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成都鄉下吃宴席,為什麼稱"九個碗",不稱"八個碗"?

穿什麼好看


"九個碗"是成都乃至全四川農村對宴席的簡稱。

為什麼會稱為九個碗呢?

通俗點說就是宴席上有九個硬菜或者是主菜,這九個硬菜都是蒸菜,按照當地的風俗,一般都會有以下幾個菜:軟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魚、蒸渾雞、蒸渾鴨、蒸肘子、夾沙肉、鹹燒白。


如圖為四川地區的"九個碗"

"九個碗"是農村的標準宴席,不過也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承擔,因此為了照顧這類人,辦宴席的時候可以出七個碗。當然有窮人就會有富人,某些富人為了炫耀是可以做十一個碗的蒸菜。


四川有七個碗,九個碗,和十一個碗,為啥沒有八個碗和十個碗呢?

這個跟四川的風俗有關,八個碗會讓人們想到是八仙桌,八仙桌是做什麼得呢?是乞丐們吃飯的地方,不吉利。同理十個碗也是同樣的道理,四川農村餵豬都是用石槽喂的,石和十在四川話裡同音,也不吉利,所以就沒有了八個碗和十個碗......

大家好,我是司馬,請關注我:司馬不相如。司馬為您推送成都最新的資訊和本地問題解答,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轉發和朋友一起分享吧! 謝謝你,麼麼噠。


穿什麼好看


顧名思義,所謂“九個碗”,也就是“九鬥碗”是九樣裝在大碗裡的菜。大碗,也就是容量超大的大碗,成都話,叫 “鬥碗”,容量很大的碗。

九鬥碗,也被四川人稱為壩壩宴。為啥叫九鬥碗,這背後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

中國文化中,九五至尊,九不僅是威嚴的象徵,更是代表著多的含義。鬥嘛,四川話為大。最大號的碗在四川農村中,九被稱為‘鬥碗’。從另一層意思上解釋,“‘九鬥碗”就是寓意著豐盛的宴席,不過這也是個象徵,可多可少,但是不可為八或者十。

為啥不能放十碗菜呢,十,有諧音為石頭,農村的石頭是有啥用呀?所有餵豬餵狗的盆子槽,都是石頭坐的,所以,怎麼能吃十呢?石頭不能吃,更代表了不尊敬。

也不能放八碗菜 ,再成都人的風俗裡,放八碗飯的席面也是不吉利的,叫 “叫花子席”。這是個歷史淵源,紅白喜事,婚喪嫁娶,很多叫花子都會前來賀喜或者哭喪,而主家一定是不能趕走叫花子的,還得大擺一桌宴席來款待叫花子,只不過,他們不吃九鬥碗,而是吃八大碗,一人一萬飯加菜,所以八大碗就是招待叫花子的宴席。

九大碗的第一碗,被成為“頭菜”,一般都是蒸肉丸。一般十八個,因為席位上一般坐8個人,或者有錢的主人家,會上16個丸子,不差錢任性嘛,那就叫雙圓子。其他的菜餚,也是粉蒸肉、夾沙肉、酥肉,肘子……為啥都是豬當家,因為物資緊張呀,生活困難呀,只能拿著二師兄出氣了。 而且,因為當時的情況,不僅物資緊張,還實行控制供應,要準備請客人吃飯,特別是八桌以上的,主人家都要提前一年準備物資,除了準備糧食,就是養一頭大肥豬,還有準備油,多不容易吃上一次九鬥碗呀。


武漢壹周


田席

川渝,不管是八大碗還是九大碗,都稱田席,也有稱“壩壩宴”。

成都平原的鄉下,把婚喪嫁娶統稱“吃九碗”,但並非九個碗,而是對田席的簡稱。

傳統田席有很多菜式,大多為“蒸、燒、㸆、燴”的菜式。例如“雜燴、板鴨、蒸魚、夾沙肉、燒白、肘子、魔芋燒鴨、帶絲蒸雞、粉蒸肉等等。

其中“雜燴最為著名,用肉糕、燒丸、刀尖丸子、酥肉、蹄筋、響皮、黃花、香菇、玉蘭片、豬肚舌組合成的雜燴,拼配成各種刀口型,有風車、有一封書、有圓寶等,再蒸幾十分鐘後翻入海碗中,灌湯即成。通俗稱“什景雜燴”,配上墨魚就叫“海味雜燴”,切成絲狀就叫“攢絲雜燴”。與川菜頂級名餚“罈子肉”有九成相似,味也不遜於。

蒸魚才是田席的拿手菜,大條的魚或切條、或塊、調味上漿、油炸皮酥脆後裝碗,再澆炒好的豆瓣汁或泡椒魚香汁,再蒸半個小吋以上。上菜時將蒸魚汁倒入鍋中勾芡後淋在魚碗內,撒蔥花就好。是田席最好的下飯菜。

田席開桌極快,一般搭灶在田壩裡,幾塊磚頭就把灶頭搭起,幾口大鍋,架上比人還高的蒸籠,依上菜順序上下排列整齊。幾十張、甚至上百張桌上一字撐開,知客事、鄰家孃孃些洗菜擺桌,一幅人間煙火氣息。

蒸灶邊上都會有幾張大木板,下蒸籠、翻、扣、撒蔥花一氣呵成,接著又開始下一道菜,十分鐘不到,齊活。

當然,田席也有很多忌,喪席不上燒白,而上粉蒸肉,是謂“紅白喜事”;生日席不上“牛肉”是謂“忌牛馬道”。各地都有不同的特點,大致相同。

早年還有“包荷包”之項,快下席時,主人家會拿荷葉上桌,餘下的剩菜以荷葉打包,再用麻繩繫上,所謂“荷包”。桌上吃完了也沒關係,主人另外也會包好帶走。

這就是田席,不是菜,而是鄉土,是巴蜀文化......



嗨Frank


民間生、喪、嫁、娶所辦的酒席都稱之為“甜席”,又叫“田席”。其類型有“七星劍”、“肉八碗”、“九鬥碗”之分。所用食材當然以豬肉為主,雜以雞、魚;烹飪法以蒸、燴為主。多是就地取材,經濟實惠,省而不費。

在川西平原,其格式菜多有:蒸雜燴、薑汁雞、燴岷筍、沱沱魚、蒸渣肉、甜燒白、鹹燒白、甜鹹肘子、清湯。其中渣肉,甜鹹燒白,時子又稱之為“四道皮”,加上“清湯”,又稱之為“軟九鬥碗”。

“七星劍”多用於喪葬事,辦席用於招待祭掉之人和鄉邦弟兄,重慶一帶謂之“辦沱子會”。

觀之“甜席”,其味型多以鹹鮮和甜鹹為主,對之川味中的其它味型,故名。

餘曾聽有名的老廚師講,四川從前辦席,不管是甜席還是魷魚席、海參席、燕鮑席、燒烤席、還是滿漢席,醬油、豆瓣、辣椒等都多不使用,就是用,都極少。


手機用戶1味覺世家


以前一桌坐八人,即8個座位,現在坐十人,即10座位。人多了不夠份量,所以加一道菜,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加一道菜提高了生活水平。……我有點李伯清喲。


明釗4


“九個碗”也稱九鬥碗,鬥在四川話裡是指容器大的意思,也是稱讚其菜足量多的意思。九鬥碗也是經常說的壩壩席、流水席,是當地的傳統特色菜餚。九鬥碗可以是七碗和十一碗,但絕不能是八碗和十碗。桌上的菜不能擺八個碗,是因為開席的時候一般會有叫花子(乞丐)會前來賀喜或哭喪。他們往往還打著蓮花鬧,走到哪唱到哪,見到什麼唱什麼,由於不管是紅喜還是白喜,主人家都信奉“客走旺家門”的道理,對於前來捧場的乞丐,都要熱情招待。只不過他們吃的不是其它客人的幾樣菜,而是一人一碗蓋澆飯。這樣一來,一張八仙桌,一面坐兩人,剛好是八碗飯,所以川西民間就把放八碗飯的稱做“叫花子席”。所以八碗是辦席必須忌諱的


雨滴不是雨


最早是八個碗,亦叫八大碗,通用八仙桌,每桌八個人。改革開放後,園桌興起,通常九人坐一桌。按每人一菜,就得搞九個菜。當然這裡指的只是蒸菜一類。現在,大園桌坐九或十個人。

人數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八大碗很快在八十年代就被九大碗取締,九大碗俗稱酒大碗,這也四川人愛酒多少有點關係。

吃九大碗早已成了吃宴席的俗稱,吃九大碗通常是幾十桌,九大碗全是蒸菜,要提前做好,大廚也樂於這樣幹,因為炒菜過多出菜是來不及的。

當你來到鄉下某個村莊,你可能會重複著同樣的宴席菜品,因為同一個大廚總是做著同樣的菜,而不同的大廚其菜品就有變化。

九大碗(三蒸九扣)

1:芽菜扣肉(不是梅菜扣肉)

2:胖胖肉

3:夾沙肉

4:酥肉

5:雜燴

6:酒米飯(八寶粥相似)

7:清蒸鴨子

8:粉蒸雞

9:肉丸(四喜丸子)

10:魚(甜酸味或老乾媽味)

11:肘子

12:豬頭

13:排骨(粉蒸)

14:肥腸(粉蒸)

15:蛋卷(和包蛋)


醉夢空間


本人並非四川人土,但也比較愛吃川菜。關於為何不稱“八個碗”,而稱“九個碗”。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八大碗並非四川傳統菜餚,而是滿漢全席中的下八珍。八大碗最早是朝鮮族人家的菜餚,清朝乾隆時期,正值鼎盛。滿漢全席在飲食業得到發展,滿漢全席分為“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而朝鮮族的八大碗被納為下八珍。所以四川的宴席就不會被稱“八個碗”了。


第二,九個碗其實有十幾道菜。但民間卻有“吃十碗”是罵人為豬的說法,因為只有豬才吃石頭碗。所以就不稱為十個碗而稱九個碗。

還有,“九個琬”也稱“九鬥碗”。九鬥碗是四川地區傳統菜餚。代表場面大氣,菜份量夠多,而且是傳統的,自然沒人稱為“八個碗”了。


詩韻軒


謝謝,今天剛好看了川味的壩壩宴的介紹,居然晚上就看到了關於九大碗的問題。

九鬥碗 ,也被人們習慣稱作壩壩宴、流水席、九大碗、九個碗等,是四川地區傳統特色菜餚之一,其特色注重的是蒸菜,原意是以蒸菜的九大菜而得名。分別為:軟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魚、蒸渾雞、蒸渾鴨、蒸肘子、夾沙肉、鹹燒白。同時,“鬥”在四川方言裡,意指大的容器,用九鬥碗來稱此場面,也是贊其菜多量足的意思。

而為什麼不是八大碗呢,因為在做席的時候呢,會專門留一桌子的菜,來給那些乞討的人來吃的,四川一般是用八仙桌的,所以一般乞討者一桌8 個人。所以為了好聽呢,就說九大碗了。

還有就是不能用十大碗呢,因為十同食,已經滿了,所以不會用。

中國講究謙虛,九為數字的最大,還有就是九九歸一。用九來表示主家的菜特別多。


帶著孩子輕鬆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