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時間就是,文藝青年也有了肚腩

時間就是,文藝青年也有了肚腩

時間就是,文藝青年也有了肚腩

愛在午夜降臨前

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

主演:伊桑·霍克、朱莉·德爾佩

上映日期:2013年6月14日

事件:上映5週年

時間就是,文藝青年也有了肚腩

有導演,把拍電影當作觸摸現實領域的觸角。

[洛麗塔]一層情色薄紗下慾望朦朧,欲說還休;

[2001太空漫遊],成了半個太空專家;

[閃靈]大白天的戲份,也讓人驚悚出一身冷汗。

有導演,數十年如一日拍攝同一部電影。

父親嫁女兒的故事,小津拍了幾十年。

我是開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

理查德·林克萊特則耐折性子,拍時間。

1995年,[愛在黎明破曉前]一路走,一路詩詞歌賦、人生哲學。

2004年,[愛在日落黃昏時],而立之年的兩人,話題換成了工作、家庭。

到了2013年,[愛在午夜降臨前]終於你長了肚腩,我鬍子斑白,雖相看兩生厭,卻也能執手攜老。

時間就是,文藝青年也有了肚腩

不過是凡俗生活

電影的開頭,傑西在機場送別兒子。

時間就是,當初聊神秘主義、文學、自由的文藝青年([愛在黎明破曉前]),

變成了一遍遍叮囑孩子「少打遊戲多看書」、「記得電腦充好電」的中年父親

時間就是,文藝青年也有了肚腩

△不惑之年的傑西

機場外,塞琳和雙胞胎女兒等在車上。

原來,自[愛在日落黃昏時]之後的九年間,發生了很多:

傑西已離婚,兒子跟前妻在美國,他與塞琳有一對女兒,長居歐洲。

兩人帶孩子在希臘度假,既是一段無奇的尋常生活,也暴露了兩人的矛盾。

傑西想搬回舊金山,以彌補缺席兒子成長的遺憾;

而塞琳則不想放棄在巴黎的生活和一份不錯的工作。

時間就是,文藝青年也有了肚腩

△一個心有不滿,一個語調上揚,氣氛不妙

但隨女兒一句「我的蘋果呢」,尷尬的氣氛瞬間溫馨起來。

早就是老夫老妻

,再加上一對女兒,連爭吵都激烈不起來了——不過是不鹹不淡的生活裡的茶米油鹽。

餐廳一場戲,暴露了塞琳與傑西矛盾的原因。

塞琳模仿男性理想中胸大無腦的女人,暗諷傑西是隱形大男子主義。

觀戰群眾中,有對感情持懷疑態度的熱戀青年,有過來人對兩性價值觀的娓娓道來,也有耄耋之年對愛人的緬懷……

藉著剛才的討論,兩人都懷疑起來:自己還能忍受對方多久?

他們一起看夕陽,一點一點消失,終於被海水吞沒。

時間就是,文藝青年也有了肚腩

△慢慢消失的,還有他們的感情?

「戰爭」還是爆發了。

兩情繾綣時,一通電話揭開了醞釀已久的波瀾。

時間就是,文藝青年也有了肚腩

△塞琳幾乎是歇斯底里,將多年耽於家庭的苦悶一股腦兒拋向對方

時間就是,文藝青年也有了肚腩

△對孩子的愧疚感、對妻子強硬態度的消極抵抗,則讓傑西身心俱疲

不管是兩人心知肚明的外遇,還是對推脫家庭瑣事的懊惱,都足夠讓曾經月下花前的兩人,對彼此生厭。

末了,塞琳扔下一句「我不再愛你了」,甩門而去。

據說即使是美滿的婚姻,夫妻雙方也有200次離婚的念頭,50次掐死對方的衝動,身處其中的每一位,都不堪其擾。

如果以分手作結,就浪漫地不現實。

電影的結尾是,傑西找到塞琳,告訴她:

時間就是,文藝青年也有了肚腩

△“我愛你,我努力想逗你笑,我忍受你一大堆臭脾氣……這就是生活,不完美但真實”

他們都明白,十八年前的浪漫,化作了平淡生活。

兩個努力經營的人,理應享有

凡夫俗子的苦樂。

時間就是,文藝青年也有了肚腩

用電影記錄時間

「愛在」系列一共出了三部。

1995年[愛在黎明破曉前],男女主在火車旅行中邂逅,塞琳改變了行程,與一面之緣的男孩子漫遊維也納;

古鋼琴音樂、巴洛克建築本就顯得不真實,兩人分享對世界、宗教、哲學的不解,反覆探討生命的終極意義……就更像置身夢境

時間就是,文藝青年也有了肚腩

△那是二十歲的迷思和神惘

2004年[愛在日落黃昏時],兩人「有預謀」地重逢在巴黎,互訴不遂人意的生活。

傑西已經是眾人簇擁的作家,功成名就,妻兒常伴,眼中卻無當年神采;塞琳則信誓致力公益事業,兩人的談話更像是久違朋友的互道安慰

時間就是,文藝青年也有了肚腩

△在重逢恨晚的遺憾中,傑西錯過了離開的航班

到了2013年[愛在午夜降臨前],年過四十的兩人,攜一對女兒藉由希臘之行修復中年危機。

你是不是出軌過一個女讀者。

我討厭每天搬嬰兒床。

為你兒子搬去美國,休想……

積壓多年的矛盾,成了扔向對方的利劍。

時間就是,文藝青年也有了肚腩

△十九年前討論哲學奧義的一對璧人,變成了吵吵鬧鬧的人間煙火

邂逅心動、久別重逢、終成生活伴侶……三部曲幾乎說盡了感情各態。

銀幕也留下了飾演男女主的伊桑·霍克、朱莉·德爾佩,從豆蔻走到而立,從滿臉天真幻想,到皺紋叢生後的釋然。

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最愛講時間的故事

「愛在」三部曲,橫跨18年;

[少年時代]用12年時間,拍攝少年從6歲到18歲的生活。

從玩遊戲看動畫的稚子,到敏感擅思的攝影青年;

從夏令營收集蜥蜴脊椎骨,到第一次獨自旅行……

不是奔跑迎接的姿勢,也不刻意閃躲,就那麼自然生長。

時間就是,文藝青年也有了肚腩

△[少年時代]記錄著男主角的成長

沒有明顯的故事衝突,沒有三幕戲劇結構,始於生活,歸於平淡。

與其說是虛擬一個故事,不如說是一場關於時間的影像實驗。

固定班底,拍攝續作的方法,不少見。

寅次郎每年跟大家見面兩次,渥美清從41歲演到67歲;

春嬌與志明,從曖昧、被新歡攪局、到一紙婚約,一場銀幕姐弟戀,談了五年。

十三歲時,讓·皮埃爾·利奧德是少年安託萬,撒謊、逃學、偷打自己……

自此開始了[安託萬·杜瓦爾內歷險記]五部曲:從[四百擊](1959)到[二十歲的愛情](1962)、[偷香](1968)、[夫妻生活](1970)、[飛逝的愛情](1978)。

讓·皮埃爾隨角色安託萬一起成長,在銀幕上造成了一種「罕見的真實感」。

那是六十年代的法國電影新浪潮精神,用攝影機記錄生活的真實

時間就是,文藝青年也有了肚腩

△讓·皮埃爾的“20 30 40”

這樣說來,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只拍了一部電影——講述時間的電影。

曾有關心傑西和塞琳的影迷,問導演:

九年之後,「愛在」系列還有下一部嗎?

有啊,主角二人在等待安樂死的時候,依然那麼話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