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來為何只將大乘佛法的一部分賜給唐僧,而不是全部?

敢問芳名


這個問題,《西遊記》最後的時候,如來進行了解釋:

如來方開憐憫之口,大發慈悲之心,對三藏言曰:“你那東土乃南贍部洲, 只因天高地厚,物廣人稠,多貪多殺,多淫多誑,多欺多詐;不遵佛教,不向善緣,不 敬三光,不重五穀......汝等遠來,待要全付與汝取去,但那方之人,愚蠢村強,毀謗真言,不識我沙門之奧旨。”叫:“阿儺、伽葉,你兩個引他四眾,到珍樓之下,先將齋食待他。齋罷, 開了寶閣,將我那三藏經中三十五部之內,各檢幾卷與他,教他傳流東土,永注洪恩。”

簡單來說,如來這一通長篇大論,無非就是說你們那邊的人多麼多麼愚蠢,而我的經又如何如何管用。你這麼遠跑過來,我本來應該全給你的,但是呢,你們那邊的人太愚蠢了,我全給了你他們也看不懂。所以,我乾脆給你幾卷你們那邊的蠢貨們都能看懂的經藏吧!

這番話有木有道理?

有道理。給了你們也看不懂,那還是別給了,免得浪費我的經藏。

但其實,這裡面還有如來的一點小心思:要知道,既然我的三藏經如此厲害,那麼只有全部掌握了我的三藏的人,才是無比厲害的。你唐僧既然是奉命來取經的,那我不給你全部,意思就是你唐僧根本沒有資格接觸我全部的三藏經卷。我們都知道,唐僧在佛教方面的造詣其實是很高的,他從小就出家,在水陸大會上面大展身手,之所以去西天取經,就是因為在這方面有更高的追求。可是如來竟然以你們那邊人看不懂的理由,拒絕了將全部經卷傳授給他。這說明,如來佛祖也害怕自己的地位被威脅。

後來,唐僧奉命跟著阿儺、迦葉去取經的時候,阿儺、迦葉就問他:“聖僧東土到此,有些甚麼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去。”

唐僧的回答讓他們很不滿意。

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傳經繼世,後人當餓死矣!”

孫悟空一生氣,說要去告如來,二位尊者才把經卷給他們——當然,傳的是“無字真經”。

還是燃燈厚道,聽見阿儺、迦葉這麼捉弄唐僧師徒,看不過眼,於是讓自己的手下白雄尊者來了一陣神風,揭穿了阿儺、迦葉的把戲。

這下倒好,辛辛苦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來到西天,結果因為沒送人事給如來手下,讓人家糊弄了個嚴實。

慢著,阿儺、迦葉怎麼會有這麼大膽子,敢把沒有字的經傳給唐僧?這不明擺著讓他們空手而歸嗎?

問題就出在這裡。

他們得到了如來佛祖的默許。

故而,悟空等人告到佛祖那裡的時候,如來這樣說:

“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 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 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 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白本者,乃無字真經,倒也是好的。因你那東土眾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傳之耳。”

什麼“無字真經”,分明就是戲弄師徒四人!這幾個人能不能看懂“無字真經”,無所不能的佛祖心裡能沒有X數麼?

直到被燃燈揭穿,面子上過不去,他才讓阿儺、迦葉重新傳經給唐僧,當然了,傳的還是部分。

即叫:“阿儺、 伽葉,快將有字的真經,每部中各檢幾卷與他,來此報數。”

看這番話,頗像一個賣水果的,眼看買主買不起好的,但又大老遠的趕了來,口渴難忍,只好可憐可憐他,賞他一些自己賣不掉的爛水果。當然了,錢是不能少的。

所以,第二次傳經的時候,阿儺、迦葉仍舊問唐僧要人事。

要不是唐王賜給的紫金缽盂,唐僧恐怕就要入寶山而空手歸了。

但是,事情到了這裡,仍然沒有結束。

觀音察覺到了佛祖的不悅,好像這個買賣做虧了。於是跟佛祖說:

“弟子當年領金旨向東土尋取經之人,今已成功,共計得一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還少八日,不合藏數。望我世尊,早賜聖僧回東轉西,須在八日之內,庶完藏數,準弟子繳還金旨。”

恩,怎麼著也得再讓唐僧損失一回。

如來就像那個賣水果的販子,剛剛賣給唐僧一堆爛果子,結果又覺得自己虧了,於是趕緊拿出來幾個稍微好點的。

一聲令下,八大金剛把唐僧師徒扔到了地上,又派通天老黿把他們扔到了水裡。於是本就不全的經卷又少了幾卷。

不期石上把佛本行經沾住了幾卷,遂將經尾沾破了, 所以至今本行經不全,曬經石上猶有字跡。

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孫悟空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他不能點明。當八戒說我們幾個一起設法把師父駕過去的時候,孫悟空是這樣的反應:

行者頻頻的暗笑道:“駕不去!”駕不 去!”你看他怎麼就說個駕不去?若肯使出神通,說破飛昇之奧妙,師徒們就一千個河 也過去了;只因心裡明白,知道唐僧九九之數未完,還該有一難,故羈留於此。

原因就在於,孫悟空太瞭解如來了!五百年可不是白壓的!

修行到這個地步,孫悟空也真是怪坎坷怪悲哀的。

《西遊記》其實是一曲英雄主義的悲歌。


半瓣花上閱乾坤


仔細看來,那些經書還有的就是和唐僧在烏雞國說看過的經書一模一樣。可見什麼大乘佛法經書就是假的。

取經不過是個幌子,觀音在長安的一系列陰謀騙得唐太宗在地府一日遊,嚇得魂不附體,不得不弘揚佛法。才重用這個高材生陳玄奘。也才有了後來的西天取經。

而西天取經也幫助如來達到了目的。唐僧師徒一路上降妖伏魔,為百姓排憂解難,很好的宣傳了佛教。這些百姓也都信佛,還給唐僧師徒修建廟宇。

唐僧師徒的任務也達到了。一個個都真正封神,在佛教有了編制。留下殘缺不全的經書給懵逼的唐太宗,也是修了大雁塔來記載唐僧師徒的功勞。


亂神虎


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如來佛祖是要把三藏真經傳於東土,結果只取到三藏中的各幾卷,合起來只有一藏。

從《第八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諸菩薩聞言,合掌皈依,向佛前問曰:“如來有哪三藏真經7”如來回:“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誰肯去走一遭來?””得知:

如來佛祖要將三藏真經傳入東土。

從《第九十八回 猿熟馬馴方脫殼 功成行滿見真如》“叫:“阿儺、伽葉,你兩個引他四眾,到珍樓之下,先將齋食待他。齋罷,開了寶閣,將我那三藏經中三十五部之內,各檢幾卷與他,教他傳流東土,永注洪恩。””和“他三人接一卷,看一卷,卻都是有字的。傳了五千零四十八卷,乃一藏之數,收拾齊整馱在馬上,剩下的還裝了一擔,八戒挑著。”中得知:

唐僧師徒只取得三藏中的各幾卷,合起來只有一藏真經。

這是為什麼呢?

從《第九十八回 猿熟馬馴方脫殼 功成行滿見真如》“如來方開憐憫之口,大發慈悲之心,對三藏言曰:“你那東土乃南贍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廣人稠,多貪多殺,多淫多誑,多欺多詐;不遵佛教,不向善緣,不敬三光,不重五穀;不忠不孝,不義不仁,瞞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殺牲。造下無邊之孽,罪盈惡滿,致有地獄之災,所以永墮幽冥,受那許多碓搗磨舂之苦,變化畜類。有那許多披毛頂角之形,將身還債,將肉飼人。其永墮阿鼻,不得超升者,皆此之故也。雖有孔氏在彼立下仁義禮智之教,帝王相繼,治有徒流絞斬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縱無忌之輩何耶!我今有經三藏,可以超脫苦惱,解釋災愆。三藏:有法一藏,談天;有論一藏,說地;有經一藏,度鬼。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鳥獸、花木、器用、人事,無般不載。汝等遠來,待要全付與汝取去,但那方之人,愚蠢村強,毀謗真言,不識我沙門之奧旨。”中得知:

如來佛祖本來是要給唐僧師徒三藏真經的,但考慮到“東土之人愚蠢村強,毀謗真言,不識我沙門之奧旨。”所以才從“三藏經中三十五部之內,各檢幾卷與他,傳了五千零四十八卷,乃一藏之數”。

表面上看,沒有問題,仔細一想,好像不對,為什麼呢?

說東土之人“愚蠢村強,毀謗真言,不識我沙門之奧旨。”在取經之前,如來佛祖早就知道,不是唐僧師徒到達之後才知道,是不是?

如來佛祖也知道唐僧師徒一路跋山涉水,降妖除魔,沒帶什麼“人事”,傳經時讓阿儺、伽葉故意刁難,還振振有詞,說什麼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

當然,這都是推辭的說法,具體原因在之前的文章《如來佛祖為什麼放任阿儺、伽葉要向唐僧師徒要人事?》已經講過,這裡不再重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去翻閱。

那麼,如來佛祖為什麼說好給三藏真經,最後合起來才給了一藏呢?

表面上看起來,給了唐僧師徒殘缺不全的經書,實際上是怕以唐王為主的東土人說佛經是抄襲道經而來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還要從身為“道德天尊”的太上老君說起:

《西遊記》裡不止一次提到:“李老君乃開天闢地之祖,佛如來是治世之尊。”

也就是說:如來佛祖是根據太上老君的“道德”來治世的,這些真經屬於太上老君的原創,版權是太上老君的。

在之前的文章《老子是不是道教的創始人?》講了老子不是道教的創始人,但道教的教義是老子的《道德經》。

在之前的文章《西遊記裡主要神仙人物的關係》講了佛教的創始人也不是如來佛祖或燃燈古佛。但教義的主旨也是老子之前的《道德經》和化胡之後補充的。這一點連觀音菩薩都是認可的:

從《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觀音合掌道:“貧僧請陛下同道祖出南天門外,親去看看虛實如何?”玉帝道:“言之有理。”即擺駕,同道祖、觀音、王母與眾仙卿至南天門。早有些天丁、力士接著,開門遙觀,只見眾天丁布羅網,圍住四面;李天王與哪吒,擎照妖鏡,立在空中;真君把大聖圍繞中間,紛紛賭鬥呢。菩薩開口對老君說:“貧僧所舉二郎神如何?——果有神通,已把那大聖圍困,只是未得擒拿。我如今助他一功,決拿住他也。”老君道:“菩薩將甚兵器?怎能助他?”菩薩道:“我將那淨瓶楊柳拋下去,打那猴頭;即不能打死,也打一跌,教二郎小聖,好去拿他。”老君道:“你這瓶是個磁器,準打著他便好;如打不著他的頭,或撞著他的鐵棒,卻不打碎了?你且莫動手,等我老君助他一功。”菩薩道:“你有甚麼兵器?”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個圈子,說道:“這件兵器,乃錕鋼摶煉的,被我將還丹點成,養就一身靈氣,善能變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諸物;一名‘金鋼琢’,又名‘金鋼套’。當年過函關,化胡為佛,甚是虧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丟下去打他一下。””中可以得知。

換句話說:這三藏真經其中的兩藏是老子之前的《道德經》;一藏是老子化胡後所寫的經書。

如果如來佛祖把這三藏全讓唐僧帶給唐王,東土人看過後,發現大部分(三分之二)和《道德經》類同,就會認為佛經是抄襲道經而來,不但達不到教化人的目的,反而讓東土人更加不認同佛教,而現在只給合起來的一藏都這麼“受用”,讓東土人覺得剩下的兩藏真經更是經中“寶典”,更加尊佛,你說是不是?

再從唐僧師徒基本上有難就向天庭求救,搬救兵,玉帝總是“慷慨解囊,鼎力相助”,並不是玉帝怕悟空,而是為唐僧師徒西天取經掃清障礙,同時也讓悟空明白天庭的實力。

綜上所述:只有把道經和佛經結合起來,才能融會貫通,大徹大悟;只有尊佛敬道,才是真正的“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