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同是獨角獸 境遇為何大不同?

同是獨角獸 境遇為何大不同?

5月8日,A股市場的首隻獨角獸企業藥明康德閃亮登場。沒有出現任何意外,藥明康德以43.98%的漲幅以漲停報收,週三再以漲停報收。市場上亦有好事者在計算著藥明康德一簽賺10萬元需要多少個漲停板,一簽最高能賺多少錢的問題。同樣是獨角獸企業,作為年內港股“凍資王”的平安好醫生,在掛牌的第二個交易日即遭遇了股價破發的尷尬。

自今年2月底傳出“證監會將為雲計算、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高端製造四大行業中的獨角獸公司開啟IPO綠色通道”的消息以來,新經濟企業、創新企業、獨角獸企業就開始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此後,富士康、藥明康德以及寧德時代的快速過會,以及證監會出臺《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實際上預示著A股市場的獨角獸時代已經到來。

在藥明康德未掛牌以前,A股市場已“誕生”了獨角獸概念股,基於市場的炒“新”情結,獨角獸概念股還遭到了爆炒。由於身披“首隻獨角獸股”的外衣,藥明康德的掛牌,當然不會遭遇平安好醫生那樣的破發問題。而值得關注的是,藥明康德與平安好醫生掛牌後的走勢為何會如此懸殊?

藥明康德與平安好醫生身上均不乏光環,如藥明康德被稱為醫藥界的“華為”,平安好醫生則攜“AI+醫療”雙重概念登陸港交所,兩隻獨角獸掛牌後一隻暴漲,一隻破發,背後顯然並非沒有原因。

先從發行價格上看,藥明康德的發行價格為21.60元,而平安好醫生髮行價格則高達54.80港元,相當於人民幣44.45元。平安好醫生髮行價格為藥明康德的兩倍以上。發行價格越高,風險越大,市場炒作的難度就越大,相對地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就越低。平安好醫生股價出現破發,與其高高在上的發行價格密切相關。

再看發行市盈率。當初藥明康德招股書顯示,其欲募資57.4億元,欲發行10419.86萬股,對照2017年攤薄每股收益0.94元測算,其發行價格超過55元,發行市盈率將高達58倍以上,如此高的發行市盈率並不能為監管部門所接受。在募資大幅縮水63%的背景下,藥明康德的發行市盈率最終被鎖定為22.99倍,低於新股IPO23倍發行市盈率高壓線。平安好醫生由於2015年至2017年年年虧損,其發行市盈率為負值,與藥明康德根本不在一個等級上。

最後從盈利狀況看,平安好醫生2015年至2017年每年都產生虧損,且虧損還呈現出不斷擴大的態勢。而且,其在招股書中還提示風險稱,“過去出現經營虧損,預期未來仍會錄得經營虧損,或未能達到或維持盈利。”虧損與預期無法實現盈利,成為平安好醫生股價破發的另一主要原因。而從2015年至2017年,藥明康德業績則呈現逐步上升的態勢。

客觀上,藥明康德募資大幅縮水,以及不超過23倍的發行市盈率,為其掛牌後的股價上漲“預留”了空間,但平安好醫生的IPO卻不存在這些有利因素。因此,藥明康德與平安好醫生掛牌後的不同走勢,或許早已被註定。

筆者以為,平安好醫生的破發,也為今後虧損的獨角獸企業在A股掛牌提前進行了預警。目前證監會正著手對IPO上市辦法進行修訂,並擬放寬對獨角獸企業、創新企業上市的盈利限制。今後虧損的獨角獸企業IPO時,如果發行價格定得過高的話,是存在破發風險的。特別是,由於是創新企業,虧損的獨角獸企業今後其實還存在運營失敗的風險,這更將為其股價破發埋下了伏筆。因此,對於虧損的獨角獸企業,不僅發行價格不可定得太高,投資者在炒作時也須保持一份謹慎的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