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特產」黔南特產、工藝品珍藏版

來黔南旅遊或者買禮物送親友的時候肯定就能用到。

01都勻毛尖茶

都勻毛尖屬於細毛尖,至今有500多年的種植歷史。都勻這一區域是茶樹生長的好地方,主要是因為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雲霧繚繞,土壤肥沃。

「特產」黔南特產、工藝品珍藏版

都勻毛尖茶外表就像雪花,條索緊卷如銀鉤,泡茶的時候茶葉沉底,茶水嫩綠明亮,聞起來清香入鼻,喝一口之後有回甜的感覺。就連我國茶葉界著名教授莊晚芳都這樣讚美都勻毛尖:“雪芬芳香都勻生,不亞龍井碧螺春;飲罷浮花清鮮味,心曠神怡攻關靈。”

「特產」黔南特產、工藝品珍藏版

在500年前,也就是明朝時期,都勻毛尖就列為“貢茶”,被明崇禎皇帝賜名為“魚鉤茶”。1915年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曾獲優質獎,多次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

02惠水黑糯米

惠水是“中國黑糯米之鄉,被譽為“高原黑珍珠”的惠水黑糯米遠近聞名。黑糯米有特殊的色、香、味,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

「特產」黔南特產、工藝品珍藏版

黑糯米在惠水種植已近千年的歷史。這一類型的糯米有特殊的色、香、味和藥用價值,能補血益氣、補腦健腎、收宮健身。中醫入藥有內服滋補,外用接骨生肌之效,素有“藥米”之稱。

「特產」黔南特產、工藝品珍藏版

現代科學家認為黑糯米含有維生素K,而且所含的鐵成分也較高,故能補血。每人每天食用150克黑糯米就可以滿足身體對賴氨酸、色氨酸的需要。用惠水黑糯米釀造的黑糯米酒和黑糯米香檳酒曾榮獲“貴州省名酒”和“貴州省優質新產品”稱號。

03長順綠殼雞蛋

長順綠殼雞蛋蛋殼為天然青綠色,食用綠殼雞蛋可以改善睡眠,增強記憶力、增強免疫功能、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等功效,食用綠殼雞蛋對保顏美容、健身防病均較好的保健作用,是饋贈佳品。

「特產」黔南特產、工藝品珍藏版

早在20世紀60年代,在鼓揚鎮馬場村、巖臘村、紀堵村一帶,人們就發現有產綠殼蛋雞的雞群,世襲流傳利用這種雞蛋能治傷風感冒,因此綠殼蛋雞倍受保護,長期得以繁衍。按照農村習俗走親送禮、移民搬遷,綠殼蛋、綠殼蛋雞也當成禮品隨之在異地紮根發展。

2008年12月,長順縣綠殼雞蛋通過貴州省農業廳審核、鑑定,產地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相關標準和要求,被認定為貴州省無公害農產品,並頒發《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證書》。2012年獲國家有機食品認證,2014年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證。

04龍里刺梨

“一個金罐罐,裝些硬飯飯,不吃硬飯飯,要吃金罐罐。”這是流傳在貴州龍里縣的一個謎語,謎底就是刺梨。

「特產」黔南特產、工藝品珍藏版

刺梨又名茨梨、木梨子,是貴州高原的野生特產,因果皮上密生小肉刺,固俗稱“刺梨”。成熟的刺梨肉質肥厚,味酸甜,富含多種維生素,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花、葉、果、籽皆可入藥,有健胃、消食、滋補、止瀉的功效。刺梨的維生素C含量極高,每百克刺梨鮮果含維C2000毫克,是獼猴桃的10倍、甜橙的50倍、蘋果的500倍,因此被稱為“維C之王”。

「特產」黔南特產、工藝品珍藏版

在現代社會,人們更加註重健康的生活和營養的飲食。龍里正是看中了刺梨所蘊藏的廣闊前景,從2000年開始發展刺梨種植業,10年間建立起1.5萬畝的刺梨基地,把刺梨這一特色產品打造成了金燦燦的生態產業。

05貴定雲霧茶

「特產」黔南特產、工藝品珍藏版

外表像魚鉤,茶葉細柔,茶水碧綠,香濃回味。1993年被國家定為接待外賓用茶。在1997年被中國佛教協會確定為“佛茶”。

「特產」黔南特產、工藝品珍藏版

在唐、宋、元、明、清時均為朝廷貢茶,屬清朝八大名茶,是貴州唯一、全國罕見既有史志記載又有碑文記載的貢茶。

06福來甘泉白酒

福來甘泉白酒是貴黔南福泉市的特產。福來甘泉白酒品質上乘,醇香綿甜,濃而不烈。福來甘泉白酒產自貴州省福泉市,其歷史悠久,物產豐富,人傑地靈。

「特產」黔南特產、工藝品珍藏版

具有入口綿甜,後味怡暢,配合諧調,口味細膩、優雅,空杯留香,幽雅細膩,甘爽協調等特點。

「特產」黔南特產、工藝品珍藏版

福泉古稱“平越”。坐落於以山地為主,丘陵次之,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華中溼潤區,熱量豐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的貴州省中部腹地。一年兩熟的農作物為釀酒提供了豐富的糧食材,福泉的白酒釀造,歷史悠久,在當地頗為著名。

07獨山鹽酸菜

鹽酸菜最初稱作壇酸,後改稱鹽酸,是布依族、水族、苗族等民族久負盛名的食品。“獨山”鹽酸菜源始於明代,最初多為家庭自制自,從民間作坊加工發展到現在工廠化生產,已有400餘年歷史。

精選貴州高原獨山優質青菜的粗壯鮮嫩菜薹和嫩葉為原料,經清風徐徐清晾1-2日,用鹽揉搓脫水入池醃製,再按秘製配方加入甜酒、冰糖、蒜等佐料拌勻後裝入密閉精壇,發酵約半月後始成。富含人體所需的19種氨基酸和21種微量元素以及豐富的維生素,是世界唯一醪糟糟漬發酵食品,佐餐開胃的理想小菜。

「特產」黔南特產、工藝品珍藏版

獨山鹽酸菜香氣撲鼻,色澤鮮豔,菜綠椒紅蒜白,十分好看;吃起來,口感酸中有辣,辣中有甜、用作佐粥小菜能刺激食慾,為病弱者歡迎。源真正成為商品進行大規模生產則是清代後期的事。清時,獨山有袁、熊兩家最善製作此菜,質量好,名聲大,曾作為貢品進奉皇宮。魯迅先生曾將此菜評為中國最佳素菜·。

08甕安黃粑

甕安黃粑是貴州省黔南州甕安縣的特產。甕安黃粑是貴州的民間傳統食品,有1000多年的製作歷史。因此,甕安也享有“中國黃粑之鄉”的美譽。

甕安黃粑在製作上採用傳統工藝精心配製而成,以本地富含天然鋅、硒的糯米為主要原料,科學調配優質黃豆、紅棗、綠茶、黑糯米、冰糖等原料,用野生竹葉包制,經過長達十幾個小時的加工直至黃粑由白變黃而成。

「特產」黔南特產、工藝品珍藏版

黃粑中糯米透亮、糯米香、黃豆香、紅棗香、綠茶香、竹葉香、木香混合,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元素。目前,這一極富鄉土味道、蘊涵著濃郁鄉情的特色食品,日漸成為旅遊、居家、饋贈親友的主要選擇。

09三都九阡酒

水族釀酒歷史悠久,有2000多年曆史,有文字記載的有1700多年。特別是三都九阡地區的九阡酒,更以味美甘醇遠近馳名。

「特產」黔南特產、工藝品珍藏版

水族民俗每年五月五(端午)採藥,六月六制曲,九月九烤酒。從端午到六月六,村村寨寨婦女全部出動,由懂藥的老婦帶領,上月亮山原始森林採集多種野生草藥,最後集體起來,熬成藥水,加入米團、麵糰、麥麩、糖殼等,捏成顆粒,製成酒麴。酒麴制好後,接下來的用料、工藝也特別講究,必須用當地特產紅糯、摘糯配以月亮山中的優質泉水為原料,在九阡鎮獨特的氣候環境中進行釀造,出酒後以土陶壇密封窖藏釀造出全國獨一無二、享有千年盛譽的商品質原生態健康酒---九阡酒。

「特產」黔南特產、工藝品珍藏版

九阡酒的釀造工藝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即使在達到1.5萬噸年產的情況下,也必須按照傳統的工藝手法才能生產出合格產品。工藝要求概況如下:必須使用純糯米為原料(水族摘糯),必須使用天然山泉水(九阡鎮的水質必須為II級以上水質),必須充分窖藏,必須保證產品不添加非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其他物質。

10平塘牙舟陶

牙舟鎮是全國著名的“牙舟陶”之鄉,牙舟陶器相傳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據平塘縣誌記載:牙舟陶始於明朝洪武年間,由於牙舟有著豐富的陶土資源和獨特的制釉原料,加上布依族豐厚的傳統文化,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牙舟陶技藝。

「特產」黔南特產、工藝品珍藏版

到了清朝末期,牙舟陶已具相當規模,產品遠銷東南亞國家,民國時期進入鼎盛期,產品靠人背馬馱大量銷往四川、雲南、湖南、廣西等地,並有傳教士將牙舟陶帶到歐洲。這時候,小小的牙舟鎮,就有100多家制陶的小作坊。

「特產」黔南特產、工藝品珍藏版

作為我國十大名陶之一的牙舟陶,造型古樸敦厚、光澤瑩潤。早在100多年前,牙舟精美小型的陶器如玩具、菸斗、祭器等已遠銷東南亞地區。

11三都水族馬尾繡

貴州省三都是全國惟一的水族自治縣,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東南部。水族馬尾繡是水族婦女世代傳承的以馬尾作為重要原材料的一種特殊刺繡技藝,工藝獨特,刺繡製品十分精美,有被譽為“刺繡藝術的活化石”,系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特產」黔南特產、工藝品珍藏版

水族馬尾繡起源已不可考,主要產品形式有馬尾繡揹帶和馬尾繡花鞋等。四川成都織繡和其他民族的刺繡技藝也用馬尾為原材料,但只有水族才如此集中地將之用於揹帶等繡品。

「特產」黔南特產、工藝品珍藏版

水族馬尾繡工藝有自己獨特的製作技藝與方法。2006年6月,馬尾繡入選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這一古老的原始藝術的保護帶來了更好的機遇,也為研究水族民俗、民風、圖騰崇拜及民族文化的提供了珍貴藝術資料和保護途徑。

12羅甸玉石

羅甸玉白度好、質地細膩,拋光後呈脂狀光澤,具有極高的收藏和經濟價值,是羅甸不可多得的一種兼有經濟、文化、藝術的品牌產品。

「特產」黔南特產、工藝品珍藏版

常見到的都為石料(山料產出),顏色白中帶灰,部分純白色,少量淡綠色,極少的黃色。經加工後雕件成品事看,白度尚可。透明度稍差由透光度彌補,拋光後有油潤感。羅甸玉結構細膩,部分有瓷器美感。

「特產」黔南特產、工藝品珍藏版

自2009年開始,貴州羅甸玉被發現和開採至今也有幾年了,品質好的羅甸玉質地細膩,緻密度高,白度尚可,透閃石含量達到95%的,也被權威鑑定機構鑑定為和田玉了。

13荔波土花布

荔波土花布屬純棉織物,只用植物染料,且以手工織機織造,是布依族傳統的工藝製品,據說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整個製作過程精細,色調分明,線條均勻,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

「特產」黔南特產、工藝品珍藏版

荔波土花布常見到的都為石料(山料產出),顏色白中帶灰,部分純白色,少量淡綠色,極少的黃色。經加工後雕件成品事看,白度尚可。透明度稍差由透光度彌補,拋光後有油潤感。羅甸玉結構細膩,部分有瓷器美感。

「特產」黔南特產、工藝品珍藏版

走親訪友必送土花布,在新屋落成時,從房梁垂掛到地面的土花布越多,主人越有臉面。那一家嫁女時,陪嫁的土花布越多,人們會說這一家人真的很能幹。

14惠水楓香染

惠水縣“楓香染”,因其工藝獨特,圖案極具感染力,被譽為“畫在布上的‘青花瓷’”、“布依族不需出土的文物”。2008年6月,“楓香染”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特產」黔南特產、工藝品珍藏版

楓香染有個美麗的傳說,古時,惠水一位心靈手巧的布依姑娘織得一手好布。一次偶然機會,她把織床擺到屋側楓香樹下,飛梭走線間,忽然,一大滴楓樹油脂滴下來,正落在織好的布匹上。經後期印染後,油脂滴落處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美麗圖案。從此,楓香染被譽為“天染”,楓香油被作為主要原料。

「特產」黔南特產、工藝品珍藏版

以楓香樹脂和牛油混合起來作為原料,在農家自織的白色土布上描繪花、鳥、龍、鳳等圖案,然後浸入染缸,其染料均為天然採集,不僅色彩絢麗,而且芳香四溢。染成取出後,再經水煮脫脂,形成色澤鮮豔、對比強烈的藍底白花畫布。

15水族銀飾

銀飾是一種美的文化藝術,水族銀飾在水族地區廣泛流傳,為水族人民酷愛,被視為美好的標誌,勤勞和富有的象徵,如水族婚事,新娘以銀飾品為嫁妝,男方以銀幣銀器為禮金;每逢水族過“藉端”、“借卯”,“借額”節日,年輕姑娘、少婦以銀飾裝扮自己,有的佩戴銀首重達10公斤,全身銀光閃閃。

「特產」黔南特產、工藝品珍藏版

水族銀飾製作工藝複雜,包含鑄煉、錘揲、鏨刻、焊接、花絲、清洗等20多道工序,紋樣多以魚紋和龍紋為代表。水族銀飾藝術,作為一種記錄水族社會歷史、經濟文化以及風俗習慣的"活的圖騰",為我們展示了水族社會豐富的觀念意識。

銀飾在水族服飾中佔有十分突出的位置,特別是女盛裝,銀飾成為必不可少的配件,不論是造型風格,還是製作工藝在我國少數民族中都是特別突出的。透過銀飾制度,它的樣式及裝飾,可以把握到其時代文化、地域文化的脈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