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安慶市53.9萬貧困人口“摘窮帽”

記者從6月26日召開的省2018年脫貧攻堅年中督查工作安慶市彙報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市共實現53.9萬人脫貧,253個貧困村出列。2014年建檔立卡時全市有貧困村375個,貧困人口22萬戶、67.63萬人,貧困發生率為15%;到2017年底,全市還有5.42萬戶、13.73萬人未脫貧,122個貧困村未出列,貧困發生率為3.24%。目前,嶽西作為全省首個脫貧摘帽縣正在接受國家層面的評估驗收。

整改問題18.38萬條

我市自4月以來,從市到縣到鄉,層層動員部署,在整改省市反饋問題的基礎上,深入開展自查,將問題整改拓展到脫貧攻堅全過程、全領域。

各縣(市、區)對照“縣摘帽、村出列、戶脫貧”標準,對脫貧攻堅工作當前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開展拉網式排查。在空間上重點關注地處偏遠、基礎薄弱的貧困村和非貧困村;在時間上重點關注中央提前批次扶貧資金項目、易地搬遷、危房改造、春季教育資助等實施情況,查看項目是否按時實施,政策是否應享盡享;在對象上重點關注未納入建檔立卡的低保戶、危房戶、重病戶、殘疾人戶等特困群體,查看是否存在漏評、錯退和返貧情況。

截至6月20日,我市有扶貧開發任務的8個縣(市、區)已全部完成排查工作,全市共排查出問題19.82萬條,其中即知即改和目前已經整改完成18.38萬條,整改率達到92.73%,正在整改1.43萬條。

1012項目助嶽西摘帽

我市今年以來強化財力支撐,市級財政安排扶貧資金2.24億元,其中設立深度貧困村和非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引導資金3600萬元,對30個深度貧困村和150個貧困人口基數較大、地理位置偏遠、基礎設施薄弱的非貧困村,每村安排20萬元;設立產業扶貧政策資金3000萬元,“雙基”引導資金5000萬元,扶貧小額信貸貼息專項資金4800萬元,光伏扶貧補助資金2484萬元;對潛山、宿松2個今年摘帽縣各安排專項資金1000萬元;對嶽西縣通過國家退出驗收後獎補資金1000萬元;今年101個出列貧困村獎補資金500萬元。

在持續加強省內縣域結對幫扶的基礎上,動員全市力量,開展市內縣域結對幫扶。迎江區、大觀區、經開區、桐城市、懷寧縣5個結對縣(市、區)均已落實1000萬元幫扶資金,同時圍繞項目、農村電商、產業、幹部交流、勞務等方面,與被結對幫扶的望江縣、太湖縣、嶽西縣、潛山縣、宿松縣5個縣開展合作。

全市161個單位發揮並傾注優勢資源與力量,共支持嶽西縣1012個項目,直接投入資金2.92億元,向上爭取資金10.76億元,信貸支持7.87億元,助推嶽西摘帽。

“夏季攻勢”持續推進

今年年初,我市圍繞全年工作任務安排,明確了“春夏秋冬”四大攻勢,其中春季攻勢以“重精準、補短板、促攻堅”專項整改行動為主線,開展了精準幫扶、精準施策、鄉村環境整治等行動,在全市上下形成強勢攻堅氛圍。

目前,“夏季攻勢”工作持續推進問題整改,全面建立整改臺賬,制定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時限清單,掛圖作戰,對賬銷號。同時將排查問題、整改問題、提升成效貫穿於脫貧攻堅全過程、全領域,完善政策舉措,建立整改長效機制,以問題的徹底整改,促進工作的全面提升。

按照“四大攻勢”行動方案,深入開展攻克堅中之堅行動,傾注資源、力量,聚焦深度貧困地區、特定貧困人群、產業就業阻點精準發力;開展“雙基”建設提升行動,強力推進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開展基礎工作夯實行動,全面提升數據質量和基層基礎;開展激發內生動力行動,著力提升貧困群眾脫貧“主動性”;開展涉貧信訪矛盾化解行動,切實維護群眾利益,最大限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