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濰坊的名人有誰?

伯牙子期


山東濰坊是世界風箏之都,說起歷史文化名人,簡直太多太多了。



濰坊下轄四區八縣,我每個縣說一名人,保證你都認識。

1,莫言——高密縣。



莫言是山東高密人,莫言的書中,太多太多高密特色的東西了!紅高粱,抗戰遺蹟等等,數不勝數,高密東北鄉已經是莫言的文化符號了。

2,諸葛亮——諸城縣。



諸葛亮是三國名人,甚至說他是中國歷史上最聰明的人也不過分。湖北襄陽和河南南陽為了爭奪諸葛亮故里爭得頭破血流。其實諸葛亮的諸葛氏,是貨真價實的山東諸城走出去的。

伯益的後裔葛伯,被封為諸侯,滅亡後,後世有一支遷居諸城,就是諸城葛氏,後來再遷到陽都,因為當地已經有一家葛氏,他們就自稱“來自諸城的葛氏”,就是諸葛氏。

諸葛亮家族郡王在琅琊,就是今天的諸城縣。

3,王猛——壽光。



現在說起壽光,那就是蔬菜基地的代名詞啊!其實在壽光歷史上,最出名的人是王猛。

在東晉十六國時代,上品無寒門下品無豪門,出身寒門的王猛不願意投靠烏煙瘴氣的東晉,投靠了雄才大略唯才是舉的前秦苻堅。苻堅統一北方的戰爭,一半功勞屬於王猛。王猛死後,苻堅一意孤行打東晉,兵敗肥水,帝國土崩瓦解。

4,韓熙載——昌樂。



我們的歷史課本中,出現過一個圖——韓熙載夜宴圖。裡面主角就是韓熙載。五代十國的南唐,在藝術家李煜的禍害下,一天不如一天,同為藝術家的韓熙載,目睹國勢日蹙,且以北人南來,身處疑難,遂廣蓄女樂,徹夜宴飲以排遣憂憤。

5,賈思勰——青州。



青州本來是東漢十三州之一,如今成了一個小縣城,實在可惜。

賈思勰就是英語課本和歷史課本中都出現過的名人,他是南北朝時期的農業科學家,那個時代的袁隆平,他寫的《齊民要術》,是古代農業社會的重要技術書籍。


歷史知事


鄭板橋,1693年出生1765年入土,原名為鄭燮,字是克柔,號為理庵、板橋,被人們稱為板橋先生,江蘇省興化人,祖籍是蘇州市,1736年乾隆元年進士。是山東濰縣知縣,因為當年 年年受災百姓生活不好,鄭板橋濰縣知縣擅自開倉放糧,但鄭板橋撥款救災後獲罪被免去官職,後去往揚州以賣畫為生,畫竹,畫石,畫蘭蕙為最好。他的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

劉墉,1719年出生1804年入土,字是崇如,號是石庵,還有東武、香巖、日觀峰道人等等字號。是山東省濰坊市高密逄戈莊人,祖籍是在江蘇省徐州市豐縣,是一名清代的政治家跟書畫家,他的傳世書法作品行書較多。

趙明誠,1081年出生1129年入土,字是德甫,山東濰坊諸城人。

劉鄩,861年出生923年入土,是山東密州安丘人。

王曾,978年出生1038年入土,字是孝先。是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市益都人。

翟鑾,1478年出生1547年入土,字是仲鳴,明朝中期的大臣,祖籍是山東濰坊諸城人。

任昉,460年出生508年入土,字是彥升,山東濰坊壽光人。


濰坊那點事兒


劉墉

劉墉,字崇如,號石庵,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出生于山東諸城。劉墉家族是當時的名門望族,其曾祖父劉必顯是順治年間進士,父親劉統勳更是乾隆十分倚重的大臣。乾隆十六年劉墉中進士,從此經歷多年宦海沉浮,官至體仁閣大學士。他以清正廉潔、奉公守法聞名。劉墉也是著名的書法家,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因此也有“濃墨宰相”的美名。

諸葛豐

諸葛豐,字少季,琅琊諸縣(山東諸城)人。是西漢官員,曾任御史大夫貢禹屬官、文學侍御史、司隸校尉、光祿大夫等官職。諸葛豐自幼聰慧,熟讀經史,而且剛正不阿,對貪官汙吏恨之入骨。因為得罪權臣被降至免官,後老死家中。諸葛豐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祖先。三國時期許多叱吒風雲的人物如諸葛瑾、諸葛誕等都是諸葛豐的後裔。

趙明誠

趙明誠,字德甫,山東諸城龍都街道蘭家村人,南宋初年官員,著名的金石學家、古文字研究家、文物收藏鑑賞家。是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和李清照的愛情也歷來為人津津樂道。趙明誠雖然仕途不順,但是在金石學上卻有較高的成就。他所作的《金石錄》30卷,敘述條理,考證精博,為金石學名著,是研究古代金石刻必讀之書。

張擇端

張擇端,字正道, 琅琊東武(今山東諸城)人。是北宋著名的畫家。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瑰寶。它用高超的繪畫技藝生動細緻地描繪了北宋都城開封汴京的繁華景象和習俗風情。為現在研究宋代政治、經濟、文化等情況提供了豐富的史料。

莫言

莫言,山東高密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莫言在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也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他的作品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複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瑞典文學院所給出的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濟南時報


介紹幾位來自演藝圈的帥哥美女吧。

安悅溪

1989年6月10日出生於山東省濰坊市,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系。2012年,出演個人首部影視劇《新編輯部故事》。2013年,初登大熒幕,因在校園青春勵志電影《青春派》中飾演黃晶晶一角而被觀眾所認識。2015年,憑藉古裝魔幻劇《花千骨》而受到關注。2016年,她主演的青春勵志偶像劇《旋風少女第二季》獲得廣泛關注。

王太利

王太利,1969年6月1日出生於山東省濰坊市,筷子兄弟成員,中國內地音樂人 、演員。2010年10月主演的青春勵志為題材的《11度青春系列電影》短片《老男孩》,同名歌曲《老男孩》成為百度“歌曲TOP500”前10名 。

王一

王一,出生于山東濰坊,中國內地男演員。2011年11月11日,與出演青春電影《青春失樂園》飾演屌絲男王小菲。2013年,獲得中國襄陽大學生電影節最受大學生歡迎的微電影男演員獎 。2016年1月29日,出演奇幻浪漫電視劇《翡翠戀人》。


濰坊本地通


臧克家

東 武 西 社


東武西社”又名“瑯琊西社”,創立於明朝萬曆十七年,成員均為躋身仕途、為官廉政、辭官回鄉的文人,是一個帶有濃厚政治色彩的文學社團,歷經萬曆、泰昌、天啟、崇禎諸朝,至清順治九年(1652),被官府取締,持續六十餘年。據《東武西社八友歌》所載,東武西社成員甚多,中堅人物有八位:張蒲渠、楊津、董其昌、張文時、張世則、臧惟一、丁惟寧、陳燁。他們志同道合、激濁揚清,與南方以顧憲成為首的“東林黨復社”遙相呼應。東武西社主張“剪除權奸,廣開言路,興利除弊,實行改良”。“東武文社,清氣彪炳,朝野震驚。其社中八友,尚齒如香山洛下之會,其風古矣”。

張蒲渠,名肅,諸城枳溝普慶村人,明隆慶六年(1572年)廷試歲貢。曾任河北新城縣、元氏縣縣丞,饒陽、無極縣縣令。因厭惡仕途,辭官歸裡。在故里放鶴園內,啟蒙後代、傳經授業,張氏家族文名大顯,邑中文人多聚其側。後與丁惟寧相遇,二人“談及時事,暢酣擊節”,遂相商召集境內知己好友、著名文士,成立“東武西社”與權貴抗爭。張蒲渠被公推為首任社長。

楊津,字汝問,號守齋,諸城城裡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進士,官至常州府推官,仕二年而歸。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松江華亭人。萬曆十七年(1589)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與顧憲成、丁惟寧友善。萬曆十九年來諸城訪友,應丁惟寧之邀,加入東武西社。

張文時,諸城城裡人,萬曆元年(1573)進士,官至溫州判官。

丁惟寧(1542——1611),字汝安,又字養靜,號少濱,諸城城裡人。惟寧20歲中舉,嘉靖四十四年(1565)進士。歷保定清苑知縣、山西長治知縣、四川道監察御史、巡按監察御史、鄖陽兵備副使等職。惟寧政績顯著,聲聞於朝,其性格剛直激烈,不避強御。四十一歲時,辭官歸裡,與鄉友結東武西社。丁惟寧的好友,明代著名書畫家,曾任南京禮部尚書的董其昌來諸城訪友,遇結社之事,遂入其中。惟寧好文,尤喜賦詩,惜不善存稿,傳世甚少。近年,海內外諸多學者考證,《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即是丁惟寧。

張世則(1544-1608),字準齋,諸城東關人。明萬曆二年(1574)進士,歷寶坻縣知縣、吏部給事中、河南僉事、禮部主客司郎中、四川安綿兵備僉事、江西湖東道參政等職。著作有《貂璫史鑑》、《大學初義》、《治平要覽》等。

臧惟一(1542—1607),字守中,諸城瑯琊臺人,後遷居城裡。嘉靖四十四年(1565)進士,歷宿松縣知縣、戶部主事、吏部稽勳司員外郎、大理寺、光祿寺、太常寺少卿、順天府尹、河南巡撫、兵部右侍郎等職。其性情剛毅、關心民事。任河南巡撫時,“持大體,除苛佃,與民休息”。為時人所敬。去世後贈南京工部尚書。

陳燁(1530—1608),字光宇,號後崖,諸城城裡人。嘉靖四十年(1561)進士。歷工部虞衡司主事、工部屯田司郎中、正定府知府、南京刑部郎中、延安知府、延寧兵備副使等職。萬曆三十年(1602),應知縣王之臣之邀,主持編修《諸城縣誌》。有其著《東武西社八友歌》傳世,歌雲:

社中首座稱大張,

年高碩德冠吾鄉,

談說世事氣激昂。(張蒲渠)
秀眉隆準髯者楊,

平生骯髒任剛腸,

腹中儲書可萬箱。(楊津)
董生文學已升堂,

志高不樂遊邑庠,

雲間孤鶴難頡頏。(董其昌)
臺下二張黝而長,

藹若春風劇溫良,

謁銓今觀上國光。(張文時)


三張骨鯁海內揚,

不謀榮利耽詞章,

佳句往往追盛唐。(張世則)
淵涵嶽立莫如臧,

臨風玉樹音琅琅,

教子且能有義方。(臧惟一)
聰明才雋丁足當,

彈琴伯牙字鐘王,

蔚如威風雲間翔。(丁惟寧)
陳也差變少時狂,

左耳重聽鬢毛蒼,

一無所能能持觴。(陳燁)

東武西社“聞雷涉海,才士喁喁”,與東林黨復社南北呼應,同仇敵愾,抨擊朝政,聲討權奸,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寧可玉碎除佞奸,長宏碧血安軒轅”的輝煌一頁。

摘自《諸城文學》

備註:據陳燁後人所得的《陳氏僅存集》複印件中記載:描寫楊津的詩句原作為“腹中詩書可數箱”,描寫董其昌的詩句原作為“志高不願遊邑庠,醇謹人樂與頡頏”,描寫臧惟一的詩句原作為“且能教子有義方”。《東武西社》事蹟人物展示於諸城博物館。


當滄海都已變桑田


濰坊抗戰和解放戰爭犧牲的軍銜最高的是寒亭區雙楊店鎮馬家村的馬宗顯,因早年跟隨周恩來總理搞特工曾化名:張英,劉英等等。大眾日報曾以(伍豪之劍)為題做過報道。犧牲時為工農紅軍四方面軍一師師長,1989年徐向前元帥親題碑文:劉英烈士千古。烈士陵園現在寒亭區烈士陵園。


馬若凱


清朝還有個韓夢周字公復。舉人,江南為官。回濰坊辦書院。



chnpx


諸城名人有;

   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另有青原、香巖、東武、穆庵、溟華、日觀峰道人等字號,清代書畫家、政治家。山東省高密縣逄戈莊人(原屬諸城),祖籍江蘇徐州豐縣。乾隆十六年(1751年)進士,劉統勳子。官至內閣大學士,為官清廉,有乃父劉統勳之風。劉墉是乾隆十六年的進士,做過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劉墉的傳世書法作品以行書為多。嘉慶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於京。

諸葛豐

  諸葛豐,字少季,琅琊諸縣(山東諸城)人,西漢官員,三國時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先祖。 諸葛豐自幼聰慧,讀經閱史,曾為御史大夫貢禹屬官,後薦舉為文學侍御史。漢元帝時,曾授其為司隸校尉,繼而長為光祿大夫。他性情剛正不阿,對-汙吏、專事阿諛奉承之小人恨之入骨。後因彈劾權臣,皇帝不允,被降為城門校尉。不久被免官,貶為庶人,後老死家中。


翟鑾:

  翟鑾(1478~1547),字仲鳴,明中期大臣,祖籍諸城,洪武初移居京師。1505年(弘治十八年)舉進士,授庶吉士,正德初改編修,繼為刑部主事,進為侍讀。嘉靖初,升為禮部右侍郎。1527年(嘉靖六年)升為內閣大學土,以吏部左侍郎入值文淵閣,皇帝親賜銀章一枚,文曰“清謹學士”。內閣大臣楊一清、桂萼、張璁先後去職,他獨掌內閣事務兩月餘。後因母死,回鄉守靈3年。復起後,以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巡視北部邊防,諸邊文武將吏皆受其節制,且齎50萬兩白銀犒邊。回京後以原官入閣。


趙明誠

 趙明誠(1081-1129),字德甫(或德父),山東諸城龍都街道岔道口人,宋徽宗崇寧年間宰相趙挺之第三子。

  趙明誠致力於金石之學,可謂幼而好之,終生不渝。他曾自謂:“餘自少小喜從當世學士大夫訪問前代金石刻詞。”(《金石錄》序) 。與李清照結婚後,趙明誠對金石學志趣更是有增無減,日趨痴迷,有“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金石錄後序》) 。屏居青州與出守萊州、淄州時期,是趙明誠、李清照夫婦相濡以沫共研學問的最美滿的時期,也是趙明誠金石事業最有成就的時期。


趙挺之:

  趙挺之(1040—1107)

  北宋大臣。字正夫,密州諸城(今屬山東)人。熙寧三年(1070)進士(《石林燕語》卷三),為登、棣二州教授,通判德州。元祐初,召試館職,為秘閣校理,遷監察御史。元祐四年(1089),坐不論蔡確,出通判徐州,移知楚州。入為國子司業,歷太常少卿,權吏部侍郎,除中書舍人、給事中。徽宗即位,為禮部侍郎,拜御史中丞。力主紹述之說,排擊元祐諸臣不遺餘力。崇寧元年(1102),由吏部尚書拜右丞,進左丞、中書門下侍郎。五年(1106),進拜尚書右僕射(《宋宰輔編年錄》卷一一)。既相,與蔡京爭權,屢陳蔡京0惡。大觀元年(1107),蔡京再相,趙挺之罷相,授佑神觀使(同-卷一二)。未幾,卒,年六十八,贈司徒,諡曰清憲。《全宋詩》卷八七五錄其詩三首。《全宋文》卷二一〇七收其文十七篇。事蹟見《東都事略》卷一〇二、《宋史》卷三五一本傳。

  兒子為:趙明誠,兒媳為:李清照




張擇端

  張擇端(Zhang Zeduan,1085年 --- 1145年),字正道。漢族,琅邪東武(今山東諸城)人。中國北宋時期著名畫家,藝術大師。他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是世界名畫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描繪當年汴京近郊在清明時節社會各階層的生活景象,真實生動,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傑出藝術成就的優秀風俗畫。經過近千年的漫長歲月,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師丹:

  師丹(?~公元3年),字仲公,琅邪東武(今山東諸城)人。西漢大臣、政治家。哀帝時曾提出“限田限奴”的主張,以緩和日益激化的階級矛盾。後因貴族官僚反對,未能實行。

  師丹師事匡衡,研治《詩》,舉孝廉為郎。元帝末,為博士,因事免官。漢成帝建始年間(公元前32—前29年),州舉茂材,復補為博士,出為東平王太傅。後經丞相方進、御史大夫孔光的舉薦,入朝任光祿大夫,不久又為少府、光祿勳、侍中,很受成帝的尊敬和重用。成帝末年,立定陶王為皇太子,任師丹為太子太傅。定陶王繼位後,師丹為左將軍,賜爵為關內侯,領尚書事,不久又代王莽為大司馬,封高樂侯,以後又升為大司空,位居三公,甚得信任...


樊崇:

  樊崇(?—公元27年),字細君,琅邪(今山東諸城)人。新莽末年著名農民起義領袖、赤眉軍首領。他英勇善戰,富有謀略,使赤眉軍由最初的百餘人,發展到上百萬人,與綠林軍一樣,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兩支農民起義武裝。他率部同綠林軍一道,血戰六年,推翻了以王莽為首的封建王朝,摧毀了從中央到地方的絕大部分封建政權,寫下了農民戰爭史上令人矚目的一頁。


梁丘賀:

  梁丘賀(生卒年不詳),複姓梁丘,(今枳溝鎮喬莊村東)人。西漢時今文《易》學“梁丘學”之開創者。

  西漢時,諸城稱東武,始為侯國國都,呂后七年(前181年),設東武縣,縣治併為琅琊郡治,是沿海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公元前135年,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盛行,朝廷設置《詩》、《書》、《易》、《禮》、《春秋》五經博士(博士就是經師,任務是記誦和解釋儒家經典),專門傳授五經。一些有名的儒士,也自設塾學,傳經授徒,世代傳經。東武出現了“匡伏之學”、“梁丘之學”、“徐氏之學”、“伏氏之學”等等。



劉統勳:

  劉統勳(1698年—1773年),字延清,號爾鈍,山東諸城(今山東高密)人。雍正二年(1724年)中進士,歷任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及軍機大臣等要職。劉統勳官至宰相,為政四十餘載清廉正直,敢於直諫,在吏治、軍事、治河等方面均有顯著政績。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猝逝於上朝途中,乾隆皇帝聞訊慨嘆失去股肱之臣,追授太傅,諡號文正。


丁耀亢:

  丁耀亢(1599—1665年),字西生,號野鶴,自稱紫陽道人。60歲後患目疾,又號木雞道人。山東諸城人。清初文學家。

(1599—1665年),字西生,號野鶴,自稱紫陽道人。60歲後患目疾,又號木雞道人。山東諸城人。清初文學家。


徐會灃:

  徐會灃(1837~1906)字東甫,山東諸城人。清末大臣。1868年(清同治七年)進土。翰林院編修。光緒三年(1877年)後,歷任侍讀、侍講學士、侍讀學士、鄉試正考官、會試副考官,禮部、工部、吏部侍郎、兵部尚書等職。為慈禧和光緒寵臣之一。工書法,風格雍容典雅。北京故宮大殿有其書寫的聯語。



嚴高:

  嚴高,生卒年月無考。西晉琅琊郡(郡治在今山東省諸城縣)人。晉武帝司馬炎滅吳後,於太康元年(280年),在吳所置的建安郡地,增設晉安郡,下轄候官、原豐、晉安、羅江、溫麻等5縣(其範圍相當今福州市、寧德地區、莆田、泉州、漳州、廈門等地域)。太康三年(282年),嚴高為首任晉安郡太守,原計劃在閩越冶城舊址修建郡城。後嫌故城地勢侷促,不能容納更多人眾,乃計劃改建於白田渡,又嫌非南向而作罷。後有人建議,閩越故城以南小山阜前地勢平坦,有發展餘地,可以築城。嚴高採納此議,遂動工築成郡城(位於今福州市區冶山以南、鼓樓口以北)。城有5門、12橋,規制較冶城為大,後世稱為“子城”。



王恩多:

  王恩多(1944年11月18日—),女。出生於重慶。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家。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0年加入九三學社。祖籍為歷史文化名城山東諸城。


 伏壽(?—214年),漢獻帝皇后,徐州琅邪郡東武縣(今山東諸城)人,西漢大司徒伏湛八世孫,父親是學者伏完,母為陽安長公主劉華。作為皇后二十年,於建安十九年被曹操幽閉而死。

  立為皇后

  伏壽,徐州琅邪郡東武縣(今山東諸城)人,西漢大司徒伏湛八世孫。父親伏完,沉著器度大,襲爵不其侯,娶漢桓帝女陽安公主劉華,為侍中。


王叔銘:

  王叔銘(1905年10月16日—1998年10月28日),本名醺,號叔銘,漢族,山東諸城人;1941年授予空軍少將,時任空軍第五路司令官,1946年6月29日任空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1953年10月晉升二級上將,時任空軍總司令,後又晉升為國民黨空軍一級上將;;1998年10月28日病逝中國臺灣台北市,享年93歲。


伏完:

  伏完(?-209年),琅邪東武(今屬山東)人,東漢末大臣,漢獻帝伏皇后之父。歷官輔國將軍、中散大夫、屯騎校尉。



公冶長:

   公冶長(?—?),公冶氏,名長,字子長、子芝。漢族,春秋時魯國人,今山東諸城賈悅鎮近賢村人。

  公冶長(gōnɡ yě cháng)為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之一,名列第二十。

王盡美

 王盡美(1898—1925),原名王瑞俊,字灼齋,山東省莒縣北杏村(今屬諸城市)人。中共創始人之一,山東省黨組織最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還有竇光奈、王願堅、王希堅、崔嵬、數不過來!


冬日暖陽素紙一張


濰坊作為歷史古州名郡,人才薈萃,英傑輩出,文化各人燦若星辰,生於濰坊市域或曾活動於此的高層次文化名人就有100多人。他們對濰坊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據偉孔夫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精通鳥語的公冶長就生長的安丘市的書院村,至今該村還有碑文為記。

春秋末期,齊國政治家晏嬰,博聞強記,善於辭令,輔佐齊靈公、莊公、景公,政績卓著。他出使楚國的故事為後人廣為偉育。東漢末年徐幹,是一名哲學家、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另一“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在壽光一帶任過北海相,他曾“制城邑、立學校,表顯儒術,薦舉賢良”,“在郡六年,政績赫然”,世稱“孔北海”。

北魏農學家賈思勰,肯有廣泛的農事經典,對研究辦業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北宋畫家張擇端,擅長給畫車馬、舟船、橋樑、城郭和街道,現有存世《清明上河圖》,描給了當年汴梁近郊在清明時節社會各階層的生活景象,畫面形象生動,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優秀風俗畫。

北宋著名的金石學家趙明誠與夫人李清照多年寓居青州,他們的詩詞創作,以及有名的《金石錄》著作,名冠一時。宋代濰坊還湧現了李成等一代著名文學家和科學家。以元朝山東東西道宣慰司所轄益都邑、古蹟、亭館、風土、人物等。是研究山東地方誌的一部珍貴資料。

明代散曲家馮惟敏,著《海浮山堂詞稿》和《山堂輯稿》,所寫散曲,風格爽朗,題材廣泛,有些作品反映了當時的民間疾苦,諷刺了封建官僚的貪婪橫暴。

清代內閣大學士、書法家劉庸也是濰坊人。清道光年間濰坊陳官俊,任過戶部、兵部、吏部三部尚書和協辦大學士,有多種著述留於後世。其子陳介祺,第我國著名金石學家,著有《十鐘山房印舉》等專著30多部。他對濰坊的嵌銀、仿古銅、鑄銅印、拓片等民間工藝品的發展起了奠基作用。

清朝末年,濰坊一條巷子出了曹鴻勳、王壽彭兩名狀元,一時傳為佳話。 原籍他鄉,曾在濰坊為管做事的歷史名人也有許多,如唐代大書法家李邕、北宋宰相寇準、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等等。

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知密州,寫下了《超然臺記》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200多首膾灸人口的付佳作。

清乾隆年音,鄭板橋(鄭燮) (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應科舉為康 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知縣,有政 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作官前後,均居揚州, 以書畫營生。擅畫蘭、竹、石、松、菊等,而畫蘭竹五十餘年,成就最 為突出。取法於徐渭、石濤、八大諸人,而自成家法,體貌疏朗,風格  勁峭。工書法,用漢八分雜入楷行草,自稱六分半書。並將書法用 筆融於繪畫之中。主張繼承傳統十分學七要拋三,不泥古法, 重視藝術的獨創性和風格的多樣化,所謂未畫之先,不立一格,既畫 之後,不留一格,對今天仍有借鑑意義。詩文真摯風趣,為人民大眾 所喜誦。亦能治印,接近文何。有《鄭板橋全集》、《板橋先生印 冊》等。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曾在濰縣做過七年的縣令,他為政清廉,請詩書畫並稱“三絕”,他在此留下了不少詩文和書畫,至今流傳二世,為世人稱頌。  

現代和當代著名人物有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無產階級革命家陳少敏,著名文學家王統照、崔嵬、臧克家、王願堅、王大化等一大批名人志士。他們所取得的傑出成就,讓世人矚目,讓濰坊人引以自豪。

安悅溪,曾用名安靜,1989年6月10日出生於山東省濰坊市,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系。北京兒童藝術劇院演員。北京鑫寶源影視投資有限公司簽約藝人。

2012年,出演個人首部影視劇《新編輯部故事》。2013年,初登大熒幕,因在校園青春勵志電影《青春派》中飾演黃晶晶一角而被觀眾所認識。2015年,憑藉古裝魔幻劇《花千骨》而受到關注[1]

2016年,她主演的青春勵志偶像劇《旋風少女第二季》獲得廣泛關注[2]

。2017年,主演古裝仙俠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安悅溪也因為出色的表現收穫觀眾喜愛,演技備受肯定

寇靜,女,漢族,模特、服裝行業老闆,名模張亮的妻子。2013年因丈夫張亮和兒子(天天)張悅軒參加《爸爸去哪兒》被觀眾得知。

王太利,1969年6月1日出生於山東省濰坊市[1]

,筷子兄弟成員之一,中國內地音樂人 、演員。

2007年,王太利與肖央組成筷子兄弟;同年二人主演音樂電影《男藝伎回憶錄》獲得首屆播客大賽特等獎[2]

。2010年10月主演的青春勵志為題材的《11度青春系列電影》短片《老男孩》[3]

,同名歌曲《老男孩》成為百度“歌曲TOP500”前10名[4]

2011年,王太利主演的賀歲網絡音樂電影《父親》獲得首屆“金微獎”之最佳微電影獎[5]

。2014年5月,推出歌曲《小蘋果》再度走紅[6]

;7月10日主演的喜劇動作電影《老男孩之猛龍過江》上映[7]

。2015年,參加深圳衛視真人秀節目《極速前進》[8]

;11月,參加浙江衛視《奔跑吧兄弟》節目。2016年,參演喜劇電影《決戰食神》[9]

;10月,參加江蘇衛視《蒙面唱將猜猜猜》節目。2017年2月,王太利做客荔枝FM語音直播室

焦邁奇出生于山東省濰坊市,

焦邁奇(4張)

從初二開始嘗試歌曲創作,高中就讀於山東省昌樂二中。高一時,他創建了自己的第一支樂隊“麥季蜉蝣”,帶來了自己的原創歌曲《墜入深海的夏天》。2012年藝術節,又一首原創《TOP時光》創作完成。

2015年,考上了瀋陽音樂學院,雖然選擇了編導專業但他從未放棄音樂[1]

。焦邁奇的父母從小就教育他要勤儉節約、自食其力,上大學後,焦邁奇一方面靠自己的音樂才華兼職賺錢,一方面刻苦學習拿獎學金,從未向家裡伸手要過錢


好客濰坊


臨朐:管寧、宗寶、傅豎眼、宋代張平、元代井涓、辛世顯、明代狀元馬愉、進士張憲、張邦彥、張敦善、張印立、張初旭、馮裕、馮琦、馮士標、馮溥、遲鳳翔、傅國、王佐才、呂三才、魏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