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高考志願填報需要做到“反求諸己”

每年6月,與高考有關的信息都會充斥輿論空間,霸佔人們的視野。高考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能量,是因為對於考生來說,它是重要的人生節點,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生未來的走向。

同樣是升學考試,高考與中考完全不同。中考的過程可以看作是一種接續,因為大多數學生都會通過中考從初中升入高中,學校雖有不同,但教學內容差異不大。而高考的過程更像是一次分化,站在地域、學校、專業組合構成的通路前,學生將走向不同的職業和人生狀態。

面對關乎人生的選擇,大數據分析,或者說很多技術性的手段,只能作為助攻,因為它們很難真正做到“私人訂製”,捕捉每一名考生的個性。決定性的因素是什麼?還是每個考生自己。

高考志願填報需要做到“反求諸己”

《孟子》中有一名句——“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是說為人處世遇到挫折和困難,要首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我想它也適用於人面對重大選擇徘徊彷徨時,應該首先從自己身上找答案。

既然明白高考重要,考生更應該有意識地藉機審視內心,判斷自我認知、興趣和對未來的設想,以積極、負責的姿態做出志願選擇。而家長、學校也應該重視引導、適度放權,為考生的選擇和成長創造條件。

來源:中國教育報2018年06月27日第4版 版名:新聞·深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