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作為興寧人,你居然不知道這兩個典故與傳說?

何南鳳與石馬的典故

興寧城北上近三十里,有個一去處,叫石馬鎮。其得名於鎮內一塊酷似仙馬的巨石,巨石的附近,出了一個才子何南鳳。石馬的老人津樂道關於何南鳳和石馬的故事:傳說何南鳳上京趕考,立筆破題,大意是窮又如何?富又如何?不窮不富又如何?窮的沒有窮落水,富的沒有富上天。主考官見其言如大家,語帶禪機,相其格前是宰相後是和尚而不敢取。何便到南華寺當了和尚。一去八年,妻相思心切,謊稱兒急病,何競不歸;再稱兒死,何急作文祭之,反倒把兒子祭死了。無柰返鄉,途經石馬八洲,聽人說仙馬常常出來吃禾苗,害人不淺。便作了一貼,將石馬制死,不再遺害人間。石馬鎮一位張姓的剃頭匠清楚地記得這首詩,並背給我聽:“石馬行上第八洲,仙人遺下幾千秋。細雨霏霏眉毛度,鐵鞭任打不回頭。”

作為興寧人,你居然不知道這兩個典故與傳說?

石馬石

這條長長的石馬究竟頭向前還是尾向前,連當地人也說不清楚。

塔井鎖金龜的傳說

自古至今,多次自然災害與戰爭等災難中,興寧基本上都能偏安一隅,不至於受到太大的損失。據老書記載,清朝後期,興寧文人、術士考究到興寧的地形是個“龜形”,主興寧平安、出文人。時人作詩云:“鐵網城頭架,金龜水上浮。任爾天下亂,興寧唔使愁!”

後來不知誰想到,既然保興寧平安、出文人的是金龜,萬一有一天它跑了怎麼辦?清朝的秀才、術士們又想了個好辦法。他們測得金部位於老城西門,便建了一座新西門鎖住;四腳位於興寧城內,又按四腳方位打了四口井,釘住龜腳;測得龜尾位於城郊數里外的寧新文星管理區,於是大興土木建了一座文峰塔震住龜尾。四口古井中小的見過三口,現存一口長春井,文峰塔至今還在。

作為興寧人,你居然不知道這兩個典故與傳說?

文峰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