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今年春節這樣過!4種姿勢讓與眾不同過好年

今年春節這樣過!4種姿勢讓與眾不同過好年

“我已經不看朋友圈了”,“朋友圈被玩壞了”...每逢節假日或者熱點事件,千篇一律的朋友圈或者群發轟炸讓人有一種混亂想逃離的感覺。特別是除夕臨近,每年的祝福照例在微信上鋪天蓋地。可是仔細想想,去年此時,誰祝福了我,卻想不起來了,哪些費勁心思發來祝福的人,競合忽略我的人毫無二致。為什麼呢?因為那些祝福,要不是套話,就是不知道轉了幾手的段子,甚至有的連XX祝你都沒來得及改,讓人忍不住沒看完就忽略掉。

可能很多人以為只要表達心意即可,是節日的傳統禮儀,可是這樣的“表達”不代表對方能“收到”,對方心中沒有收到,那其實這樣做等於沒做,反而還會讓別人覺得你很牽強。

有的人可謂富有原創精神,對聯打油詩幽默自己的特點都融入其中,附帶XX原創,轉發請發紅包,或者遠在某地享受奢華的假期發來祝賀之類的形式,但是至少有點特別,能讓別人多看一眼,把這樣例行公事變成了自己賣弄才情的機會,或者隱形曬幸福。又或者有的人,在給上級發祝福的時候,加上自己這一年來的在對方的幫助下的進步與成績,對方一定比看一百句“新年快樂!”要快樂得多,在給親人的祝福中回憶自己小時候的趣事,現在與對方的關心,同樣讓人倍感親切。讓人難忘的,往往是來自真誠內心,與眾不同的品牌,這次讓你與別人有極具識別度的個人品牌。

有人說過年回家對親戚問長問短,有沒有女朋友或者男朋友,工資多少這種沒共同語言沒見過幾次面還硬往上湊的,一般採用憋死戰術和以逸待勞戰術。總體方向是,直接堵死若干邏輯分支,讓對方無問可提。

這樣未免顯得太過應付,把別人的好意當成惡意了。過年其實是很好的機會,與久未謀面的親友聯絡感情。想想平時獨自在外,鄉愁湧動,就未成眠的時候,其實不就是這些人這個地方給你一種歸屬感安慰,你想回到其中來麼。

言者無意,聽者有心,拋開所謂的回家應對攻略,區別對待真正在乎你的人。在你看來有些問題是戳人心肝的問題,其實不在於並不在於提問者是否含有惡意,而在於被問的人有多大心病。。。賺不到錢,不懂禮節,還嫌別人八卦,所以就開始排斥了。

小的時候,親戚串門都是帶點水果餅乾這樣的禮物的,進門就會特別受到小孩子的歡迎,帶小孩的幾個孩子就自然的跑到一邊玩在一起了,大人則寒暄著開始張羅一大桌飯菜,熱熱鬧鬧的吃一頓飯然後拉著手道別。當然現在環境的變化,追求簡單直接的年輕人不少已經不會以這樣的方式回家,但是畢竟他們就是那樣的,他們生活的環境,平時關注的話題,就是這些,你沒有辦法指望他們問你今天的微博明星熱門,去吃了哪家店比較好吃,去過的哪家咖啡店環境比較好,平時喜歡逛什麼網站,最近讀了那幾本書,BAT之間的商業之爭對我們生活的改變是什麼。。。

舊社會其實也有這種情況,留洋的學生回來這看不慣哪看不慣,覺得留著辮子的樣子很low,嘲笑家鄉的陋習,看不起鄉下泥巴的生活,其實你有多久沒有放下回家蓄謀已久跟同學出去嗨的心,定下心來好好選幾個禮物,只給那些小時候關心你的親人,好好跟他們聊聊你長大以來讓他們欣慰的成長呢?

對於大家都覺得已經客套得正常的節日,放鬆下來去感受,真誠的去拉拉家常,反而會讓對方發現,哎喲不錯哦,這感覺有點不一樣,能讓對方回味那麼一下子,以後再相逢的氣氛都會有點不一樣。

不要著急著把自己短短七天的假期給各種聚會趴安排滿,留那麼些時間,就在家裡跟父母看看春晚,看看六小齡童演的美猴王,聊聊第一次看《西遊記》的時候是多大,那時候一定有他們在旁邊陪著,給你解答很多你現在看來很幼稚的小問題。如果你有兄弟姐妹,也一定在小時候學者孫悟空打鬧過,跟他們再放下已久的塑形,認真的在玩鬧一次。

大概這就是最難的一件事,我們所見到的,大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我們學會了調侃,評論,學會了道聽途說卻缺少辨證,學會了在職場上做的專業細節卻不能打動人心,學會了自我造殼卻跟多數人一樣,學會了孝敬父母卻缺少時間與耐心。

在這個喧囂的世界多數人堅持不下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並不是覺得這件事我應該堅持但是我堅持不下去,而是他恍然我為什麼需要堅持,因為缺少真正內心的思考,因而選擇了付從大多數。其實真正的與眾不同是從試圖讓自己內心充盈開始的。

如果你喜歡,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暴烈的黃同學(ID:Try_unknown) 獲取暴烈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