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高端訪談|霸蠻創始人張天一:餐企應打破單一收入弊端

高端訪談|霸蠻創始人張天一:餐企應打破單一收入弊端

導語

與餐飲老闆的身份相比,霸蠻創始人張天一更喜歡稱自己為“賣牛肉粉的”。圍繞一碗牛肉粉,霸蠻既開餐飲店,也做外賣,還經營電商,如今“外賣+電商”已佔總收入的八成。在張天一看來,傳統餐飲的最大弊端是收入路徑單一,開100家店等於開一家店重複100次,線性增長速度慢且風險高。而構建起多元化的收入模式,才能讓餐企在激烈的市場搏殺中贏得主動。

好品牌要有“情緒”

霸蠻的前身是“以碩士畢業賣米粉”、“獲總理點贊”而聲名遠揚的伏牛堂。雖然創立僅四年,但伏牛堂米粉已然積累起不小的名氣,突然更名霸蠻,令很多人感到不解。

對此,張天一解釋稱,品牌發展大致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賣產品,第二個階段賣情緒和感覺,第三個階段成為一種符號。好的品牌自身要足夠強大,能夠為產品賦能。就像滴滴是個場景,帶給人快的感覺。霸蠻也是個有情緒、有感覺的詞,而伏牛堂是沒有的。

在張天一看來,當年美國的崛起,帶動了漢堡、比薩等小麥邏輯的品類產生了世界級品牌。而中國在崛起過程中,也必然產生自己的飲食符號。亞洲飲食特點以大米為主,米粉作為大米邏輯之一,也有望跑出世界級品牌。

“霸蠻是個積極向上的詞彙,蘊含活力,一聽就感覺是個年輕人的品牌。霸蠻還與口味關聯,一看就是重口味、火辣,這與我們的產品是有關係的,肯定不會讓人和潮汕砂鍋粥等清湯寡水的餐廳聯繫起來。霸蠻本身是湖南方言,意思是死磕不服輸,這種做事情就要做好的精神,也代表了我們的企業文化。此外,霸蠻這個詞的發音,和爸爸媽媽的發音邏輯一樣,在全世界的語言中都有,不存在發音障礙,有利於我們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品牌。”

打破單一收入困局

從愛好出發的小店,到開出連鎖門店,再到推出外賣、電商,張天一一步步擴張自己的牛肉粉版圖,用戶範圍,也從幾家門店,到門店周邊三五公里,再到如今成百上千公里甚至更遠。儘管很多人都是通過霸蠻餐飲門店認識的這家企業,但實際上,在霸蠻的收入結構中,門店與外賣、電商的比例為2:8。霸蠻已經成為一家以外賣和電商驅動為主的企業。

作為跨界而來的外行人,張天一反而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不需要去界定餐飲、零售,那些都是我們把牛肉粉賣給顧客的渠道。”張天一說,“我們不認為自己是個連鎖餐飲企業,也不應該是。我們是個賣牛肉粉的企業,我們會挖掘各種讓顧客吃上牛肉粉的方式。”

在張天一看來,增長工具單一帶來的收入結構單一,是中國餐飲行業發展的一大弊端。“增長就靠不停開店,而開100家店,就是把現在的一家店乘以100,這種線性增長在前期很難獲得資本青睞,所以過去資本大多是在PE階段才會介入。”此外,收入路徑單一也存在較大風險,例如前些年的高端餐飲,一旦市場變化,收入路徑出現問題,企業就沒有迴旋餘地。

新零售圍繞產品用戶

近兩年,新零售的概念甚囂塵上。在張天一看來,商業的核心要素就是四個:生產、渠道、產品、用戶,而新舊零售的差別就在於核心驅動要素的不同。

舊零售主要圍繞生產和渠道在打轉,要麼做工廠、做中央廚房,都是在做生產能力;要麼開連鎖店、打造電商,都是在做渠道,看哪個效率最優。期間,有一批企業抓住機會迅速崛起。但是如今,產能趨向過剩,渠道效率趨同,再想通過生產和渠道作為核心競爭力已然很難。

新零售則主要圍繞產品和用戶發力。張天一認為,以產品定義市場,而不是通常理解的根據市場來定義產品,是近年來飲食行業一個重要邏輯。“喜茶出現之前,沒人想到中國新式茶飲有這麼大市場。這也不是任何一個企業的調查問卷能夠調查出來的。”實際上,霸蠻一開始也是通過建立一些產品原則,如堅持牛棒骨熬湯、堅決不減辣等,篩選出一部分核心用戶,再通過他們帶動市場份額的擴大。“如果一開始按照傳統做法,做了調查問卷,進行了產品改良,我們一定會死得很慘。”張天一說,“因為一旦改良,原本認同這個產品的用戶不吃了,而米粉在北方本就是個小眾食品,北方人不會因為你改良就去吃,不吃的還是不吃。”

大概是基於這個邏輯,手握數千萬融資的張天一沒有急於大舉擴張門店,也沒有投資建設工廠或是中央廚房。霸蠻所有電商產品都是合作企業代工生產的,霸蠻自身負責研發和品控。“時代變了,上一代已經做了供應鏈的事情,我們現在只需要和一流企業合作,把他們的工廠當成我們的部門去管理,整合社會資源,這才是我們要發展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