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耦園說|於喧囂中的田園之地

耦園說|於喧囂中的田園之地

耦園說

蘇州的耦園,因其宅分東西,為雙數,古人稱兩人耕種為“耦”,而耦又通“偶”,成對,故名“耦園”,含夫婦歸田隱居之意。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耦園三面縈水,園的東面臨護城河,南北為小河道。其周邊少有新建築的干擾,外部空間環境迄今為止依然保存完整,園外的各環境要素和宅園內的空間都保留著江南水鄉的風貌,曾專為私家所用的埗頭、探水植物、曲回的河岸、細窄的小巷、鋪石巷道、粉牆灰瓦、地面的青苔……,安靜地守候在古城牆垣的邊緣。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三面臨水的耦園,位於小新橋巷的主入口處僅置一石板橋,背面的次門臨水而建,需駕舟楫方可進出。

耦園所體現出來的“小橋流水人家”的空間意象與威尼斯水城很是不同,威尼斯城內沿運河的建築都屬於外向的,大多數臨水的教堂、住宅和辦公建築等無一不顯露其裝飾豐富的臨水立面,且節奏多變、排布緊湊、空間積極,建築群的內部也多為雙層圍合模式的小型內庭院。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而在蘇州,建築樸素寧靜、臨水空間內斂而含蓄,四周以高牆圍合,通常不會將園子內部的建築外露,或者儘可能少的外露,其造園的“文章”、空間的“筆墨”和經營的意境多在於園子內部,宅園內變化多樣而對外較為封閉。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這種手法和結果與威尼斯的有著諸多差別,各自的風格不同、韻致迥異,姑蘇的水和威尼斯的水,兩地城市形態和濱水景觀之間的種種差異,使得人們身處不同環境時的感受完全不同,看來我們以往愛用“東方威尼斯”來讚譽蘇州水鄉是不夠妥當的,也沒有必要作此類比。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耦園與蘇州其他一些著名的園林有所不同,耦園有自身獨特而質樸的立意和樣式。

其中尤以所置黃石假山的疊砌方式最為突出,各假山的位置恰當、堆疊自然,形態峻拔、氣勢雄渾。耦園的佈局疏朗而不侷促,生活空間簡約、實用,建築尺度精緻卻沒有任何多餘的奢華,淡雅的草堂白屋反映出主人追求隱居的平靜心態。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耦園以住宅居中,東、西兩園的園林和住宅之間聯以重樓,這是其有別於其他園林的特殊格局。其中正宅院為四進三門樓的庭園,屬宅園主人居住之處。

住宅院落由門廳、主廳和正廳等形成縱深序列,前三進皆為三開間的廳堂和庭院,其中第三進名為“載酒堂”,兩側為廂房和以單層建築為主的小庭院。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當年沈秉成以官至安徽巡撫署兩江總督(正二品)之職,故此園主人有資格修建如此高等級的建築。因為園主人建園時所採用的均是普通的建築材料,故如今的維修成本並不高,而且修繕的工程也相對簡單。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東園原為“涉園”故址,又稱“小鬱林”,佈局以山為主,輔以池沼。其南、北、東三面皆臨河,築有城曲草堂、雙照樓、山水間、枕波軒和聽櫓樓等十餘景。

城曲草堂是園中的主體建築,樓廳雙層,坐北朝南,並有曲廊環抱。北面有三處小巧精緻的院落。東側是“雙照樓”,舊為書樓,取王僧儒:“道之所貴,空有兼忘。行之可貴,其假雙照”,有隱居學道之意。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樓廳前部院落有黃石假山,上散置十餘種花木,疊山手法平實、植被選取自然,具有郊野山林的趣味。自樓廳前的石徑可通達山上東側的平臺,而平臺東面的山勢增高並形成直削的絕壁,地形真實。

崖壁下方即臨於水池,設有石砌磴道依山勢可達至池邊,山雖不高、無奇,但石徑、穀道和絕壁形成了曲折、起伏及突變的氣勢。池水沿假山由北蜿蜒南伸,在水岸轉折處架設一道曲橋以呼應石崖和磴道。池的南端有閣跨水而建,稱作“山水間”,至此可隱約地與城曲草堂隔山而望,豐富了由樓到山、再至閣的空間層次。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從河道西望耦園,其北側的雙照樓和聽櫓樓兩座建築都突出於帶有聯排花窗的園牆之上,前後樓閣的木隔窗扇分隔細巧、簷口的翼角造型輕盈,其他都隱退於園牆之後,完整地表現了“負解臨流,宜於皆隱”的造園立意。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耦園的西園規模不大,園中有兩小院,且設一鶴壽亭。建築的尺度較小,院落的空間形態內斂。南部的院子平面隨假山進退變化而呈不規則形狀,以單面迴廊穿插其間,並配以花木、湖石,看似無奇卻顯得幽雅清秀。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蘇州的私家園林原本大多隻是供一家人單獨居住,園林的主人能夠藉著幽深曲折、層次起伏、參差多變、回味無窮的園景,生活於精緻的空間環境和“東園載酒西園醉”的意境之中,使得凡塵的擁擠和喧囂一概都被拋離於園外,而在擺脫紛爭、憂愁的同時還能夠享受到城市的市井繁華和各種便利。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熱意來襲,在耦園安心地感受那份自然的質樸,與古典園林的美。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