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25本哲學理想藏書,法國著名讀書節目主持人推薦,值得一讀

大多數哲學家都不會要求我們過分看重讀書,像大名鼎鼎的悲觀主義哲學家叔本華就反對讀太多書。他認為書讀多了,很容易讓自己的腦袋成為別人想法的跑馬場,獨立思考能力非但可能得不到鍛鍊,還可能遭踐踏。

誠然,對於一個熱愛思考的人來說,讀書主要起著工具的作用,思考才是最重要的。有的特立獨行的人以此為自己不(或討厭)讀書開脫。但是我們千萬別從字面意義上理解哲學家的話,這很容易導致膚淺而狂妄的認識。即使是像蘇格拉底、叔本華、維特根斯坦這些自詡不看重文字閱讀的哲學家,哪怕他們在哲學家群體中確實屬於不愛讀書的異類,也絕不意味著他們比我們這些普通讀者閱讀少。

25本哲學理想藏書,法國著名讀書節目主持人推薦,值得一讀

拿叔本華來說,他那麼鄙視書呆子,但你知道嗎?希臘哲學、康德哲學、古典詩歌等作品金句他都能信手拈來,這個本領如果沒有可觀的閱讀量,何以可能?同樣,蘇格拉底是討厭荷馬史詩的了,還聲稱城邦應該驅逐詩人,但有意思的是,他在談話中提及荷馬史詩卻如數家珍。所以說,當你聽哲學家對好閱讀的人發牢騷時,千萬別隻看其表面。哲學家們不會拒絕閱讀,他們只是在抱怨人們不會閱讀。

25本哲學理想藏書,法國著名讀書節目主持人推薦,值得一讀

其實,思考與閱讀的問題,我們應該將孔夫子見解爛熟於心: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參考譯文:只是讀書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被事物的表象所矇蔽;只是思考,卻不讀書學習,就會疑竇叢生,心神不寧。……我曾經整天廢寢忘食去思索,卻收效甚微,還不如去學習)

潛心思索是必要的,但讀萬卷書也同樣是必要的。而且一般總是大量的閱讀在前,不斷的反思在後,才能開出智慧的火花。學哲學,大抵不離這個路子。本著這個思想,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份法國著名讀書節目主持人貝爾納▪皮沃推薦的一份哲學理想藏書。

25本哲學理想藏書,法國著名讀書節目主持人推薦,值得一讀

哲學理想藏書的前25本,他選擇:

《形而上學》/亞里士多德

《哲學史》/埃米爾▪佈雷伊耶

《談談方法》/勒類笛卡爾

《歷史中的理性》/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

《演講與論文集》馬丁▪海德格爾

《純粹理性批判》/伊曼努爾▪康德

《隨筆》/米歇爾▪德▪蒙田

《快樂的科學》/弗里德里希▪尼采

《會飲篇》/柏拉圖

《倫理學》巴魯赫(別涅狄克特)斯賓諾薩

《創造進化論》/亨利▪伯格森

《人生如夢》/佩德羅▪卡爾德隆▪德▪拉▪巴爾卡

《論語》/孔子

《從遠古一直到阿威羅伊去世為止的伊斯蘭哲學史》/亨利▪科爾賓

《論盲人書簡》/德尼▪狄德羅

《卡拉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

《手冊》/愛比克泰德

《歐洲科學危機和先驗現象學》/愛德蒙德▪胡塞爾

《論絕望》/瑟倫▪克爾愷郭爾

《神正論》/哥特弗裡德▪威廉▪ 萊布尼茲

《蜜蜂的寓言》伯納德▪曼德維爾

《德意志意識形態》/卡爾▪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全集》/布萊茲▪帕斯卡爾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阿爾圖爾▪叔本華

《邏輯哲學論》/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

我雖然很信賴這位主持人的眼力,但還是為他把這份哲學藏書的榜首位置留給亞里士多德而感到驚訝,第一位更有影響力的應該是柏拉圖吧。而且即使選擇亞里士多德,好像也輪不到《形而上學》吧?他的《政治學》和《尼各馬可倫理學》不是更適合哲學入門嗎?選擇黑格爾也不是代表作/成名作《精神現象學》或《小邏輯》;海德格爾公認的代表作是《存在與時間》;相比於《會飲篇》,我們不是更熟悉《理想國》嗎?馬克思、恩格斯作品只選擇《德意志意識形態》也令我等大感意外。像《從遠古一直到阿威羅伊去世為止的伊斯蘭哲學史》這樣的作品我之前都沒有聽說過。將戲劇《人生如夢》、小說《卡拉馬佐夫兄弟》選進來簡直需要勇氣……

25本哲學理想藏書,法國著名讀書節目主持人推薦,值得一讀

我也看出這位法國主持人對本國哲學的偏愛了。佈雷伊耶的《哲學史》、笛卡爾的《談談方法》、蒙田的《隨筆》、伯格森的《創造進化論》、科爾賓的《伊斯蘭哲學史》、狄德羅的《論盲人書簡》、帕斯卡爾的《全集》這七部都屬於法國作品。

初看之下,我簡直完全不同意他的推薦。不過考慮到他屬於“浪漫的法國人”,倒也說得過去。侷限性是存在的,誰也無法避免,主持人也不例外。而且這個選擇是針對法國讀者的,他沒必要考慮我們的感受。再說孔子《論語》名列其中,說明他還是給中國的讀者留了一席之地。應該說這份書單還是很有見地的。選中的起碼都稱得上思想名著。他選的法國作品,我讀過的都能意識到它們的分量,科爾賓的《伊斯蘭哲學史》雖是初聞,但我相信這位法國主持人的“民族眼光”。

將《卡拉馬佐夫兄弟》這樣充滿哲理的小說作品選進來,就我所知,這不但沒有降低這份藏書的可信度,反而是在給它增光添彩。如果我來選擇,我還要把穆齊爾《無個性的人》和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囊括進來。這不僅是出於個人嗜好,而是如一些文學批評家指出的,這些作品都是在用文學的方式來講述哲學,裡面雜陳的哲學思想恐怕許多“正統”哲學名著也無法比擬。

嘮叨完畢,​現在該大家暢所欲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