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望乡》淡化了妓女题材的情色内容,而突出了两个女人的心灵碰撞

《望乡》淡化了妓女题材的情色内容,而突出了两个女人的心灵碰撞

《望乡》是八十年代引进大陆的一部日本影片,公映后曾经轰动一时,今天看来,这部影片中的艺术技巧依旧散发着动力的魅力。

这部影片看似写的是女人面向男人的肉体出卖行为,但作为一个艺术作品来说,它的核心却是两个女人是如何心灵沟通的,而影片的主要情感转换部分,也放在了这两个女人的灵魂深处的相互感应上来。

影片的重点,自然是妓女的生活。但影片对妓女生活的描写,毫无情色与淫欲的成分在内,它运用各种手段,来淡化妓女题材的艳靡倾向。影片一直把妓女部分的内容放在亲情的荡涤之下,放在老年残生的映衬下,放在女人强烈的痛苦的反叛下,这使得出卖肉体部分成为影片中张扬的一种罪孽,而绝没有情色的卖弄。

《望乡》淡化了妓女题材的情色内容,而突出了两个女人的心灵碰撞

这种亲情的荡涤,是通过哥哥这一角色来表现的。影片中的阿崎,从小就定位在一个亲情的家庭的范围内,提取了观众对亲情的温柔的体验,从而剥去了这个角色在跌入风尘之后的任何下流的想象。因为观众无法背叛自身的亲情,无法在自己的亲情的体验上,施展自己的黄色趣味。影片中的哥哥的角色,是很重要的,实际上是让观众参与到影片的角色体验中去。

老年阿崎婆的怪异的形象,也有效地冲淡了年轻时妓女生涯的色情卖弄。她的孤独,她的警惕,她的破败屋子,那些阴郁怪异的猫,都洗刷了任何可能的滋生色情意味的背景粉色。

《望乡》淡化了妓女题材的情色内容,而突出了两个女人的心灵碰撞

而年轻阿崎的那种强烈的反抗,更是把一个女孩的孤苦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影片通过阿崎婆之口,表述了她一辈子对性的厌恶写反感。在此基础上,影片讲述了她的唯一一次爱情过程,则使人们窥见她灵魂深处的那么一种温暖的色泽。这一切,都使阿崎的形象相当的饱满,把她对妓女生活的抗拒、被动的接触及灵魂中那么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都作为重点部位进行了表现。

《望乡》淡化了妓女题材的情色内容,而突出了两个女人的心灵碰撞

可以看出,影片对阿崎的妓女生活并不是没有侧重的,而重点选取了反映她性格侧面的主要方面,来完成人物的塑造,其目的,就是尽力减少她身上的淫欲成份,还原她作为亲人,作为女人的那一种直击感情的层面。相比之下,影片对她到哈尔滨的段落,就没有作出过多的描写,这时候她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应该说不是值得说的,特别是她丈夫死在回国的路上,但由于这些情节涉及到侵略者等这些不光彩的事情,更因为这背后提到了她可能存在的那么一种幸福,都被影片舍弃了。可以看出,影片对完成人物塑造,作了不着痕迹的选择。

《望乡》淡化了妓女题材的情色内容,而突出了两个女人的心灵碰撞

但回忆部分塑造的年轻时阿崎的形象,基本是以一种纪实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没有什么性格的进展,只是纪年式地表现了她的生活状况。影片真正显示出灵魂冲突的地方,恰恰是影片主角、女记者三谷圭子与阿崎婆之间是如何一步步走近的,并揭开了一个女人的隐秘的世界。

《望乡》淡化了妓女题材的情色内容,而突出了两个女人的心灵碰撞

影片感动人的地方,是栗原小卷的高雅的气质与粗俗、肮脏的阿崎婆之间的反差。作为一个时尚的女人,女记者在接触阿崎婆的过程中的那种尊重,那种温婉,那种无所隔阂,都体现了一种现代良知的情境,而这种状态,恰恰是阿崎婆最为感动的地方。她从记者那里,感受到了世界上还有一种重视的眼光,来对待自己这么一个孤独的女人。影片突出了这种反差,也借此像一道阳光照亮过去的晦暗的历史。当影片中的记者向阿崎婆喊出“妈妈”的时候,影片达到了一种不动声色的感动人的地步。这是对饱受污辱的女人的一种精神的尊重,毕竟她在被动地开始自己悲惨人生的时候,她进行了反抗,还有着那一丝灵魂的纯洁(现在与回忆达到了一种相辅相成的交融),当女记者脱口而出一声“妈妈”的时候,可以说是恰到火候。

《望乡》淡化了妓女题材的情色内容,而突出了两个女人的心灵碰撞

影片拉大女记者与阿崎婆文化、形体、气质上的差异,使这两个一个天一个地的角色,进行了情感上的碰撞,这是影片把握的准确地方。女记者没有高高在上,阿崎婆虽然人老珠黄,但是,两个女人在情感上却没有差距。外表上的差异,而灵魂的平等,是构成影片感人的原因。女记者与阿崎婆在影片最后达到了一种灵魂相通的平等,这才是影片的可贵的地方。想想中国电影中,一个城里人与乡下人,总是有意无意地突出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在张艺谋电影《千里而走单骑》中,高仓健几乎成了一个独角戏,他是高高在上的,而中国人,却像他面前的小丑一样,几乎走马灯在他面前晃过来荡过去,缺乏与他进行相互感染的动人成份。就是高与杨杨的对手戏,也仅仅表现了杨杨的一些外在的形态,却没有他凝聚着乡村本性美好的一些动人因素。这使得杨杨这一角色,也似乎是一个外来人眼中看到的陌生的孩子,张艺谋在对杨杨的态度上与一个日本人没有什么差别。

《望乡》淡化了妓女题材的情色内容,而突出了两个女人的心灵碰撞

在《望乡》中,女记者打开阿崎婆的话匣子的重要原因,也是由于他们的平等的共同的命运所致。只有他们拥有了共同的女性的立场,才能使她们心灵相通。影片是通过女记者在屋子中受到一个男人非礼后,才激起了阿崎婆对过去回忆的信心。女人容易受戕害的特点,使她们同命相怜起来。可以说,影片中的那种当代色欲横流的男人,使女记者与阿崎婆都作为这种男人的受害者的地位,而得到了角色认同,这才使阿崎婆愿意回顾不堪回首的过去。可以说,影片中的那种“不是东西”的男人,是激发女记者与阿崎婆沟通的一个重要的催化剂。这种催化剂一如《远山的呼唤》中那个虻田对民子的非礼导致了男女主人公爱情的萌生。这就是“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的道理,一般爱情片中,这种沧海,无非是自然灾害与人类祸害。

《望乡》淡化了妓女题材的情色内容,而突出了两个女人的心灵碰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