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九歲離家出走,十四年後發了洋財,他是滄州名人!

在滄州名人植物園中,有兩排名人銅像。北邊這排最東面是一個叫孫福有的人,只見他神情莊重,目視前方。而身後有一隻健壯的雄獅。

到過植物園的人都知道,滄州這些名人多是文學家或政治家,而像他這樣的藝人絕無僅有。

他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而榮登名人之榜呢?

九歲離家出走,十四年後發了洋財,他是滄州名人!

名人植物園中孫福有銅像

查閱一下相關資料,簡單跟大家分享。

孫福有,滄州吳橋人,生於1882年。他是一個苦命的孩子,還在他幼小的時候,父親就離世了,母親帶著他艱難度日。

在吳橋,到處都是表演雜技的藝人。受環境影響,孫福有從小就愛上了雜技。但是他沒有認師傅,自己模仿別人練習一些雜技動作,吃了很多苦頭。經過觀察他發現,耍馬叉似乎相對容易些,而且不用吃太多苦,於是,他開始潛心練習耍馬叉。

在他九歲的時候,一次跟母親賭氣,扛起馬叉走出家門。誰知,這一走就是十四年!他去了哪裡?又是怎樣生活的呢?

九歲離家出走,十四年後發了洋財,他是滄州名人!

王寶和表演三仙歸洞

原來,他是靠耍手藝自己養活自己的。後來跟雜技班到處演出,走了很多地方。約在1902年孫福有跟範屯兩個姓王的雜技小班到京、津、東北、高麗演出,一年後去了俄羅斯。在俄羅斯加入了一個名叫巴羅斯基的馬戲團演出,後轉到伊扎克馬戲團。

1904年,他回到家鄉,給母親300塊大洋,母親給他娶了一房媳婦-餘慧萍。

1910年,孫福有從俄國再次回到吳橋,帶走女兒孫玉香、侄子孫吉堂等人,以“孫家班”的形式在伊扎克馬戲團演出。孫福有自身經過多年演藝活動,又學習了俄羅斯的馬戲、空中節目等,成為一位出色的演員。

1918年起,孫福有從俄羅斯繞道阿富汗、印度,於1920年回國。1928年,南下廣州、香港一帶。在香港時,得到香港商人資助,進一步擴大班底,建起了中國第一個大蓋篷,並將團名改為“中華國術大馬戲團”。

1929年,從香港到越南西貢,演出四十天,收入二十萬。後又到新加坡、緬甸、印度等地,期間馬戲團購進馬24匹、大象9頭,以及一些其他動物。在吉隆坡購置了動物大篷和小篷。在印尼購買了3輛轎車、5輛摩托、2部發動機。馬戲團陣容不斷擴大。孫福有在國外演出活動一直進行到1932年。

1933年,黃河決口,數十萬災民飢寒交迫、流離失所。黃河賑災委員會電請中華國術大馬戲團回國賑災義演。孫福有率中華國術大馬戲團經香港、汕頭到上海,在上海虹口扎篷演出。不到一旬收入二十多萬大洋,悉數賑濟災民。此時的馬戲團已有120餘人,馬40匹,象12頭,獅、虎、熊等50多隻。

他之所以成為滄州名人,是因為他是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馬戲團,而且有兩項發明:一是他研製的大蓋棚,使雜技自古以來撂攤演出走向舞臺藝術。二是他發明的保險繩,使雜技藝人由危機四伏進入了文明和人性化時代。大蓋棚和保險繩,一直沿用至今,在成千上萬名雜技藝人眼裡它們是孫福有大師的化身,是雜技人的保護神。

孫福有故居在吳橋縣城東北20裡的孫龍莊。在村東路北,一團大院,滿園樹木,綠陰托起一座灰色小洋樓,與村裡其他紅磚平房相比,真是羊群裡跑出來一隻駱駝。

小洋樓是孫福有為他的俄羅斯妻子所建,水泥圓柱,拱門尖窗,門楣雕刻圖案,房簷上有瓶形欄杆,三面木製迴廊,一派十足的俄式建築風格。1933年施工時花費1.4萬塊大洋,水泥從天津漕運而來,磚瓦石灰當地定做,工料講究,磨磚對縫,70多年過去依然光彩如初。據說落成那天,來看熱鬧的人山人海,風傳雜技之王為他的俄羅斯妃子蓋起了一座小克裡姆林宮。這般豪華家宅當然會引起一方眼紅,不久便招來一次土匪綁票,孫福有的女兒被打死,母親被劫走,贖資花了500塊大洋。

眼前這座小洋樓已經接待過數十萬名參觀者,其中包括上千名世界名國雜技界知名人士,大家對這位雜技大師獻上了無限的敬意。

在1997年由河北省政府等四個單位聯合主辦的“中國吳橋雜技藝術節”上,召開了“孫福有雜技藝術研討會”,孫福有的半身塑像屹立在河北吳橋雜技大世界的廣場中心,底座上刻有莫克萊爾先生法文親筆題詞“紀念世界現代馬戲之父——孫福有先生”。

九歲離家出走,十四年後發了洋財,他是滄州名人!

孫福有塑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