堪?

他的回答是這樣的。

原來真正的原因就是;他喜歡的日系冷門高端品牌雖然好,但是市場保有量小,如果需要維修的話,配件太難買到,即使買到了也是比熱門車高出好幾倍的價格。

而且小N的駕駛技術也不怎麼好,難免會發生一些磕磕碰碰的,這樣壞掉的話, 和故障率的關係不怎麼大。

寶馬三系比較熱門,相對來說配件比雷車這些好買到,價格也更低,並且小問題自己修修也不算事。

所以雷車,謳車,英車,斯車就被小N無情的拋棄了。

『二手車評估師:小O』

小O是高爾夫的狂熱愛好者,提起車就忘不了說2.0T的高爾夫的改裝潛力有多大,爆改過後動力有多強,並且信誓旦旦的說,以後買車非高爾夫不買,即使是二手的!

後來。。。

你沒看錯,就是這臺八成新的二手思域,由於預算有限,並且剛好碰到車況非常好的十代思域車源,就果斷入手了。據說購買時只有不到一萬公里。

以上故事告訴我們,

1.買車時不能只看數據,實際駕駛感受其實是無法用數據表達的。

2.買車時隨大波,逐大流並非一件壞事,熱門車型的後期維修確實方便。

3.選擇每款車都沒有絕對的標準,很多時候可能買的車並非自己喜歡的,也許是出於無奈罷了。

『最後:』

其實每個品牌都有優缺點,能在有限的預算裡,能買到最能滿足自己需求的車,其實就是好車。


匯選車


我看了一下前面的答案,都在爭論哪一個車系好,其實最終肯定沒有最終的答案。

目前在市面上熱銷的車型基本上就是德系車和日系車,他們可以說是第一梯隊的,然後就是自主品牌,美系車,韓系車以及法系車。



說明一下概念,什麼是最懂車呢?我覺得每個人都不是最懂車的,市場才是最好的考驗,本身就是做二手車方面的,在二手車的市場德系車日系車是最受歡迎的汽車,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保值率高,維修保養便宜,市場不是傻子,市場反而能反映很多汽車的問題,新車的話每輛車都不錯,主要是看開幾年的表現。


所以說現在我們說的最懂車的人,大多數人都是在乎的保值率,以及汽車本身的性能加持,性能加持是什麼呢?就是說每個人對一輛車的優缺點感受不一樣,信仰不一樣,比如說我喜歡凱迪拉克,我就喜歡它強悍的發動機,比如說我喜歡寶馬,那麼我就喜歡寶馬的操控,比如說我喜歡奔馳,就是喜歡奔馳的豪華和舒適感,比如說我喜歡沃爾沃,就是喜歡沃爾沃的安全,比如說我喜歡自主品牌,我就是喜歡自主品牌的性價比,比如說我喜歡德系,我就是喜歡德系車的底盤沉穩。


所以說沒有真正最懂車的人,市場才是最終的考驗,每個人喜歡的汽車不一樣,你看中的缺點,反而是別人看重的優點。


66號車坊


十多年前大學畢業本來要去汽車媒體的,結果去了個國企端鐵飯碗。在自己的朋友當中,算接觸汽車比較早也相對深入一點的了。談談自己這些年的用車體會吧。

先說一下用車環境,北京上下班通勤往返80公里,每年跑一兩趟瀋陽。小時候家裡有過1.3的夏利和2.0的標緻505,還用夏利拖過標緻😅那時候小就不談了。開過的車不算少,一般家用車差不多都開過,敞篷野馬,S600虎頭奔什麼的小眾車型也開過一些。

自己用車最早是1.8伊蘭特頂配,之前是2.0T次頂配邁騰B7,剛換了3系F35四驅時尚。

伊蘭特6年16萬公里,很皮實很省心,就換過一次電瓶一套輪胎。慢慢覺得動力有點跟不上了,再加上車齡老了就換了。以當時16萬多的落地價來說,它很稱職,我很滿意。

當時買邁騰也算比較年輕,看重什麼黃金動力啊,舒適配置啊。也開了6年,感受是動力確實足,封閉場地跑過220,平時開不愁跑不動,但用著不是收放自如的那種,30以下走走停停怎麼都不得勁。不算燒機油,一萬公里保養中間補一升就夠。和伊蘭特相比電瓶比較費,換車的時候馬上就要換第四個了,兩年一個,說這個是因為叫救援叫了三四回了,受不了,後來自己買了一個搭電的充電寶。小毛病相對多,牌照燈沒事就壞,後視鏡調節經常卡住不動,左後門把手壞過,要麼拉不開關不上,大燈保修期內憋了一個,索賠,據說自己換得五六千,呃。底盤一般,低速顛高速穩,快彎又撐不住。AFS轉向大燈和四座加熱很滿意,而且座椅加熱很快,一家老小出門很方便。不過這些年一共跑過十次左右一千公里的長途,兩次壞在高速上,拖車拉回來。徹底涼涼,決定換車。當年落地28萬,有一絲絲後悔,當時也許買凱美瑞或者雅閣可能現在心態會好點,同配置至少便宜兩三萬。

3系剛開了幾個月,還處於蜜月期,很滿意。動力不躁,很線性,任何速度下油門都很好控制。底盤舒適和運動都比邁騰好一些。小區門口同樣一個減速坎,終於不顛了,可能和車比較重也有關係,1.7噸壓分量😀。併線、盤橋時候轉向和底盤表現確實是標杆級,同樣一個盤橋匝道邁騰50的速度就要跪,這個車70、80過也不慌。自家用也不上賽道,這個水準已經完全滿足需求了。說點缺點,變速箱愛升檔,環路跑經常一千出頭的轉速,有點憋得慌。不過我個人比較愛用手動模式,問題不大,放運動模式也可以,巡航時候轉速高三五百轉,檔位低一兩個更好用。最大的缺點,前排儲物空間真的太少了,太少了,啥啥沒地方放,不得已上網買了座椅邊的那種儲物盒。配置實用性方面和邁騰差不太多,選了液晶儀表、座椅加熱和方向盤加熱,都很好。沒選無鑰匙進入,貴。保養還可以,配件不便宜,但也不離譜。和BBA另外兩家比算是實惠的了。











123Alvin321


說起懂車,答主所在單位的汽車部有各種懂車帝,答主家人工作的單位也正好與車有關,懂車帝依舊不少。

簡單看來,懂車與買車好像是直接相關的,不過,答主要說幾個身邊懂車帝及懂車帝身邊人買車的例子,看起來好像懂車並不是買車的決定因素。

懂車A君,答主在汽車部的同事,機械相關專業畢業,畢業後某品牌汽車公司工作兩年,某品牌4S店工作三年,剛與答主成為同事的時候,他開的是一輛本田的思域,後來娶妻生子,便想換一輛大空間的轎車或者SUV,除此之外,性能是第二考慮的因素,預算在20萬左右,綜合考慮後,CR-V、雅閣、邁騰、榮放是他考慮入手的車輛,兩週後,他開了一輛掛著臨牌的天籟來到單位,我們詫異之下問起原因,A君無奈的說,他老婆不開車只坐車,所以乘坐舒適與空間是決定因素,被稱為“移動沙發”的天籟,便被獨裁的老婆當場拍板訂車。

懂車B君,答主的表弟,剛畢業兩年,雖然從事的職業與汽車無關,卻是地地道道的汽車迷,親戚買車總會問一下他的意見,這不,剛工作兩年的他便軟磨硬泡讓家裡同意他買車,家裡出大頭,自己積蓄都拿出來作為貼補,原來,他早就看好了自己心儀的車型——高爾夫GTI,並跟爸媽各種安利此車的各種好,他爸媽各種點頭各種好,於是,表弟在某天回家之後,看到車庫裡嶄新的——途觀L,崩潰之下,他老爸淡定的說,我去看高爾夫了,那車不實用,途觀又大又氣派,反正牌子都一樣,差不多……就買了。

懂車C君,不只懂車,而且還是某汽修連鎖品牌的小老闆,混在汽車界多年,開一輛大眾尚酷,等到開店之後,C君毫不猶豫出掉了尚酷,買了一輛被稱為神車的五菱宏光,一輛全順。

C君說,車好不好,要看你做什麼用,恰好滿足你需求的車,才是真正的好車。

以上,便是答主身邊懂車帝的買車實例,供君參考。


濟南時報


首先,懂車的人開什麼車的都有,真的,因為每個人對於一樣的車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我來說說我身邊那些編輯,車評人以及修車師傅都開什麼車吧。

1.大眾高爾夫

這是編輯們很愛的一款車,因為可玩性非常高,再加上不凡的動力,很多編輯都買了GTI,緊湊,操控好,動力強,如果再稍微改一下外觀,真的很漂亮,可買菜,也能很刺激。

2.寶馬3系

我身邊涉及到汽車行業的人,其實很少買凱美瑞,邁騰這種B級車,不是說它們不好,他們只是覺得那些車很平庸,或者說非常平衡,他們更願意買一些操控至上或者可玩性高的車。寶馬3系就是其一,操控精準,開起來比同級別的C級爽很多。

3.斯巴魯BRZ

一般車評人比較喜歡買這款車,入門級別的跑車,但是改裝潛力巨大,即便是原廠,開起來也是很爽,不過這款車就別談什麼實用性了。

當然了,其他車款也有,像卡羅拉、思域si等等都有,還是那句話,自己喜歡就好。


小卡說車


我就說說我吧,北京的一般老百姓家庭,我32了,爸爸以前是國企裡負責野外機臺的機長,那時流行接班,我爺爺之前是工程兵,退伍後也是乾的機臺機長,地質工作,都是比較辛苦,父親16歲就來北京接班,學會開車也比較早,最早是A本,最近幾年才降到了C本,2011年北京限號後他搖號兩個月中的,8月底提車,在石景山一家廣豐提的凱美瑞240G,車買了後他開了一年,因為到2012年下半年我也搖到號了,家裡又添了一臺2.0偽四驅的CRV,然後把豐田給我了,我開到現在,豐田是一顆螺絲沒動過,基本都是到4S店去保養,今年才開始在京東買全合成機油,原廠機濾,墊片,自己找修理廠看著師傅給我保養,本田的品質當然也是沒的說。

那時不懂為什麼偏買日本車,現在基本是沒什麼話說了。

我在2013年開始在汽車4S店開始工作,北京的鴻都集團賣過韓系品牌(1年),中國進出口貿易公司賣過美系與英系品牌(共計1年),保利星徽德系豪華品牌(1年),後來又去了汽車之家賣過車(車商1年),算上賣的車起碼有400-600多臺車了,基本上覆蓋了國內能常見的車,也沒少開車,現在在瓜子二手車總部當個普通打雜的員工,今年3月份考的二手車評估師。

不敢說多懂車,但起碼能說兩句。

買車基本上大致分兩類人,一類是能決定自己買什麼車的,另一類是沒決定權的,只有開的權利,就像當初我家裡買車一樣,我要銳志,結果是一臺老氣橫秋的六代凱美瑞,不過說實話,也感謝這個傢伙陪了我這麼些年,沒掉過鏈子。

在瓜子工作期間,那時主管負責售後工作,處理過大大小小500多個車況類案子,基本都解決了,瓜子也比較對客戶負責。(沒打廣告哈)

常見的品牌故障壞的,我說幾個你們當看故事就好,有過一臺別克英朗變速箱問題,修了一萬多。奧迪A5燒機油賠了8000多,法系車的雷達出個小毛病什麼的也正常,國產廣汽傳祺的轉向機故障也見過,日產的也見過加了假機油後發動機油泥過多的,形形色色,五花八門。

我現在基本每天看看汽車之家新車信息,再看看頭條的懂車帝(每天基本1個小時),汽車買了我認為,到了公里數正常保養就行,平時好好對它,有個剮蹭也不用修(不影響開的情況下)。

前幾天我看TopGear裡的一個人說的話我覺得挺好,在這裡送給大家,如果一輛車讓你坐上去沒有激情的話,那不如去座公交,因為他們都是交通工具。

在這裡也希望大家都儘早能開上自己喜歡的車。











就讓它隨風而去


我8年的駕照,開過66萬公里,以前開過夏利老普桑帕薩特,九幾年老普桑開的比較多,相比現在來說也是質量最差的車,覺得汽車就是開開修修的,我都快成半個修理工了,只不過那時要求低覺得就是好車了,有收音機還有空調,空調也夠冷。

2011年買的豐田銳志,17萬多隻壞了一個副駕化妝燈泡,除了輪胎剎車片電瓶雨刮條等消耗品和換油以外,我根本不用上修理廠去維修什麼毛病。我去年還是買了豐田漢蘭太3.5高配,下一臺車還買豐田的。



買車就是娶老婆,關鍵是要身體好能幹活還要對人忠誠,不把人扔在馬路上。至於安全不安全,你我都不是權威人士,看美國汽車質量報告就行。討厭那些大眾和美國的在國內的套娃車,這些車在國外沒有定型車,也沒有國外的嚴格的碰撞測試,純純的一個國產車加了一個外國的商標,來糊弄中國人的。


再給那些想買車又嫌日本車鐵皮薄的朋友說一下,同樣車重的情況下,外皮薄了車架就厚,外皮厚了車架就薄,帕薩特與凱美瑞車重基本一樣,但它外皮厚了再加一個鑄鐵發動機重了幾十公斤,它的車架是不是真的薄了?

你可以想像一下,這方面,大眾的宣傳工作做的好,一再宣傳日系車外皮薄,網上各種交通事故歪曲事故本來真相,絕不提他用了鑄鐵發動機相比凱美瑞還輕了幾十公斤的事實。外皮厚就安全了的想法就跟你穿了一件牛仔衫就耐打了一樣是很可笑的。



還可以給你做道題,日系車如果把外皮厚度加一倍只要100公斤,化費只有600元,如果加厚0.2毫米,以全車20平方計算,只要加31公斤,合190元錢。至於把泡沫當保險槓來說事的小白你最好閉嘴,因為你還停留在初初級階段,容易出洋相。


就我現在身邊還一幫人國產,韓系,日系不買,我說你TM懂車嗎?買了車開幾年研究一下車在說話撒。德系車確實好,我也想買,但是就TM因為它銷量好,去4s店你看那系B銷售的嘴臉,愛搭不理的屁樣子我就夠了,果斷讓它愛死哪死哪去,國產車,我真的很愛我的國家,但我沒失去理智,我買車那會真就沒幾個國產車能上的了手的。

所以我不多說,現在的國產今非昔比,我打算換車時會選擇國產,但是哈弗一定滾遠,欺騙消費者,利用消費者心裡,品質垃圾。日系,我剛開始買車時是堅決不考慮的,但,有了車,開了車,研究過以後知道,日系車在目前的世界下,國人開是最合適的,因為日系車把車和車在哪開研究的比我們透徹,最適合的,我換車也會考慮的。



現在創馳藍天,地球夢,還有各種混動技術已經很厲害了,要不了兩年更成熟,已經能達到百公里5個油以內了確實厲害,不服不行,值得國人學習,但我們國家的汽車工業也已經很厲害了。我愛我的祖國,我不會當一個蠢貨去愛,我相信我們會一點點趕上別人的。中國加油!為中國國家品牌加油!


小蝦走四方


我不懂車,對這個也沒有多大興趣,總覺得它就是個代步工具,身邊的圈子可能有限吧,我覺得身旁最懂車的人,就是我的表哥了。

他小時候就會開自己家的拖拉機了,所以學駕照的時候,也學的很快,後來因為想要車,就買了一輛小轎車,差不多十萬塊吧。至於為什麼買這輛車,因為家裡也沒多少錢啊。

如果有錢,肯定買的車都是好車了。另外,我說他懂車,是因為坐在他車上的時候,他會給我路上的各種車輛是什麼牌子,什麼價位,性能好不好,油耗高不高,等等吧,雖然他自己買的車不是很好,但在這方面,他真的懂得很多。

上次,去上海,晚上的時候,我們去外灘,在走高架橋的時候,他開車看見一輛蘭博基尼,當時那個車跑的很快,但表哥就是想追上蘭博基尼,所以開的更快,我們坐在車上都嚇的不敢說話,他還一個勁的讓我拍照,當時和那輛蘭博基尼並駕齊驅,想想都覺得後怕,不過表哥的開車技術是真的好,很刺激的一次體驗。

另外,我就想問問,他的車是什麼牌子的啊?


就是這個車,追的蘭博基尼


小幸福的萌萌雷


很榮幸能回答你的提問!

因為平時經常接觸汽車這塊,所以認識一些非常懂車的朋友,其中也不免一些大咖級的人物,不過大咖們的選車相對比較有個性,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參考意義並不大,下面就分享兩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朋友是選了什麼車,對於準備購買而且預算差不多的人來說,值得參考。


第一位是我的一個大哥,汽車各方面的經驗非常豐富,現在家底是比較厚,但為人非常務實,2016年換的車,當時考慮的速騰,後來去4s店的時候沒有現車,而他買東西不喜歡等,因此當場就改變決定換了寶來,具體是1.6L的自動舒適型,後來問過為什麼不看看卡羅拉或朗逸,他的回答很簡單,雖然卡羅拉是一款好車,但是他更喜歡大眾底盤所帶來的那種紮實感,這一點不止是卡羅拉,同級別的日系車基本上都比不了,至於朗逸本質上和寶來一樣,沒必要去看。

第二位是我的同學,前段時間準備給他媳婦買一輛十萬元以內的代步小車,最後提的是豐田致炫,那當然是得問一下為什麼沒有選POLO和飛度的原因了,其實他媳婦喜歡外觀看起來更漂亮的POLO,而我這位同學又是一個喜歡忽略外觀的人,沒有選的主要原因是後排空間小,坐進去以後不舒服,至於飛度雖然在空間上大了,動力表現也沒得說,但是他媳婦對動力沒什麼概念,平時主要市區代步,更多的是考慮舒適、隔音、省心和安全等方面,這樣一來全系標配ESP、空間夠用、隔音舒適略好的致炫成為了最佳的選擇,而且整車售價相對還便宜一些。

所以個人感覺這兩位的選車標準還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如果現在準備買車,預算還和他倆差不多的話,想一下自己的用車需求,做為一個參考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並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交流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