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中美博弈下,“打鐵還需自身硬”

中美博弈下,“打鐵還需自身硬”

專訪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

賴忠孝教授

Q1

當前,中美貿易戰雖然暫告一段落,但面對當今複雜多變的國際貿易環境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中國應重新制定應對新貿易形勢的策略。東莞作為外貿大市,是典型的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工業城市,未來如何應對全球貿易形勢的轉變和全球產業分工的調整,以持續提升自身的產業競爭力和城市競爭力,並穩步向創新型一線城市邁進,是重點研究課題。

為此,《東莞經濟》採訪了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教授賴忠孝,以探析東莞外貿升級轉型之路。賴忠孝認為,東莞的外貿升級路徑還是要堅持“兩條腿走路”的原則,一方面把通過傳統產業升級把貨物貿易做強做大,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同時注意知識產權的保護。

中美貿易戰劍指“中國製造2025”

《東莞經濟》:從宏觀經濟的角度看,全球貿易格局與原來相比,出現了哪些方面的變化?中國在全球貿易格局下處於怎樣的地位?

賴忠孝:近幾年來,美國等發達國家祭起貿易保護主義大旗,引發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但明顯看到的是,在製造領域,美國等發達國家已經顯現競爭劣勢。因為當年日韓港臺的產業轉移選擇了中國大陸,首要看重的是中國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土地成本,而中國製造也是憑藉這一點佔領了中低端產業鏈。如果特朗普希望製造業重返美國經濟,人力資源和土地成本將是其需要首先應對的問題。

中國製造業向東南亞的產業轉移,目前只是最低端的紡織製鞋業,他們的人力成本很低,但是技術水平也相對較低,僅僅相當於我國改革開放初期階段,要追上中國至少還需要五年時間。同時,中國也在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把技術含量更高,利潤率前景更好的產業,有條不紊的繼續推進。所以,中國在全球貿易格局還有具有一定優勢的。

中美博弈下,“打铁还需自身硬”

《東莞經濟》:中美貿易戰的背景是什麼?請您就此預測,如今我國在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下,將會產生哪些改變?

賴忠孝:中美髮生貿易戰,是不可避免的。中國是製造業大國,但對個別國家來說,這個“大”可能會帶來一些威脅。過去,中國製造給人的印象是,價格便宜、質量不怎麼好。但是我們改變了,我們的價格優勢依然存在,但是質量好了、附加值提高了。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中國的實力增強了,美國也看到了這一點。

自中國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以來,美國看到了很現實的威脅。中國製造2025本身是中國主導,推動中國製造業邁向中高端的一個國家政策。而美國此前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很大程度上是針對“中國製造2025”提出的。

中國對美國的巨大貿易順差,可能是導致貿易戰的直接原因。出現貿易順差是不可避免的。怎麼減少順差?一般來說,有兩個渠道,一是減少出口,二是增加進口。但是在中國,減少出口將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外貿企業的員工大多都是農民出身,減少出口,生產企業可能會倒閉,造成大量失業,就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所以,中國的解決辦法只能是通過增加進口來減少順差。

自身強大才有話語權

中美博弈下,“打铁还需自身硬”

《東莞經濟》:在整體國際外貿形勢嚴峻的背景下,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東莞將會有著什麼樣的轉變?而這種轉變將對東莞外貿產業和經濟發展帶來哪些方面的影響?

賴忠孝:中美貿易戰讓我們認識到一點——自身強大才有話語權。落實到內部的話,還是要把製造業的技術、質量、服務提高。

首先,中美貿易戰中值得注意的一個點是知識產權。用市場換取技術,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一個重要的決策。中國發展的道路,一直都是圍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發展出口,二是是利用外資,現在也是如此。利用外資並不是因為缺乏資金,而是利用跟資金捆綁在一起的技術、管理,帶來人才的素質和技能水平的提升,從而降低培養成本。

我認為,儘管當今國際貿易形式非常複雜,東莞包括中國還是要堅持走自己的路。傳統產業是東莞的優勢,必須把技術含量提高。以前我們沒有自己的品牌,也不存在知識產權。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品牌,有了技術和管理,自身也要有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

中美博弈下,“打铁还需自身硬”

其次,要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我國跟美國的貨物貿易有近4000億美元的順差,但服務貿易有1000多億美元的逆差,即我們出口的服務少,從美國進口的服務多。按照美國人的思路,中國在未來兩年要把貿易順差減少2000多億。

發展服務貿易一方面是國家競爭的需要,另一方面,東莞要把服務貿易的短板補上。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平,應該是第一產業佔GDP的比率10%以下、第二產業佔30%以下,第三產業佔比60%以上。按照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佔比在60%以上。目前東莞的農業應該在10%以下,製造業在40%-50左右,應該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目前,海外的大型諮詢公司,如麥肯錫、高盛,一個公司的收入可達上百億美元,比一個國家的GDP還要高。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能不能做出一些動漫、軟件、金融等產業的自主品牌。

中美博弈下,“打铁还需自身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